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給當下的城市生活帶來諸多影響與挑戰,然而與非典時期相比,十七年間一系列新興技術的出現與發展給如今應對疫情的智慧化手段帶來諸多不同。近兩周以來,龍瀛老師實驗室圍繞“泛智慧城市技術提升抗疫期間城市韌性”為主題陸續進行了三場線上分享講座,與世界不同地區的學者組織共同分享智慧城市技術視角下中國城市抗疫的經驗與啟發。
龍瀛以第四次工業革命背景下出現的十種新興智慧化技術,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機器人、虛拟現實、智能建造、區塊鍊以及共享經濟為切入點,通過微信、微博、論文、新聞媒體報道等公開信息渠道,系統性搜集其在本次疫情防抗過程中的中國三百餘項應用案例,對其具體作用、服務對象以及與非典時期的差異進行梳理分析與歸納總結,凸顯新興技術在城市運行管理、居民日常生活以及抗疫過程中的核心力量。目前案例庫仍在持續擴展中。
2020年3月26日,受世界銀行與全球韌性城市網絡組織(Global Resilient Cities Network、GRCN)邀請,龍瀛以線上視頻會議的形式參加了GRCN新冠疫情系列專題講座,圍繞“利用新興技術應對新冠疫情以及提升城市韌性”主題,對中國智慧化技術應對疫情的經驗進行了系統性分享。在問答環節龍瀛針對疫情期間新興技術應用的平等性、普及性以及不同社會力量參與的角色等話題進行了介紹,給參會各方帶來較多啟發。以色列特拉維夫首席信息官兼智慧城市總監禮歐拉·謝赫特(Liora Shechter)以及全球主要城市的三百逾名城市運行與管理代表一同參與了該線上會議,并進行了積極充分的交流與讨論。
GRCN新冠疫情系列專題講座信息
GRCN新冠疫情系列專題講座演講嘉賓及主持人(左下為龍瀛)
此外,龍瀛實驗室還受邀在2020城市規劃新技術專題會和瑞士“對抗病毒”(Versus Virus)黑客馬拉松活動閉幕式上對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進行分享。其中後者由瑞士政府發起,旨在鼓勵全球各地科技團隊關注該國在抗疫期間遇到的具體挑戰,并設計、開發、測試對抗新冠肺炎疫情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最終吸引超過5000逾人600個團隊參與。
開展這一研究的背景是,龍瀛實驗室高度關注颠覆性技術影響下的新城市空間模式、新生活場景以及面向未來的設計響應,并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背景下的一系列颠覆性的技術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重塑着城市發展運行的邏輯與居民日常生活的場景,而每一次城市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發生與應對均是對新技術應對方案、價值觀理念以及新城市發展模式的全方位促進與倒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