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和教學方向】
城市設計與場地規劃、建成環境使用後評估、城市存量空間治理,國際比較城市研究等
【教育經曆】
2007-2011,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城市與區域規劃專業,博士Ph.D. (2007年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
2004-2007,beat365,建築學碩士
2000-2004,beat365,建築學學士
【專業履曆】
2018.12-, beat365城市規劃系,副教授
2013.11-2018.11,beat365城市規劃系,助理教授
2011.11-2013.11,beat365,博士後
2011.5-2011.11,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助理研究員
【學術兼職】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策劃與後評估專業委員會|理事
《城市設計》期刊|編委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期刊|編委、責任編輯
《住區》期刊|專欄主持
《世界建築》等期刊|審稿人
國際中國規劃學會(IACP)|理事成員(2008-2010)
【課程教學】
——研究生課程
城市設計理論與實踐(70000062)(秋季學期,2014至今)
總體城市設計Studio(8001103)(春季學期,2011至今)
Introduction on Contemporary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80000841)(春季學期,2017)
Comparison of Architectural and Urban Culture between East and West(70000562)(春季學期,2016)
——本科生課程
城鄉規劃專業六校聯合畢業設計(春季學期,2018)
四年級城市設計(40020413)(秋季學期,2013至今)
三年級住區規劃與住宅設計(40021213)(秋季學期,2012-2017)
三年級場地規劃與設計(40000123)(秋季學期,2015)
一年級建築設計1(下)(30020833)(秋季學期,2011-2013)
一年級建築設計2(上)(30020843)(春季學期,2011-2016)
一年級建築設計2(下)(30020853)(春季學期,2011-2016)
【個人獲獎及榮譽】
2017,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一等獎(排名5/8)
2017-2019,北京市優秀人才青年骨幹
2017,北京市社科聯青年人才優秀項目
2018,beat365優秀本科畢業設計指導教師
2018,全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優秀教研論文獎
2016,全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優秀教研論文獎
2015,beat365優秀班主任
2014,國際區域與城市規劃協會(ISOCARP)首屆青年規劃師工作坊優勝獎
2013,beat365優秀博士後提名
2007-2011,國家留學基金委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博士留學項目
2004-2007,beat365研究生一等獎學金
2004,beat365優良畢業生
2004,beat365優秀學生幹部
2000-2004,beat365學業獎學金、優秀社會工作獎學金、社會實踐金獎等
【規劃設計項目獲獎】
2016 北京城市副中心總體城市設計和重點地區詳細城市設計國際招标
總體城市設計優勝設計方案、詳細城市設計優勝設計方案
2015-2016 北京菜市口220KV輸變電工程及附屬設施工程(電力科技館)
2017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建築工程公建類)一等獎(5/15)
2017國家教育部優秀建築工程設計一等獎(5/15)
2016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獎(公共建築類)銀獎(5/15)
2015-2016 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
2017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建築工程公建類)一等獎(4/14)
2017國家教育部優秀建築工程設計一等獎(4/14)
2016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獎(公共建築類)入圍獎(4/14)
2013-2014 平湖市南市新區城市設計及空間策劃研究
2015教育部優秀規劃設計二等獎(5/8)
2011-2013 台州市路橋曆史文化區空間策劃設計
2013國家教育部優秀規劃設計一等獎(4/5)
2007-2010 嘉興科技城空間策劃與城市設計
2011國家教育部優秀規劃設計一等獎(5/8)
【課題研究】
——主持項目
2017-201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基于多源數據和數字技術集成的城市街道空間安全改善策略研究”
2017-2020,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資助項目“北京存量土地空間治理及更新設計策略研究”
2017-2020,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功能疏解背景下北京多類型存量用地更新機制與模式研究”
2017-2018,北京市社科聯青年人才資助項目“中心城非首都功能疏解下存量空間優化治理研究”
2018,北京市規劃與國土資源委員會. “北京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一期設計評估”
2013-2015,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啟動基金“美國城市應對氣候變化行動計劃與作用機制調查研究”
2017,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澱園管理委員會委托項目“中關村科學城面向創新創業的公共空間精細化設計與管理研究”
2016-2018,beat365本科教改項目“城市公共空間使用後評估及“空間案例庫”建設”
2016-2018,beat365本科教改項目“翻轉課堂和情景模拟在《住區規劃與住宅設計》教學環節中的應用”
——主要參與項目(子課題負責人)
2018,住建部委托項目,“大型公共建築工程後評估試點研究”
2018,住建部委托項目,“提升建築文化特色的對策研究”
2018,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首都核心區總體城市設計”
2018,中國建築學會“雄安新區建築風貌導則”
2018,住建部委托項目,“北京城市體檢-城市特色塑造和曆史文化名稱保護專項”
2018,北京市勘察設計和測繪地理信息管理辦公室,“北京市公共建築後評估試點報告”
2018-202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于數據分析的建築策劃方法體系更新”
2017-2018,“崇禮區主城區(西灣子組團)總體城市設計和重點地段詳細城市設計”
2016,“北京城市副中心總體城市設計和重點地區詳細城市設計”
2015,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通州區總體規劃——綜合研究(二)”
2012-2014,北京市教委學科群重點項目,“北京2049二期:北京舊城積極保護與整體創造”
2013-2015,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社會網視角下大城市新建社區公共空間對鄰裡社會交往的影響研究”
2012-2013,住建部委托項目,“聯合國人居署《全球人類住區報告2007加強城市安全與保障》翻譯研究”
2012,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國内外相關案例研究與舊城典型地區公共服務設施需求調查”
2012-2013,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世界城市空間發展研究”
2014,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修改綜合方案(三)”
2014,北京市規劃委員會,“京津冀區域空間布局規劃統籌”
2014,住建部委托項目,“京津冀協同發展空間布局研究”
2012-2013,大興區北京新機場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北京中軸南延城市空間規劃研究”
【主要出版發表】
——著作
1. 梁思思,屈小羽. 最佳場所營造:美國規劃協會最美街道與最美廣場項目解析(2007-2017).中國建工出版社,2019(即将出版)
2. 莊惟敏,張維,梁思思. 建築策劃與後評估. 中國建工出版社,2018
3. 莊惟敏,梁思思,王韬. 後評估在中國. 中國建工出版社,2017
——參編譯著
1. 吳良镛,吳唯佳,武廷海等. 匠人營國. 中國建工出版社,2016 (撰寫第六篇《國家首都、文明崛起》,包括第14、15、16章)
2. 唐燕,梁思思,郭磊賢譯. 休·巴頓,馬庫斯·格蘭特,理查德·吉斯著. 塑造鄰裡:為了地方健康與全球可持續性. 中國建工出版社,2016
3. 建築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 建築學名詞. 科學出版社. 2016(參編第六章“市場管理與工程建設程序”)
4. 住建部計劃财務與外事司組織編譯. 全球人類住區報告2007:加強城市安全與保障. 中國建工出版社,2014(翻譯第二部分“城市犯罪與暴力”、第三部分“保障使用權益”)
——主要學術論文
1. Tang Yan, Liang Sisi*, and Yu Ruizhi.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nfluences of Kevin Lynch in China.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2018
2. Liang Sisi, and Gary Hack. Pierre L’Enfant International Planning Excellent Award 798 Arts Districts. Planning. 2018(04) . 28-29
3. LIANG, Sisi, Gary HACK, and Lanchun BIAN. China’s Evolving Art Industry, Planning, 2015(12):34-38
4. Liang Sisi. Performance of Green Planning Efforts of American Cities: A Review of Climate Change Action Plan in the United States. ISOCARP Congress Proceedings. 2018
5. LIANG, Sisi.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on Sustainable Scoring System: Comparisons and Applications. 6th IACP Conference Proceedings. 2012.06
6. LIANG, Sisi and ZHANG, Wei. Integrated Community for High-Technology Groups in Science Parks. 10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Studies Proceedings. 2012.10
7. LIANG, Sisi and ZHANG, Wei. Dependent Spac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d Psychology of Independence Mall Users in Philadelphia.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 Environment-Behavior Studies Proceedings. 2008.10.
8. LIANG, Sisi. Impact of Governmental Top-down Guidance on Place-making of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rea in Chinese Mega-cities. IUSAM Conference Proceedings. 2013
9. 邊蘭春,梁思思,陳明玉. 生态健康視角下東方城市設計智慧再演繹——以北京營城思想為例. 中國園林. 2018.12
10. 梁思思. 城鄉社會調查融入規劃與設計教學的方式探新——基于“定題·方法·流程”的三維分析. 2018年全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年會研究論文集.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8
11. 毛宇帆,梁思思*. 北京老城更新影響下的街區安全性研究.住區, 2018(12) :98-103
12. 王若冰,梁思思*. 基于使用後評估的城市生活性街道安全調查.住區, 2018(12):91-97
13. 梁思思. 城市設計中的空間策劃.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策劃專業委員會編. 前策劃後評估——建築師全過程咨詢業務的重要環節.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8
14. 梁思思. 國際賽事衍生視角下的小城鎮更新思考.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策劃專業委員會編. 前策劃後評估——建築師全過程咨詢業務的重要環節.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8
15. 梁思思. 前策劃與後評估:街道空間安全.住區,2018(03):90
16. 梁思思. beat365建成環境前策劃與後評估論壇紀要.住區,2018(01):78.
17. 梁思思. 城市空間環境的評價與激勵機制研究:美國規劃協會“最佳場所”項目解析.住區,2018(01):79-85.
18. 梁思思. 基于多方利益認知的情景模拟在設計專業教學環節中的應用——以住區規劃設計為例. 2017全國建築教育學術研讨會論文集.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7
19. 梁思思. 前策劃與後評估.住區,2017(05):122
20. 吳碩賢,梁思思. 使用後評估在中國——訪談吳碩賢院士.住區,2017(05):123-124
21. 梁思思. 存量更新視角下空間策劃和城市設計聯動機制思考. 南方建築.2017(05):15-19
22. 梁思思. 基于可持續“3E”視角的城市設計策略思考——以街道空間為例.城市建築,2017(15):38-42
23. 梁思思,邊蘭春,鐘舸. “三位一體”學科背景下城市設計課程教學體系的思考. 2016年全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年會研究論文集.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6: 567-572
24. 梁思思. 有界無邊:傳統城市住區邊界演變及内涵探析.城市設計,2017(05):62-69
25. 梁思思. 建築使用後評價引導機制分析——美國建築師學會25年獎的啟示.住區,2015(04):54-59
26. 梁思思,張維. 城市規劃、空間策劃和城市設計的聯動研究——以嘉興科技城為例.住區,2015(04):110-114
27. 張維,梁思思*.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拉爾森樓策劃、設計和運行研究.住區,2015(04):102-105
28. 張維,梁思思*. 羅尤拉法學院建築策劃和設計.住區,2015(04):106-109
29. 唐燕,梁思思,郭磊賢. 通向“健康城市”的鄰裡規劃. 國際城市規劃.2014,29(06):120- 125
30. 梁思思. 國家首都、文明崛起:強化首都核心功能、提升民族文明的設計構想與願景. 人居科學與區域整合—第四屆人居科學國際研讨會論集.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4: 95-100
31. 梁思思,鐘舸, Gary Hack. “空間想象”教學法在總體城市設計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2014年全國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年會論文集.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4: 491-495
32. 梁思思. 基于場所和自然的新城總體設計理念探索與實踐. 規劃師.2013,29(01): 93-97
33. 劉佳燕,梁思思. 我國城市養老服務需求研究評述.住區.2013(03):6-11
34. 梁思思. 國家高新區轉型案例比較及模式研究.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多元與包容——2012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01.城市化與區域規劃研究).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2:14
35. 梁思思,莊惟敏. 建築性能化評估:建築全生命周期及環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建築性能評估》評介.建築師,2007(02):147-150
36. 張維,梁思思. 對我國建築策劃發展的分析與思考.建築學報,2006(11):85-87
37. Ali Madanipour. 梁思思譯. 建立社會空間關聯的城市設計.城市設計,2016(03):16-35
38. Gary Hack. 梁思思譯. 智能城市. 城市設計,2014(01):94-107
——國際學術會議邀請報告
1. LIANG, Sisi. Urban Design in Europe and in China; Principles, Projects, and Practices: Evolution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 Beijing and China. Institute of European Studies of Macau Forum. 2017.09.22-24
2. LIANG, Sisi. Response to Urban Design Strategies toward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Penn Warton China Center Forum: The Rise of the City in China. 2014.11.04
3. LIANG, Sisi, and Zhiyuan GONG. City Revitalization and Re-urbanization: Case of Xiangmi Lake in Shenzhen. 50th ISOCARP Congress. Gdynia, Poland. 2014.09.22-26
——國際學術會議論壇報告
1. LIANG, Sisi. Performance of Green Planning Efforts of American Cities: A Review of Climate Change Action Plan in the United States. ISOCARP Congress. Bodo, Norway. 2018.
2. LIANG, Sisi, Qingfang Wang. Creative Industry and Urban Revitalizatio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12th IACP Conference. Xi’an, China, 2018.06.30-07.01
3. LIANG, Sisi. How does downtown infill development affect street security? Evidence in Inner-City Neighborhood Revitalization. 57th ACSP Congress. Denver, USA. 2017.10.12-15
4. LIANG, Sisi. From Green to Resiliency: Evolution, Experiences and Implementations of Climate Action Plan. APSA Congress. Beijing, China. 2017.10.12-15
5. LIANG, Sisi. Impact of Commercialization on Street Safety in Revitalized Downtown Area. AESOP Congress. Lisbon, Portugal. 2017.07.11-14
6. LIANG, Sisi. Evolution of Contemporary Urban Planning Development in Beijing since 1980. 11th IACP Congress. Harbin, China. 2017.06.16-18
7. LIANG, Sisi. Impact of Public Place and Public Service on Social Capital: Evidence in Inner-City Neighborhood during Pre-Demolition Era. 11th IACP Conference. Harbin, China, 2017.06.16-18
8. LIANG, Sisi. Challenge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Design in the Age of Climate Change and Urban Safety. Sino-German Symposium “Urbanization and Locality”. Beijing, China. 2014.10.05-10
9. LIANG, Sisi.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Land Development: Core Issues of Building Sustainable High-Technolog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s in China, 28th IASP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ce Park World Conference, Copenhagen, Denmark. 2011.06.19-20
10. LIANG, Sisi. The Role of Place-Making: Intervention of City Planning Strategies in Large-Scale Mixed Use Development Districts,ACSP 51st Annual Conference, Minneapolis, USA. 2010.10.06-08
11. LIANG, Sisi.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Land Development: Core Issues of Building Sustainable High-Technolog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s in China, 2009 IASP-ASPA Congress, Taiwan, 2009.11.25-26
12. LIANG, Sisi. Planning and Design of National High-Technolog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s in China, ACSP 50th Annual Conference, Crystal City, USA. 2009.10.01-04
13. LIANG, Sisi. City Planning as Profession and Education Career. ACSP-AEOP 4th Congress. Chicago, USA. 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