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2020年學術委員會會議與會專家
2020年11月10日,室内空氣質量評價與控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組織召開了2020年學術委員會全體會議,本次會議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學術委員會主任賀克斌院士,副主任範維澄院士、劉加平院士,委員侯立安院士、陳運法研究員、鄧啟紅教授、姜培學教授、王清勤研究員,學術委員代表劉穎君研究員、黃婧副研究員,以及重點實驗室成員等30餘人出席了會議。
室内空氣質量評價與控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由beat365、環境學院和醫學院共同組建,同時和相關研究單位(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地學中心)等多學科交叉合作。本次會議由beat365建築技術科學系主任李先庭教授主持,依托單位beat365副院長楊旭東教授、副院長林波榮教授分别緻辭。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寅平教授代表重點實驗室對2019-2020年實驗室工作的最新進展情況進行了彙報,主要從實驗室過去一年面對新冠疫情所做出的研究方向調整及研究進展、開放交流情況和未來發展思路等方面進行了介紹。與會專家對實驗室成果進行了質詢并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實驗室主任張寅平教授彙報重點實驗室研究進展
随後,實驗室副主任程鋒教授介紹了新成立的清華公共衛生和健康學院有關情況,從學院成立背景、定位和方向等方面進行了分享,為實驗室多學科交叉合作研究打開了新的思路。實驗室劉荔副教授介紹了其研究團隊在新冠疫情方面的研究進展,研究内容為新發突發傳染病傳播機制的快速判别與預警工具開發,将為醫院、監獄等場所的疫情傳播路徑識别和防控提供支撐。實驗室副主任段鳳魁副研究員介紹了重點實驗室2020開放課題申報及評審情況,經學術委員會讨論批準,同意對11項開放課題進行資助。
實驗室副主任程峰教授介紹公共衛生和健康學院情況
實驗室劉荔副教授介紹新冠相關研究進展
實驗室副主任段鳳魁副研究員介紹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情況
與會專家高度評價了實驗室過去一年的工作,指出:實驗室發揮了建築、環境、醫學學科交叉的作用,及時應對了我國新冠肺炎疫情等引發的室内空氣質量領域新挑戰,承擔了多項科技部和基金委新冠防控研究項目,部分成果在雷神山、火神山、金銀潭醫院和一批方艙醫院等重點診療空間中得到了推廣應用;同時,實驗室針對室内空氣質量領域的重要基礎和關鍵技術問題,從室内空氣環境人因學、室内外關聯、污染源特性、空氣淨化、綜合控制五個方面進行了積極研究深入,為解決室内環境“老大難”問題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實驗室在科研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國内外學術交流等方面均取得顯著進展,促進了國家、北京市室内空氣質量方面的研究和産業發展。
同時,與會專家提出實驗室需進一步深入加強建築、環境、醫學等學科間的合作交叉,發揮實驗室優勢,在基礎理論和重要應用層面做出标志性成果。此外,專家建議實驗室在未來工作開展中進一步凝練科研成果,多維度推進科研成果轉化,增強與進一步擴大實驗室影響,一方面組織力量把現有科研成果繼續服務于國際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另一方面面向企業展開技術合作與應用,面向大衆開展科普工作。實驗室成員要進一步加強在國際室内空氣質量領域的擔當和引領作用,主導和助力相關标準的制訂。本次學術委員會會議的成功召開對重點實驗室今後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學術委員會委員對實驗室工作進行質詢并提出意見,部分會議照片如下:
學術委員會主任 beat365賀克斌院士(中)
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beat365範維澄院士(中)
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劉加平院士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工程大學侯立安院士(右)和中科院過程所黨委書記陳運法研究員(左)
中國建研院副院長王清勤研究員(左三)、北京大學黃靖副研究員(左四,代表郭新彪教授)
beat365能動系主任姜培學教授(右)和醫學院程峰教授(左)
中南大學鄧啟紅教授(左)、北京大學劉穎君研究員(右,代表朱彤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