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研究領域為供熱、天然氣熱電冷聯供技術、城市能源規劃方法。在供熱領域,緻力于工業餘熱利用,提出了基于吸收式換熱的集中供熱新技術,被科技部驗收評價為我國供熱領域重大原始創新;主持我國首個關于天然氣熱電冷聯供的國家863目标導向課題,對該技術展開評價、配置和運行研究,提出了回收煙氣冷凝熱的熱電冷聯供新流程,被教育部驗收評價為國際領先水平;提出了基于動态和空間分布的城市能源規劃方法,開發能源規劃模拟分析軟件平台,豐富了城市規劃領域。圍繞以上研究方向,主持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北京市重大課題等科研課題20餘項,主持能源規劃等咨詢類項目20餘項,共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申請國内外發明專利60餘項,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等省部級科技獎5項。
【研究和教學方向】
城市供熱新技術與設備研究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系統研究
城市能源規劃與評價研究
【教育簡曆】
1987.9 -1991.7 山東工業大學動力工程(熱能動力工程)專業畢業,獲學士學位
1991.9-1994.7 山東工業大學動力工程(工程熱物理)專業畢業,獲碩士學位
1996.3-2000.7 beat365熱能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氣調節)專業畢業,獲博士學位
【專業履曆】
1994.9-1996.3 山東工業大學助教
2000.9 – 2002.3 beat365做博士後
2002.4 -2003.12 beat365任講師
2003.12-2009.12 beat365任副教授
2009.12-至今 beat365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任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所所長
【社會兼職】
中國城鎮供熱協會技術委員會委員
北京供熱協會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熱能動力分會理事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熱電專業委員會委員
《暖通空調》編委
《區域供熱》編委
《熱電技術》編委
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SME)第四次能源可持續發展大會(ES2009)分布式能源分會(Track12)主席(Track Chair )
【課程教學】
[1]本科生理論課程
供熱工程與鍋爐,2004年至今,建環本科生主幹課
專業認識實習,2004年至今,建環大二本科生必修課
燃氣應用,2004年至今,本科生選修課
熱電冷聯供,2004年2006年,本科生選修課
城市能源系統規劃及評價,2008年至今,本科生選修課
暖通空調新進展,2004年至今,本碩生選修課
[2]本科生設計課程
綜合論文訓練,2004年至今,本科生共11人
【基礎研究課題】
[1] 基于吸收式換熱的熱電聯産集中供熱技術集成與示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2-2015,課題負責人
[2] 城市供熱系統能效提升裝備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2-2015,子課題負責人
[3] 城市熱網與地熱能複合型集中供熱技術應用基礎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12-2015,課題負責人
[4] 低碳城鎮能效提升關鍵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1-2014,主持
[5] 基于熱電聯産的餘熱高效回收利用技術合作研究與示範(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項目),2012-2014,子課題負責人
[6] 城市能源系統未來發展方向及其關鍵問題的發展戰略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9-2010,課題負責人
[7] 高效天然氣熱電冷聯供技術應用及示範研究(國家863計劃),2006-2009,課題負責人
[8] 電廠循環水餘熱利用研究及示範(北京市重大課題),2006-2010,課題負責人
[9] 電廠循環水餘熱資源利用技術研究與示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7-2010,項目負責人
[10] 北京市“十二五”城八區大型熱源規劃建設與供熱運行保障關系研究(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規劃課題),2010,課題負責人
[11] 北京市“十二五”天然氣發展政策研究(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規劃課題),2010,課題負責人
[12] 天然氣高效經濟利用技術研究(霍英東優選資助基金),2004-2006,課題負責人
[13] 城市能源合理配置及管網模拟技術(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6-2010,課題負責人
[14] 中央國家機關采暖系統節能診測及改造(國家十大節能工程),2005-2006,課題負責人
[15] 區域天然氣熱電冷聯供系統應用研究及示範(北京市重大課題),2002-2006,課題負責人
[16] 北京市動态能源綜合規劃及模拟分析(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2009-2010,課題負責人
[17] 綠色建築關鍵技術子課題—BCHP系統研究(國家“十五”攻關),2003-2005,課題負責人
[18] 奧林匹克園區能源規劃研究(北京市科委)2003-2004,課題負責人
【咨詢類課題】
[1] 華電大同第一熱電廠乏汽餘熱利用示範工程,2010-2011,項目負責人
[2] 北京市大興生物醫藥園能源規劃,2009, 項目負責人
[3] 天津中新生态城能源規劃研究,2008,課題負責人
[4] 濱海新區能源戰略規劃研究,2008,課題負責人
[5] 濟南市燃氣專項規劃,2007, 項目負責人
[6] 銀川市供熱專項規劃,2007, 項目負責人
[7] 南甯市總體規劃—能源專項,2005, 項目負責人
[8] 濟南市供熱專項規劃,2005,課題負責人
【科研獲獎】
[1] 基于吸收式換熱的熱電聯産集中供熱技術,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12年,本人排名第一
[2] 利用吸收式熱泵回收汽輪發電機組冷端餘熱的技術研究與應用 中國電力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012年,本人排名第五
[3] 一種同時實現熱調節和熱計量的方法,獲北京市發明專利獎二等獎,2010年,本人排名第三
[4] 基于吸收式熱泵的熱電聯産集中供熱新流程試驗工程,獲内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09年,本人排名第一
[5] 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稱号,2009年,付林
[6] 十裡泉電廠循環水餘熱利用技術示範,獲中國華電集團科技進步二等獎,2008年,本人排名第二
[7] 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獲北京市科技新星稱号,2006年,付林
[8] 天然氣高效經濟利用,獲教育部霍英東基金優選資助課題,2004年-2006年,本人排名第一
[9] 北京市民用供熱方式研究,獲建設部華夏科學技術三等獎,2006年,本人排名第四
[10]溶液除濕技術應用研究與示範,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年,本人排名第七
【設計獲獎】
[1] 濟南市燃氣專項規劃,獲濟南市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一等獎,2008年,本人排名第一
[2] 濟南市供熱規劃, 獲山東省優秀規劃設計二等獎,2007年,本人排名第一
[3] 濟南市城市供熱規劃,獲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表揚獎,2007年,本人排名第一
【論文出版】
[1] A review of working fluids of absorption cycles,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2年第1期,Sun, Jian, Fu, Lin, Zhang, Shigang
[2] A new "wireless on-off control" technique for adjusting and metering household heat in district heating system,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12年第4期,Liu, Lanbin, Fu, Lin, Jiang, Yi
[3] New waste heat district heating system with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based on absorption heat exchange cycle in China,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12年第5期,Sun, Fangtian, Fu, Lin, Zhang, Shigang, Sun, Jian
[4] Performance study of an innovative natural gas CHP system,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011年第1期,Fu, Lin, Zhao, Xiling, Zhang, Shigang, Li, Yan, Jiang, Yi, Li, Hui, Sun, Zuoliang
[5] Major issues and solutions in the heat-metering reform in China,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1年第1期,Liu, Lanbin, Fu, Lin, Jiang, Yi, Guo, Shan
[6] General thermodynamic performance of irreversible absorption heat pump,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011年第1期,Zhao Xiling, Fu Lin, Zhang Shigang
[7] A new type of district heating method with co-generation based on absorption heat exchange (co-ah cycle),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011年第2期,Li, Yan, Fu, Lin, Zhang, Shigang, Jiang, Yi, Xiling, Zhao
[8] A new type of district heating system based on distributed absorption heat pumps,Energy,2011年第7期,Li, Yan, Fu, Lin, Zhang, Shigang, Zhao, Xiling
[9] Experimental study on vertical vapor absorption into LiBr solution with and without additive,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11年第11期,Fu Lin, Sun Jian, Shigang, Zhang
[10]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a 70kWe natural gas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CHP) system,Energy,2010年第2期,Zhao, X.L., Fu, L., Zhang, S.G., Jiang, Y., Li, H.
[11] Application of an exhaust heat recovery system for domestic hot water Source, Energy, 2010第3期,Liu, Lanbin; Fu, Lin; Jiang, Yi
[12] Study of the performance of an urban original source heat pump system,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10第4期,Zhao, X.L.; Fu, L. et al
[13] Performance calculation of single effect absorption heat pump using LiBr + LiNO3 + H2O as working fluid,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10年第12期,Sun Jian, Fu Lin, Zhang Shigang
[14] A mathematical model with experiments of single effect absorption heat pump using LiBr-H2O,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10年第12期,Sun, Jian, Fu, Lin, Zhang, Shigang, Hou, Wei
[15] Maintaining uniform hydraulic conditions with intelligent on-off regulation,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10年第12期,Liu, Lanbin, Fu, Lin, Jiang, Yi, Cuo, Shan
[16] A Novel On-off TRV Adjustment Model and Simulation of its Thermal Dynamic Performance. Building Simulation, 2009第2期,LB. Liu*, L. Fu, C. Wang, et al
[17] Urban Building Energy Planning with Space Distribution and Time Dynamic Simulation,Journal of Solar Energy Engineering,2009第3期, L. Fu、 ZH Zheng、 HF Di, Y Jiang
[18] Laboratory research on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CCHP) systems,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009第4期, L. Fu、X.L. Zhao、S.G. Zhang、Y. Jiang, etal
[19] Dynamic simulation of space heating systems with radiators controlled by TRVs in buildings,Energy and Buildings,2008第9期,B.P. Xu、L. Fu、HF Di
[20] Energy utilization evaluation of CCHP systems,Energy and Buildings,2006,第 3期,H. Li、L. Fu、Y Jiang
[21] Field investigation on consumer behavior and hydraulic performance of a district heating system in Tianjin, China,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09第2期,BP. Xu,L. Fu,HF. Di.
[22] 城市熱網夏季分布式吸收式供冷方式的能效與經濟性分析,太陽能學報,2010年第6期,張群力、付林、狄洪發,
[23] 城市原生污水源熱泵系統的應用,太陽能學報,2010年第11期,趙玺靈、付林、張世鋼、賴中練
[24] 熱泵型天然氣熱電冷聯供系統實踐研究, 暖通空調, 2009年 02期,付林、張世鋼、趙玺靈等
[25] 吸收式熱泵等效循環模型及性能優化,太陽能學報,2009第11期,趙玺靈、付林、張世鋼
[26]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城市能源系統分析,beat365學報,2009第12期,鄭忠海、付林、狄洪發
[27] 供暖住宅房間開窗熱損失的測試與分析,暖通空調,2008第3期,李京美、付林、狄洪發;
[28] 采用增量法的BCHP系統經濟性分析,熱能動力工程,2008第5期,付林、江億
[29] 基于Co-ah循環的熱電聯産集中供熱方法,beat365學報,2008第9期,付林、江億、張世鋼
[30] 變流量工況下的散熱器動态仿真,beat365學報,2008年第12期,徐寶萍、付林、狄洪發
【會議報告】
[1] 集中供熱熱網的夏季供冷問題 中歐國際供熱大會 2010.3(特邀報告)
[2] 基于吸收式循環的熱電聯産集中供熱新模式 瑞典-中國工程院城市問題學術研讨會 2009.6,斯德哥爾摩(特邀報告)
[3] 吸收式熱泵在采暖供熱中的應用 北京供熱高層論壇 2009.5,北京(特邀報告)
[4] 基于動态時間和空間分布的城市能源動态規劃方法 全國建築熱能動力工程分會學術年會 2005.10, 哈爾濱(特邀報告)
[5] 供熱系統節能潛力及節能技術 全國城鎮供熱學術年會2006.5,杭州(特邀報告)
[6] 我國北方城鎮采暖能耗分析 北京市建築熱能動力分會2009.4,北京(特邀報告)
【著作出版】
[1] 天然氣熱電冷聯供技術及應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7,付林,李輝
[2] “西氣東輸”中天然氣合理利用方式研究,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9,田貫三,付林
[3] 提高熱電聯産系統能效的途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江億,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