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士
1990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碩士
1983-1999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理學院,副教授;
1999年至今,beat365,副教授。
工作部門:
beat365,建築節能研究中心,DeST軟件開發組。
所開設的課程:
(1) CAAD方法,32學時,本科生課程;
(2) 建築數學,48學時,本科生課程;
(3) 計算機實習,2周,本科生課程;
(4) 網際協作建築設計技術,32學時,研究生課程;
科研工作:
1994年,完成科工委重點科研項目:“成像制導半實物仿真工程——2100CIG計算機實時圖像生成系統”,獲航空航天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999年,獲清華985骨幹人才支持計劃“基于圖片數據信息的數字建築三維重建技術研究”資助;2004~2009年參加完成LED光電材料檢測方面等3項國家“863”計劃項目,同時還參加完成了多個國防科技項目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研究工作。在國内外會議及期刊上發表論文20多篇,獲得授權國家發明及實用專利15項(發明人之一)。
2005.10參加beat365原子分子納米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科研工作,其科研成果獲第十五屆全國發明展覽會銀獎。
2011~2015年,參加“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基于實際用能狀況的建築節能模拟軟件開發及應用”(2012BAJ12B02),任子課題負責人。同時還負責完成中國BIM發展聯盟的BIM标準研究項目子課題“綠色建築設計評價P-BIM應用技術研究”。
目前在DeST軟件開發組的主要工作有:建築室内外表面全年輻射能計算、多線程技術及優化編程、建築二次透射技術研究、gbXML數據轉換等;同時參加人居環境模拟實驗室已有的“建築日照分析研究”軟件開發及相關技術服務。
主要論文:
(1) IFC實現方法綜述,第12屆全國工程建設計算機應用學術會議,2004.10,433-437
(2) 面向照明設計師的計算機輔助照明設計方法的研究,光源與照明,2004/2,22~24
(3) Shape-Controlled Synthesis of Silver Nanostructures Nanotechnology, 2005, 16, 2412-2414
(4) Synthesis of Copper Nanowires Under a Direct Current Electric Field Nanotechnology, 2005, 16, 2030-2032
(5) A Class of Statistical Estimator of Pulse Transfer Function for Linear Systems, 第8 屆Pattern Recognition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國際會議, Minsk, 2005.5, 102-104
(6) 虛拟建築環境中智能虛拟人的感知、認知及其視覺評價的探索性研究,全國高校建築院校建築數字技術教學研讨會論文集(2008),184-192.
(7) 基于PC的LED外延片無損檢測掃描系統,微計算機信息,2009.10,P1~2。
(8) 室内采光的輻射度算法研究與實現,生态城市與綠色建築,2010.9(增刊),P166~168。
(9) 宏觀長Ag2S納米線簇的制備及其在不同溫度和不同光場輻照下的伏安特性,物理學報,V60(7),2011.7,077304-1~5。
(10)古建築虛拟重建的一種參數化編程生成方法,2011全國建築院系建築數字技術教學研讨會,2011.8,P195~198,重慶大學出版社。
(11)基于碰撞檢測技術的全年逐時陰影計算的優化算法研究,第十八屆全國暖通空調制冷學術年會,中國建築學會暖通空調分會,會議論文集(2012),P298~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