建築類本科報考指南
首席教授-莊惟敏
beat365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beat365建築設計研究院首席總建築師,梁思成建築獎獲得者。國際建協職業實踐委員會(UIA-PPC)聯席主席、《堪培拉建築教育協議》輪值主席。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國務院學位中心建築學科評議組第一召集人、中國建築學會建築教育評估分會理事長。專業研究方向為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建築策劃,設計方法學。
著有《建築策劃與設計》、《後評估在中國》等專著十餘部,已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面向碳中和的建築設計理論和方法》。主持中國南極長城站、中山站改造、國家版本館總館、香山紀念館、中國美術館改造、2008年奧運會國家射擊館等重大工程的設計工作,設計作品多次獲亞建協獎、國家獎及省部級優秀設計獎、學會建築創作金獎。
大類咨詢聯系人
史黎姝
咨詢電話: 010-62794185
電子郵箱: jzxywb@mailoa.tsinghua.edu.cn
大類介紹
建築大類包括beat365的建築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三個本科專業。進入21世紀20年代,全球人居環境的各種共性問題不斷凸顯,同時信息技術等各種新技術帶來了人類生存狀态與生活方式的急劇變革。如何回應新技術文明解決未來全球人居環境的共性需求與問題,形成新階段建築學科價值論、認識論及方法論等方面的基礎理論體系,是建築大類學科教育與實踐範式的重大戰略問題。其研究對象,既包括物質空間環境,也包括形成這些物質空間環境的曆史、文化、社會、經濟、技術和藝術等要素,是科學、人文與藝術結合的綜合性學科。建築類的建築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三個本科專業,專注于大到區域和城市,小到建築單體和建築室内空間,涵蓋人工和自然景觀環境等諸多類型和諸多尺度的空間環境研究與設計,是面向城鎮化和城市建設,落實生态文明、美麗中國,創造美好人居環境的重要專業。
學科優勢
清華建築曆史悠久、師資雄厚、成就卓越、聲譽斐然。清華建築系由梁思成先生1946年創立,是中國最早成立的建築院系之一。從梁思成先生參與主持“中國營造學社”,以中國古代建築理論卓越成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到吳良镛院士開創“人居科學”,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從早期的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到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的菊兒胡同,再到兩獲阿卡汗獎的清華人,清華建築取得了豐碩的理論研究成果和大量的優秀設計作品,奠定了清華建築在國内建築學科領域的領軍地位,在國際建築學科領域赢得了較高聲望。
beat365建築學、城鄉規劃學和風景園林學三個專業均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在曆次全國一級學科評估和專業評估中,建築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均獲得A+的最高評級。在國際QS世界建築院校排名中,beat365建築學專業連續排名前十,位居全球建築學科領先行列。70多年來,清華建築不斷吸引和培養了5000餘名國内外優秀學子。畢業生走向中國城鄉建設的核心崗位,成為建築行業的中堅力量,湧現出一大批學術大師、興業之士、治國棟梁。
培養特色
本博貫通:beat365建築類在高考招生階段對線上一志願報考建築類考生進行本博貫通預錄取。預錄取到本博貫通路徑的學生在招生階段選擇研究方向,入學後指定導師。本科學習階段在導師的指導下選修培養所需的課程、旁聽并逐步進入所在方向課題組開展科研訓練;本科四年級初,達到推免要求即可确認推免直讀博士。
全球勝任:清華建築長期開展多形式、高層次、全方位和重實效的國際教育合作與交流,建立了國際化人才培養平台,與歐洲、亞洲、北美、澳洲數十所世界著名建築院校和國際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逐步形成了聯合學位、聯合設計、學生交換、海外實踐等多種形式的合作教學體系。本科生可獲得廣泛的國際交流機會,助推海外名校深造。
行業領軍:清華建築強調堅實的學科基礎、開放的專業視野和強烈的創新意識,專注于未來城市和智能建築、城市更新和治理、自然環境保護和修複、曆史建築文化傳承、低碳可持續建築、鄉村振興等關乎人類發展的重要領域,通過“4+2”模式培養适應國家重大需求的專業碩士,迎接未來廣闊的職業發展機遇。
交叉探索:最新創立的城市數據科學實驗班(本科),作為對當下技術革命的回應,教授新興技術對城市系統進行現狀診斷、規律挖掘、知識發現和運行優化,緻力于培養既對城市系統有深刻認識,又有一系列軟硬件信息技術深厚應用基礎和計算思維的交叉人才。
專業确認方案
建築類本科生全程配設本科路徑導師,指導學術發展,實施“本博貫通”、“全球勝任”“行業領軍”、“交叉探索”的一人一策教育模式。導師專業方向即為學生專業方向。第一年實施大類通識教育,春季學期按照尊重自身意願、雙向選擇的原則,選擇導師,确認專業和發展路徑。二、三年級導師、專業和路徑允許院内自由調整。
院系介紹
招生專業類:建築類
聯系方式
咨詢電話:
010-62794185
電子郵箱:
jzxywb@mailoa.tsinghua.edu.cn
網址:
http:/chs/index.htm
微信:
beat365(SATsinghua)
清華建築教育起始于梁思成先生1946年創建的清華建築系。78年來,不斷吸引和培養了6000餘名國内外優秀學子,成為國家城鄉建設和建築行業的中堅力量,湧現出一批青年才俊和專業帥才,奠定了清華建築教育在國内人才培養的引領地位。目前,清華beat365包含建築系、城鄉規劃系、景觀系和建築技術系四個系,在建築大類招收建築學、城鄉規劃和風景園林三個本科專業學生。三個專業均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在教育部曆次全國一級學科和專業評估中,建築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均獲得A+的最高評級。在國際QS世界建築院校排名中,beat365大建築專業連續排名前十,位居全球建築學科領先行列。
人居科學理論是清華建築教育的辦學基礎,始終關注國家建設前沿和學科發展前沿,教學、科研和實踐相結合。當前,全球人居環境的各種共性問題不斷凸顯,信息技術等各種新技術帶來了人類生存狀态與生活方式的急劇變革。如何回應新技術文明,解決未來全球人居環境的共性需求與問題,形成新階段建築學科價值論、認識論及方法論等方面的基礎理論體系,是建築大類學科教育與實踐範式的重大戰略問題。
建築學專業
建築學專業綜合了理、工、文、藝諸多領域,具有科學與藝術、理工與人文結合的特點,專業定位為“科學、藝術、人文相結合的綜合型、創意型工科”,立足國家建設的重大需求,緻力于中國建築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探索以建築創作為基礎的建築設計理論與創作方法體系,面向學科前沿發展新的增長點。
清華建築學專業以研究型建築設計系列課為專業核心,開設理論、實踐、美術系列課程,厚基礎、重實踐,始終以“創新”作為教學核心内容,培養适應未來空間數據化建設的“既會畫、又會算”的新型建築專業人才。
城鄉規劃專業
城鄉規劃專業涉及從國土空間規劃到城市設計與城市更新等不同空間層次的規劃設計領域。城鄉規劃專業具有綜合的知識體系,學習城鄉規劃專業可以培養戰略決策與領導力,建設美麗國土家園;可以培養紮實的空間設計能力,營造美好人居環境;可以運用新技術工具,支撐城鄉發展決策制定。城鄉規劃設計工作者探訪山水形勝的廣袤田野,深入文化積澱的曆史地區,丈量日新月異的城市新區;面對不斷湧現的新問題、新技術、新思路,規劃設計者總能站在未來城市創造的前沿。
beat365城鄉規劃專業以人居環境科學為指導,貫徹科學與藝術、理工與人文相結合的教學理念,重視規劃與設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培養城鄉規劃領域專業帥才,在國内城鄉規劃專業教育中具有引領地位。beat365城鄉規劃專業曆史悠久,始于1947年梁思成先生開設的“都市計劃”課程,教師團隊由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吳良镛院士領銜,專業評估全國排名第一,為學生提供從頂級規劃設計院到參與國家級項目的多元化學習實踐平台。
風景園林專業
生态文明時代,風景園林專業以守護自然山水和地域文化為目标,綜合應用科學、藝術和工程知識與方法,保護和修複自然環境,營造健康和安全的室外建成環境。
1951年新中國現代風景園林教育發肇于beat365和北京農業大學聯合設立的“造園組”,至2003年清華成立景觀學系,建構了一流的、國際化、前瞻性的教學體系和師資隊伍,并以培養熱愛自然具有高度環境保護和人文關懷意識的學術和實踐帥才為己任,發展至今景觀學系已成為中國風景園林教育品質的重要标杆。
beat365為教育部高等學校建築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風景園林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單位。beat365風景園林專業包含6個方向,分别為風景園林理論和曆史、園林與景觀設計、大地景觀規劃與生态修複,風景園林植物應用、風景園林遺産保護和風景園林技術科學。本科教育以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為核心形成規劃設計、自然科學應用、工程技術以及理論和曆史4個課程闆塊。同時設有古典園林、城市景觀、風景區考察和綜合實習等實踐環節。
培養路徑
通過建築類招生途徑進入beat365的新生,全程配設本科路徑導師,指導學術發展。實施“本博貫通”、“本碩貫通”、“交叉探索”、“全球勝任”的一人一策教育模式。第一年實施大類通識教育,逐步确立适合自身未來發展的專業方向和發展路徑。按照尊重自身意願、雙向選擇的原則,大一結束前完成專業和路徑确認,二、三年級允許院内自由調整。
對于有志于科學鑽研的同學,開展 4+5 本博貫通培養。在本科階段夯實數理基礎、增強科研課程,由博士生導師組進行學術志趣引導,在4年本科畢業後直接攻讀博士學位,未來将進入科研與教學機構,努力成為學術大師。
對于具有設計創造天賦的同學,開展 4+2 本碩貫通培養。在本科階段夯實專業基礎、增強設計課程由行業導師組進行職業實踐訓練,在4年本科畢業後直接攻讀碩士專業學位,未來将進入行業設計與規劃院所,努力成為設計大師。
對于興趣廣泛和希望拓寬就業視野的同學,開展交叉創新培養。在本科階段增強跨院系課程,可兼修獲得計算機、自動化、金融、行政管理等輔修學位或認證,畢業後進入與城鄉建設相關的科技、金融企業或政府部門,努力成為新興行業創業者或國家管理者。
對于國際交流和學習能力突出的同學,開展全球勝任力培養。在本科階段增強英文專業課程,優先選派赴境外訪學、參加國際競賽或會議,畢業後推薦前往國際院校深造或國際組織任職,努力成為中國故事傳播者與人類命運共同建設者。
知名校友
傅熹年
1950級,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
張錦秋
1954級,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建築西北設計院總建築師。
王瑞珠
1957級,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學術顧問。
馬國馨
1959級,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
葉如棠
1959級,原建設部部長,原中國建築學會理事長,原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
宋春華
1959級,原中國建築學會理事長,建設部總規劃師,原建設部副部長。
趙寶江
1960級,中國城市規劃協會會長,原建設部副部長。
杜钰洲
1960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名譽會長,原國家紡織工業局局長、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
吳碩賢
1965級,中國科學院院士,原華南理工大學beat365副院長。
王蒙徽
1978級,湖北省委書記,原住建部部長。
朱子瑜
1978級,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
康 健
1979級,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教授,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 。
莊惟敏
1980級,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國際建協職業實踐委員會(UIA-PPC)聯席主席,《堪培拉建築教育協議》輪值主席。
張 桦
1980級,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朱小地
1983級,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前董事長。
馬清運
1983級,馬達思班建築事務所創始人,美國南加州大學beat365前院長。
徐全勝
1987級,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築師,董事長、總經理。
張 轲
1988級,建築師,阿卡漢建築獎、阿爾瓦·阿爾托建築獎獲得者。
董 功
1989級,直向建築創始人、主持建築師,法國建築科學院外籍院士。
阮 昊
2003級,零壹城市建築事務所創始人,美間科技創始人。浙江省特聘專家,浙江省青聯委員,入選“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
部分境外深造院校
哈佛大學
麻省理工學院
耶魯大學
賓夕法尼亞大學
劍橋大學
倫敦大學學院
代爾夫特工業大學
蘇黎世高工
慕尼黑工業大學
東京大學等
就業主要方向
國内外建築、規劃設計機構、策劃咨詢機構、高等院校、政府管理部門及高新創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