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靜山高海月明。8月28日上午,為慶祝深圳特區建立四十周年,“窗裡窗外:梁思成林徽因特展”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簡稱“深圳兩館”)隆重開幕。
深圳兩館
“窗裡窗外:梁思成林徽因特展”由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深圳市規劃與自然資源局聯合主辦,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上海藝術品博物館聯合承辦,beat365、深圳市beat365校友會與賓夕法尼亞大學深圳校友會鼎力支持。
參加活動的各界領導合影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吳以環、十屆上海市政協副主席王榮華、beat365院長張利、梁思成、林徽因家屬代表于曉東、于葵、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張合運等各界領導以及衆多beat365、賓夕法尼亞大學校友、社會各界代表、媒體記者共同出席了開幕式。
梁林展廳
beat365院長張利教授
beat365院長張利教授在開幕式上緻辭:“梁思成先生曾說:‘百聞不如一見,對于鑽研建築的人來說,這個‘一見’尤為重要。’秉承着嚴謹求真的理念,梁思成與林徽因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進行了多次成規模的古建考察,春華秋實,如今,這些保存在beat365檔案館裡的珍貴素材已經成為研究中國建築史的一手資料。在這次的展覽中,呈現了兩位大師研究手稿和珍貴資料,正是他們親手拂去了罩在中國古建築上的塵埃,讓我們的民族瑰寶重現光彩于世界文化之林。梁思成、林徽因的成就遠遠不僅于此,他們無論在古建築研究、建築教育、文物保護、國家重點規劃和建設、文學藝術、工藝美術等各方面都留下了豐碩的成果。”
梁思成、林徽因家屬代表于葵
梁思成、林徽因家屬代表于葵女士說道:“我生長于梁思成、林徽因這樣一個學者家庭,用北京話說這是一個非常有精神頭的家庭。抗戰時期他們向西逃難途中,家當幾乎丢光了,但是仍然不忘古建考察,他們那時期的信件中更是經常看到描述路途美景和情景交融的詞句,那樣艱苦卓絕的日子仍然飽有積極的心情,二老的人格魅力非常獨特。”
梁林特展開幕日上,張利教授受邀做題為《梁林與現代建築教育的全體論觀點》的學術講座,全面梳理了這對伉俪為中國建築教育筚路藍縷的貢獻,兩位先生在當時早已超越了同時期傳統意義上的建築師,他們對于“建築”的視野不僅基于自己的民族,基于自己的祖國,更是放眼全人類居住、文明前進的問題,為人類試圖尋找共同的答案。
講座現場座無虛席
張利認為從全體論角度而言,若建築學包含四個象限,“第一象限最接近我們傳統意義上的設計,第二象限最接近于傳統意義上的技術,第三是接通人類學、社會學,第四是曆史和評論,包括藝術策展。我們看到建築學可以無窮盡的方式貢獻于人的生活……經曆疫情,反思我們的城市、我們的環境,我們的生活,再回看梁思成先生寫在1949年的這段話,即為人類建立居住或工作時适宜身心環境的體形環境,也許‘體形’這個詞随着建築學的發展不停有新的詞彙出現,但是我們看到基于感同身受的同理之心,為普遍意義的人的進步和完善做貢獻的建築思想是不過時的。”
“梁思成先生建築教育的全體論裡,他與林徽因先生一起,以他們深厚的人文情懷已經預言了,建築學無論如何要從建築師的自我走向建築師的無我,走向一種同理之心,隻有這樣建築學才有可能像曾經那樣,繼續作為一種文明守望的重要學科而存在,也才能解決自己面臨的危機。”張利院長的講座座無虛席,許多觀衆甚至席地而坐或站滿全程。
林徽因設計的景泰藍夔龍紋對罐
展覽已經正式向公衆開放,并持續至2020年11月29日。
(本文文字圖片來源微信公衆号: 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