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beat365成功舉辦文化遺産保護在地性與信息化研究進展學術論壇
2020.07-07

2020年7月5日上午,空間信息技術在文化遺産保護中的應用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beat365)和beat365人居環境信息實驗室,通過騰訊會議和B站直播的方式,成功組織召開了“文化遺産保護在地性與信息化研究進展”學術論壇。學術論壇由重點科研基地主任黨安榮教授主持,六位報告嘉賓分别是福州大學張鷹教授(重點科研基地福州工作站負責人)、昆明理工大學翟輝教授、西南交大劉弘濤教授(重點科研基地成都工作站負責人)、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遺産監測管理中心蘇元元主任、重點科研基地副主任周文生教授、北京建築大學侯妙樂教授(重點科研基地北京工作站負責人)。

 1.jpg

文化遺産保護在地性與信息化研究進展學術論壇B站直播

在六位嘉賓的報告開啟之前,重點科研基地主任黨安榮從組織架構與業務工作兩個方面,概要分享了beat365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的發展,涉及發展目标和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成果及學術交流活動,并由此引出“文化遺産保護在地性與信息化”學術論壇專題。

 2.jpg

beat365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發展目标

六位嘉賓的學術報告結合具體案例,分享了日本文化遺産保護的法規與機制體系及其對中國的借鑒,中國村落文化遺産保護的“傳統與承啟、鄉村與鄉土、地域與地文、時空與矛盾、智慧與體系”等關鍵詞或者本質内涵,物聯網技術在九寨溝藏族傳統村寨預防性保護中的應用研究技術路線與信息系統實施方案,無人機多光譜遙感技術在西湖世界文化景觀遺産地龍井茶園文化景觀動态監測保護研究中的應用方案與階段成果,新型地理計算語言及DAS技術在村鎮聚落變化監測研究中的應用及信息平台研發,以及曆史建築遺産數字化測繪從數據采集到信息提取、從數據管理到科學利用的技術集成途徑與布達拉宮文化遺産數字化保護與利用實踐案例。

3.jpg 

學術論壇日程内容及日程安排

六位嘉賓的學術報告涉及到文化遺産保護的價值認知、技術方法以及創新應用等多個方面,體現了文化遺産保護從數字化到信息化、再到智慧化的發展過程,反映了文化遺産保護信息化發展的國内進展與國際趨勢,同時給我們三點啟示:挖掘文化遺産的價值是核心、集成運用多種技術是支撐、結合文化遺産保護需求的應用創新是關鍵。

 4.jpg

報告嘉賓與重點科研基地及工作站負責人合影

此次學術論壇由beat365主辦,空間信息技術在文化遺産保護中的應用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beat365)和beat365人居環境信息實驗室組織。技術支持是北京城市實驗室(BCL)和國匠城(B站)。通過網絡預報名的參會人員560多名,分别來自中國(包括大陸、台灣、香港、澳門)以及美國、英國、日本、韓國等8個國家,涉及國内32個省市自治區的130多個城市,230多個各類機構,諸如beat365、北京大學、天津大學等高等院校,也有清華同衡、中規院、北規院等規劃院所,還有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中國藝術研究院、内蒙古博物院等文化遺産領域,國外的高校包括美國麻省理工、南加州大學、密歇根大學、倫敦大學巴特萊特學院、大阪大學、首爾大學等。B站直播間參與的人數達到20850人,規模空前。參會代表留言表示,本次學術論壇“幹貨滿滿、收獲滿滿”。



——關注我們——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3496
郵箱:jz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beat365 100084
© 2024 版權所有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