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beat365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遺産中心副主任
教育經曆:
1985年,畢業于天津大學建築學專業,獲建築學學士。
1991年,畢業于英國約克大學高級建築研究院,獲博士學位。
主要工作成果:
長期從事城鄉遺産保護更新、城市特色營造與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的科研、教學和實踐工作。在中國傳統城邑與聚落空間文化認知、保護與更新領域取得開創性研究成果,出版《中國古代空間文化溯源》《曆史城市保護規劃方法》等專著20部,發表國内外期刊論文百餘篇。作為主要起草人編制國家标準、地方導則與團體标準,獲軟件著作權、發明專利授權多項。主持完成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美國能源基金會項目課題等多項國家級、國際合作科研項目課題。培養畢業博士、碩士研究生近百人,獲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主持完成多項保護與更新重大工程,對探索适合我國國情的城市保護體系以及“城市-片區-建築”多層次保護更新工程的長期有效途徑做出了重要貢獻。代表性工程包括廣州、昆明、承德等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福州三坊七巷、北京國子監-雍和宮、南京老城南、景德鎮陶溪川文創街區等片區、建築與環境的保護更新工程設計。
作為第一完成人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遺産保護獎、創新獎、傑出獎,文化部創新獎,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一等獎,中國建築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産學研合作創新成果一等獎,德國國家設計建築金獎,美國建築大師獎至尊獎,德國标志性設計創新建築至尊獎2項、教育部工程勘察設計一等獎5項、全國規劃建築行業一等獎10餘項。
兼任住建部科技委曆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建築學會城市設計分會主任委員、工業建築遺産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工程建設标準化協會城市更新分會副會長,中國古迹遺址保護協會副理事長,中國首位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ICOMOS)終身榮譽會員、曆史城鎮村科委會(CIVVIH)亞太分會主席,聯合國教科文遺産保護規劃與社會可持續發展教席主持人等。
代表性專著:
1. 張傑. 中國古代空間文化溯源[M]. 北京:beat365出版社,2012.(修訂版2016)
2. 張傑,呂舟等. 世界文化遺産保護與城鎮經濟發展[M]. 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3.
3. 張傑,毛其智,解揚,陳骁.節能城市與住區空間形态研究[M].北京:beat365出版社,2018
4. 張傑,霍曉衛,張飏等. 曆史城市保護規劃方法[M].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20.
5. 張傑,敖士恒. 千年尋脈:北京古都城市設計研究[M]. 北京:beat365出版社,2023.
代表性論文:
1. 張傑.探求城市曆史文化保護區的小規模改造與整治──走“有機更新”之路[J].城市規劃,1996(04):14-17.
2. Zhang Jie. Informal construction in Beijing's old neighborhoods[J]. Cities, 1997(2):85-94.
3. 張傑. 中國古代建築組合空間透視構圖探析[J]. 建築學報. 1998(4):52-56.
4. 張傑, 呂傑. 從大尺度城市設計到“日常生活空間”[J]. 城市規劃. 2003(9):40-45.
5. 張傑,鄧翔宇,袁路平.探索新的城市建築類型,織補城市肌理——以濟南古城為例[J].城市規劃,2004(12):47-52.
6. 張傑,張弓,張沖,霍曉衛,張飏.向傳統城市學習——以創造城市生活為主旨的城市設計方法研究[J].城市規劃,2013,37(03):26-30.
7. 張傑,解揚.基于能耗視角的我國城市最優規模研究[J].城市規劃學刊,2015(06):70-74.
8. Zhang Jie, Xie Yang, Luan Bo, Chen Xiao. Urban macro-level impact factors on Direct CO2 Emissions of urban residents in China[J]. Energy and Buildings, 2015, 107:131-143.
9. 張傑.存量時代的城市更新與織補[J].建築學報,2019(07):1-5.
10. 張傑,李旻華,解揚.工業遺産保護利用引領城市更新的技術創新——景德鎮現代瓷業遺産保護與更新系列實踐[J].建築學報,2023,No.653(04):6-11
主持代表性國家級科研項目:
1)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子課題:《傳統村落保護與更新關鍵技術研究》(2008-2011)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喀什文化區聚落遺産保護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研究》(2010-2012)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作為曆史景觀的曆史街區保護與可持續發展》(2014-2017)
4) “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既有城市工業區功能提升與改造規劃設計方法研究》(2018-2021)
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遺産-生态’耦合單元的京津冀明長城沿線聚落遺産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研究》(2021-在研)
6) 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研究專項學術團體項目:beat365城鄉建成遺産研究團隊《中國城鎮曆史文化街區譜系與價值研究》(2023-在研)
主要榮譽:
國際獎項:
2023年,獲美國建築大師獎至尊獎:景德鎮陶溪川陶瓷文化創意園
2022年,獲德國國家設計獎(國際)金獎:景德鎮彭家弄作坊院;
2022年,獲德國标志性設計創新建築獎至尊獎:景德鎮彭家弄作坊院;
2022年,獲世界建築節高度榮譽獎:景德鎮彭家弄作坊院;
2022年,獲德國标志性設計創新建築獎至尊獎:景德鎮陶公寓創新社區綜合體;
202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産保護獎傑出獎:景德鎮彭家弄作坊院;
2017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文化遺産保護獎中的遺産背景下的新設計獎:景德鎮陶瓷工業博物館;
2015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産保護獎榮譽獎:三坊七巷。
國内獎項:
2023年,獲澎湃2023年度特别案例·城市更新高質量發展榜樣:景德鎮陶溪川文創産業園保護更新(整體城市設計及重點建築設計)
2022年,獲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基于遺産保護的老舊工業區可持續更新理論及關鍵技術和工程應用;
2022年,獲中國産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一等獎:工業遺産保護利用引領城市更新關鍵術與工程應用;
2021年,獲中國建築學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基于大數據的DIBO城鄉遺産可持續利用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及工程應用;
2021年,獲中國建築學會建築設計獎城市設計專項一等獎:景德鎮陶溪川國際陶瓷文化産業園示範區;
2021年,獲中國建築學會建築設計獎曆史文化保護傳承創新專項一等獎: 景德鎮陶溪川工業遺産展示區博物館、美術館(老舊工業廠區保護改造);
2021年,獲中國建築學會建築設計獎曆史文化保護傳承創新專項一等獎: 三坊七巷曆史建築及街區整體保護與活化利用;
2019年,獲教育部優秀工程勘察設計建築工程一等獎:景德鎮陶溪川陶瓷文化産業園示範區保護規劃和設計;
2017年,獲教育部優秀工程勘察設計建築工程一等獎: 景德鎮陶溪川工業遺産展示區博物館、美術館保護改造設計項目;
2016年,獲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獎銀獎:福建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保護與複興城市設計;
2015年,獲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評選園林景觀一等獎: 大明湖風景名勝區擴建改造項目;
2015年,獲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一等獎:廣州曆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2015年,獲全國人居經典建築規劃設計方案競賽活動規劃、建築雙金獎:南京市老南城D4片區保護規劃與建築設計方案;
2013年,獲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一等獎:正定曆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2013年,獲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一等獎:鳳凰縣區域防禦體系保護規劃研究及世界遺産預備名單申報材料編制;
2009年,獲文化部創新獎:三坊七巷曆史文化遺産保護規劃及數字技術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