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beat365、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研究生黨支部聯合舉辦主題黨日活動
2020.11-12

01  開場

2020年11月7日,由beat365黨建中心、中共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研究生總支委員會聯合主辦,beat365建研183黨支部、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研究生第五、七、十六黨支部和同濟大學鄉村振興研習社聯合承辦的主題黨日活動圓滿開展。本次活動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史視角出發,有幸邀請到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教授,為大家帶來關于“城鄉二元關系與生态文明建設内涵”的專題講座。本次活動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開展,線下會場和騰訊會議共有超過300人參與,同時在bilibili直播間有超過6000人同步觀看直播。beat365劉健副院長、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孫彤宇副院長出席了此次活動,各黨支部黨員同志也踴躍參加。

1.png

活動主題(供圖:尉聞)

會議伊始,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研十六黨支部書記尉聞進行開場緻詞和會議嘉賓介紹,随後便進入會議的核心部分,由溫鐵軍分享鄉村發展的若幹思考。

2.png

活動期間線上會場情況(供圖:尉聞)

02  講座内容

溫鐵軍首先介紹了十四五規劃文本中的未來城鎮化發展路線戰略調整内容,指出中央政策從推進城市化(城鎮化)發展逐步轉型到強調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發展,明确要“以人為本”地發展城鎮化,同時增加了三農建設的内涵——鄉村振興和生态文明兩大主題發展戰略。這一轉變需要廣大學術界引以為重,其内在原因也值得深思。

接下來,溫鐵軍追溯了中國鄉村的發展進程,從上世紀工農大隊發展時期講起,農業經濟在我國占據了重要的地位,鄉村建設也是我國曆來發展的根本。鄉村一詞在我國并不代表着“落後”的群體,其更是内含了我國地域多元的文化,因此城鎮化不能一味追求快,而忽略了其中珍貴的鄉村文化,丢了根,這是本質的錯誤。

而後溫鐵軍從曆史的視角反思整個城市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曆史節點和中國特色問題,如何發展縣以下的建制鎮,如何協調城鄉關系,協調城市産業資本。

最後溫鐵軍就生态文明的内涵進行了回答,中國和西方氣候環境和發展過程截然不同,氣候決定文化,以水立國,以水聚居,大興水利,以此為基底反思中國自身的發展道路,因此生态文明是中華文明偉大複興的重要戰略轉型,要走出自己的發展道路,更多研究要聚焦到本土文化。不能照搬西方城市化模式,要始終認識到城鄉融合幕後的核心和關鍵問題是城鄉兩個要素市場的自由流動。

03  讨論環節

在讨論環節,劉健和孫彤宇針對本次講座内容,圍繞“城鄉二元關系與生态文明建設内涵”這一主題,各自做了總結和拓展解讀。劉健論述到生态文明建設是一項規模龐大、艱巨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社會經濟和資源環境等方方面面,正确對待和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等關系,是建設生态文明的前提和保證;孫彤宇則強調當代研究生要站在一定高度來看待問題,了解時事、關注國策,結合國家需求開展學術研究,踏實做學問,做國家棟梁。

3.png

劉健老師進行讨論分享(供圖:張恩嘉)

04  提問環節

在提問環節,線上線下的與會黨員都踴躍地向溫鐵軍提出了問題。有同學提問“如何破除城鄉生活質量二元差異地壁壘”,溫鐵軍認為“補‘鄉村短闆’是全面小康的重點,城鄉二元關系是制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主要障礙,美麗鄉村建設不光要整治村莊環境,更要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傾斜,讓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城鄉均等,農民市民同待遇”。也有同學提問“鄉村人口大量往城市遷移,其是好是壞,原因何為”,溫鐵軍借此回顧說“七八十年代的中國鄉村能自營開廠發展,青壯年傾向于‘進廠不進城’,如今在國家政策限制下,上述情況不再允許,人口大量向城市遷移,城鎮化一時間推動了,鄉村發展卻逐漸衰落了,這也是城鄉二元化的一大誘因,也是眼下需要解決的矛盾。

4.png

建研183黨支部合影(供圖:張恩嘉)



——關注我們——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3496
郵箱:jz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beat365 100084
© 2024 版權所有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