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城市與規劃理論
城市與區域經濟學
亞太人居與區域發展
巨型城市區與巨型區
教育簡曆
1998.09-2003.06 南京大學城市規劃專業(直博),理學博士學位
1994.09-1998.07 南京大學經濟地理與城鄉區域規劃專業本科,理學學士學位
專業履曆
beat365 副教授(12/2010-至今),博士生導師
beat365 講師(06/2005-12/2010)
加拿大女王大學 訪問學者(06-09,2015)
倫敦經濟學院 訪問學者(05/2008-05/2009)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博士後(06/2003-06/2005)
香港中文大學地理系 訪問學者(01/2001-03/2001)
專業組織及活動
中國地理學會城市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國土空間規劃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行政區劃促進會國土空間治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經濟與區域規劃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治理與公共政策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城市經濟學科建設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理事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生态城市專業委員會委員
《國際城市規劃》雜志編委
《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雜志副主任
研究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基于區位—配置模型的京津冀地區醫療衛生設施優化布局研究”(16BGL203)(2017-2019),課題主持人
beat365自主科研課題項目“基于要素流動的京津冀地區多中心結構模拟(2015-2017)”,課題負責人
科技部十四五攻關課題,中國城市群與都市圈優化,子課題主持,2022-2025
北京新城建設戰略研究(2006年-2009年),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06BdCS004),課題負責人;
基于競争的動态城市戰略管理(2003.12-2005.5),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03034038),課題負責人。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京津冀地區城鎮群發展研究(2013-2014),課題負責人
廣東韶關城市競争力與粵北中心城市建設研究(2011-2012),課題負責人
河北承德市豐甯縣總體城市設計(2013-2015) ,課題負責人
中國工程院咨詢研究項目《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發展戰略研究》課題七“城市文化與人居建設”,2011-2013年
中國工程院咨詢研究項目《統籌城鄉發展建設宜居環境》,2010─2012
“北京2049”:北京教委學科群“城市規劃與管理”建設,課題秘書和骨幹參與人員;2006-2013
中國城市化研究:格局過程與機理(2004.1-2008.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資助項目(NO.40435013),承擔中國城市功能格局與變遷的專題研究;
中國特大城市地區的規劃環境與規劃制度研究(2005.1-2008.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NO.50578088),承擔中國特大城市地區的多中心結構研究;
課程教學
本科生教學
城市規劃經濟學(2014-)
城鄉規劃設計(5)(2016-)
城鄉規劃設計(6)(2016-)
研究生教學
空間規劃設計Studio(2009-)
城市地理學(2011-)
城市經濟學(2005-2008)
榮譽和獲獎
2017年,2017年中國地理學會城市地理學優秀論文二等獎.第一作者,中國地理學會
2017年,2016年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京津冀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
2015年,2014年度金經昌城市規劃教育基金會優秀論文獎.從速度到質量:京津冀地區城鎮化思考.于濤方. 金經昌城市規劃教育基金會.城市規劃學會.
2008年.吳傳鈞人文地理優秀論文獎二等獎.中國城市功能格局與轉型——基于五普和第一經濟普查數據的分析,城市規劃學刊.于濤方.
2007年.2006年度金經昌城市規劃教育基金會優秀論文獎.Global Region結構與重構研究:以長三角地區為例.于濤方,吳志強. 金經昌城市規劃教育基金會.城市規劃學會.
2006年.2005年度金經昌城市規劃教育基金會優秀論文獎.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整合研究.于濤方,李娜. 金經昌城市規劃教育基金會.城市規劃學會.
2005年.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第三屆優秀青年論文獎.從功能溢出到制度平衡:長三角地區區域整合辨析.于濤方.城市規劃學會.
2005年.Global Region邊界界定研究.獲同濟大學優秀博士後獎;于濤方.同濟大學.
2004年.博士論文《城市競争力研究》獲“南京大學優秀博士論文”.于濤方.南京大學.
期刊文章發表(2004年以來部分論文)
Yu, T., Chen, H., Li, Z. et al. An efficient method of evaluating large scale urban residential skylight environment and an empirical study of Beijing main area. Build. Simul. 14, 871–883 (2021). https://doi.org/10.1007/s12273-020-0704-4
于濤方,張譯勻,楊爍.規劃為公:一個近2000年的南京“山水-文化複合環”保護與傳承思考[J].人類居住,2022(03):49-57.
于濤方,張譯勻,楊爍.中國巨型城市區長遠空間戰略展望及“十四五”思考[J].規劃師,2020,36(19):5-13.
于濤方.崛起的中國特大城市:空間趨勢與社會經濟分異[J].人類居住,2018(04):34-47.
于濤方.中國城市社會階層空間分異及變化:基于職業地位視角[J].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2018,10(02):168-194.
于濤方.“十三五”時期中國城市發展和規劃變革思考——基于經濟危機與新自由主義視角的審視.規劃師.2016年
于濤方,吳唯佳.單中心還是多中心?北京就業次中心研究.城市規劃學刊.2016年.
于濤方,王吉力.公共經濟學視角的京津冀地區區域協同研究.中國名城,2016年
于濤方.中國縣域城鎮化質量與水平研究.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2016年
于濤方.中國大城市中心城區人口老齡化空間特征與規劃對策.規劃師.2016年
于濤方.中國城市老齡化空間趨勢.城鎮化.2016年
于濤方.中國巨型城市地區:發展變化與規劃思考.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2015年第1期.
于濤方.中國農民工.中國城市狀況報告2014/2015(聯合國人居署、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組織編寫).中國城市出版社,2014,37-52.
于濤方,文超祥. 2000年以來首都經濟圈區域結構與變遷研究.經濟地理,2014年第3期
于濤方.從速度到質量:京津冀地區城鎮化發展戰略思考.上海城市規劃.2014年第1期.【2014年度城市規劃金經昌優秀論文】
于濤方,中國城市老齡化空間特征及相關因素分析,城市規劃學刊,2013年第6期
于濤方,中國城市人口流動增長的空間類型及影響因素,中國人口科學,2012年第4期【人大複印收錄】
于濤方,中國城市增長:2000~2010,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2012年第2期
于濤方,王瑾,面向人口老齡化的城市規劃應對,規劃師,2012年第9期
于濤方,京津走廊地區人口空間增長趨勢情景分析:集聚與擴散視角,北京規劃建設,2012年第4期
于濤方,京津複合經濟走廊功能格局與态勢,北京規劃建設,2012年第3期
于濤方,呂拉昌,劉雲剛,孫斌棟,汪明峰,中國城市地理學研究進展與展望,地理科學進展,2011年第12期
于濤方,國際低碳城市最新研究動态——基于兩次“低碳城市”國際會議的綜述,生态城市與綠色建築,2010年第2期
于濤方,吳志強等.2000年以來珠三角巨型城市地區區域格局及變化. 城市規劃學刊.2009年第1期.
于濤方,陳修穎等. 2000年以來北京城市功能格局與去工業化進程.城市規劃學刊.2008(3):46-54.
于濤方,丁睿等,成渝地區城市化格局與過程.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2008年2期.商務出版社.
于濤方,顧朝林. 1995年以來中國城市體系格局與演變:基于航空流視角.地理研究.2008(6):1407-1418.
于濤方等.長江經濟帶區域結構:核心-邊緣視角.城市規劃學刊.2007年第3期.
于濤方等.多中心巨型城市區研究:京津冀地區實證.規劃師.2007年12期.
于濤方,王興平.競争與競争力導向的唐山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功能定位研究.規劃師.2007年07期.
于濤方,吳志強.京津冀地區區域結構與重構.城市規劃.2006(9):36-42.
于濤方.從功能溢出到制度平衡:長三角區域整合辨析. 城市規劃.2006(1):55-60. 【2006年度城市規劃青年論文競賽優秀論文】
于濤方,吳志強.“Global Regions”結構與重構研究.城市規劃學刊.2006(2):4-12. 【2006年度城市規劃金經昌優秀論文】
于濤方.成渝地區空間結構及其整合研究.規劃師.2006年09期. 【2006年度城市規劃金經昌優秀論文】
于濤方等.中國城市功能格局與轉型——基于五普和第一經濟普查數據的分析.城市規劃學刊.2006(5):13-22.
于濤方,吳志強.基于競争的動态城市戰略管理——從靜态的城市戰略規劃到動态的城市戰略管理.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于濤方,吳志強.戰略轉折點與中小城市的發展戰略研究.城市規劃.2005(5):22-29.
于濤方,吳志強.1990年代以來長三角地區世界500強投資研究.城市規劃學刊.2005(3):13-20.
于濤方,吳志強. 長江三角洲都市連綿區邊界界定研究.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5年7期.
于濤方,劉娜. 中國城市全球化與地方化程度分析.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5年5期.
于濤方,李娜.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整合研究.規劃師.2005年04期. 【2005年度城市規劃金經昌優秀論文】
于濤方.基于行業門類人口的環渤海地區區域結構研究.人口與經濟.2005(3):1-7.
于濤方.基于資源、能力、環境的城市競争力影響因素.規劃師.2005年第06期.
于濤方.京津冀全球城市區域邊界研究.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5年04期.
于濤方.城市特色、競争優勢與競争戰略.規劃師. 2004年07期.
于濤方,顧朝林.論城市競争與競争力的基本理論.城市規劃學刊.2004年06期.
于濤方,吳志強.昆山城市競争戰略與經營策略的動态演變研究.城市規劃彙刊.2004年03期.
于濤方,吳志強.大城市周邊中小城市崛起的條件和機制研究.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于濤方.國外城市競争力研究綜述.國外城市規劃.2004年01期.
Yu Taofang. Nongmingong in China. In THE STATE OF CHINA’S CITIES 2014/2015. China City Press. 2014,37-52
Yu taofang. Structure and Restructuring of the Yangtze Delta Global City Region in China.Modernization and regionalism- reinventing urban identity. Edited by Wang,C.Y. /Sheng, Q./Sezer, C. Published by Berlageweg 1, the Netherlands, 2006. 210-220.
Yu Tao-fang. Structure and Restructuring of the Beijing- TianJin -Hebei megalopolis in China.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06(1): 1-8.
Yu Tao-fang, Gu Chao-lin. External Sources of Urban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n 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05(2):92-102.
Yu Taofang, GuChaolin. Influential Factors combination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n stages of urban competitiveness.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04(3):202-208.
徐佳慧,于濤方.巨型城市工業空間到産業空間的轉型:基于多源數據的北京實證分析[J].規劃師,2021,37(20):5-12.
吳唯佳,于濤方,趙亮,武廷海,秦李虎,劉钊啟,吳骞,劉藝.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首都都市圈一體化評估研究[J].城市規劃學刊,2021(03):21-27.DOI:10.16361/j.upf.202103004.
張譯勻,于濤方.包容性、韌性與舒适性:《新城市議程》對我國城市發展的啟示[J].規劃師,2021,37(07):5-12.
Yang, S.; Shu, T.; Yu, T. Migration for Better Jobs or Better Living: Shifts in China.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2, 19, 14576.
Abdul, Latif, and Tao-fang Yu. 2020. "Resilient Urbaniz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n Urban Discourse in Pakistan" Urban Science 4, no. 4: 76. https://doi.org/10.3390/urbansci4040076
李沁原,于濤方.福利導向的新增長主義:中西比較與中國城鎮化展望[J].規劃師,2020,36(11):73-80.
程思佳,于濤方,吳唯佳.西方發達國家的國家紀念地述論——以英美法為例[J].中國名城,2019(04):86-96.
梁祿全,陳頌,于濤方. 澳大利亞可負擔住房政策演進與規劃應對分析[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重慶市人民政府.活力城鄉 美好人居——2019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20住房與社區規劃).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9:970-982.DOI:10.26914/c.cnkihy.2019.025861.
陳頌,楊爍,于濤方.環渤海大灣區基礎設施建設及區域帶動績效研究[J].規劃師,2019,35(07):41-47.
吳唯佳,程思佳,于濤方.中國國家祭祀及國家紀念地傳統追溯初探[J].中國名城,2019(11):56-63.DOI:10.19924/j.cnki.1674-4144.2019.11.008.
孫詩萌,吳唯佳,于濤方.千年鹽運城:運城地區營建曆史與名城價值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19,26(08):53-61.
孟祥懿,于濤方,吳唯佳等. 公共物品視角論曆史文化名城保護譜系[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杭州市人民政府.共享與品質——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09城市文化遺産保護).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8:973-985.
鄭伊辰,于濤方,吳唯佳等. 走向區域的曆史名城保護規劃:空間框架初探[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杭州市人民政府.共享與品質——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09城市文化遺産保護).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8:986-999.
楊爍,于濤方. 就業多中心結構尺度精細化研究:以北京為例[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杭州市人民政府.共享與品質——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05城市規劃新技術應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8:28-48.
梁祿全,于濤方. 2000年以來國外城市規劃研究熱點與進展[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杭州市人民政府.共享與品質——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04城市規劃曆史與理論).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8:25-37.
李沁原,于濤方. 調節學派論中國城鎮變遷:以保定為例[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杭州市人民政府.共享與品質——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12城鄉治理與政策研究).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8:282-293.
楊爍;于濤方. 1985-2015年期間日本首都圈地區空間結構變遷及啟示. 2017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2017
楊爍;于濤方. “區位-配置模型”在區域醫療服務設施規劃的應用進展. 2017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2017
楊爍;于濤方.國外大城市地區企業區位模型研究綜述.國際城市規劃.2017年
胡榮;于濤方;吳唯佳.簡政放權背景下中國區域規劃事權交易制度.規劃師.2016年
井琳;張陽;楊卓;楊爍;于濤方.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空間布局優化模型研究. 規劃60年:成就與挑戰——2016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06城市設計與詳細規劃).2016
程思佳;吳唯佳;于濤方.空間秩序重構下的國家紀念地研究——以美國為例.規劃60年:成就與挑戰——2016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13區域規劃與城市經濟).2016
吳唯佳;于濤方;武廷海;趙亮;唐燕;陳宇琳;李王鋒;呂春英;段進宇;陳一銘.特大型城市功能演進規律及變革——北京規劃戰略思考.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2015年
楊爍;于濤方.國外大城市地區就業區位空間模型研究綜述.新常态:傳承與變革——2015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04城市規劃新技術應用).2015
王吉力;于濤方.公共經濟學視角的京津冀區域協同研究.新常态:傳承與變革——2015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12區域規劃與城市經濟).2015
吳唯佳;于濤方.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需要更大的區域視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展望與思考——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研讨會論文集.2014
吳泓; 于濤方; 甄峰.多核心城市網絡研究進展及對上海大都市圈的思考借鑒.南方建築.2013年
吳唯佳,于濤方,趙亮,于長明,北京城市空間趨勢和布局戰略思考——《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實施評估研究,北京規劃建設,2012年第1期
吳唯佳,武廷海,于濤方,趙亮,“北京2049”:學科群與跨學科研究平台,北京規劃建設,2012年第4期
于長明,吳唯佳,于濤方,特大城市地區土地利用形态——倫敦、巴黎、紐約、東京與北京比較,北京規劃建設,2012年第5期
于長明,吳唯佳,于濤方,胡榮,北京建設世界城市“控制與命令”的國際比較——以世界500強企業總部和國際航空流線為例,北京規劃建設,2012年第3期
蔣冰蕾,段進宇,吳唯佳,于濤方,外聚内疏:首都區域空間交通戰略研究,北京規劃建設,2012年第5期
顧朝林,于濤方等.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間規劃.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2009年第2期.
顧朝林,于濤方.城市群規劃的理論與方法.城市規劃.2007年第10期.
著作出版
于濤方.中國巨型城市區與巨型區.北京:科學出版社.2022.
于濤方等.讓文化遺産活起來:徐州兩漢文化環城市設計.北京:beat365出版社.
于濤方.規則與目标:縣市國土空間規劃.beat365出版社.2023
于濤方.城市競争與競争力.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
吳唯佳,于濤方,武廷海等.空間規劃II.北京:beat365出版社.2020
顧朝林,于濤方,李王鳴.中國城市化:格局、過程、機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年10月.
顧朝林,于濤方,李平.人文地理學流派(高等學校教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吳唯佳,武廷海,于濤方等.空間規劃.北京:beat365出版社.2016年
聯合國人居署,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等組織編寫.中國城市狀況報告(中文).2010/2011年度(《第1章 中國城市化進程》《第2章 中國城市住房建設》)(2010年出版);2012/2013年度(《第1章 中國城市化進程》(2012年出版)、《第2章 中國城市住房建設》);2014/2015年度(《第2章 中國農民工》)2014出版
The State of China’s Cities 2014/2015. (YU Taofang, “Chapter 2 Nongmingong in China. pp:37-52”).China City Press. 2014 (UN HABITAT Website: http://cn.unhabitat.org/?mbt_book=the-state-of-china-cities-2014-2015-cn&noredirect=zh)
The State of China’s Cities 2012/2013. (YU Taofang, “Chapter 1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pp:1-14” and “Chapter 2 Urban Housing Construction in China. pp:15-24”). Foreign Language Press. 2012)( UN HABITAT Website: http://cn.unhabitat.org/?mbt_book=state-of-china-cities-2012-2013-cn&noredirect=zh)
The State of China’s Cities 2010/2011. (YU Taofang, “Chapter 1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pp:1-14” and “Chapter 2 Urban Housing Construction in China. pp:15-24”). Foreign Language Press. 2010)( UN HABITAT Website: http://cn.unhabitat.org/?mbt_book=state-of-china-city-better-life-2010-2011-cn&noredirect=zh)
吳良镛等.京津冀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三期報告.北京:beat365出版社.2013年10月.
吳良镛等.京津冀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二期報告.北京:beat365出版社.200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