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和教學方向】
建築與城市設計理論與實踐
本科生建築設計/城市設計課程/學校新生研讨課
研究生建築與城市設計/城市設計課程/博士生學科交叉課程
【教育簡曆】
1988.09-1993.01 beat365研究生學習,獲得工學博士學位
1985.09-1988.07 beat365研究生學習,獲得工學碩士學位
1980.09-1985.07 beat365建築系本科學習,獲得工學學士學位
【專業履曆】
1998.08-至今 beat365教授
1999.03-至今 beat365博士生導師
2013.02-至今 beat365學術委員會主任
2013.02-至今 beat365城市設計研究所所長
2011.02-至今 beat365建築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築師
2005.01-至今 beat365校務委員會委員
2012.08-至今 國家級建築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主任
2008.08-至今 beat365國家精品課“建築設計”課負責人
2004.12-2013.01 beat365院長
1997.11-2004.11 beat365副院長兼建築系系主任
2000.09-2001.08 哈佛大學beat365高級訪問學者
1996.07-1998.08 beat365副教授/建築設計課教學負責人
1993.03-1996.07 beat365講師
【社會兼職】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建築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委員會委員
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專業教育評估委員會主任
全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建築學專業專家組組長
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專業指導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建築學會建築教育評估分會理事長
中國建築學會工業建築遺産學術委員會主任
中國美術家協會建築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建築研究與設計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首都規劃建設專家委員會專家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世界人居協會(WSE)理事
《堪培拉建築教育協議》中國代表
亞洲建築師協會建築教育委員會會員
《建築學報》、《城市規劃》、《世界建築》、《國際城市規劃》、《生态城市與綠色建築》、《住區》、《華中建築》、《新建築》、《城市環境設計》、《城市·空間·設計》雜志編委
【課程教學】
[1] 本科生理論課程
建築發展趨向,1學分,16學時,春季課程,學生15人,學校非建築專業新生研讨課,2004-至今。
一年級人居科學基礎,1學分,16學時,春季課程,學生100人,2013-至今。
三年級城市設計概論,1學分,16學時,春季課程,學生90人,2013-至今。
二年級建築設計概論,1學分,16學時,秋季課程,學生90人,2005-2012。
[2] 本科生設計課程
三年級建築·城市·景觀設計,3學分,48學時,春季課程,學生12人,2009-至今。
四年級城市設計,3學分,48學時,秋季課程,學生10人,2010-至今。
畢業設計,15學分,秋季課程,學生1-2人,1994-至今。
一年級建築設計,3學分,48學時,春季課程,學生10人,2006。
三年級建築設計,3學分,48學時,春季和秋季學期,學生10人,1993-2000,2001-2003。
四年級住區規劃與住宅設計,3學分,48學時,秋季課程,學生10人,2009。
[3] 研究生理論課程
城市設計理論,2學分,32學時,秋季課程,學生45人,2013-至今。
建築與城市理念,1學分,16學時,秋季課程,學生50人,1998-2012。
現代建築引論,2學分,32學時,秋季課程,學生60人,1999-2011。
[4] 博士研究生理論課程
科學·藝術與建築,2學分,32學時,秋季課程,學生50人,2011-至今。
[5] 研究生建築與城市設計課程,3學分,48學時
beat365—耶魯大學聯合設計課程,指導教師:朱文一、劉健、商謙、李煜,[美]Alan Plattus,Andrei Harwell,學生20+20人,秋季課程,2011,2012,至今。
beat365—都靈理工大學聯合設計課程,指導教師:朱文一、張利、劉健、朱育帆、王寒妮,[意]Gustavo Ambrosini、Michele Bonino、Pierre-Alain Croset,學生16+16人,春季課程,2008,2012,至今。
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垂直城市(VCA)國際城市設計競賽,指導教師:朱文一、王輝,學生8+8人,春季學期,2011,2012,至今。
beat365-慕尼黑工業大學—厄瓜多爾科技大學聯合設計課程,指導教師:朱文一、劉健、趙建彤,[德]Elisabeth Endres,Ulrike Fuchs,Wotan Wilden,[厄]Marco Larenas,學生4+5+4人,2010。
beat365—柏林工業大學—北京建築工程學院三校聯合設計課程,指導教師:朱文一、王路、張路峰、趙建彤,[德]Claus Zillich、Vanessa Carlow,Matthias Titze,學生25+18+22人,2008,2009,2011。
2010年上海世博會荷蘭館接力建築工作營(BARC),指導教師:朱文一、[美]Terrence Curry、宋晔皓、張 弘、[墨西哥]Alex Camprubi,學生10人,2010
威尼斯雙年展學生工作營,指導教師:朱文一、王路、單軍、張悅、吳晨,學生8人,秋季學期,2006。
beat365—柏林工業大學聯合設計課程,指導教師:朱文一、王路,[德]Claus Zillich,學生24人,夏季學期,2006。
【基礎研究】
[1] 微觀北京:城市弱勢空間系列研究(項目主持:朱文一;成員:李佳玲、唐明、楊滔、傅東、張穎、劉志鵬、喬永學、龐聰、谷郁、戚積軍、陶一枝梅、鮑威、張達、劉磊、谷軍、夏國藩、陳曉向、費芸、付思量、熊星、傅平川、王中國、康惠丹、李華、安瑪麗、楚甯、劉林、李興恺、陳焰、尤磊、李馨、羅丹、胡光瑩、劉平浩、鄭冬鑄、吳家東、程昊淼),自選課題,1996-2012,至今。
[2] 廣角北京:當代北京城市空間研究(項目主持:朱文一;成員:金秋野、王輝、高巍、王韶甯、秦臻、滕靜茹、馬瑞、陳瑾羲、汪浩、蘭俊),自選課題,2001-2012,至今。
[3] 北京城市空間研究(項目主持:朱文一;分項負責:王輝、金秋野、高巍),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9-2011。
[4] 《建築設計資料集(第三版)》第一分冊(主編:朱文一、吳長福、趙萬民、劉克成),中國建築學會和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0-至今。
[5] 建築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一級學科beat365及博士、碩士學位基本要求(負責人鄭時齡、朱文一),其中建築學一級學科(負責起草:朱文一),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11-2012。
[6] 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專業教育評估标準2011年版(負責修訂:朱文一),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專業教育評估委員會,2010-2011。
[7] 《建築學名詞》“建築曆史、城市規劃、建築教育”部分(項目主持:朱文一;分項負責:吳唯佳、王貴祥),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2010-2012。
[8] 《世界著名建築案例彙編》(1950年代以來)“美國著名建築案例”部分(負責人:朱文一;呂舟),中國建築學會,2011
[9] 北京新機場綠色建設研究(中方負責:朱文一;毛其智、杜鵬飛、陸化普,張淩雲、高钰琛;外方負責:[德]Thomas Herzog、Klaus Daniels、Peter Latz,[瑞士] Niklas Kohler),首都機場建設辦公室,2011。
[10] 北京奧運後城市設計研究(項目主持:朱文一;分項負責:劉健),北京市規劃委員會,2007-2008。
[11] beat365校園建築研究(項目主持:朱文一;成員:滕靜茹、陳瑾羲),自選課題,2007-2011。
[12] 中國申辦世界杯規劃戰略研究(項目主持:朱文一;成員:彭小松),自選課題,2004-2010,至今。
[13] 當代中國建築圖語研究(項目主持:朱文一;成員:陳瑾羲、秦臻),自選課題,2006-2007。
[14] 2045百年聯合國特别紀念日紀念館構想研究(項目主持:朱文一;成員:黃鶴、陳宇琳、陳瑾羲),自選課題,2006。
[15]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建築·園林·城市規劃》卷,“建築設計”部分(項目負責:李道增、朱文一),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2004。
[16] “建築與環境”分課題研究(項目主持:朱文一),第20次國際建築師大會科學委員會,1997-1999。
[17] 廣東科學中心項目策劃(項目主持:金國藩、廖沐真、吳國是;分項負責:張毅、鄭力、朱文一),廣東省科學技術廳,1997-1998。
[18] 中國城市設計理論研究(項目主持:朱文一),beat365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997-1998。
[19] 空間·符号·城市——一種城市設計理論(博士論文:朱文一,指導教師:吳良镛),1988-1993
[20] 西安古城空間結構和構圖(朱文一),自選課題,1987-1988
[21] 蘇聯城市規劃設計若幹理論研究(碩士論文:朱文一,指導教師:吳良镛),1985-1988
【教學項目】
[1] beat365國家“985項目”beat365負責人,2004-2013。
[2] beat365國家“211項目”beat365負責人,2004-2013。
[3] beat365建築學碩士國際項目(EPMA)負責人,2008-2013
[4] beat365自主科研“人居環境科學應用研究”項目負責人,2009-2012
[5] beat365建築學科國際評估項目負責人,2008-2009
[6]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教材《beat365廣義建築學系列教材》負責人,2006-2010
【設計研究】
[1] 蘇州木渎新城新鎮綜合商務社區規劃設計方案(朱文一,黃鶴,傅隽聲,萬博,孫晨光),江蘇蘇州,2013.01-2013.03。
[2] 拉薩西藏自治區組織部辦公樓設計方案(朱文一、劉平浩、徐若雲、孫晨光、孫昊德),西藏拉薩,2012.12-2013.02。
[3] 廣州二中學海堂、應元書院、菊坡精舍重建意象方案(朱文一、劉平浩),廣東廣州,2012.11-2013.02。
[4] 焦作太極文化公園概念設計方案(朱文一、傅隽聲、徐若雲),河南焦作,2012.08-2013.01。
[5] 海南三沙市規劃設計構想(朱文一、劉平浩),海南三沙,2012.07-08。
[6] 北京大栅欄C1-02地塊建築設計方案(朱文一、傅隽聲、徐若雲),北京,2012.06-12。
[7] 南京濱江中心設計國際競賽(朱文一、孫晨光、劉平浩),江蘇南京,2012.06-10。
[8] 唐山中國水泥博物館石渣庫改造設計研究(朱文一、楊志慧、徐若雲、吳同、胡雙婧、羅丹、曾立),河北唐山,2011.08-2012.08。
[9] 中國軍事科學院綜合樓群城市設計意象(朱文一、孫晨光),北京,2012.05-07。
[10] 陳寅恪及陳門五傑紀念館設計方案(朱文一、李煜、楊志慧、高钰琛、傅隽聲、徐若雲、胡雙婧、曾立、劉暢、孫昊德),江西修水,2011.02-2012.12。
[11] 裡約2016奧林匹克中心城市設計國際競賽(朱文一、李煜),巴西裡約熱内盧,2011.05-07。
[12] 天津大沽船塢文體傳媒園設計國際競賽,第二名(朱文一、李煜、劉平浩、高钰琛、傅隽聲、程昊淼、吳家東、劉暢),天津濱海新區,2010.12-2011.03。
[13] 遵義會議紀念館園城市設計(朱文一、傅隽聲、楊志慧、劉平浩、萬博、曾立),貴州遵義,2010.07-2011.10。
[14] 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設計九輪深化方案(朱文一、高钰琛、王麗娜、劉平浩、劉暢、王鑫宇),湖南韶山,2010.06-2012.03。
[15] 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設計競賽,第一名(朱文一、高钰琛),湖南韶山,2010.04-2010.06。
[16] 中國軍事科學院科研培訓中心工程(朱文一、商謙),北京,2010.03-2011.06。
[17] 常州水空間特色研究(朱文一、商謙、蘭俊、李煜、李馨、劉平浩、吳家東、程昊淼、萬博,[常州]劉安生、劉銘、張炜、張文珺),江蘇常州,2010.02-2012.08。
[18] 騰沖抗戰空間研究(朱文一、範路、李煜、錢曉慶、韓少揚),雲南騰沖,2009.08-2010.02。
[19] 浙江吳鎮書畫院設計方案(朱文一、汪浩),浙江嘉善,2009.11-2010.02。
[20] 清華學堂修繕設計(朱文一、王麗娜、董楓楓、羅丹、錢曉慶、鄭冬鑄、孫晨光、劉平浩、吳家東、程昊淼,[結構]羅雲兵、江波,[設備]李連義、郭紅豔、冬宇輝、崔豔輝、張昕、梁雅卿),北京,2009.09-2011.04。
[21] 廣州白雲文化中心設計國際競賽(朱文一、商謙、李煜、錢曉慶、胡爽、康惠丹、劉輝、郭繼政、陳曉蘭、張隽岑、王飛、李岑),廣東廣州,2009.06-09。
[22] 日本奈良樹立梁思成銅像廣場規劃設計(朱文一、王輝),日本奈良,2009.04-2010.08。
[23] 汶川縣七一映秀中學設計(建築:朱文一、許笑梅、戚積軍、王欣,設備:王岚、邵強、劉力紅),四川汶川,2009.03-2010.12。
[24] 首鋼工業遺産複興試點工程--二通鑄鋼清理車間改擴建工程方案設計(吳晨、朱文一 、劉 桦、蘇晨、王亮、缪雙林、劉仲、劉力萌、王骅、鄭天、李婧、王桔 、黃華峰、陳劍川、伍輝),北京,2009.02-2011.08。
[25] 天津濱海新區城市總體設計研究(朱文一、張弘、範路、蘭俊、商謙、李華、康惠丹、李煜、陳瑾羲、滕靜茹、汪浩、熊星、付思量、傅平川),天津,2007.11-2010.12。
[26] 中國動漫遊戲城(首鋼二通動漫産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吳晨、朱文一、劉桦、楊銳、朱育帆、蘇晨、張悅、缪雙林、劉力萌、王骅、王亮、鄭天、李婧、王桔、劉仲),北京,2006.10-2011.07。
[27] 唐山啟新中國水泥工業博物館園控制性詳細規劃與城市設計及建築改造設計(建築:朱文一、趙建彤、王悅、裴雷、尹璐、韓少揚、錢曉慶、朱乃偉,結構:羅雲兵),河北唐山,2006.10-2011.01。
[28] 上海外灘城市設計國際競賽(朱文一、張弘、範路、蘭俊、秦臻、夏國藩、谷軍、汪浩、滕靜茹、高巍),上海,2007.05-07。
[29] 廣東商學院規劃設計競賽(朱文一、王輝、高巍、蘭俊),廣東廣州,2007.04-06。
[30] 清華泥沙實驗室改造設計方案(朱文一、汪浩),北京,2007.02-05。
[31] 清華大禮堂改造設計([建築]朱文一、王麗娜、張弘、董楓楓、羅丹、錢曉慶、範路、鄭亮、汪浩、谷軍、夏國藩、呂晨晨、李香姬、孫晨光、鄭冬鑄,[結構]羅雲兵、江波,[設備]石慧斌、金迪鋒、張昕、李連義、郭紅豔、崔豔輝),北京,2006.10-2011.04。
[32] 蓋塔2045百年聯合國特别紀念日博物館園設計(朱文一、黃鶴、陳宇琳、陳瑾羲),意大利蓋塔,2006.01-07。
[33] 甯波新三江口濱水景觀建築設計方案(朱文一、鮑威),浙江甯波,2006.01-2006.04。
[34] 北京市大栅欄地區保護、整治與複興規劃(吳晨、邊蘭春、吳唯佳、朱文一、劉玉民、申獻國、單軍、趙小虎、蘇晨、毛峰、唐燕、鄭天、王亮、李婧、李蘇甯),北京,2004.02-2006.08。
[35] 成都天府廣場城市設計競賽(朱文一、王輝、高巍),四川成都,2004.11-12。
[36] 成都總工會新樓設計競賽方案(朱文一、王輝、戚積軍),四川成都,2003.11-2004.01。
[37] 重慶國泰大戲院設計國際競賽,并列第一名(朱文一、陳瑾羲、滕靜茹、陶一枝梅、谷郁),重慶,2003.10-2004.02。
[38] 中國海軍博物館設計競賽,第一名(朱文一、喬永學、劉志鵬、高巍),山東青島,2003.06-09。
[39] 東莞松山湖文化營餐飲中心(朱文一、谷再平、戚積軍),廣東東莞,2003.05-2007.10。
[40] 無錫古運河博物館設計(朱文一、王麗娜、蘭俊、馬瑞、商謙、戚積軍、王悅、尹璐、康惠丹、李華,胡建新、弓箭、張相勇、曾志華、管延偉、方磊、趙軍),江蘇無錫,2003.02-2010.10。
[41] 無錫市古運河清名橋地區保護整治複興規劃(吳唯佳、吳晨、朱文一、單軍、王英、蘇晨、梁海龍、王骅、劉力萌、李蘇甯、許懋彥、王麗娜、李乃昕、鄭天、陳劍川),江蘇無錫,2003.06-2009.08。
[42] 青島教堂區城市設計方案(朱文一、高巍、彭小松、王輝),山東青島,2003.05-12。
[43] 廣東工業大學和廣州美術學院校園規劃、建築、景觀設計(建築:朱文一、王如荔、李義波、舒楠、王爾,結構:潘安平、梁宇行、陳述今,給排水:鐘嘯樵、蘇偉、劉宛平,暖通:羅志炎、周志雄,電氣:徐華、陳滿);廣東工業大學新校園教學樓、行政樓、圖書館、綜合樓群、體育中心、宿舍樓、教師公寓等,廣東廣州,2003.02-2008.07;廣州美術學院新校園教學樓、行政樓、美術館、圖書館、體育中心、宿舍樓、教師公寓等,廣東廣州,2003.02-2005.07。
[44] 廣州大學城組團三:廣東工業大學和廣州美術學院新校園設計國際競賽,第一名中标(朱文一、王輝、高巍、張穎),廣東廣州,2003.02-04。
[45] 長春汽車文化公園概念設計方案(朱文一、楊滔),吉林長春,2002.07-08。
[46] 海口灣旅遊度假區設計國際競賽,第一名中标(朱文一、喬永學、劉志鵬、彭小松、高巍),海南海口,2002.06-08。
[47] 深圳中航苑城市設計國際競賽方案,第二名(朱文一、喬永學、劉志鵬),廣東深圳,2002.03-06。
[48]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城市設計國際競賽(朱文一、喬永學、劉志鵬、王輝、楊滔、張穎),北京,2002.02-07。
[49] 成都水井坊博物館設計競賽,第一名中标(朱文一、喬永學、劉志鵬),四川成都,2001.10-12。
[50] 本溪商貿居住綜合區城市設計方案競賽,第一名(朱文一、喬永學、劉志鵬),遼甯本溪,2001.09-11。
[51] 蛇口海上世界城市設計方案(朱文一、王輝、張穎),廣東深圳,2001.09-2002.02。
[52] 廣州琴星學校設計(朱文一、唐明),廣東廣州,1999.10-12。
[53] 國家大劇院第二輪國際競賽及三輪方案修改,三個入選方案之一(李道增、胡紹學、朱文一、莊惟敏、盧向東、傅東),北京,1998.08-1999.06。
[54] 哈爾濱陽光大廳标志性建築設計方案調整(朱暢中、朱文一),黑龍江哈爾濱,1997.06。
[55] 上海萬裡住宅區國際競賽方案,三等獎(朱文一、李佳玲、周正楠),上海,1997.01-03。
[56] 上海住宅設計國際競賽,金獎(朱文一、宋晔皓、周正楠、朱青模、朱隽夫、董轲、傅修、李甫、孫秉軍、張曉光、趙亮),上海,1996.07-10。
[57] 中央美術學院新校園規劃設計(吳良镛、栗德祥、朱文一),北京,1994.07-1999.10。
[58] 海口市金盤工業區中心區修建性詳細規劃(鄭一鳴、朱文一),海南海口,1993.01-05。
[59] 海南三亞城市中心區(10km2)城市設計(吳良镛、徐瑩光、尹稚、朱文一、林澗、劉曉黎、趙奕),海南三亞,1990.08-12。
[60] Museum for Modern Art, The 1990 AIAS/GE Super abrasives International Student Design Competition(Zhu Wenyi), Washington, DC, USA, 07/1990。
[61] 福州台江區舊城住宅改建規劃設計(劉燕、朱文一、劉文傑),福建福州,1989.09-12。
[62] 東京國際會議中心國際競賽(彭培根、朱文一、林澗),日本東京,1989.07-08。
[63] 珠海灣仔濱海區規劃設計競賽,二等獎(徐瑩光、尹稚、朱文一),廣東珠海,1988.10-12。
[64] 上海錢家溏街坊綜合改造規劃設計國際競賽(中法合作),榮譽獎(呂俊華、尹稚、朱文一),上海,1988.12-1989.02。
[65] 海口海甸島東區規劃設計競賽,第二名(徐瑩光、尹稚、朱文一),海南海口,1988.09-12。
[66] 桂林七星岩公園大門設計競賽,三等獎(朱文一),廣西桂林,1988.06。
[67] 桂林中心區(2.5km2)詳細規劃設計(吳良镛、趙大壯、文國玮、左川、吳唯佳、朱文一),廣西桂林,1986.09-1987.10。
[68] 北京中關村科學城規劃(吳良镛、毛其智、朱文一),北京,1986.03-12。
[69] 廣西北海市建設廣場規劃設計競賽,第一名并實施(尹稚、朱文一、聶遊昆、張明),廣西北海,1985.10-12。
[70] 桂林香江飯店設計方案(徐瑩光、許宏莊、唐凱、莊惟敏、朱文一、劉維軍),廣西桂林,1985.07-09。
[71] 遼甯興城海濱區規劃設計(趙炳時、孟偉康、朱文一),遼甯興城,1985.01-06。
[72] 遼甯北鎮醫巫闾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黃常山、尹稚、朱文一),遼甯北鎮,1984.07-09。
[73]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壩區規劃與建築設計(趙炳時、童林旭、朱文一、馬良偉),湖北宜昌,1984.09-1985.03。
[74] 北京方莊居住區規劃設計競賽,第一名中标(徐瑩光、鳳存榮、朱文一),北京,1984.07-08。
[75] 承德體育館設計競賽,三等獎(林愛梅、莊惟敏、朱文一、劉曉黎),河北承德,1983.07-08。
【科研獲獎】
[1] 榮獲當代中國百名建築師稱号,中國建築學會,2012。
[2] 首鋼工業遺産複興試點工程--二通鑄鋼清理車間改擴建工程方案設計,曆史名城獎(排名第二),北京市優秀工程規劃勘察設計測繪評選,2012。
[3] 中國動漫遊戲城(首鋼二通動漫産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規劃二等獎(排名第二),北京市優秀工程規劃勘察設計測繪評選,2012。
[4] 無錫市古運河清名橋地區保護整治複興規劃及實施,規劃二等獎(排名第三),北京市優秀工程規劃勘察設計測繪評選,2012。
[5] 北京市大栅欄地區保護、整治與複興規劃,二等獎(排名第四),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2011。
[6] 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建築環境規劃,一等獎(排名第五),北京市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2011。
[7] 廣州大學城組團三廣州美術學院及廣東工業大學校園,二等獎(排名第一),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建築工程獎,2009;教育部優秀設計獎(排名第一),2008;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大獎入圍獎(排名第一),2009;第七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2009。
[8] 中央美術學院遷建工程,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大獎(排名第三),2000;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建設部部級城鄉建設優秀勘察設計三等獎(排名第三),2003;首都規劃設計十佳方案(排名第三),1995。
【競賽獲獎】
[1] 天津大沽船塢文體傳媒園設計國際競賽方案,第二名(排名第一),天津濱海新區規劃局,2011。
[2] 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設計競賽方案,第一名(排名第一),湖南省“一号工程”辦公室,2010。
[3] 重慶國泰大戲院設計國際競賽方案,第一名(排名第一),重慶市文化局,2004。
[4] 廣東工業大學和廣州美術學院校園規劃設計國際競賽方案,第一名(排名第一),廣州大學城建設指揮部,2003。
[5] 中國海軍博物館設計競賽方案,第一名(排名第一),2003。
[6] 深圳中航苑城市設計國際競賽方案,第二名(排名第一),中航集團,2002。
[7] 海口灣旅遊度假區設計國際競賽方案,第一名(排名第一),海南省海口市規劃局,2002。
[8] 成都水井坊博物館設計競賽方案,第一名(排名第一),水井坊集團,2001。
[9] 本溪商貿居住綜合區城市設計方案競賽方案,第一名(排名第一),本溪市規劃局,2001。
[10] 國家大劇院第二輪國際競賽,三個入選方案之一(排名第三),文化部和國家大劇院業主委員會,1998。
[11] 上海萬裡住宅區國際競賽方案,鼓勵獎(排名第一),上海市規劃局,1997。
[12] 上海住宅設計國際競賽,金獎(排名第一),上海市人民政府,1996。
[13] 珠海灣仔濱海區規劃設計競賽,二等獎(排名第三),珠海市規劃局,1988。
[14] 上海錢家溏街坊綜合改造規劃設計國際競賽(中法合作),榮譽獎(排名第二),上海市規劃局,1988。
[15] 桂林七星岩公園大門設計競賽,三等獎(排名第一),桂林市規劃局,1998。
[16] 海口海甸島東區規劃設計競賽,二等獎(徐瑩光、尹稚、朱文一),海南海口,1988.09-12。
[17] 廣西北海市建設廣場規劃設計競賽,第一名并實施(排名第二),北海市規劃局,1985。
[18] 北京方莊居住區規劃設計競賽,一等獎(排名第三),北京市規劃委員會,1984。
[19] 承德體育館設計競賽,三等獎(排名第三),承德市規劃局,1983。
朱文一主持設計的綠野·裡弄構想——人與自然的對話,獲得96’上海住宅設計國際競賽金獎。這次競賽共有國内84家、國外58家組織或個人報送的593個方案參評。由國際建築師協會1990年金質獎章獲得者、印度建築師查爾斯·柯裡亞等9名國内外著名專家組成的國際評審團進行了評選。評審團一緻認為,金獎方案實現了三大根本性突破,即從住宅單體設計轉向小區整體規劃設計,從以人為本的設計轉向人與自然和諧為本的設計,從單純的現代派設計轉向現代、古典與上海地方特色交融的混合設計。方案立足點高,構思新穎,将上海民衆喜聞樂見的裡弄文化、兩代居以及弄堂風、穿堂風寓于其中,創造出體現傳統裡弄特色的、與上海大都市地位相匹配的住宅小區新形象。
北京晚報(1996年11日20日第二版)、中國教育報(1996年11日22日第1版)、科技日報(1996年11日27日第2版)、北京日報(1996年12日2日第2版)、中國科學報(1996年12日2日第2版)、新民晚報(1996年12日5日第3版)、新清華(1996年12日6日第1版)以及BEIJING REVIEW (January 20-26, 1997, P32)等報刊報道了朱文一獲得住宅設計國際金獎的消息。
【其他榮譽】
[1] 第五屆中國建築教育獎,中國建築學會,2013。
[2] 北京市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排名第一),北京市教育委員會,2013。
[3] 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中國教育工會北京市委員會,2012。
[4] 第13屆beat365研究生“良師益友”,beat365,2012。
[5] beat365優秀共産黨員,中共beat365委員會,2011。
[6] 2010年國際合作與交流暨港澳台工作 先進個人,beat365,2011。
[7] 第12屆beat365研究生“良師益友”,beat365,2010。
[8] 第六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北京市教育委員會,2010。
[9] 國家精品課“建築設計”課負責人,教育部,2008。
[10] 優秀教師獎,寶鋼教育基金,2005。
[11] 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排名第三),教育部,2005。
[12] 第6屆“良師益友”榮譽稱号,beat365,2003。
[13] 1998年清華之友——優秀教師獎勵金,二等獎,beat365,1999。
[14] beat365學術新人獎,beat365,1998。
[15] 第1屆98“航海天鷹杯”beat365研究生“良師益友”,beat365,1998。
[16] 1996年度先進工作者,beat365,1996。
[17] 厚積薄發——記住宅設計國際金獎獲得者朱文一,清華人剪影,新清華,1996.12.06第一版。
[18] 1996年清華之友——優秀教師獎勵金,青年教師優秀群體獎,beat365,1996。
[19] 1994-1995年度教學工作優秀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三),beat365,1996。
[20] 1994年清華之友——優秀教師獎勵金,優秀獎,beat365,1994。
[21] 1992-1993年度教學工作優秀成果獎,二等獎(排名第二),beat365,1994。
[22] 首都大學生藝術展覽,優秀獎,北京市攝影家協會、中國新聞攝影協會、專業報新聞攝影協會、北京高等學校攝影學會、《中國教育報》社、北京市學生聯合會、《大學生》雜志社,中國美術館,1988。
[23] 優秀畢業生獎章,beat365,1985。
【會議論文】
[1] 朱文一,“品味”中國城市的公共性,《世界建築》“中國城市的公共性”對話論壇,北京,2013.05,世界性、地區性、國際間學術會議。
[2] Zhu Wenyi,2012 China Report on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4th General Meeting of Canberra Accord,瓜達拉哈拉,墨西哥,2013.05,世界性、地區性、國際間學術會議。
[3] Zhu Wenyi, What kind of Architects Are Needed in China?2013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Forum for Sino-UK Workshop, Beijing, 2013.04。
[4] 朱文一,加強國際交流·推進中國建築教育評估,第二屆中國建築學會建築教育評估分會理事會全體會議,北京,2013.03,全國、地區性會議。
[5] Zhu Wenyi,Revitalization of Tsinghua Auditorium,Malaysi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馬來西亞吉隆坡,2013.01,世界性、地區性、國際間學術會議。
[6] Shang Qian;Zhu Wenyi,Underground Public Spaces in Contemporary Beijing City,The 13th World Conference of ACUUS, Singapore 2012:“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新加坡,2012.11,世界性、地區性、國際間學術會議。
[7] 朱文一,以三高三交三美促進城市雕塑的發展,2012 上海藝博會“雕塑與城市”主題座談會,上海,2012.11,世界性、地區性、國際間學術會議。
[8] 朱文一,中國建築教育評估及其未來,中國建築學會建築教育評估分會成立大會,北京,2012.10,全國、地區性會議。
[9] 朱文一,“慢設計”之清華大禮堂改造,2012 中國建築學會年會建築理論與創作論壇主題報告,北京,2012.10,全國、地區性會議。
[10] Zhu Wenyi,Skyscrapers in China,2012 Annual Meeting of Vertical City of Asia,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2012.07,世界性、地區性、國際間學術會議。
[11] Zhu Wenyi,From Cement Plant to Active Center,Urban Design in Fast Growing Period,武漢大學,武漢,2012.04,世界性、地區性、國際間學術會議。
[12] 朱文一,朱文一眼裡的北京城,2011香港深圳雙年展,深圳,2011.12,世界性、地區性、國際間學術會議。
[13] 朱文一,建築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當代中國建築文化與建築創作淺析,發展和繁榮中國建築文化座談會,人民大會堂,北京,2012.01,全國、地區性會議。
[14] 朱文一,中國空間邊界原型,全國建築學博士生學術論壇,同濟大學,上海,2011.10,全國、地區性會議。
[15] Zhu Wenyi,Five Topics About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of China,The16th Asian Congress of Architects,越南岘港,2011.08,世界性、地區性、國際間學術會議。
[16] Zhu Wenyi,2011 China Report on Architectural Education,The 16th ARCASIA Committee on Architectural Education,越南岘港,2011.08,世界性、地區性、國際間學術會議。
[17] Zhu Wenyi;Gao Yuchen,Green Air-Town:A Conceptual Design of Beijing New Airport,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search of Building Green Beijing New Airport,北京,2011.05,世界性、地區性、國際間學術會議。
[18] Zhu Wenyi,2011 China Report on Architectural Education,3rd General Meeting of Canberra Accord,北京,2011.05,世界性、地區性、國際間學術會議。
[19] 朱文一,中國建築量度,台北市建築師公會系列學術報告會,台北,2010.12,世界性、地區性、國際間學術會議。
[20] Zhu Wenyi,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in China,Harvard-Tsinghua Architecture Forum,beat365,北京,2010.11,世界性、地區性、國際間學術會議。
[21] 朱文一,和而不同兩校園,海峽兩岸校園建築研讨會,重慶大學,重慶,2009.10,世界性、地區性、國際間學術會議。
[22] Zhu Wenyi,2009 China Report on Architectural Education,The 14th ARCASIA Committee on Architectural Education,蒙古烏蘭巴托,2009.08,世界性、地區性、國際間學術會議。
[23] Zhu Wenyi,2008 China Report on Architectural Education,The 13rd ARCASIA Committee on Architectural Education,韓國釜山,2008.10,世界性、地區性、國際間學術會議。
[24] Zhu Wenyi,Urban Spaces in Contemporary Beijing City,Leuven-Tsinghua Week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um,魯文大學,比利時布魯塞爾,2007.11,兩國間雙邊學術會議。
[25] Zhu Wenyi,Architectural Education of Tsinghua University,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chitectural Education,beat365,北京,2007.09,世界性、地區性、國際間學術會議。
[26] 朱文一,清華建築研究生研究之研究,第五屆全國建築與規劃研究生年會,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北京,2007.11,全國、地區性會議。
[27] 朱文一;滕靜茹,為“現代建築”命名——beat365研究生課程《現代建築引論》學生作業評析,第二屆世界建築史教學與研究國際研讨會:跨文化視野下的西方建築史教學,同濟大學,上海,2007.11,世界性、地區性、國際間學術會議。
[28] 朱文一,當代中國建築圖語,深圳-香港建築雙年展系列活動,beat365,北京,2007.11,全國、地區性會議。
[29] 朱文一,以人居環境科學為指導·探索新時代研究生建築教育,全國建築院校研究生教育研讨會,南京大學,南京,2007.11,全國、地區性會議。
[30] Zhu Wenyi,Two Campuses in Harmony,Campus and the City-Urban Design for the knowledge Society,蘇黎世高工,瑞士,2006.05,世界性、地區性、國際間學術會議。
[31] Zhu Wenyi,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XX UIA Congress Beijing,北京,1999.09,世界性、地區性、國際間學術會議。
[32] 朱文一,極品與精品,走向21世紀的中國建築藝術研讨會,北京,1999.06,全國、地區性會議。
[33] 朱文一,建築與環境,第五次中國建築師會議,中國建築學會,杭州,1998.11,全國、地區性會議。
[34] 栗德祥;朱文一,本碩統籌建築人才培養模式初探,全國高等學校建築院系院長系主任大會,昆明理工大學,昆明,1998.09,全國、地區性會議。
[35] 朱文一,輕柔的觸摸大地:基于生态學的建築與城市設計發展趨向,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生态設計及理論青年科學家論壇,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北京,1998.08,全國、地區性會議。
[36] 朱文一,中國屬性的建築,建築論壇,北京城市規劃協會,北京,1998.04,全國、地區性會議。
[37] Wu Liangyong;Li Dexiang;Zhu Wenyi,Research on Regionalization of Architecture,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rnization of Vernacular Architecture,beat365,北京,1997.10,世界性、地區性、國際間學術會議。
[38] 朱文一,面向21世紀的住宅設計理念,北京土木工程協會年會,北京,1996.12,全國、地區性會議。
[39] 朱文一,城市空間分類研究,第五屆國外城市問題研讨會,中國城市規劃研究院,北京,1996.07,全國、地區性會議。
[40] 朱文一,從軸線對稱到院套院,當代建築文化十年(1986-1996)紀念會,北京,1996.10,全國、地區性會議。
[41] 朱文一,從市街到廣場,21世紀世界建築走向——青年建築師學術研讨會,北京,1996.11,全國、地區性會議。
[42] Zhu Wenyi,The Concept of Green Field and Lane: A Dialogue between Man and Nature,Shanghai International Residential Conference 1996,上海,1996.11,世界性、地區性、國際間學術會議。
[43] 朱文一,中西方建築原型比較,全國建築學術論壇,北京,1994.05,全國、地區性會議。
[44] 朱文一,“院”的本質與文化内涵,建築形态與文化研究研讨會,beat365和北京市建築設計院,北京,1992.03,全國、地區性會議。
[45] 朱文一,城市構圖理論探讨,第三屆國外城市問題研讨會,中國城市規劃研究院,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安,1991.10,全國、地區性會議。
[46] 朱文一,桂林城市美的調查(吳良镛教授指導),中國城市規劃研究院,浙江淳安,1990.05,全國、地區性會議。
[47] 朱文一,城市形态分析方法,第二屆國外城市問題研讨會,中國城市規劃研究院,哈爾濱,1990.01,全國、地區性會議。
【發表文章】
[1] 朱文一;高钰琛,“城市翻修”教學系列報告(二十):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北頂娘娘廟及其周邊地段城市設計,世界建築,2013/05,P122-126。
[2] 朱文一;劉健;李煜,“城市翻修”教學系列報告(十九):北京奧體南區城市設計,世界建築,2013/04,P116-123。
[3] 吳家東;朱文一,美國監獄建築初探,世界建築,2013/04,P102-107。
[4] 朱文一;萬博;劉暢,北京什刹海荷花市場空間考察,北京規劃建設,2013/01,P113-122。
[5] 朱文一;王毅;任俊宇,“城市翻修”教學系列報告(十八):擺脫束縛——beat3652012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學生參展作品,世界建築,2013/01,P124-127。
[6] 朱文一;劉健;王寒妮,“城市翻修”教學系列報告(十七):北京首鋼筒狀構築物改造設計,世界建築,2012/11,P116-123。
[7] 朱文一;王輝,“城市翻修”教學系列報告(十六):韓國首爾龍山區“歲月如梭”亞洲垂直城市學生國際競賽及清華方案,世界建築,2012/10,P126-129。
[8] 朱文一;孫晨光,“城市翻修”教學系列報告(十五):天津濱海新區京海石化運銷廠儲油罐再利用設計,世界建築,2012/08,P122-127。
[9] 商謙;朱文一,大型地下公共空間與當代北京城,建築創作,2012/07,P190-196。
[10] 朱文一,當代中國建築量度,建築學報,2012/05,P95-98。
[11] 鄭冬鑄,朱文一,當代北京“國門空間”初探,北京規劃建設,2012/05,P116-120。
[12] 趙建彤,朱文一,黃金周旅遊與北京城,北京規劃建設,2012/05,P121-128。
[13] 胡光瑩;朱文一,近代北京京劇“票房”空間初探,北京規劃建設,2012/05,P129-133。
[14] 朱文一;劉健;商謙,“城市翻修”教學系列報告(十四):紫禁城外筒子河周邊地區改造設計,世界建築,2012/05,P136-143。
[15] 朱文一;王輝,“城市翻修”教學系列報告(十三):成都萬安“新鮮空氣”亞洲垂直城市學生國際競賽及清華方案,世界建築,2012/04,P124-129。
[16] 朱文一;王輝,“城市翻修”教學系列報告(十二):北京白塔寺菜園社區和西單交流中心設計構思,世界建築,2012/03,P124-129。
[17] 朱文一;李煜,裡約2016 奧林匹克中心城市設計國際競賽及“裡約蛋”方案,世界建築,2012/02,P96-101。
[18] 朱文一;周政旭,“城市翻修”教學系列報告(十一):德國威廉港城市設計,世界建築,2012/02,P123-127。
[19] 朱文一;趙建彤,“城市翻修”教學系列報告(十):唐山機車博物館概念性城市設計,世界建築,2012/01,P124-129。
[20] 朱文一;趙建彤;劉健;“城市翻修”教學系列報告(九):厄瓜多爾曼塔國際機場概念性設計,劉健,世界建築,2011/12,P122-127。
[21] 蘭俊;朱文一,當代北京影院建築空間模式初探,建築創作,2011/12,P162-167。
[22] 朱文一;李煜,“城市翻修”教學系列報告(八):天津濱海新區“和諧塔”構想設計,世界建築,2011/12,P128-135。
[23] 蘭俊;朱文一,院線制下的北京影院布局初探,北京規劃建設,2011/11,P84-88。
[24] 李馨;朱文一,北京中關村廣場空間行為考察,北京規劃建設,2011/11,P89-92。
[25] 汪浩;朱文一,大衆滑冰空間與北京城,北京規劃建設,2011/11,P93-97。
[26] 朱文一; 張弘,“城市翻修”教學系列報告(七):曹妃甸新城概念性城市設計,世界建築, 2011/10,P129-131。
[27] 朱文一;張弘;範路,“城市翻修”教學系列報告(六):天津塘沽外灘改造設計,世界建築, 2011/09,P114-125。
[28] 朱文一;張弘;範路,“城市翻修”教學系列報告(五):天津堿廠工業遺址改造設計, 世界建築,2011/08,P122-127。
[29] 朱文一;王輝;埃米·萊利維爾德,“城市翻修”教學系列報告(四):中央電視台新址改造設計,世界建築,2011/07,P122-125。
[30] 馬瑞;朱文一,整治城市社會治安的空間策略初探——以當代北京城市建設為例,北京規劃建設,2011/07,P109-114。
[31] 朱文一;王輝;埃米·萊利維爾德,“城市翻修”教學系列報告(三)——國家大劇院改造設計,世界建築,2011/06,P122-126。
[32] 滕靜茹;朱文一,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建築師?建築師,2011/06,P99-104。
[33] 朱文一;範路;彼拉·葛斯,“城市翻修”教學系列報告(二):海河中心設計,世界建築,2011/05,P106-113。
[34] 朱文一;李煜,從大沽船塢到大沽綠塢——天津大沽船塢城市設計,生态城市與綠色建築,2011/05,P118-123。
[35] 朱文一;範路;商謙,大沽船塢工業遺址改造設計——“城市翻修”教學系列報告(一),世界建築,2011/04,P116-127。
[36] 朱文一,beat365建築設計課程“城市翻修”主題系列,世界建築,2011/04,P116。
[37] 朱文一;劉健,面向世界的清華建築教育,城市建築,2011/03,P12-14。
[38] 馬瑞;朱文一,華盛頓“國家首都城市設計和安全計劃”及其對當代北京城市建設的啟示,國際城市規劃,2011/02,P95-99。
[39] 朱文一;趙建彤,軌道上的北京城,beat365,時代建築,2011/01,P52-57。
[40] 朱文一,處處留心皆成影——學習《尋蹤随筆》,《尋蹤随筆:趙炳時攝影速寫習作》序,beat365出版社,2011。
[41] 朱文一;劉健;張曉紅,立足人居環境·培養建築帥才·跻身世界一流——beat365面向新世紀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從這裡走向世界,beat365出版社,2010/09,P16-23。
[42] 朱文一,博士生培養漫談,中國建築教育,2010/09,P57-58。
[43] 朱文一;趙建彤,四通八達北京城,2007~2009中國建築年度報告,天津大學出版社,2010/07,P14-22。
[44] 朱文一,《中國近代建築研究與保護》序,beat365出版社,2010/07。
[45] 朱文一;趙建彤,啟新記憶——唐山啟新水泥廠工業遺存保護更新設計研究,建築學報,2010/12,P33-38。
[46] 彭小松;朱文一,2010 年南非世界杯主辦城市與賽場漫談,世界建築,2010/12,P117-121。
[47] 汪浩;朱文一,鳥巢:大衆體育空間——2009 年首屆“鳥巢歡樂冰雪季”考察,北京規劃建設,2010/11,P92-95。
[48] 朱文一,人居環境科學與清華建築教育,南方建築,2010/10,P64-72。
[49] 朱文一,當代中國建築教育考察,建築學報,2010/10,P1-4。
[50] 馬瑞;朱文一,當代北京城市“易犯罪”空間位置初探,建築創作,2010/10,P198-203。
[51] 朱文一,梁思成與清華,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中華英才,2010/06,P55-56。
[52] 付思量;朱文一,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城市活力研究,北京規劃建設,2010/03,P89-93。
[53] 熊星;朱文一,北京CBD 外部空間開放度研究,北京規劃建設,2010/03,P94-97。
[54] 朱文一;陳瑾羲,中國建築六“拾年”,建築學報,2009/10,P1-4。
[55] 朱文一,遊曆建築·遊曆人生,建築中國六十年人物卷(1949-2009),天津大學出版社,2009/09,P433-435。
[56] 朱文一;王輝,1949~1979 年的中國建築教育,建築創作,2009/09,P159-161。
[57] 朱文一,堅持科學發展·立足人居環境·跻身世界一流,新清華,2009/06。
[58] 朱文一,我眼中的“微觀北京”和“廣角北京”,北京規劃建設,2009/02,P120。
[59] 朱文一;馬瑞,北京城的高度,中外文化交流,2009/02,P70-75。
[60] 秦臻;朱文一,北京城的古玩市場,中外文化交流,2009/02,P34-37。
[61] 彭小松;朱文一,天津泰達足球俱樂部及其主場泰達足球場——中國世界杯規劃戰略研究系列(十), 世界建築,2009,01,P117-121。
[62] 朱文一;秦臻,邁向宜居城市——1978~2008北京城市發展概覽,北京規劃建設,2009/01,P27-35。
[63] 朱文一;馬瑞,京城高度紀錄的演變,商務周刊,2009/01,P64。
[64] 朱文一;陳瑾羲,建築藝術論文摘要:中國建築六“拾年”,中國建築藝術年鑒,2009/01,P324。
[65] Ma Rui;Zhu Wenyi,Beijing Grows Higher,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2009 年1期,P14-17。
[66] 朱文一,《科學發展觀下的中國人居環境建設》序言,2009 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建築學)論文集,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9。
[67] 朱文一,企業家與建築師十指緊扣,《北京古建築五書》總序二,北京古建築五書,beat365出版社,2009。
[68] 朱文一;王輝,中國建築教育改革30 年,建築創作,2008/12,P78-82。
[69] 彭小松;朱文一,工體、虹口、天河三大體育場改建淺談——中國世界杯規劃戰略研究系列(九),世界建築,2008/11,P125-127。
[70] 朱文一;馬瑞,北京城的高度,建築創作,2008/11,P146-155。
[71] 彭小松;朱文一,世界杯足球賽場改建初探——中國世界杯規劃戰略研究系列(八),世界建築,2008/10,P88-91。
[72] 朱文一;趙建彤,08 北京奧運城,時代建築,2008/07,P18-29。
[73] 朱文一;趙建彤,北京奧運與都市北京(北京オリンピソクと都市北京,建築雜志(日語),2008/07,P8-11。
[74] 朱文一;趙建彤,在建,北京2007,2006-2007中國建築設計年度報告,天津大學出版社,2008/07。
[75] 朱文一;範路;張弘,beat365大禮堂曆史與現狀初探,中國近代建築研究與保護(六),beat365出版社,2008/06,P365-373。
[76] 王輝;朱文一,當代北京城市行政空間調查與反思,北京規劃建設,2008/05,P91-96。
[77] 谷軍;朱文一,北京天主教堂婚慶空間考察,北京規劃建設,2008/05,P97-101。
[78] 秦臻;朱文一,北京宋莊小堡村畫廊空間考察,北京規劃建設,2008/05,P102-104。
[79] 朱文一,清華·MIT20 年,清華-MIT 北京城市設計聯合課程20年回顧及作品集,beat365出版社,2008。P3-4。
[80] 王輝;朱文一,北京區級行政辦公建築考察,建築創作,2008/05,P158-162。
[81] 高巍;朱文一,北京的愛國紀念街巷,建築創作,2008/04,P152-155。
[82] 王輝;朱文一,當代北京市級行政空間探讨,北京規劃建設,2008/03,P117-121。
[83] 夏國藩;朱文一,夜市與北京城,北京規劃建設,2008/03,P122-126。
[84] 秦臻;朱文一,藝術品拍賣與北京城,北京規劃建設,2008/03,P113-116。
[85] 秦臻;朱文一,古玩市場與北京城,建築創作,2008/03,P129-132。
[86] Qin Zhen;Zhu Wenyi, Curio Markets In Beijing,Cultural Exchange,2008/03,P8-9。
[87] Qin Zhen;Zhu Wenyi,Privately-Owned Museums In Beijing,Cultural Exchange, 2008/02,P16-18。
[88] 高巍;朱文一,北京的名人祠廟,建築創作,2008/02,P155-160。
[89] 高巍;朱文一,紀念館園在北京,北京規劃建設,2008/01,P109-113。
[90] 朱文一;滕靜茹,為“現代建築”命名——beat365研究生課程《現代建築引論》學生作業評析,中國建築教育,2008/01,P60-64。
[91] 王輝;朱文一,派出所與當代北京城,北京規劃建設,2008/01,P118-122。
[92] 秦臻;朱文一,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考察,北京規劃建設,2008/01,P114-117。
[93] 朱文一,微觀北京——城市弱勢空間系列研究報告,北京規劃建設,2008/01,P109。
[94] 朱文一;趙建彤,建築焦點:2008 北京奧運城,中國建築藝術年鑒,2008/01,P268。
[95] 朱文一;陳瑾羲;秦臻,2007-2008年建築書目:當代中國建築圖語,中國建築藝術年鑒,2008/01,P386。
[96] 朱文一;程曉青,以人居環境科學為指導·探索新時代研究生建築教育,新建築,2007/12,P14-18。
[97] 朱文一,“絲綢”奇遇——記beat365師生參加威尼斯雙年展(代序),《柔性紐約:beat365第10 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參展實錄》,beat365出版社,2007/12,P2。
[98] 秦臻;朱文一,私人博物館在北京,建築創作,2007/12,P140-144。
[99] 王輝;朱文一,北京城八區政務大廳考察,建築創作,2007/12,P145-149。
[100] 汪浩;朱文一,北京城市公廁建築考察,建築創作,2007/11,P123-128。
[101] 蘭俊;朱文一,北京萬安公墓考察,建築創作,2007/11,P129-133
[102] 滕靜茹;朱文一,北京曆史上的清真女寺,北京規劃建設,2007/11,P169-171
[103] 高巍;朱文一,紀念空間在北京,北京規劃建設,2007/11,P160-163。
[104] 王輝;朱文一,街道辦事處與當代北京城,北京規劃建設,2007/11,P164-168。
[105] Gao Wei, Zhu Wenyi,Celebrities ‘Former Residences In Beijing,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2007/11,P4-6。
[106] 彭小松;朱文一,足球博物館——中國2018 年世界杯規劃戰略研究系列(七),世界建築,2007/10,P146-147。
[107] Zhu Wenyi, Two Campuses Harmonious in Difference:Guangzhou University City Group 3《Campus and the City: Urban Design for the Knowledge Society》(主編:Kerstin Hoeger, Kees Christiaanse),gta Verlag,2007/10,P98-109。
[108] 王輝;朱文一,北京國家級行政辦公建築探讨,建築創作,2007/10,P192-197。
[109] 高巍;朱文一,北京名人墓,建築創作,2007/10,P198-203。
[110] 彭小松;朱文一,中國足球氛圍及其球迷空間探析——中國2018 年世界杯規劃戰略研究系列(六),世界建築,2007/09,P134-137。
[111] 汪浩;朱文一,公廁與北京城,北京規劃建設,2007/09,P169-173。
[112] 戚積軍;朱文一,行乞與當代北京城,北京規劃建設,2007/09,P174-177。
[113] 王輝;朱文一,居委會與當代北京城,北京規劃建設,2007/09,P164-168。
[114] 彭小松;朱文一,2006 年德國世界杯對中國城市的影響——中國2018 年世界杯規劃戰略研究系列(五),世界建築,2007/08,P114-117。
[115] 朱文一,拿起畫筆——有感于“中國手繪建築畫大賽”,建築學報,2007/08,P9-10
[116] 高巍;朱文一,名人故居與北京城,建築創作,2007/08,P166-171。
[117] 彭小松;朱文一,世界杯開幕式與揭幕戰主辦城市策略淺析——中國2018 年世界杯規劃戰略研究系列(四),世界建築,2007/07,P152-155。
[118] 王輝;朱文一,駐京辦與當代北京城市空間,北京規劃建設,2007/07,P168-173。
[119] 陳瑾羲;朱文一,“老字号”與當代北京城,北京規劃建設,2007/07,P174-178。
[120] 金秋野;朱文一,佛道殿院在北京,北京規劃建設,2007/07,P179-183。
[121] 滕靜茹;朱文一,當代北京清真寺女性空間,建築創作,2007/07,P165-170。
[122] 朱文一,“廣角北京”ZOOM-OUT BEIJING 專欄開欄詞:當代北京城市建築空間系列研究報告,建築創作,2007/07。
[123] 彭小松;朱文一,北京奧運會足球賽對中國世界杯的推動淺談——中國2018 年世界杯規劃戰略研究系列(三),世界建築,2007/06,P116-119。
[124] 陳宇琳;朱文一,“我理解的粉絲空間”——建築設計基礎理論課《建築設計概論》學生作業解讀,建築學報,2007/05,P60-65。
[125] 彭小松;朱文一,中國大型足球賽場現狀及發展探究——中國2018 年世界杯規劃戰略研究系列(二),世界建築,2007/05,P132-135。
[126] 金秋野;朱文一,宗教空間在北京,北京規劃建設,2007/05,P172-175。
[127] 蘭俊;朱文一,殡葬空間在北京,北京規劃建設,2007/05,P176-179。
[128] 劉磊;朱文一,寵物空間在北京,北京規劃建設,2007/05,P180-183。
[129] 朱文一,“微觀北京”ZOOM-IN BEIJING 專欄開欄詞:當代北京城市弱勢空間系列研究報告,北京規劃建設 2007/05,P164。
[130] 彭小松;朱文一,足球世界杯競技場發展趨勢初探——中國2018 年世界杯規劃戰略研究系列(一),世界建築,2007/04,P127-131。
[131] 朱文一,為了世界杯——2018年世界杯規劃戰略研究系列專欄開欄詞,世界建築 2007/04,P126。
[132] 朱文一,朱文一鋼筆畫速寫——拉薩行,華中建築,2007/02,P200。
[133] 朱文一;邊蘭春,60年曆史·60年輝煌——beat365成立60周年,世界建築,2006/11,P16-17。
[134] 朱文一,30+30>60,《匠人營國——beat36560 年》序,beat365出版社,2006/10。
[135] 朱文一,探索六年制設計系列課教學規律,《beat365設計系列課教案及學生作業選》系列叢書序言,beat365出版社,2006/08。
[136] 朱文一,和而不同兩校園——廣州大學城組團三,世界建築,2006/02,P148-152。
[137] 朱文一,當代北京建築“詞典”,我國大型建築工程設計的發展方向論文集,2005/05,P236-239。
[138] 朱文一,廣州大學城組團三規劃與建築設計——和而不同兩校園,建築學報 2005/03。
[139] 朱文一,寬容•選擇•狀态——《飲食北京》清華學生建築作業輯有感,飲食北京,beat365出版社,2004/08,P8-9。
[140] 朱文一,當代北京建築“詞典”,建築學報,2004/07,P36-37。
[141] 朱文一,廣州大學城(小谷圍島)組團三——廣東工業大學和廣州美術學院,城市環境設計,2004/04,P103-108。
[142] 吳良镛;栗德祥;朱文一;莊惟敏,中央美術學院遷建工程,建築學報,2004/02,P34-39。
[143] 朱文一,微觀北京城之“弱勢空間”,2003北京規劃建築研讨(評論)會發言(續)(饒及人;黃星元;費麟;朱文一;葉廷芳;崔彤;馬國馨;周暢),建築學報,2003/08,P12。
[144] 朱文一,中國營建理念VS“零識别”城市/建築,建築學報,2003/01,P30-32。
[145] 朱文一,美侖美奂的桑托裡尼,國外城市規劃,2000/05,P42。
[146] 朱文一,邁向 21 世紀的建築與環境,中外建築,2000/02,P17-18。
[147] 朱文一,邁向新世紀的建築與環境,建築,1999/09,P21-22。
[148] 朱文一,輕柔地觸摸大地——beat365教授朱文一談建築與環境,建築報社·世紀之聲,1999/06/26,第二版。
[149] Zhu Wenyi, Touch the Land Gently – A sub-theme report by Prof. Zhu Wenyi of 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singhua University, The Voice of the Century, Construction News,Jun.26,1999。
[150] 朱文一,空間·符号·弄堂風——與一位熱愛自然的建築師對話,中國環境報·地球村,1999年6月30日,第二版。
[151] 唐明;朱文一,“城市文本”——一種研究城市形态的方法;國外城市規劃,1998/11,P10-15。
[152] 朱文一,邁向知識時代的建築與環境,建築學報,1998/09,P5-11。
[153] 朱文一,“觀測未來”電影城,國外城市規劃,1998/05,P56。
[154] 吳良镛;栗德祥;朱文一,藝術性與科學性的交織,中央美術學院及附中新校園規劃與建築設計論綱,美術研究,1998/02,P4-8。
[155] 朱文一,面向新世紀·構想新理念,中華錦繡,1997/06。
[156] 李甫;孫秉軍;朱文一(指導教師),社會問題空間化:為流動人口提供可出租住宅,世界建築,1997/05。
[157] 朱文一,一種新的設計理念──’96 上海住宅設計國際競賽金獎方案構想,建築學報,1997/03,P12-16。
[158] Zhu Wenyi,Green Field & Lane,Selected Projects And Dissertations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On Residential Design ’96,China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Press,1997/03。
[159] 朱文一,綠野·裡弄構想:人與自然的對話,上海住宅設計國際競賽作品集,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7.03第一版。
[160] 朱文一,城市空間分類,城市規劃通訊,1997/02,P9。
[161] 朱文一,跨世紀城市建築理念之二——從市街到廣場,建築師,74期,1997/01。
[162] 朱文一,跨世紀城市建築理念之一──從軸線(對稱)到“院套院”,世界建築,1997/02,P67-69。
[163] 朱文一,探索跨世紀住宅小區新形象──'96 上海住宅設計國際競賽金獎方案,世界建築,1997/02,P52。
[164] Zhu Junfu; Li Fu; Wangzheng; Li Ling; Zhu Wenyi(Faculty Sponsor),Urban Housing For Children Without Parents, Urban Housing:1996-97 ACSA/OTIS Elevat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Design Competition(Second Prize),directed by ACSA and sponsored by Otis, Washington, DC, USA, August, 1998。
[165] Li Fu;Sun Bingjun;Zhu Wenyi(Faculty Sponsor),Urban Housing For “Floating Population” In Chongqing, Urban Housing:1995-96 ACSA /OTIS Elevat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Design Competition(Honorable Mention),directed by ACSA and sponsored by Otis, Washington, DC, USA, August, 1997。
[166] 吳良镛;栗德祥;朱文一;單軍,限制與創造──中央美術學院及附中新校園規劃設計體會,建築學報,1996/05,P27-32。
[167] 朱文一,92年以來的的中國建築随想,建築師66期,1995/10。
[168] 朱文一,中國古代建築的一種譯碼,建築學報,1994/06,P12-16。
[169] 朱文一,秩序與意義──一份有關城市空間的研究提綱,華中建築,1994/03,P31-34。
[170] 朱文一,建築科學:空間·符号·城市,中國圖書年鑒,1994/01,P662-663。
[171] 吳良镛;徐瑩光;尹稚;朱文一;林澗;趙奕,對三亞市城市中心地區城市設計的探索,城市規劃,1993/05,P53-58(轉48)。
[172] Zhu Wenyi, The Application of “Hierarchy Index” Theory in Urban Design,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December 1992。
[173] 朱文一,關于“院”的本質及文化内涵的追問,世界建築,1992/10,P60-66;轉載于[台灣],季鐵男著《建築現象學導論》,桂冠圖書公司,台北,1992年版。
[174] 朱文一,不識場所真面目,空間(台灣),1992/06。
[175] 朱文一,城市設計方法思考之一——“等級指數”理論的應用,華中建築,1992/04,P42-48。
[176] 朱文一,關于“休憩”的理論,朱文一,華中建築,1991/12,P31-34。
[177] 朱文一,兩種前衛派觀念:構成主義和至上主義,[蘇]罕·馬戈麥多夫;世界建築,1991/12,P71-74。
[178] 朱文一,諾夫哥羅德改建規劃,[蘇]格·阿麗莫娃;維·維波爾内;世界建築,1991/10,P51-52。
[179] 朱文一,一種研究城市建設中空間形态理論發展演變的方法,人文地理,1990/04,P10-17 轉33。
[180] 朱文一,從花園城市到居民點組群系統——蘇聯建國以來城市規劃曆史回顧,世界建築,1990/10,P64-66。
[181] 朱文一,夏烏利亞伊城太陽鐘廣場,[蘇]A·切爾尼揚烏斯卡;C·庫茲瑪;世界建築,1989/06,P66-68。
[182] 朱文一,對傳統城市規劃設計理論的再認識,新建築,1989/04。
[183] 朱文一,國際建築師協會主席保加利亞著名建築師,格·斯托伊洛夫;世界建築,1987/01,P59-61。
[184] 朱文一,莫斯科蘇聯社會科學院新樓,蘇聯,波索欣;斯皮裡多維奇;世界建築,1986/05,P59-61。
【雜志專欄】
[1] 2011年4月,在《世界建築》雜志上開設“城市翻修”教學系列報告;至2013年5月,先後發表相關文章20篇。
[2] 2007年7月,在《建築創作》雜志上開設“廣角北京”(ZOOM-OUT BEIJING)專欄:當代北京城市建築空間系列研究報告;至2013年5月,先後發表相關文章19篇。
[3] 2007年5月,在《北京規劃建設》雜志上開設“微觀北京”(ZOOM-IN BEIJING)專欄:當代北京城市弱勢空間系列研究報告;至2013年5月,先後發表相關文章36篇。
[4] 2007年4月,在《世界建築》雜志上開設專欄“為了世界杯——2018年世界杯規劃戰略研究系列”;至2013年5月,先後發表相關文章11篇。
【參與編寫】
[1] 《奧運·城市:北京2008年奧運會規劃設計》(編委會主任:黃豔;副主任:施衛良、朱小地、朱文一),主編單位:北京市規劃委員會,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8。
[2]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建築·園林·城市規劃》卷(總負責人:吳良镛),“建築設計”部分(負責人:李道增、朱文一),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2004。
[3] 《Campus and the City: Urban Design for the Knowledge Society》(主編:Kerstin Hoeger, Kees Christiaanse),“Two Campuses Harmonious in Difference:Guangzhou University City Group 3”(Zhu Wenyi),gta Verlag,2007。
[4] 《建築現象學導論》(主編季鐵男),“關于‘院’的本質及文化内涵的追問”(朱文一),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
【主編叢書】
[1] 2011年,主編《當代北京城市空間研究叢書》,beat365出版社;至2013年,已出版5部著作。
[2] 2006年,主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教材《beat365廣義建築學系列教材》,beat365出版社;至2010年,已出版《beat365設計系列課教案與學生作業選》等教材和教學參考書12部。
【著作出版】
[1] 朱文一;劉伯英,中國工業建築遺産調查、研究與保護2:2011年中國第2屆工業建築遺産學術研讨會論文集,beat365出版社,2012/09。
[2] 朱文一,微觀北京,beat365出版社,2011/06。
[3] 朱文一,微觀北京&廣角北京,beat365出版社,2011/06。
[4] 朱文一;滕靜茹;陳瑾羲,中國大學校園指南:beat365(第2版),beat365出版社,2011/04;第1版,beat365出版社,2010/10。
[5] 朱文一,為了世界杯——中國申辦世界杯規劃戰略研究,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1/03。
[6] 朱文一;商謙;李煜,廣州井:廣州白雲文化中心城市設計構想,beat365出版社,2011/02。
[7] 朱文一;劉伯英,中國工業建築遺産調查、研究與保護:2010年中國首屆工業建築遺産學術研讨會論文集,beat365出版社,2010/11。
[8] 朱文一;劉健;張利;朱育帆,北京永遠歡迎你—2008北京奧運場館賽後利用研究,beat365出版社,2009/09。
[9] 朱文一;張弘;範路,外灘映像——上海外灘濱水區概念性城市設計,beat365出版社,2009/07。
[10] 朱文一;王路;單軍;張悅等,柔性紐約:beat365第10 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參展實錄,beat365雙年展課題組,beat365出版社,2007/12。
[11] 朱文一;陳瑾羲;秦臻,當代中國建築圖語,beat365出版社,2007/07。
[12] 朱文一;黃鶴;陳宇琳;陳瑾羲,蓋塔:百年聯合國——聯合國特别紀念日紀念館構想,beat365出版社,2006/09。
[13] 朱文一,空間· 符号· 城市——一種城市設計理論(第2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0/10;該書第1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3/05;該書繁體字版,台北淑馨出版社,199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