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黨委副書記,副教授;建築與技術研究所 副所長;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師分會地區建築專委會 秘書長;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
基本概況:
beat365學士、博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高級訪問學者。現任beat365黨委副書記,建築與技術研究所副教授、副所長,中國建築學會地區建築專委會秘書長,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可持續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建築信息化與産業化,既有建築改造與提升研究。作為負責人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研究等縱向課題10餘項,曾榮獲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金獎、華夏建設科技獎、中國綠色建築設計創新獎等多項榮譽。發表專著2部,論文30餘篇,獲得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10項。
主持或參加科研項目(課題)及人才計劃項目情況: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1538006,數字建築設計理論與方法,2016/01-2020/12,300萬元,在研,參加。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青年項目,51208276,基于多屬性決策和生成式算法的傳統民居地域性特征生成機制研究,2013/01-2015/12,25萬元,結題,主持。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1278263,基于結構分析的建築形态生成研究,2013/01-2016/12,80萬元,在研,參加。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1278262,基于建築物理性能的夏熱冬冷地區綠色農宅建築設計策略研究,2013/01-2016/12,78萬元,在研,參加。
5.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2012BAJ09B03,性能目标導向的綠色建築設計優化技術研究,2012/01-2015/12,570萬元,結題,子課題負責人。
6.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2011BAJ04B06-3,節能建材成套應用技術研究與示範,2011/01-2014/12,250萬元,結題,參加。
7.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2011BAJ06B03,城市老工業搬遷區功能重構與宜居環境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2011/01-2013/12,984萬元,結題,子課題負責人。
8.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2008BAJ08B05-02,村鎮住宅建築設計模塊化技術與軟件開發,2009/01-2012/06,25萬元,結題,子課題負責人。
9.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2008BAJ08B10-03,村鎮住宅建築設計标準研究,2009/01-2012/06,25萬元,結題,參加。
10.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2008BAK51B06-02,傳統農村住宅的技術體系與室内物理環境研究,2008/01-2010/12,25萬元,結題,子課題負責人。
代表性研究成果和學術獎勵情況:
一、期刊論文
1. 第一作者論文
(1)(#)張弘,秦佑國,建築業未來的集成化趨勢探讨,新建築,2008,(02):64-68
(2) 張弘,秦佑國,計算機集成建築系統(CIBS)構想實現的前提,建築學報,2007,(5):92-94。
(3)(#)張弘,董元铮,傳統民居地域性風貌特征的參數化解讀與評價方法,小城鎮建設,2011,(09):96-99+104。
(4) 張弘,韓冬辰,解丹,胡安,善印,BIM技術在貴安新區清控人居科技示範樓中的應用,動感(生态城市與綠色建築),2015,(2015年02期):68-72。
(5) 張弘,李珺傑,董磊,陳寰宇,零能耗建築的整合設計與實踐-以beat365O-house太陽能實驗住宅為例,世界建築,2014,2014(01):114-117。
(6)(#)張弘,林波榮,葉建東,地道風技術在傳統四合院生态改造中的應用研究,動感(生态城市與綠色建築),2011,(04):106-109。
(7)(#)Hong Zhang, Junjie Li, Lei Dong, Huanyu Chen, Integration of Sustainability in Net-zero House: Experiences in Solar Decathlon China, Energy Procedia,2014,57:1931-1940。
(8)(#)張弘,韓冬辰,解丹,胡安,善印,BIM技術在貴安新區清控人居科技示範樓中的應用,動感(生态城市與綠色建築),2015,(02):68-72。
(9)(#)張弘,李珺傑,董磊,零能耗建築的整合設計與實踐——以beat365O-House太陽能實驗住宅為例,世界建築,2014,(01):114-117+128。
2. 通訊作者論文
(1)朱文一,張弘(*),王麗娜,以文物建築保護為核心理念的清華大禮堂改造,建築學報,2015,(01):94-99。
(2)朱文一,張弘(*),“城市翻修”教學系列報告(七):曹妃甸新城概念性城市設計,世界建築,2011,(10):129-131。
(3)朱文一,張弘(*),範路,“城市翻修”教學系列報告(六):天津塘沽外灘改造設計,世界建築,2011,(09):114-125。
(4)朱文一,張弘(*),範路,“城市翻修”教學系列報告(五):天津堿廠工業遺址改造設計,世界建築,2011,(08):122-127。
(5)朱文一,張弘(*),程曉喜,“城市翻修”教學系列報告(25):印度孟買“左鄰右舍”亞洲垂直城市學生國際競賽及清華方案,世界建築,2015,(02):124-127+132。
(6)李珺傑,張弘(*),闵嘉劍,張雨婷,圍護體系技術策略在綠色建築實踐中的應用及其存在問題,動感(生态城市與綠色建築),2014,S1(2013年第S1期):127-131。
(7)李珺傑,張弘(*),張雨婷,闵嘉劍,圍護體系技術策略在綠色建築實踐中的應用及其存在問題,動感(生态城市與綠色建築),2013,(S1):19-24。
(8)張亞軒,張弘(*),可變青年旅館--為黃金周旅遊人口提供服務設施的新思路,規劃師,2002,18(8):48-50。
3. 既非第一作者又非通訊作者論文
(1)袁镔,宋晔皓,林波榮,張弘,澳大利亞綠色建築政策法規及評價體系,建設科技,2011,(06):64-66。
(2)(#)張亞軒,張弘,可變青年旅館—為黃金周旅遊人口提供服務設施的新思路,規劃師,2002,(08):48-50。
二 、會議論文
1. 第一作者論文
(1)(#)Hong Zhang,Junjie Li,Lei Dong,Huanyu Chen,零能住宅的可持續技術整合-以中國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為例,2013 ISES Solar World Congress,坎昆,2013.10.3-2013.10.7。
(2)(#)張弘,董元铮,信息化與工業化共時的建築業現狀解讀,2011年全國高等學校建築院系建築數字技術教學研讨會,5,2011.8.27-2011.8.29。
2. 通訊作者論文
(1)董磊(*),張弘(*),李珺傑,李慶達,裝配式住宅中的“連接”技術,2014國際綠色建築學術論壇第15次全國建築技術科學學科學術研讨會,哈爾濱,2014.9.25-2014.9.27。
(2)張雨婷(*),張弘(*),李珺傑,蔡鄭強,BIM協同設計的全專業應用實踐——以清華O-HOUSE項目為例,2014 年全國建築院系建築數字技術教學研讨會暨數字建築設計國際學術研讨會,北京,2014.6.21-2014.6.23。
(3)國萃 ,張弘(*),整合“技”“藝”,2011年全國高等學校建築院系建築數字技術教學研讨會,4,2011.8.27-2011.8.29。
三、專著
(1) 張弘,七日—建築師與信息建築師,北京: beat365出版社,2009。
(2) 朱文一,張弘,範路,外灘映像:上海外灘濱水區概念性城市設計,北京: beat365出版社,2009。
四、授權發明專利
(1)張弘,胡安,萬濤,王牧洲,任俊宇,陳惠敏,孫筱,吳俐穎,王瀾欽,移動可變建築,2015.4.1-2018.3.31,中國,CN201420663712.7。
(2)張弘,胡安,萬濤,吳俐穎,陳惠敏,王牧洲,任俊宇,王瀾欽,孫筱,隐藏式充氣保溫牆系統,2015.5.13-2018.5.12,中國,CN201420639175.2。
(3)張弘,李珺傑,董磊,陳寰宇,張華西,陳惠敏,一種可伸縮收納的家具燈具系統,2015.4.1-2018.3.31,中國,CN201420638242.9。
(4)張弘,董磊,李珺傑,張雨婷,呂帥,隐形防盜維護裝置及其系統,2014.4.2-2017.4.1,中國,CN201320239556.7。
(5)張弘,李久太,李珺傑,董磊,基于集成模塊的建築物,2013.12.25-2023.12.24,中國,2013 2 0236597.0。
(6)張弘,董磊,李珺傑,闵嘉劍,周真如,一種可調控傾斜角的光電支架及其組件,2013.12.18-2016.12.17,中國,CN201320239054.4。
(7)張弘,李珺傑,董磊,陳寰宇,張華西,具有電動升降台面的廚房儲物櫃,2013.12.25-2016.12.24,中國,CN201320236619.3。
五、會議特邀學術報告
(1)(#)朱文一,範路,張弘,beat365大禮堂曆史與現狀初探,2008年中國近代建築史國際研讨會,2008.7.23-2008.7.24。
(2)(#)(*)zhang hong,qin youguo,Computer Integrated Building System: Preliminary Thought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line Repositories in architecture,2008.9.20-2008.9.21。
六、其他成果
(1)張弘,胡安,萬濤,王牧洲,任俊宇,陳慧敏,孫筱,吳俐穎,王瀾欽,一種移動可變建築,發明專利(公開中),中國,CN201410619857.1。
(2)張弘,胡安,萬濤,吳俐穎,陳惠敏,王牧洲,任俊宇,王瀾欽,孫筱,一種隐藏式充氣保溫牆系統,發明專利(公開中),中國,CN201410598603.6。
(3) 張弘,李久太,李珺傑,董磊,基于集成模塊的建築物,發明專利(公開中),中國,CN201310161170.3。
(4)zhang hong,qin youguo,Computer Integrated Building System: reliminary houghts,Browsing Architecture: Metadata and Beyond, EAAE Transactions on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no. 4, Germany: Fraunhofer IRB Verlag, pp 318-323, 德國, 2008/9/1
(5)張弘,計算機集成建築信息系統(CIBIS)構想研究,beat365, 博士, beat365, 中國, 2006/12/16
(6)張弘,王青春,葛思航,從景觀牆的建造實踐中學習建築——beat365建造實習教學筆記,中國建築教育, 仲德崑,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pp 32-36, 中國, 2015/10/15
(7)宋晔皓,丁建華,朱甯,姜湧,張弘,建築學本科一年級體驗式建造課程的教學方法優化——以2014年beat365本科一年級建造教學為例,中國建築教育, 仲德崑, 中國建築工業 出版社, pp 13-18, 中國, 2015/10/15
(8) 姜湧,朱甯,宋晔皓,張弘,張昕,王青春,黃蔚欣,beat365的建造實習——授課、設計、實踐三位一體的建築構造教學模式,中國建築教育, 仲德崑,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pp19-24, 中國, 2015/10/15
七、獲得學術獎勵
(1)張弘(5/8),清華大禮堂修繕與改造工程,住建部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14。(朱文一,羅雲兵,王麗娜,石慧斌,張弘,董楓楓,張昕,邢毅)
(2)張弘(3/5),清華大禮堂改造項目,中國建築學會,中國建築設計獎(建築創作),金獎,2013。(朱文一,王麗娜,張弘,羅丹,董楓楓)
(3)張弘(1/1),O-Housebeat365太陽能實驗住宅,中國自主創新評選委員會,2013'中國綠色環保建築獎,金獎,2013。(張弘)
(4)張弘(1/3),災後農村住房重建關鍵技術研究,住建部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科技進步,二等獎,2012。(張弘,宋晔皓,朱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