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和教學方向】
長期從事城鄉規劃與社會學交叉學科研究與實踐
主要研究領域:城鄉社會規劃研究;社區規劃與住房研究;可持續城市更新
【教育經曆】
beat365建築學學士、城鄉規劃與設計專業工學碩士、工學博士
【專業履曆】
beat365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博士後
beat365講師、副教授、教授
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歐盟Erasmus Mundus項目)訪問學者
【課程教學】
城市社會學/住區規劃與住宅設計/城鄉社會綜合調研/社區規劃概論
【研究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城市社區更新減碳績效潛力評估研究”(負責人)
[2] 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宏中觀視角下北京中心城區老舊小區适老化改造研究”,(負責人)
[3] 住建部軟科學研究,“基于政策工具和案例評估的城鎮老舊小區更新改造的政策體系研究”(負責人)
[4] 住建部,“緻力于綠色發展的社區建設研究”(負責人)
[5]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後期資助,“社區更新中的全過程公衆參與研究”(負責人)
[6]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基于居住鄰裡的城市社區社會網研究——以北京為例”(負責人)
[7] 教育部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社會網視角下大城市新建社區公共空間對鄰裡社會交往的影響研究——以北京為例”(負責人)
[8] 民政部,“老年友好社區規劃研究”(負責人)
[9]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别資助,“面向節約型社會的城市生活能耗社會消費分層研究”(負責人)
[10]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一等資助,“重大城市規劃項目戰略性社會影響評價體系研究”(負責人)
[11]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中國大陸地區百歲老人調查研究”(負責人)
[1] TRANS-URBAN-EU-CHINA,Horizon 2020,“Transition towards Urban Sustainability through Socially Integrative Cities in the EU and in China”(中方骨幹)
[12] beat365自主科研國際及港澳台合作專項,“VR遊戲支持下基于使用者視角的老年友好社區建設”(負責人)
[13] beat365首都高端智庫,“北京城市更新成本分攤機制研究”“‘回天有我’大型社區治理探讨”“政策工具視角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政策研究:以北京為例”等(負責人)
【實踐項目】
[1] 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雄安新區社區生活圈基因構成和規劃建設導則”(負責人)
[2] 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雄安新區起步區社區服務體系專項規劃”(負責人)
[3] 雄安新區啟動區管理委員會,“雄安新區啟動區社區治理規劃與行動方案”(負責人)
[4] 雄安新區容東管理委員會,“雄安新區容東片區社區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負責人)
[5] 雄安新區容東管理委員會,“雄安新區容東片區社區服務調研評估”(負責人)
[6] 雄安新區昝崗管理委員會,“雄安新區雄東片區興慶社區‘美好社區’建設行動研究”(負責人)
[7] 中共成都市溫江區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溫江區城鄉社區發展規劃”(負責人)
[8] 中共成都市溫江區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溫江區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十四五’規劃”(負責人)
[9] 中共成都市溫江區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溫江區社區生活空間參與式設計研究”(負責人)
[10]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管理委員會,“15分鐘生活圈服務設施體系規劃及實施機制研究”(負責人)
[11] 南昌市青雲譜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社區治理與社區共治綜合研究與培訓賦能”(負責人)
[12] 北京市海澱區清河街道辦事處,“清河街道更新規劃”(負責人)
[13] 北京市海澱區清河街道辦事處,“清河街道社區規劃師工作”(負責人)
[14] 北京市海澱區清河街道辦事處,“清河街道陽光社區規劃研究”(負責人)
[15] 澳門特區政府政策研究室,“澳門特區城市發展策略研究”(社會人口專題負責人)
[16] 中交城市更新有限公司,“北京石景山西部地區城市更新中的公衆參與機制與模式研究”(負責人)
[17] 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基地策劃及概念規劃設計”(負責人)
[18] 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社區生活圈規劃實施層面專題研究”(負責人)
[19] beat365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新加坡研究中心,“中國和新加坡養老體系和社區适老化環境建設對比研究”(負責人)
[20] beat365旭輝可持續住區研究中心,“城市老舊小區有機更新研究”“基于存量空間資源挖掘的社區營造研究”等(負責人)
【獲獎榮譽】
——個人獲獎:
2023,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傑出學會工作者獎”
2022,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青年人才獎”
2020,北京市優秀責任規劃師
——教學獲獎:
2024,WUPEN(世界規劃教育組織) Top100金課教授
2022,中國高校城鄉規劃教育年會教學研究優秀論文(1/3)
2018,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5/11)
2017,北京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二等獎
2016-,指導學生作業獲國内外設計、調研、創業成果競賽獎20餘項
——項目獲獎:
2024,山東省國土空間規劃服務高質量發展技能大賽二等獎(1/15)、三等獎(1/15)
2023,安徽省優秀城市規劃設計二等獎(1/15)
2022,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AAPME”獎(1/14)
2021,國際城市與區域規劃師國際學會“規劃卓越獎”(1/15)
2021,北京市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二等獎(1/15)
2021,北京市優秀城鄉規劃獎三等獎(1/8)
——論文獲獎:
2024,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求是理論論壇”論文競賽獎(專業組)(1/1)
2016,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求是理論論壇”論文競賽獎(專業組)(1/2)
2012,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求是理論論壇”論文競賽獎(專業組)(1/2)
2016,中國社會學會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1/1)
2007,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青年論文競賽佳作獎
——決策咨詢成果:
2024,關于城市更新的決策咨詢報告獲副國級領導批示(2/2)
2020,關于北京老舊小區改造的決策咨詢報告獲正部級領導批示(1/2)
2020,關于北京老舊小區改造的決策咨詢報告獲正部級領導批示(1/3)
【出版發表】
——著作教材:
[1]. 劉佳燕. 第五章 城市空間與規劃. 見:陳那波,馮仕政. 城市社會學(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定教材).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4
[2]. 劉佳燕,沈毓穎. 藍圖之下,泥土之上,民心之間——北京清河參與式社區規劃. 見:笃行不怠: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探索(beat365中國特色案例庫叢書第一輯). 2023
[3]. 沈瑤,劉佳燕,吳楠. 兒童友好社區規劃與設計.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23
[4]. 劉佳燕. 第七章 社區空間規劃實驗. 見:李強,王拓涵,等著. 新清河實驗.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23
[5]. 劉佳燕,大魚社區營造發展中心. 參與式社區規劃與設計工具手冊.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22
[6]. 劉佳燕. 北京城市社區更新理論與實踐.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22
[7]. 劉佳燕,趙壹瑤. 健康社區研究進展. 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 2020-2021城市科學學科發展報告:健康城市. 2022:145-159
[8]. 劉健,劉佳燕,等. 文化視角下的城市規劃. 北京:beat365出版社,2021
[9]. Thea Marie Valler, Marius Korsnes, Jiayan Liu and Yulin Chen. Community Building through Public Engagement: Variety in Europe and China. In: Bernhard Müller, Jian Liu, Jianming Cai,et al, eds. Towards Socially Integrative Cities: Perspectives on Urban Sustainability in Europe and China. Basel: MDPI, Page Range, 2021:131-152
[10]. 劉佳燕,等. 社區規劃師——制度創新與實踐探索.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20
[11]. 劉佳燕,沈毓穎. 第八章 社區規劃與社區營造. 見:李強,鄭路,編. 應用社會學.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
[12]. LIU, Jiayan. Community Planning Based on Socio-spatial Production: The “New Qinghe Experiment”. In: Jacoby, Sam, Cheng, Jingru (Cyan), eds. The Socio-spatial Design of Community and Governance: Interdisciplinary Urban Design in China. Singapore: Springer, 2020: 229-237
[13]. 劉佳燕,王天夫,等. 社區規劃的社會實踐:參與式城市更新及社區再造.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9
[14]. LIU, Jiayan. Urban Community Planning in the Context of Transition in China: Theory Interpretation and Practice Exploration Based on Relationship Reconstruction. In: Hiroshige TANAKA eds. Research Papers Series 6. Tokyo: Sanrei Printing Co., Ltd, 2017: 29-43.
[15]. 劉健,毛其智,劉佳燕,等. 小城鎮總體規劃設計作業集. 北京:beat365出版社,2016
[16]. 顧朝林,劉佳燕,等. 城市社會學. 北京:beat365出版社,2013
[17]. 劉佳燕. 面向快速城市化的城市社會規劃研究. 見:吳良镛等著. 人居環境科學研究進展(2002-2010).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1. 340-372
[18]. 劉佳燕. 城市規劃中的社會規劃:理論、方法與應用.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
[19]. 劉佳燕. 第九章 城市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及其保障政策建議,第十五章 城市規劃中的社會規劃研究. 見:李強,主編. 城市化進程中的重大社會問題及其對策研究. 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20]. Le Corbusier著. 劉佳燕譯. 人類三大聚居地規劃.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9
——學術論文(100餘篇):
[1]. 劉佳燕. 社區共同體何以可能:中國傳統鄰裡營建與治理的智慧及當代啟示. 城市規劃,2024(11):29-36
[2]. LIU, Jiayan, ZHAO, Yiyao, SHEN, Yuying, et al.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Built Environment that are Vision-Cognition Friendly for the Elderly.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2024(4):65-77
[3]. 劉佳燕,沈毓穎. 社會—空間視角下城市層級社區規劃研究. 上海城市規劃,2024(1):1-8
[4]. 劉佳燕,沈毓穎,房莉傑. 城市社區低碳更新研究與實踐:評述與策略建議. 上海城市規劃,2023(4):24-32
[5]. 劉佳燕,程潔心,鄭巧依,等. 健康城市導向下的社區花園網絡營造——北京清河街道的實踐. 上海城市規劃,2023(3):29-37
[6]. LIU, Jiayan, ZHAO, Yiyao. A Review on the Progress in Healthy Community Research and Practice Since the 1990s.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2023(2):51-62
[7]. 劉佳燕,陳思羽,李宜靜. 面向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城市社區體檢指标體系構建與實踐. 北京規劃建設,2023(2):32-40
[8]. 劉佳燕,李淵,張友奇. 推進社區更新規劃中的全過程公衆參與. 人類居住,2023(3):50-53
[9]. 劉佳燕. 社區規劃的趨勢、挑戰與探索. 世界建築,2022(11):34-35
[10]. 劉佳燕. 面向可持續的澳門社會人口發展戰略研究. 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澳門特輯,2022:73-85
[11]. 張威,劉佳燕*,王才強. 新加坡公共住宅區更新改造的政策體系、主要策略與經驗啟示.國際城市規劃,2022(6):76-87
[12]. 劉佳燕,李宜靜. “制度-行動”視角下的社區更新實踐探索:北京清河參與式社區規劃為例. 社區營造學報,2022(1):39-58
[13]. 劉佳燕,鄧翔宇. 北京基層空間治理的創新實踐:責任規劃師制度與社區規劃行動策略. 國際城市規劃,2021(12):40-47
[14]. 劉佳燕,鄧翔宇,霍曉衛,等. 走向可持續社區更新:南昌洪都老工業居住社區改造實踐. 裝飾,2021(11):20-25
[15]. 劉佳燕. 基于場所營造的社區規劃:北京“新清河實驗”的實踐探索. 上海城市規劃,2021(10):1-8
[16]. 冉奧博,劉佳燕*. 政策工具視角下老舊小區改造政策體系研究——以北京市為例.城市發展研究,2021(4):57-63
[17]. 劉佳燕,李宜靜. 社區綜合體規建管一體化優化策略研究:基于社區生活圈和整體治理視角.風景園林,2021(4):15-20
[18]. 劉佳燕.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社區防疫規劃和治理體系研究. 規劃師,2020(6):86-89
[19]. LIU, Jiayan, LI, Yijing. Taiwan's Community Epidemic Prevention Based on Health Building and Collaborative Network.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2020(3):44-54
[20]. 劉佳燕,沈毓穎. 社區規劃:參與式社會空間再造實踐. 世界建築,2020(2):10-15
[21]. 劉佳燕,張英傑,冉奧博. 北京老舊小區更新改造研究:基于特征-困境-政策分析框架. 社會治理,2020(2):64-73
[22]. 劉佳燕,鄧翔宇. 基于多元、共享和參與的鄰裡生活中心營造——清河生活館設計. 建築技藝,2019(11):61-67
[23]. 張威,劉佳燕*,王才強. 新加坡社區服務設施體系規劃的演進曆程、特征及啟示. 規劃師,2019(3):18-25
[24]. 劉佳燕,陳思羽.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項目後評估——以北京毛紡北小區為例. 西部人居學刊,2018(5):14-20
[25]. 冉奧博,劉佳燕*,沈一琛. 日本老舊小區更新經驗與特色——東京都兩個小區的案例借鑒. 上海城市規劃,2018(4):8-14
[26]. 劉佳燕. 社區更新:溝通、共識到共同行動. 建築創作,2018(2):34-37
[27]. 劉佳燕,沈毓穎. 面向關系重構的城市社區規劃——三種建構. 城市建築,2018(9):32-35
[28]. 劉佳燕,鄧翔宇. 北京清河陽光社區三角地改造. 城市建築,2018(9):66-69
[29]. 劉佳燕,沈毓穎. 面向風險治理的社區韌性研究. 城市發展研究,2017(12):83-91
[30]. LIU, Jiayan, DENG, Xiangyu. Community Planning Based on Socio-Spatial Production.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2017(2):6-13
[31]. 劉佳燕,談小燕,程情儀. 轉型背景下參與式社區規劃的實踐和思考——以北京市清河街道Y社區為例. 上海城市規劃,2017(2):23-28
[32]. 劉佳燕,鄧翔宇. 基于社會-空間生産的社區規劃——新清河實驗的探索. 城市規劃,2016(11):9-14
[33]. 劉佳燕. 全球化與地方性交織中的街道空間——評《城市、街道與市民:度量凡生》. 國際城市規劃,2016(5):128-131
[34]. 劉佳燕,徐瑾. 全球化挑戰下大學和城市的共生之路:來自英國的經驗. 城市發展研究,2016(8):68-75
[35]. 劉佳燕. 關系•網絡•鄰裡——城市社區社會網絡研究評述與展望. 城市規劃,2014(2):91-96
[36]. 劉佳燕,梁思思. 我國城市養老服務需求研究評述. 住區,2013(3):6-11
[37]. 周燕珉,劉佳燕. 居住區戶外環境的适老化設計. 建築學報,2013(3):60-64
[38]. 劉佳燕,鄧翔宇. 權力、社會與生活空間——中國城市街道的演變和形成機制. 城市規劃,2012(11):78-83
[39]. 劉佳燕. 1940年代以來巴西公共住房政策發展評析和啟示. 國際城市規劃,2012(4):43-49
[40]. 劉佳燕. 走向整合發展的城市鄰裡更新策略——荷蘭Bijlmer大型住區綜合性更新項目的啟示. 國際城市規劃,2012(3):85-92
[41]. 劉佳燕. 節能背景下消費模式的修正. 城市問題,2009(7):7-12
[42]. 劉佳燕. 規劃公正:社會學視角下的城市規劃. 規劃師,2008(9):5-9
[43]. 劉佳燕. 社會多元化與政府轉型情境下的規劃模式轉變——淺析多倫多新型社會規劃. 城市問題,2006(6):90-94
[44]. 劉佳燕. 社會影響評價在我國的發展現狀及展望. 國外城市規劃,2006(4):77-81
[45]. 劉佳燕. 面向當前社會需求發展趨勢的規劃方法初探. 城市規劃學刊,2006(4):35-40
[46]. 劉佳燕,陳振華,王鵬,等. 北京新城公共設施規劃中的思考. 城市規劃,2006(4):38-42
【社會兼職】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住房與社區規劃專委會,秘書長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社區建設專委會,委員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理事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大數據分會,副主任委員
自然資源部智慧人居環境與空間規劃治理技術創新中心,研究員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健康城市、城市治理、城市轉型與創新研究、城市大數據等專委會,委員
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美好社區計劃”專委會,委員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城鄉規劃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編寫專家
雄安新區未來城市公共服務研究院社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工程建設标準化協會城鄉綠色低碳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城市規劃學會街區治理與責任規劃師工作專委會,委員
北京城市規劃學會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學委會,委員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雜志,編委、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