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和教學方向】
鄉土建築與傳統村落
建築曆史與理論
本科生建築設計
研究生建築設計
【教育簡曆】
2000.09-2003.07 beat365,獲工學博士學位
1997.09-2000.07 beat365,獲建築學碩士學位
1992.09-1997.07 beat365,獲建築學學士學位
【專業履曆】
2003.03-2008.12 beat365講師
2008.12-2022.12 beat365副教授
2011.08-2013.01 美國MIT, SPURS Fellow
2022.12至今 beat365教授
【社會兼職】
2019.08至今 中國建築學會民居建築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20.06至今 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理事
2012.09-2017.09 住建部傳統村落專家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課程教學】
鄉土建築學(本科生35-50人)
鄉土聚落研究(研究生,15-30人)
本科生一年級設計(學生10人)
本科生一年級設計(學生10人)
本科生三年級曆史建築測繪(學生10人)
本科生五年級鄉土建築研究與設計(學生3-7人)
研究生國際聯合Studio((學生10人,合作)
研究生英文課鄉土建築與東方主義(與訪問教授合作)
【國際交流】
1. 2019年12月,英國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講座“基于會議事件的村落保護與鄉村振興”;
2. 2019年10月,泰國宋卡,“亞洲海港及海上貿易路線國際研讨會”,發表演講”中國傳統村落譜系刍議;
3. 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城市規劃與beat365,SPURS Fellow;
4. 2009年3月作為beat365代表赴美國特拉華大學,商讨合作研究與教學計劃,并考察該校藝術史、藝術保護系的教學;
5. 2004年7月至8月作為訪問學者前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校區,考察該校建築系教學,并進行《營造學社彙刊》的英文選譯工作;
【所獲獎項】
1. 基于大數據的DIBO城鄉遺産可持續利用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及工程應用,中國建築學會2019-2020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排名3)
2. 河南省新縣西河村公益規劃設計與實施項目,國際風景園林師協會(IFLA AAPME)2020年優秀獎(排名1)
3. 沁源縣國營化肥廠與河西村環境提升改造城市設計,2019山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獎 二等獎(排名2)
4. 雲南省紅河州元陽縣城新街鎮全福莊村中寨哈尼族民居改造項目,2015年住建部田園建築一等優秀作品(排名1)
5. 湖南省懷化市會同縣高椅村童書館項目,2016年住建部田園建築二等優秀作品(排名1)
6. 全福莊村中寨哈尼族民居改造,2015年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喜民傳統民居修複與改造設計大賽”優秀獎(排名1)
7. 科學中國人2015年度傑出青年科學家提名人
8. 中國新聞社,2015年中國鄉村旅遊年度人物
9. 中國鄉土建築研究,2008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4)
【研究項目】
長期與住建部合作,與主管官共同讨論制訂《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指導意見》、《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規劃編制技術要點》等文件;作為工作組組長,組織出版《中國傳統民居類型全集》、《中國傳統建築解析與傳承》等大型叢書;作為專家代表,出席2014年12月12日政協雙周座談會并就“城鎮化進程中的傳統村落保護”發言。
受住建部委托并完成的相關課題包括:
1、 傳統村落風貌整治技術指南 2013
2、 傳統民居建造技術調查技術研究 2014
3、 廣西自治區、重慶市、四川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等地區傳統民居譜系調查研究 2014
4、 傳統村落分地區保護技術指南 (東南片區) 2014
5、 傳統民居分類譜系框架、界定标準、分類指南研究 2014
6、 中國傳統擡梁式木結構民居建造技術研究 2014
7、 廣西、重慶、四川、雲南、西藏、貴州傳統建築 風格與元素初步研究 2014
8、 中國傳統村落保護技術指南和案例剖析(傳統建築風貌整治篇) 2015
9、 中國傳統擡梁式民居建造技術解析 2016
10、 《中國傳統建築的智慧》前期拍攝大綱研究組織及選址、防禦等方面拍攝大綱2016
11、傳統村落保護示範總結推廣 2017
12、傳統擡梁木結構建築建造技術調查編纂 2017
13、傳統建築解析與傳承統籌研究 2017
14、中國傳統村落文化價值研究 2017
15、閩東傳統民居莊寨營造技藝調查研究 2018
其他研究項目:
1.2017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營造法式》研究與注疏之子課題“基于曆史文獻和實例測繪數據的電子化平台建設”( 項目批準号:17ZDA185)
2. 完成全國藝術科學“十五”規劃2005年度國家級課題“中國古代戲樓的保護與研究”之子課題“中國古代戲樓的形制及類型”(編号05BB017);
3. 作為beat365985科研項目“建築數字圖書館”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整理并研究營造學社之檔案及其曆史;
4. 1998年與2000年兩次赴香港參加香港民間建築考察,共曆時三月;
5. 多次參加鄉土建築與傳統村落的測繪、研究、保護工作,考察與測繪地點包括河北蔚縣、山西臨縣碛口、浙江武義縣郭洞村、浙江永嘉楠溪江流域、四川合江縣福寶鎮、江西樂安縣流坑、福建南靖縣石橋村、廣東梅縣僑鄉村、廣東東莞南社村、福建連城縣培田村、廣西龍勝縣龍脊十三寨、雲南紅河梯田村寨等100餘處;
6. 參加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傳統村落保護與更新關鍵技術研究”,負責其中“傳統村鎮生成機制研究”項目。
7. 承擔beat365自主課題“梯田環境下之傳統聚落與建築研究--以雲南省紅河州元江南岸村寨為例”。
8.主持項目"紅河哈尼梯田世界遺産申報地環境整治"。
9.主持項目"紅河哈尼族傳統民居保護修繕和環境治理導則"。
10. 參加“十一五”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中國戲曲文物志”(編号06BZS024)。
【保護實踐】
1. 自2013年以來,每年承擔2個村落的規劃實踐,其中平田村(入選國家發改委2019年全國鄉村旅遊發展典型案例)、西河村(入選中國生态文化協會2018年全國生态文化村)、黃崗村(入選世界遺産預備名錄)已成為具有全國影響的案例。主持全國範圍内的村落保護發展項目數十個,包括雲南元陽縣哈尼梯田世界遺産地全福莊村、河南新縣西河村,浙江松陽縣平田村、界首村,貴州黎平縣黃崗村,湖南會同縣高椅村,廣東梅縣僑鄉村、松口鎮,廣東大埔縣百侯鎮,福建永泰縣竹頭寨、月洲村,貴州台江縣交宮村、紅陽村,陝西留壩縣火燒店鎮,山西沁源縣河西村,河南修武縣大南坡村、山西大同雲州區西冊田村、四川宜賓李莊、四川甘孜州傳統村落集中連片區保護利用示範區等實踐案例。
2. 松陽縣域村落保護與鄉村振興。在關鍵時刻推動了浙江松陽縣的村落保護,幫助該縣申請到75個級傳統村落,使松陽縣成為住建部首批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示範縣和國家文物局首個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示範區;承擔松陽縣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總體規劃;本人在松陽的工作被美國《外交政策》專文報道,《參考消息》全文刊譯;于2015年為松陽提出“古典中國的縣域标本”的頂層概念,在此指導下松陽已成為村落保護與鄉村振興的國際樣本;
3. 創立“鄉村複興論壇”。于2016年4月策劃組織在河南新縣西河村首次舉辦,由beat365、中國扶貧基金會等機構主辦的鄉村複興論壇,由此開創“村裡開大會”的工作模式:1.0版,發現并實現會議事件的爆發效應;2.0版,發現并實現會議事件對規劃建設的倒逼機制,解決長期困擾業界的鄉村規劃落地難問題;3.0版,發現并實現會議事件對培訓運營的帶動作用,探索系統化的鄉村振興路徑;已在全國不同地方的鄉村已舉辦9屆,每次參會代表350-500名,吸引越來越多的合作單位加入,産生了卓有成效的聯動效應,成為國内最有持續影響力的鄉村行業大會。
【發表文章】
1、 Sun N, *Luo D*, Tang W, 2022, From Plan to Practice: The Revival of Pingtian Village in Songyang County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4(2): 177. http://dx.doi.org/10.36922/jcau.v4i2.177
2、 劉文炯,*羅德胤*.多面的玉皇閣——明清時期蔚州城樓建築制度空間化研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2022(09):73-86.
3、 施鴻錨,*羅德胤*,張傑.暖泉北官堡研究.世界建築,2022(09):09-13.
4、 羅德胤,唐文.從村中小路到公共空間——松陽平田村三角地的空間演變.新建,2022(08):130-135.
5、 羅德胤,孫娜,付敔諾.村落保護和鄉村振興的松陽路徑.建築學報,2021(01):01-08.
6、 羅德胤.觀前碼頭——閩江上遊的船筏轉運村.世界建築,2021(08):76-81.
7、 羅德胤.鄉土民居,還原詩意栖居之美.人民日報文藝副刊, 2020.09.06.
8、 王芝茹,羅德胤.鄉村振興背景下山東美麗村居實踐研究——以山東省沂南縣孫隆村為例[J].城市住宅,2019,26(03):25-30.
9、 羅德胤.藝術下鄉:前景無限,來日方長[J].美術觀察,2019(01):27-28.
10、王恒,羅德胤.傳統村落的互動體驗性景觀營造探析——僑鄉村景觀建設實踐[J].城市住宅,2018,25(12):39-42.
11、王芝茹,羅德胤.會議事件推動下的傳統村落保護與更新研究——以廣東省梅縣區僑鄉村為例[J].城市住宅,2018,25(12):28-33.
12、王芝茹,羅德胤.探索基于會議事件的鄉村振興之路——以廣東省梅縣區僑鄉村為例[J].小城鎮建設,2018,36(07):5-10+62
13、李君潔,羅德胤.傳統村落需要“弱景觀”——關于傳統村落景觀建設實踐的探索[J].風景園林,2018,25(05):26-31.
14、羅德胤.傳統村落能否成為特色小鎮?[J].旅遊學刊,2018,33(05):4-6.
15、陳夢媛,羅德胤.探讨會議事件對鄉村規劃實施的意義——以貴州省台江縣為例[J].城市建築,2018(13):21-24.
16、羅德胤.探索型鄉村建築設計在鄉村遺産保護中的作用——第二屆田園建築獎評審随想[J].小城鎮建設,2017(10):9-11.
17、羅德胤,李君潔.大國的建築智慧與空間秩序[J].中國勘察設計,2017(05):30-35.
18、羅德胤.創意為什麼在鄉村如此重要[J].小城鎮建設,2017(03):17-19.
19、楊宇亮,羅德胤,孫娜.元江南岸多尺度多民族聚落的空間特征研究[J].南方建築,2017(01):34-39.
20、羅德胤.讓鄉村遺産回歸百姓生活[J].新建築,2016(04):18-22.
21、羅德胤.傳統村落規劃實踐——以西河村為例[J].小城鎮建設,2016(07):19-22.
22、周麗娜,羅德胤.韓江上遊的水客人家:梅州地區傳統村落遺存特點研究[J].南方建築,2016(01):24-27.
23、李君潔,羅德胤.重返沒有景觀設計師的村落景觀 新縣西河村的景觀建設實踐[J].風景園林,2015(12):80-88.
24、羅德胤.村落保護的大衆化和産業化[J].小城鎮建設,2015(11):22-24.
25、羅德胤,王璐娟,周麗雅.傳統村落的出路[J].城市環境設計,2015(Z2):160-161.
26、羅德胤.仙霞古道:溝通浙閩的古商道[J].中國文化遺産,2015(02):94-102.
27、羅德胤.村落保護:關鍵在于激活人心[J].新建築,2015(01):23-27.
28、羅德胤.中國傳統村落譜系建立刍議[J].世界建築,2014(06):104-107+118.
29、羅德胤,孫娜.黎槎“八卦村”:與洪水共生[J].南方建築,2014(01):30-33.\
30、孫娜,羅德胤.哈尼民居改造實驗[J].建築學報,2013(12):38-43.
31、羅德胤,黃靖.晉商與清徐縣清源城商業史考察[J].中國名城,2013(09):48-54.
32、羅德胤,孫娜.三個哈尼村寨的建築測繪與分析[J].住區,2013(01):88-97.
33、羅德胤、霍曉衛、張晶晶,《松元廈村調查研究》,《住區》2013年第1期,第48-54頁;
34、 張晶晶、羅德胤、霍曉衛,《松元廈村的宗祠建築與宗族活動》,《住區》2013年第1期,第55-60頁;
35、張晶晶、羅德胤、霍曉衛,《貴湖塘村調查研究》,《住區》2013年第1期,第61-66頁;
36、羅德胤、孫娜(編輯誤作霍曉衛、張晶晶、齊曉謹),《雲南省元陽縣六個村寨的聚落比較》,《住區》2013年第1期,第80-87頁;
37、 羅德胤、孫娜,《三個哈尼村寨的建築測繪與分析》,《住區》2013年第1期,第88-97頁;
38、 羅德胤、孫娜,《聚起壯寨》,《住區》2013年第1期,第98-105頁;
39、孫娜、羅德胤,《壯族與瑤族聚居地建築之“民族性”與“地區性”研究——以廣西龍勝縣和平鄉龍脊十三寨與金坑大寨為例》,《建築史》(第28輯),2011年10月,第147-155頁;
40、羅德胤,孫娜,霍曉衛,《一個哈尼族村寨的建成史——以雲南省元陽縣全福莊中寨的形成和發展為例》,《住區》2011年第3期,第70-77頁;
41、羅德胤,孫娜,李婷,《哈尼族村寨“多寨神林對單磨秋場”的現象分析——以雲南省紅河州元陽縣全福莊大寨為例》,《住區》2011年第3期,第78-82頁;
42、孫娜,羅德胤,霍曉衛,《雲南省元陽縣哈尼、彜、傣、壯族傳統住宅之比較研究》,《住區》2011年第3期,第88-93頁;
43、羅德胤,《曆史:于設計何用?》,《住區》2011年第2期,第186-188頁;
44、羅德胤,《廣東梅縣僑鄉村客家圍龍屋考察與分析》,《中國住房》2011年第8期,第84-85頁
45、羅德胤、黃靖,《醋都清源的醋坊:傳統社會的工業建築》,《中國名城》2011年第4期,第41-46頁;
46、羅德胤、趙逵,《福建浦城觀前村——國家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曆史街區調研》,《城市規劃》2010年12月;
47、羅德胤、尹璐,《文獻與田野的互動——以清湖碼頭的調查與研究為例》,《世界建築》2011年1月;
48、尹璐、羅德胤,《試論農業因素在傳統村落形成中的作用》,《南方建築》2010年12月,第28-31頁;
49、羅德胤,《廿八都古鎮民居》,《中國住房》2010年第9、10期,第88-92頁;
50、葛、羅德胤,《龍脊十三寨的村口研究》,《建築史》(第26輯),2010年6月,第89-100頁;
51、 羅德胤,《中國古代戲台測繪圖》(五),《中華戲曲》(第40輯),文化藝術出版社,2009年12月,第415-424頁;
52、羅德胤,《中國古代戲台測繪圖》(四),《中華戲曲》(第39輯),文化藝術出版社,2009年6月,第358-369頁;
53、羅德胤,《三卿口古窯村》,《建築史》(第24輯),2009年2月,第135-147頁;
54、 孫娜、羅德胤,《龍脊梯田與村寨》,《中國文化遺産》(總第29期),2009年第1期,第26-33頁;
55、羅德胤(編輯誤作李秋香),《蔚州鐵城》,《紫禁城》(總第166期),2008年第11期,第202-207頁;
56、羅德胤,《中國古代戲台測繪圖》(三),《中華戲曲》(第38輯),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年12月,第377-386頁;
57、羅德胤,《暖泉》,第十六屆中國民居學術會議,廣州:2008年11月,論文集(下)第190-197頁;
58、羅德胤,《中國古代戲台測繪圖》(二),《中華戲曲》(第37輯),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年6月,第367-376頁;
59、羅德胤,《中國古代戲台測繪圖》(一),《中華戲曲》(第36輯),文化藝術出版社,2007年12月,第333-339頁;
60、羅德胤,《<哈特耶20世紀建築百科辭典>書評》,《世界建築》(第200期),2007年2月,第141頁;
61、羅德胤,《蔚縣城堡村落群考察》,《建築史》(第22輯),2006年8月,第164-179頁;
62、羅德胤,《法西斯雙城記》,《世界建築》(第193期),2006年7月,第102-105頁;
63、 羅德胤、餘猛,《招賢黃土高原古瓷村》,《中華遺産》,2006年5月,第121-124頁;
64、羅德胤,《蔚縣釋迦寺考察》,《建築史》(第21輯),2005年7月,第64-67頁;
65、羅德胤,《不求創新的藝術》,《世界建築》,2005年3月,第177卷,第106-107頁;
66、羅德胤,秦佑國,《中國古戲台的特征、形成及啟示》,《建築史》(第20輯),2004年4月,第81-92頁;
67、羅德胤,秦佑國,《明代戲台的四個發展趨勢》,“紀念宋《營造法式》刊行900周年暨甯波保國寺建成990周年”國際學術研讨會,2003年8月,文集第382-388頁;
68、羅德胤,《戲台裝飾之演變》,《中國建築室裝飾裝修》(1),2003年1月;
69、羅德胤、秦佑國,《中國戲曲與古代劇場發展關系的五個階段》, 《古建園林技術》,2002年10月,第106-114頁;
70、羅德胤,《梅縣僑鄉村圍龍屋考察與分析》, 2001年建築學會年會暨建築與地方文化國際研讨會,2001年12月;
71、羅德胤、秦佑國,《數字圖書館的資源采集模式探讨》, 《建築史論文集》(第15輯) , beat365出版社,2001年11月;
72、羅德胤、吳開華、邢春曉,《元數據與知識管理》,《大學圖書館學報》,2001年11月;
73、 羅德胤,秦佑國,《中國古戲台台基之變遷》,《建築史論文集》(第14輯), beat365出版社,2001年4月,第121-127頁;
74、 羅德胤,秦佑國,《兩個戲台的混響特性及分析》,《華中建築》, 2001年4月,第62-63頁;
75、 羅德胤,秦佑國,《頤和園德和園大戲樓音質測定及初步分析》,《建築史論文集》(第13輯), beat365出版社,2000年10月。
76、羅德胤,《三卿口古窯村》,《中國文化遺産》,2007年第2期,第41-45頁。
【出版著作】
1、 羅德胤主編,《在路上.鄉村複興論壇文集(八)松陽卷》,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2022年10月;
2、 羅德胤主編,《在路上.鄉村複興論壇文集(七)榮昌卷》,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2021年5月;
3、 羅德胤主編,《在路上.鄉村複興論壇文集(六)修武卷》,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2021年5月;
4、 吳必虎、羅德胤、張曉紅、湯敏主編,《中國傳統村落文化搶救與研究叢書》15卷,海天出版社,2020年12月
5、 羅德胤主編,《鄉見:中國鄉村魅力的綜合排名》,漓江出版社,2020年10月;
6、 羅德胤主編,《在路上.鄉村複興論壇文集(五) 沁源卷》,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2020年6月;
7、 羅德胤主編,《在路上.鄉村複興論壇文集(四) 永泰大埔卷》,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2020年6月;
8、 羅德胤,《鄉土聚落研究與探索》,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19年8月;
9、 羅德胤,《走讀中國鄉村》,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19年3月;
10、 羅德胤,《在路上——鄉村複興論壇年度紀實(三)》,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19年5月;
11、 羅德胤,《在路上——中國鄉村複興論壇年度紀實(二)》,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18年4月;
12、 羅德胤,《在路上——中國鄉村複興論壇年度紀實(一)》,beat365出版社,2017年6月;
13、 羅德胤,《傳統村落:從觀念到實踐》,beat365出版社,2017年5月;
14、 Vimalin Rujivacharakul & Deyin Luo, edit and translate, Liang Sicheng & The Temple of Buddha’s Light, Foreign Language Press and Gale Asia, 2015.03
15、 羅德胤、孫娜、霍曉衛、高翔,《哈尼梯田村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3年10月;
16、 羅德胤、黃靖,《晉中清源城》,北京:beat365出版社,2013年5月;
17、 孫娜、羅德胤,《龍脊十三寨》,北京:beat365出版社,2013年5月;
18、 羅德胤、萬君哲編,《宅記——二十年中國住房變遷之民間觀察》,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0年6月;
19、 李秋香、羅德胤、賈珺,《北方民居》,北京:beat365出版社,2010年5月;
20、 李秋香、羅德胤、賀從容、陳志華,《福建民居》,北京:beat365出版社,2010年5月;
21、 李秋香、羅德胤、陳志華、樓慶西,《浙江民居》,北京:beat365出版社,2010年5月;
22、 吳正光、陳穎、趙逵、馬薇、孫娜、羅德胤,《西南民居》,北京:beat365出版社,2010年5月;
23、 吳開英、羅德胤、周華斌、柴澤俊、車文明,《中國古戲台研究與保護》,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9年;
24、 羅德胤,《仙霞古道》,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3月;
25、 羅德胤,《清湖碼頭》,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3月;
26、 羅德胤,《峽口古鎮》,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4月;
27、 羅德胤,《廿八都古鎮》,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4月;
28、 羅德胤,《觀前碼頭》,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8月;
29、 羅德胤,《中國古戲台建築》,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
30、 羅德胤,《南北兩瓷村》,beat365出版社,2008年1月;
31、 羅德胤,《蔚縣古堡》,beat365出版社,2007年11月;
32、 劉伯英、羅德胤、李匡,《長城腳下 官地人家——北京懷柔官地村新農村規劃建設的實施與思考》,beat365出版社,2007年11月;
33、 羅德胤、張瀾 譯,《建築的故事》,北京三聯書店,2003年10月;
34、 羅德胤、趙雯雯、包志禹 譯,《建築四要素》,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