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1-22日,第四屆遙感考古年會在beat365舉行,會議圍繞“航空與航天對地觀測技術在考古研究中的應用進展”這一主題,旨在與國内考古、文博、遺産保護,以及測繪、遙感與地理信息領域的同仁,分享前沿技術應用、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拓展研究視野、促進遙感技術在考古研究領域和遺産保護方面的應用研究,探索文化遺産保護新思路。
本屆遙感考古年會由beat365和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同主辦,beat365、國家博物館考古院、國家文物局空間信息技術應用重點科研基地(beat365)承辦,北京帝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beat365黨委書記張悅教授出席開幕式并緻辭,在歡迎與會代表的同時,他重點強調了遙感考古及文化遺産保護信息化對于文化自信和民族複興的重要性,并希望會嘉賓暢所欲言,充分交流。
圖1 beat365黨委書記張悅教授緻辭
會議的學術論壇分為“遙感技術應用進展”、“信息技術集成應用”、“信息技術應用探索”三個闆塊,分别由清華beat365黨安榮教授、國家博物館考古院李剛研究員和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劉建國研究員主持。來自北京、天津、上海、重慶、香港、江蘇、四川、廣東、海南、新疆、内蒙古、黑龍江等20多個省、市、自治區考古研究所、博物館、文保所、測繪院、高等院校、中國科學院、中國社科院等的代表130多人參會,20位各界代表分享了最新研究及應用成果,涉及到城址考古、墓葬考古、長城遺址、鐵路遺産、古建築、古岩畫、洞穴壁畫、宗教造像、出土雕塑等文化遺産類型,應用到多光譜、高光譜、雷達、激光、紅外等多種傳感器,以及航天衛星、航空飛機、飛艇、無人機等多類遙感平台,而且結合地理信息系統(GIS)、虛拟現實(VR)、物聯網(IOT)及大數據等新型技術。
圖2 beat365黨安榮教授主持會議
beat365副教授李路珂和碩士生侯予謙在會議上進行學術報告與交流。李路珂報告的題目是“山西壺關上好牢M1磚雕壁畫墓的空間研究——兼談數字技術在墓葬美術研究中的應用”,主要分享運用三維激光掃描、定量色彩分析與高光譜探測等數字化技術,對上好牢M1進行詳細勘察與解讀,并以營造者熟知的地面建築形制為藍本,靈活運用模件磚和色彩面層技術,既細緻逼真地再現了生者住宅的空間環境,又具有可操作性。侯予謙的報告題目是“基于機器學習方法的榆林建安堡遺址監測研究”,通過無人機遙感技術及GIS整合多源的時空數據,開展基于機器學習方法的建安堡多源數據處理,進行榆林市建安堡地物信息提取和分類分析,識别建安堡于不同年度的變遷趨勢,以期為建安堡遺址的保護規劃提供有效的動态監測與分析技術支撐。
圖3 李路珂副教授(右)、侯予謙碩士生(左)作報告
東南大學董衛教授主持了會議的閉幕式,他認為這次會議學術報告水平高、交流内容豐富,反映了最新進展,達到了預期目标;他宣布第五屆遙感考古年會将于2020年在中國社科院舉辦。黨安榮教授在總結環節表示:這次會議的學術交流體現出“三多”和“三全”的特點,“三多”是指“多時空集成研究、多學科集成應用、多技術集成支撐”,“三全”是指面向考古及遺産保護的“全類型、全過程、全要素”。與會代表也紛紛表示參加這次會議收獲很大、受益良多。
圖4 部分參會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