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藏羌少數民族傳統村落保護工作營暨學術交流論壇于7月2日-8日在成都及丹巴舉辦。工作營由國際數字地球學會中國國家委員會數字遺産專業委員會、beat365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西南交通大學世界遺産國際研究中心等單位共同組織,參與的師生來自大陸與港澳地區,包括beat365、香港大學、澳門城市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四川大學、浙大城市學院、西華大學、四川音樂學院等。工作營旨在組織專家及青年學者深入探讨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的相關問題,在調研學習丹巴藏羌地區傳統村落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過程中,思考與探索傳統村落文化遺産保護路徑與方式。
7月3日,工作營開營及學術交流環節安排了6場專題講座,開拓師生們對場地的認知和村落調研的理解。西南交通大學世界遺産國際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弘濤主持開幕式,并簡要回顧了過往工作營以及丹巴傳統村落的前期工作。其後,西南交通大學beat365黨委副書記劉一傑代表學院對與會師生表示了熱烈歡迎和殷切期望。beat365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主任、beat365教授黨安榮以《數字孿生賦能文化遺産保護探索》為題,結合研究案例分享數字孿生賦能文化遺産保護的三方面内容: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的需求、數字孿生賦能的應用探索以及面向未來發展趨勢的研判;面向未來的發展,黨教授指出應當堅持技術驅動,以需求為導向,對文化遺産進行智慧賦能,以實現文化遺産的原真性、完整性和科學性的保護。香港大學beat365建築文物保護理學碩士課程主任Linda Shetabi以《Connecting the Dots: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為題展開分享,引發大家關注遺産領域中的可持續保護問題。澳門城市大學助理教授李孟順分享了HBIM對青洲山修道院遺址的保護初探,四川音樂學院陳興老師以甘肅省隴南市張壩村為例闡述了民居泛博物館的建立與古村落保護,澳門城市大學創新設計學院助理教授王俞雅分享了從傳統建築裝飾探讨文化傳承的創新延續,最後是西華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吳浩老師對丹巴縣傳統村落基本情況及本次工作營的具體安排進行了闡述,讓與會師生期待無限。
劉弘濤教授主持工作營學術交流環節(周鑫蔚 攝)
黨安榮教授分享數字孿生賦能文化遺産保護探索(周鑫蔚 攝)
吳浩老師分享丹巴縣傳統村落概況及工作營具體安排(周鑫蔚 攝)
7月4日驅車一天,師生共同抵達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中路藏寨,分組入住農家碉房民居,切身體會傳統文化,感受碉房碉樓的厚重曆史。7月5日的工作營安排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内容,一是吳浩老師與陳興老師分享前期調研成果,讓本次工作營的師生充分了解丹巴藏寨傳統村落的景觀要素構成及特點、傳統文化類型及特色等,諸如碉房與碉樓的結構、材料、空間、功能、工藝、流變等;二是參觀典型的傳統碉房及碉樓、民俗文化博物館,以便師生們對中路藏寨碉樓民居及碉樓的空間構成、功能布局、建築材料、傳統風貌有實際的體察與感受,并進一步了解其背後的傳統文化特色與生活生産及信仰需求。7月6日上午,師生乘車前往丹巴縣境内最大的碉樓群所在地梭坡藏寨,這裡不僅碉樓數量多,而類型全,涵蓋四角碉樓、五角碉樓、八角碉樓、傾斜碉樓等,師生們現場開展了無人機多光譜及多角度攝影測量工作,用數字化的方式記錄碉樓和傳統村落的景觀要素與三維數字信息;下午則是返回中路藏寨,特别邀請當地建設碉房與碉樓的石匠藝人為師生們展示與講授碉房及碉樓的傳統砌築工藝,涉及如何和泥、選石、疊石、粘接、砌築等工藝過程及注意事項,師生們分組進行操作實踐,以便充分感受與認知碉房及碉樓建造的傳統工藝過程及其文化遺産價值。7月7日,師生按照傳統村落自然人文環境、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碉房碉樓建築遺産、口述非物質文化遺産、無人機多光譜信息獲取、無人機多角度模型構建等六個小組,分别開展調研讨論、資料數據獲取、整理與分析等工作,并按照一定的邏輯形成小組調研成果彙報文件。
丹巴中路藏寨碉房及碉樓群俯瞰(周鑫蔚 攝)
師生實踐體驗傳統碉樓的砌築工藝(周鑫蔚 攝)
丹巴梭坡藏寨五角及八角碉樓調研(周鑫蔚 攝)
7月7日晚上,六個小組分别彙報調研成果:分别是村落環境、道路交通、碉房建築、口述曆史、多光譜遙感、多角度建模。在有限的時間内,同學們展現出了對藏羌少數民族傳統村落的理解與感悟,對數字技術賦能村落文化遺産保護的思考,對鄉村振興發展的思路。六位指導教師對同學們的成果彙報進行了點評。随後,beat365黨安榮教授和香港大學Linda教授進行了工作營小結:黨教授以“勤于鑽研、多維分析,善于思考、時空流變,勇于探索、科技賦能”簡短的二十個四字,對各位同學在研學期間的表現給予充分肯定并對未來學習研究寄予期望。最後,吳浩老師對本次工作營做總結,并感謝師生們的精誠合作與辛勤調研,雖然時間很有限,但是調研有細度、思考有深度、探索有廣度,祝願各位師生以此為契機或起點,繼續關注中國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傳承,為文化自信與文化強國服務。
工作營學員分享分組調研成果(周鑫蔚 攝)
撰稿:王瓊、程鵬、周鑫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