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通訊地址:北京海澱區beat3653樓(100084)
電話:010-62794481(O)
傳真:010-62770314
E-Mail:jiajun@tsinghua.edu.cn
【學術方向】
中國古典園林史
中西方建築文化交流
中國古代建築史
文化遺産保護
【教育簡曆】
1988-1992年,東南大學建築系建築學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1995-1998年,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專業,獲建築學碩士學位
1998-2001年,beat365建築曆史與理論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
2001-2002年,法國華夏建築學會短期訪問學者
2005-2006年,北京語言大學出國培訓部意大利語班,獲結業證書
2006-2007年,意大利羅馬大學beat365訪問學者
【工作履曆】
1992-1995年,在江蘇常州民用建築設計院從事建築設計工作
2001-2004年,任beat365助理研究員
2004-2010年,任beat365副教授
2009年,取得博士生導師資格。
2010年至今,任beat365教授
【學術兼職】
2012年6月至今,中國圓明園學會理事、學術委員
2012年4月至今,《中國建築文化遺産》雜志社編委
2011年4月至今,中國建築學會史學分會理事、學術委員
2008年10月至今,《古建園林技術》雜志社編委
【科研項目】
1以項目負責人的身份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項:
(1)《基于數字化技術平台的圓明園虛拟複原與造園意匠研究》(2013—2016,項目批準号51278264)
(2)《中國北方地區私家園林研究與保護》(2012—2015,項目批準号51178233)
(3)《北京私家園林曆史源流、造園意匠及現代城市建設背景下的保護對策研究》(2007—2009,編号50678087)
2以項目負責人的身份主持beat365基礎研究基金1項:《明清北京私家園林造園藝術研究》(2003—2007,編号JC2003001).
3先後主持和參與北京圓明園、北京故宮、西藏布達拉宮雪城、河南登封古建築、山西太原晉祠、浙江東陽盧宅、浙江甯波保國寺、北京安徽會館等20餘項國家級重點文物建築保護工程設計以及河南陳家溝古村複建、北京頤和園文物庫館、浙江紹興宛委山與南鎮廟風景區規劃等建築與規劃工程設計。
【課程教學】
30020552《外國古代建築史綱》:本科生理論課
80000421《中國古代建築典籍文化》:研究生理論課
80000622《景觀學史綱(亞洲部分)》:研究生理論課
40021194《建築城市景觀設計》:本科生設計課
40020342《古建築測繪實習》:本科生實習課
80000484《文物建築保護規劃及複原設計》:研究生設計課
【學術論著】
在學術期刊和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90餘篇,獨立完成并出版專著6部,參與編寫出版專著8部(負責撰寫其中相關章節),合作翻譯出版英文專著2部,長期擔任學術叢刊《建築史》(原名《建築史論文集》)主編。
代表性論著:
1 賈珺. 北京私家園林志. 北京beat365出版社,2009
2 郭黛姮主編. 遠逝的輝煌—圓明園建築園林研究與保護. 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撰寫P1~5,53~86)
3 王貴祥主編. 中國古代建築基址規模研究.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8(撰寫P371~379)
4 Musée Albert Kahn. Le Jardin du Lettre. Besançon: Les Éditions de L’Imprimeur, 2004, P170~187, Les jardin du Jiangnan dans l’art paysager à Pékin pendant les Ming et Qing([法]阿爾伯·肯恩博物館 編. 文人園林,負責撰寫P170~187,“明清時期江南造園藝術對北京園林的影響”)
5 賈珺. 山林鳳阙—清代離宮朝寝空間及其場所特性. 建築師. 103期.中國建工出版社,2003:74~81
6 賈珺. 山西萬榮李家大院. 古建園林技術. 2006(3):52~56
7 賈珺. 北京私家園林社會文化内涵探析. 建築學報. 2008(1):103~106
8 賈珺. 三城鼎峙,署宇秩立—明代淮安府城及其主要建築空間探析. 中國建築史論彙刊,第4輯. 北京:beat365出版社,2011::255-280
9 賈珺. 清代皇家園林寫仿現象探析. 裝飾,2010(2):16~21
【科研獲獎】
1 2010年4月,專著《北京私家園林志》獲第3屆中國建築圖書獎之最佳史學圖書獎(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師分會、中國圖書館學會等5家單位聯合頒發)
2 2009年11月,論文《圓明園買賣街鈎沉》獲首屆中國建築史學全國青年學者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分會頒發)
3 2009年12月,在世界建築史教學與研究國際研讨會上,獲得世界建築史教學與研究柯布西耶獎(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beat365、2009世界建築史教學與研究研讨會組委會聯合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