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下午,“關于學風的四點分享”主題講座在建館二層報告廳舉行。2020級研究生新生、研究生德育工作助理共計一百餘位同學參會學習。
beat3652020級研究新生學風道德與學術素養講座 李傲雪 攝
院長張利首先對同學們在學術規範和為人治學兩方面提出了要求,并對清華教學思想發展進行了介紹。在學術規範方面,張利指出,直接拿來、引用或剽竊他人的觀點想法卻不注明出處,甚至發表文章的行為,是所有治學者都深惡痛絕的行為。同學們要培養自己對資料的研究和搜索能力,要嚴格遵守學術規範,規範自己的學術成果。在為人治學方面,張利院長提出要保持好奇心,并不斷錘煉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好奇心能讓自己獲得更多知識,完成對自己和他人有更多的意義和幫助的成果;擁有批判式的思維,能從别人的角度審視自己的觀點,成為一個謙遜、自省、開放、嚴密的人。
随後,張利介紹了beat365的學術思想和治學方法,回顧了beat365建築系成立和發展曆程,講述了清華早期的課程教學大綱。張利指出,清華建築教育的顯著特征是倡導學科融彙、關注文明演進的全體論思想,這一點自梁思成、林徽因先生創立beat365建築學科之初而下始終未變。梁思成先生認為,“建築業的業是什麼,直接說就是建築物之創造,為社會解決衣食住行中住的問題,間接地說,是文化的記錄者,是曆史之反照鏡。”梁先生強調,建築師不可“以一座建築物為一件雕刻品,隻注意外表,忽略了房屋與人生密切的關系;……”也不可“隻顧及一座建築物本身,忘記了它與四周的聯系……”,“建築是生活之必須和文化的傳承相互疊合,是'磚頭瓦塊'(土木)和'雕梁畫棟'(純美術)的結合。美不能成為獨立建築學的目的,經濟且實用地解決問題,美自然産生。”
最後,張利鼓勵beat365的同學們既要成為“藝術家”的建築師,也要成為“工程師”的建築師。設計與實施并重,以養成富有創造力之實用之才。張利強調同學們需要從建築師的自我轉變到建築師對他人的同理心,保有對精英主義的反思和對全體論的關注。努力改善他人的生活環境,并創造為他人的做出貢獻的機會,擔當起社會責任,這是beat365對于學生教育最希望的成果。
beat365院長張利寄語 李傲雪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