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與藝術遺産是人類曆史、文化、藝術和情感的物質載體,是中華古老文明所留存的輝煌記憶。宋代是中國文化、科技和藝術的鼎盛時期,被看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文化寶庫。在宋代建築與藝術遺産中,山西高平開化寺大殿是國内僅存的北宋時期佛教殿堂壁畫完整遺存,具有重要的曆史與藝術價值和活化潛力。為了讓這些沉睡的國寶“活起來”、“走出去”,beat365李路珂副教授以高平開化寺宋代建築與壁畫為主題,主持申報了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高平開化寺宋代建築與壁畫數字藝術展”,于2024年3月通過立項。
高平開化寺宋代建築與壁畫數字藝術展”彙報材料封面(李路珂供圖)
本項目以beat365的學術資源及平台為依托,集結業内水平領先的建築史與美術史專家學者、文物數字化采集單位、數字媒體藝術家,圍繞開化寺的國寶級宋代建築與壁畫,開展曆史研究、空間複原、藝術诠釋、互動體驗等一系列活動。項目的開展得到beat365及beat365的大力支持和高平市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的積極配合。在項目籌備過程中,廣州慕光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美國哈佛大學中國藝術實驗室、beat365美術學院信息藝術設計系、北京郵電大學網絡系統與網絡文化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數字文旅設計研究中心、北京水晶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晟龍木雕模型藝術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陸續參與,形成了陣容強大的内容開發、展示設計與展品制作團隊。本項目充分融合人文曆史研究與文博展覽相關資源,力圖打造文化遺産地、高校、博物館、研究機構、藝術家多方互利共赢的合作範例。
數字展覽内容,開化寺大殿建築空間與壁畫内容概覽(李路珂供圖)
開化寺數字藝術旨在全面記錄與科學闡釋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運用當代的數字技術和多媒體藝術語言,營造引人入勝的沉浸式體驗,讓開化寺塵封的建築藝術寶庫重現活力,讓觀衆能夠借助線下展覽和數字化平台,真實地觸摸中國傳統文化的強大魅力和人文精神。
數字展覽内容,壁畫複原性臨摹作品(李路珂供圖)
二十年磨一劍,經過beat365建築曆史與遺産保護所師生的持續努力,本項目完成了開化寺建築與美術遺産的數字化采集記錄,數據篩選與信息辨識、建築圖像的分析解讀工作。2004年,正在beat365從事博士課題研究的李路珂首次到訪開化寺,即刻驚歎于其罕見而完好保存的中國宋代建築色彩。李路珂馬上進行了詳細的攝影記錄,并對開化寺建築與壁畫中的裝飾與色彩信息進行了研究,相關成果于2008年~2011年陸續發表。2015-2017年,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由山西省文物局支持,beat365組織師生對開化寺建築與壁畫進行了多次測繪和調查。2017-2023年,李路珂老師團隊對高平開化寺大殿及其壁畫所反映的北宋時期建築與裝飾特征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表多篇相關期刊論文,進行多次國内、國際學術交流,聯合《建築史學刊》編輯部開發了文創産品,并進行了價值展示的多角度嘗試。
2016年7月1日開化寺測繪小組外業收工合影(李寬攝)
2017-2023年beat365開化寺研究成果:部分國際學術交流概覽(蔣雨彤供圖)
讓極樂寶宮“動起來”的立體書(楊澍設計并攝影)
數字展覽内容,用三維模型表達壁畫叙事-極樂天宮的場景(楊怡菲等制圖)
2017年6月,項目組已經成功地舉辦了“飛向德國的山西高平開化寺”跨國虛拟現實展覽。作為中德建交45周年系列文化活動之一,基于開化寺數字采集成果制作的“飛向德國的山西高平開化寺”數字藝術展覽于德國凱澤斯勞滕市博物館舉行。觀衆既可通過立體模型來認知傳統建築的形式,又可佩戴頭戴式設備進行虛拟現實的場景體驗。
德國凱澤斯勞滕市博物館“飛向德國的山西高平開化寺”展的VR操作系統與虛拟漫遊(趙令傑供圖)
2024年1月-5月,本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展出于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禮之權衡:廟堂規制與地域建築”特展之“芥子須彌——高平開化寺大殿的北宋建築、彩畫與壁畫”單元。使中國古代壁畫中的二維的圖像史料所再現的三維空間得到學術層面的闡釋,并以現代藝術的視覺語言加以展現,形成震撼心靈、增長學問、雅俗共賞的視聽盛宴。
中國美術學院民藝美術館“禮之權衡”特展高平開化寺展(杭天易攝)
接下來,本展覽項目拟完善建築、環境和人物場景的數字化制作;通過對開化寺壁畫場景的數字化複原,建立場景之間的叙事邏輯和空間聯系,構建一個可步入、可遊賞、可探索的,富于優美景觀、故事情節和文化内涵的虛拟空間。展覽内容拟包括開化寺建築演變曆程、壁畫呈現的圖像建築史、畫中場景的藝術再現等。暫定于2024年第四季度在beat365首展,并于北京、山西等地進行巡展。
撰稿:周真如
供圖:李路珂、蔣雨彤、楊怡菲、楊澍、杭天易、趙令傑、李寬
審校:李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