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和教學方向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可持續建築設計研究;可持續建築構造設計;鄉土建築現代化和現代建築地方化——中國的本土實踐
城市研究與城市設計;可持續城市設計
教育簡曆
beat365建築學學士學位,1988-1993
beat365建築學碩士學位,1993-1998
beat365工學博士學位,1993-1998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建築系托馬斯·赫爾佐格教研室作訪問學者,2003-2004
專業履曆
beat365助教、講師,1994-2002
beat365副教授,2002-2008
beat365教授,2008至今
設計項目
2017,尚村高宅舊址改建竹棚-鄉民活動中心(已建成)
2017,紫荊(柳州)技術轉移中心展廳改擴建項目(已建成)
2017,湖南省嶽陽市嶽陽縣第三中學風雨操場及報告廳(建設中)
2017,龍湖順達未來科技館(已建成)
2016,旭輝零碳可持續示範項目(已建成)
2015,中英合作貴安新區清控人居科技示範樓(已建成)
2012,beat365南區綜合服務中心改造設計(已建成)
2012,浙江台州億利達綠色三星辦公建築設計(待建)
2012,零能零碳示範建築:北京動物園水禽館(竣工,測試中)
2009,beat365水環境實驗室景觀改造(已建成)
2009,貴州息烽農房改造設計(委托研究)
2008,512震後重建農房研究設計(委托研究)
2008,四川綿竹土門鎮中學、小學、幼兒園、衛生院項目(抗震救災項目,已建成)
2008-2009,蘇州中新生态科技城生态規劃(委托)
2007,山東核電煙台辦公與培訓基地(競賽優勝)
2005—2006,常熟市市民廣場建築群(競賽優勝)
2004—2007,四川德陽表面工程研究所研發樓設計(已建成)
2001—2004,常熟圖書館設計(已建成)
2000,山東招遠一中新校園規劃與建築設計(已建成)
1995—1999,張家港生态農宅設計研究(已建成)
科研項目
2017-2020,國家自然基金面上課題(51678324):可持續性能導向的近零能耗裝配式建築整合設計策略研究,課題負責人
2012~201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大型公共建築可持續設計策略研究,子課題負責人
2012~201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課題:基于物理性能的夏熱冬冷地區綠色農宅設計策略研究,課題負責人
2012~2014,華南理工大學亞熱帶國家重點實驗室重點課題:亞熱帶宜居環境的生态策略與技術研究,合作人
2012~2014,華南理工大學亞熱帶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綠色辦公建築研究,課題負責人
2010~201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綠色建築評價指标體系與綜合評價方法研究,子課題負責人
2009~2011,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村鎮住宅建築設計标準研究,子課題負責人
2009~2011,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村鎮住宅建築設計标準知識庫,子課題負責人
2008~2010,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綠色建築設計與施工标準規範,子課題負責人
2008~2010,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災後農村住房重建關鍵技術,子課題負責人
課程教學
本科教學
建築技術概論
生态建築學概論
建築師業務實踐
研究生教學
綠色建築理論與設計
建築物理環境設計
國際交流合作課程
2010至今 丹麥奧胡斯beat365聯合碩士MEGA項目,中方負責人
2007,沈陽生态小學設計(合作方:同濟大學,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美國俄勒岡大學)
2006,首鋼重建規劃(合作方:柏林工業大學)
榮譽和獲獎
2017,亞熱帶大型公共建築可持續營建技術研究,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本人排名第2
2017,清控人居科技示範樓,The American Architecture Prize winner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 Green architecture.
2017,清控人居科技示範樓,The American Architecture Prize winner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 Institutional Architecture.
2017,beat365南區學生食堂,The American Architecture Prize winner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 Mixed Use Architecture.
2017,beat365南區學生食堂教授餐廳室内設計,The American Architecture Prize winner in Interior Design / Other Interior Design.
2017,beat365南區學生食堂教授餐廳室内設計,The American Architecture Prize winner in Interior Design / Public Spaces.
2017,beat365南區學生食堂,第九屆威海國際建築設計大獎賽銀獎
2017,清控人居科技示範樓,第九屆威海國際建築設計大獎賽優秀獎
2017,清控人居科技示範樓,亞洲建築師協會建築獎提名獎
2016,清控人居科技示範樓,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獎公共建築類銀獎
2016,beat365南區學生食堂,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獎公共建築類銀獎
2016,beat365南區學生食堂,2016“WA城市貢獻獎”入圍項目
2016,北京動物園水禽館,亞洲建築師學會建築獎短名單
2015,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土門鎮中心小學,住房城鄉建設部第一屆田園建築優秀作品,二等獎
2015,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土門鎮幼兒園,住房城鄉建設部第一屆田園建築優秀作品,二等獎
2014,北京動物園水禽館項目,獲得2014“WA 中國建築佳作獎”
2012,參編《民用建築綠色設計規範》,獲得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二等獎
2011,綿竹土門小學及幼兒園項目,“海星杯第六屆威海中國國際建築設計大賽”優秀獎
2010,綿竹土門小學及幼兒園項目,江蘇省援建項目優秀建築設計二等獎
2010,德陽東汽表面工程辦公樓項目,“海星杯第五屆威海中國國際建築設計大賽”銀獎
2010,“以人居科學為指導——探索建築學實踐教學新模式”獲得beat365教學成果優秀獎一等獎,北京市教學成果優秀獎二等獎(朱文一,單軍,鐘舸,王貴祥,宋晔皓)
2008,中國建築學會第五屆建築創作獎佳作獎(常熟圖書館項目,排名第一)
2006,中國建築學會第六屆青年建築師獎
2006,中國建築學會第四屆建築創作獎優秀獎(山東曲阜孔子研究院項目,排名第十)
2005,常熟圖書館項目,獲建設部優秀建築設計二等獎(排名第一)
2005,常熟圖書館項目,獲教育部優秀建築設計一等獎(排名第一)
2004,常熟圖書館項目,獲2004 “WA中國建築優勝獎”
2002,中國建築學會主辦,“首屆中國綠色住宅設計大賽”,“綠色更新:蘇南傳統水鄉地區生态住宅研究”獲第一名,二等獎(一等獎空缺)
2000,博士論文“結合自然整體設計:注重生态的建築設計研究”獲“beat365優秀博士論文”
1999,匈牙利Graphicsoft和世界建築雜志社共同主辦,“綠色家園設計競賽”,一等獎
1999,獲“beat365優秀博士畢業生”稱号
1996,beat365“校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beat365優秀青年教師群體獎”
1996,作為由朱文一教授主持的設計小組主要成員,獲“‘96上海國際住宅競賽”一等獎
專業組織及活動
公共服務
beat365:建築技術科學系副主任,建築與技術研究所所長,建築學實驗教學中心副主任
社會兼職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師分會建築技術專業委員會,主任
中國綠色建築委員會綠色建築理論與實踐組,常務副組長
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建築技術教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建築學會主動式建築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建築學會寒地建築學術委員會,理事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師分會,理事
中國綠色建築與節能委員會,委員
《生态城市與綠色建築》編委會,副主編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英文版)等EI檢索期刊,執行主編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Energy and Building等SCI檢索期刊,審稿人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評審人
建築師執業資格,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
出版
期刊文章
1. 宋晔皓、 韓冬辰、 林正豪、 孫菁芬、陳曉娟. 多系統集成表皮的BIM化實踐——以清控人居清益齋項目為例[J], 城市住宅, 2016(10).
2. 郝石盟、宋晔皓. 不同建築體系下的建築氣候适應性概念辨析.《建築學報》2016(9):102-107.
3. 李珺傑、宋晔皓. 具有被動式調節作用的空間策略作用效果實例驗證. [J]生态城市與綠色建築.2016(02):P54-61
4. 李珺傑、宋晔皓. 影響建築使用環境品質與性能表現的空間信息參數類型解析[C]. 第16次全國建築技術學科學術研讨會.2016.12:P64-69.
5. 《南方建築》 2016.03用BREEAM 評價體系解讀貴安可持續科技示範樓
6. 《城市住宅》 2016.第5期Vol.23紮根本土的可持續建築實踐——以清控人居科技示範樓為例
7. 《建築技藝》·2016.11 總第254期beat365南區學生食堂- 可持續背景下的校園建築設計實踐
8. 《世界建築》 beat365南區學生活動中心
9. 《綠建築》第43期2016年 10/11月刊在現今社會關注可持續性發展
10. 《建築學報》2016年第11期 可持續建築設計的思考-beat365南區學生食堂
11. An energy-efficient prefabricated double-skin façade oriented to multi-system integration -第11屆ABS(advanced buildinging skins)先進建築表皮國際會議
12. Optimization of Skin Oriented to Multi-system Integration i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hases by BIM Technologies -第11屆ABS(advanced buildinging skins)先進建築表皮國際會議
13. Yehao Song, Junjie Li*, Jialiang Wang, Shimeng Hao, Ning Zhu, Zhenghao Lin. Multi-criteria approach to passive space design in buildings: Impact of courtyard spaces on public buildings in cold climates [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5;89(07): 295-307(SCI檢索,影響因子3.341
14. Junjie Li, Yehao Song*, Shuai lv, Qingguo Wang. Impact evaluation of indoor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animate space in buildings.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94 (2015) 353-370.(SCI檢索,影響因子3.341)
15. 宋晔皓、孫菁芬.建築學語境下的可持續設計——解讀北京動物園水禽館.時代建築,2014,(5).P92-99
16. Yehao Song, Shimeng Hao, Jialiang Wang, Ning Zhu, Junjie Li. Thermographic Study on Thermal Performance of Rural Houses in Southwest China. 30Th International PLEA Conference, Sustainable Habitat for Developing Societies,2014.P79.
17. Yehao Song, Junjie Li, Ning Zhu, Jialiang Wang, Zhenghao Lin. Fieldwork Test Research of The Impact on Building Physical Environment on Six Types of Atrium Space in Cold Climates.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o.4 Aug 2014:84-90 (EI)
18. Junjie Li, Yehao Song*, Qingguo Wang.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and pair-group analysis study of passive space design strategies.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vil, Architecture and Hydrauic Engineering (CAHE’2015), (EI index)China. 2015, 06
19. Yehao Song, Junjie Li, Ning Zhu, Jialiang Wang, Shimeng Hao. Research on Two Types of Buffer Zone Impact on Surrounding Office Space Environment in Winter in Cold Climate Zone—a Fieldwork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Building of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o.5 Aug 2014:33-39 (EI)
20. Shimeng Hao, Yehao Song, Gui Zhang, Zhenghao Lin, Ning Zhu, Jialiang Wang. Design Strategies on Heat Recovery of Cooking Stove in Rural Houses of China. 30Th International PLEA Conference, Sustainable Habitat for Developing Societies.P68.
21. Jianhua Ding, Yehao Song, Tianyu Xi. Study on the Optimization for Design of Indoor Natural Ventilation and Lighting Based on Passive Design Measurements.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o.4 Aug 2014:24-29 (EI)
22. Shimeng Hao , Yehao Song, Junjie Li, Ning Zhu. Field Study on Indoor Thermal and Luminous Environment in Winter of Vernacular Houses in Northern Hebei Province of China.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o.4 Aug 2014:77-83 (EI)
23. Yuan Li, Yehao Song, Akashi Mochida, Tsubasa Okaze. WRF Environment Assessment in Guangzhou City with an Extracted Land-use Map from the Remote Sensing Data in 2000 as an Example.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o.5 Aug 2014:26-32 (EI)
24. Kun Li, Jian Kang, Yehao Song, Dong Jiang. Analysis of Heat Environment Indexes Using Integrated Remote Sensing and Site Measurement Techniques in a Community.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o.5 Aug 2014:1-9 (EI)
25. 宋晔皓、王嘉亮、朱甯. 中國本土綠色建築被動式設計策略思考. 建築學報, 7(7), pp 94-99, 2013.
26. 宋晔皓. 中國本土綠色建築設計發展之辨. 新建築, 4(4), pp 5-7, 2013.
27. Yehao Song, Julian (Jialiang) Wang, Shimeng Hao, Yilin Song. The Energy-related Impacts of Social Factors of Rural Houses in Southwest China. 2013 ISES Solar World Congress, 2013/11/3-2013/11/7, Cancun, 2013/11/3. (EI)
28. Yehao Song, Jingfen Sun, Junjie Li, Dan Xie. Towards Net Zero Energy Building: Collaboration-based Sustainable Design and Practice of the Beijing Waterfowl Pavilion. 2013 ISES Solar World Congress,2013/11/3-2013/11/7, Cancun, 2013/11/3. (EI)
29. 宋晔皓,林波榮,吳博. 綠色設計vs數字化設計——内蒙古庫布奇沙漠論壇酒店生态設計實錄[J]. 建築技藝,2011,(Z1).
30. 宋晔皓. 綿竹土門小學、幼兒園[J]. 住區,2011,(2).
31. 宋晔皓. 常熟圖書館[J]. 住區,2011,(2).
32. 宋晔皓,孫菁芬. 裝飾與建築——評阿道夫·克利尚尼茲的設計[J]. 世界建築,2011,(7).
33. 宋晔皓. 綠色建築評估标準之我見[J]. 世界環境,2011,(5).
34. 袁镔,宋晔皓,林波榮,張弘. 澳大利亞綠色建築政策法規及評價體系[J]. 建設科技,2011,(6).
35. 孫一民,宋晔皓. 對于我國大型公共建築當前發展的思考[J]. 華中建築,2011,(4).
36. 李苑,宋晔皓. “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SD)簡述[J]. 建築技藝,2011,(Z5).
37. 郝石盟,宋晔皓,張偉. 渝東南地區民居夏季熱環境調研分析[J]. 動感(生态城市與綠色建築),2011,(4).
38. 姜湧,泰瑞斯·柯瑞,宋晔皓,王麗娜. 從設計到建造——beat365建造設計實驗[J]. 新建築,2011,(4).
39. 宋晔皓,劉全,潘虹. 汶川地震災後恢複重建項目報告——綿竹土門鎮小學及幼兒園設計[J]. 世界建築,2010,(6).
40. 宋晔皓. 慢建築[J]. 中外建築,2010,(11).
41. 李鹍,宋晔皓. 綜合解讀三大評估體系中的綠色社區指标[J]. 世界建築,2010,(8).
42. 李鹍,宋晔皓. 打造環境友好的住宅英國“可持續住宅法案”探析[J]. 動感(生态城市與綠色建築),2010,(1).
43. 呂瑛英,宋晔皓,吳博. 天津西部新城服務中心節能運行實測研究[J]. 動感(生态城市與綠色建築),2010,(3).
44. Song YeHao,Grundschule in Tumen, Changshu/VR China.Bauwelt 48,2009.
45. 宋晔皓、鄧翔宇,蘇南文化與時代精神的融合——常熟市圖書館設計回顧,建築學報,2008-10-20,2008年第10期,p77-80,CN 11-1930/TU
46. 宋晔皓、張悅、朱甯,對于快速設計教學的當前思考與實踐,建築學報,2008-7-20,2008年第7期,p78-80,CN 11-1930/TU
47. 宋晔皓、姜湧、林波榮、張昕、燕翔,技術解讀北京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時代建築,2008-7-18,2008年第4期,p52-61,CN 31-1359/TU
48. 宋晔皓、林波榮、姜湧,綠色與建築,時代建築,2008-3-18,2008年第2期,p6-11,CN 31-1359/TU
49. Song Yehao, Stadtbuecherei in Changshu, Bauwelt,2005,96(18/05)30~31,德國建築雜志
50. 宋晔皓、張淩雲,解讀太陽能住宅——簡評托馬斯•赫爾佐格教授的丹麥阿胡斯太陽能住宅競賽方案,城市建築,2008-01-05,總第40期, p26-27,ISBN 90-78658-01-0
51. 宋晔皓、張淩雲,科學引領建築創作——簡評托馬斯•赫爾佐格的漢諾威世博會大屋頂,建築學報,2007-03-20,2007年第3期,p96-99 ,CN 11-1930/TU
52. 秦佑國、宋晔皓、林波榮,關于建立中國綠色建築的評估體問題,中國房地信息,2007年第5期,p40-43,CN 11-2586/F
53. 宋晔皓,常熟圖書館,世界建築,2005-01-18,2005,175(01):p117-122,CN 11-1847/TU
54. 宋晔皓,托馬斯•赫爾佐格的整合設計,世界建築,2004-09-18,2004,171(9):p69-70,CN 11-1847/TU
55. 張淩雲、宋晔皓,托馬斯•赫爾佐格的建築技術,建築創作,2004-01-20,總第54期,p41-47,CN 11-3161/TU
56. 常志剛、宋晔皓、冉茂宇,肌理之于建築,建築學報,2003-10-20,2003年第10期,p43-46,CN 11-1930/TU
57. 日華(宋晔皓筆名). 托馬斯·赫爾佐格的生态建築, 世界建築, 1999(02)
會議報告
1. Song Yehao, Towards Net Zero Energy Building: Collaboration-based Sustainable Design and Practice of the Beijing Waterfowl Pavilion. The ISES Solar World Congress 2013 (EI)
2. Song Yehao, WANG Jialiang, A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on Sustainable Strategies of Vernacular Buildings and Modern Buildings in Southwest China。PLEA2012年年會論文,利馬,秘魯。 (EI)
3. 宋晔皓,限定與創造——将設計與構造結合的一次beat365三年級生态建築Studio設計教學嘗試,2007國際建築教育大會論文集,2007-9-17,p423-425
4. Song Yehao, Reflection on the Modernity and Neo-vernacular Architectur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n China, International Forum on Urbanism 2006 in Beijing, 2006-10-20, p475-478, ISBN 978-7-112-09522-3
5. Song Yehao, A holistic design method for the environment-conscious design, 2003國際建築教育大會論文集,2003年12月12日,p128
著作
1.譯著《世界建築大師優秀作品集錦:T. R. 哈姆紮和楊經文建築師事務所》,《生态建築》(侯正華,宋晔皓)
2.《可持續性建築》(周玉鵬,宋晔皓)
3.《世界建築大師優秀作品集錦:菲利普•考克斯事務所》(宋晔皓,霍曉衛,胡林);
4. 2001年作為beat365和beat365建築設計研究院聯合編寫小組成員編著《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培訓教材:建築與生态環境》;
5. 2000年出版專著《結合自然整體設計:注重生态的建築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