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健康建築》師生赴北京當代MOMA開展課程考察
2020.12-08

2020年11月26日下午,beat365本科生通識選修課《健康建築(00000062-90)》師生一行45人前往位于北京東直門的當代MOMA,通過實地參觀健康建築認證案例,幫助同學們直觀認識和理解健康相關的建築環境要素。

北京當代MOMA(Linked Hybrid)是位于中國北京市東城區、由當代置業開發建設的一個建築綜合體,建築設計由Steven Holl主持。其内部功能以住宅為主,并集成了酒店、電影院、幼兒園、畫廊、商店、健身館、咖啡館等多種功能,總面積22.1萬平方米。

綜合體主要為9座高低不同的塔樓,塔樓由高低起伏的環形連廊連接在一起。此外,建築群采用了大量新技術,以實現節能及環境友好設計,力求打造熱、濕、聲、氧可控的室内環境,是綠色節能可持續住宅項目的典範。

1.jpg

師生一行在當代MOMA合影

北京當代MOMA項目于2004年起設計施工,2007年投入運行,2011年榮獲美國LEED-ND認證,并于2013年獲得綠建三星運行标識,2017年獲取綠色三星運行标識(續證),2018年獲取健康建築三星運行标識。

2.png

建築師手稿

3.jpg

參觀途中

師生一行分為兩組,分别在高千雅高工、郭亮亮經理及其他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參觀了當代MOMA的能源機房、塔樓連廊及數字孿生建築示範項目。

經介紹,同學們了解了當代MOMA建築環境的維持依靠着土壤源熱泵+鍋爐+冷卻塔的能源結構、全置換式新風+天棚輻射采暖、制冷系統的空調模式,以及配套的能源自動控制系統,感受到了具有外遮陽的三層中空隔音外窗的匠心獨具,體會到了連廊中包括泳池、健身房、階梯式報告廳等公共活動空間給住戶帶來的便捷,認識到了數字孿生的魅力與未來可期,感歎于MOMA這座“開放的城中城”所孕育着的活力。

4.jpg

空中投影燈

5.jpg

空中花園

“當代MOMA外觀新穎生動,給居住或停留的人帶來健康積極的心理感受;配套設施相對完善、建築環境宜人;MOMA作為連鎖項目,其成熟的文化給居住者提供了良好人文關懷;最突出的應當是其作為‘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的綠色科技建築’的可持續性與宜居性。根據《健康建築評價标準》,當代MOMA住宅很好地達到了空氣、水、舒适、健身、人文、服務等六方面要求,以人為本,綠色發展。在人們初步實現了最基本的居住需求後,我們理應更進一步,思考探索人如何才能更健康、科學地居住生活。”

“當代MOMA不僅構建了一種新的社區模式,将居住、工作、娛樂與休閑等結合在一起,為使用者帶來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模式;又大規模實現了節能綠色科技建築,為社區創造了更舒适的環境。”

“當代MOMA的集中式新風系統是一大亮點,從百米高空吸取空氣,經過過濾、加/除濕、加/降溫,引入室内。特别是過濾環節對PM2.5的有效去除意義匪淺,作為一個在北京長大的人,我很明白霧霾天氣給身邊人造成的困擾。據工作人員介紹,新風系統對大氣PM2.5的過濾能力能保持在95%以上,在霧霾天氣裡對人在室内的健康有了很大保障。”

“在各種各樣的場地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倍格生态,是為年輕人創業打造的一個多元空間。心懷創業夢想的年輕人可以在這個空間租工位工作,如此也會促進他們與其他創業公司的交流 ,碰撞在一起的思想火花便會顯得愈加擲地有聲。”

6.jpg

倍格生态的樓梯

此次實地參觀,同學們不僅鞏固和拓展了課堂所學,還從MOMA模式出發,進一步反思與讨論了健康建築的發展道路。

“‘健康’不是單純的一種構想,而是需要一定方式來運營維持的。‘自動化’技術的引入使運營變得簡單了許多,未來的其他健康建築也可以借鑒這種方法。”

“如‘當代MOMA能源自動控制系統’這樣的一套完備的自動化、智能化控制系統是現在乃至未來健康建築所不可或缺的一環。将建築環境與自動化、人工智能結合,更加精準、高效地調節環境,營造更高品質的人居環境是建築設計的前進方向。作為建築系新生,我在當代MOMA中看到了建築應該承載的更大的任務,能夠為人們提供的更多可能。”

7.jpg

當代MOMA能源機房的能源自動控制系統

8.jpg

工作人員講解能源自動控制系統運作方式

“作為‘2007年世界十大建築奇迹’中唯一住宅型建築,當代MOMA耗費巨資、全面保證了住戶對于建築健康、舒适、節能的基本要求。我們在‘健康建築’這門課程中學到的聲、光、熱、通風四個方面,MOMA都給當代建築樹立了榜樣,提供了建築當今發展的方向。根據我們這個學期調查監測幹涉這四個方面對于自身工作效率的影響可以知道,如果我們處于這樣的一個‘健康建築’,多個方面的幹擾都有所減小,甚至幾乎不再受外界環境的幹擾,我們的工作效率可能會有很大的提高。目前,要想全部實現三星健康建築的目标不太可能,但是我認為,在我們生活中,我們辦公學習的公共場所,可以先一步去努力改進。比如說,圖書館、教學樓就是可以先關注的對象。以此為出發點,帶動其他個人空間也努力向健康的建築發展,從而促進我們的建築面向健康。”

 “當代MOMA的檢驗标準、設備和管理逐年改進(例如物業作業标準的更新,和每年熱耗減5%的定額任務)——這使得一個健康建築體不拘于建設當時,而始終處于跟進時代的狀态,而免于健康建築标準成為像‘建築高考’一樣一生一次的通過性考核。一棟健康建築,應該是活的,可變的,而不是一個既定的建築體。”

“當代MOMA設計的一切技術和手段都圍繞着為人們提供最舒适的空間,無論從數據還是從實際的親身體驗來看,都很符合健康建築的評價标準。但一個問題就是,正如老師講過的那樣,‘舒适’的概念必須有一定的不适的刺激才能體現出來,‘舒适’也不一定完全等同于健康,長期習慣舒适環境的人有可能最終喪失适應外界自然的能力,建築的設計是否要一味地追求‘恒定’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在小區室外參觀時産生了一個問題:健康建築或綠色建築的評估範圍是否應該增添建築配套室外空間的指标?小區空間同樣是住宅建築的重要部分,直接影響到居住者的生活品質。”

9.jpg

北京當代MOMA一角

作為《健康建築》課程的一部分,北京當代MOMA之行豐富了課堂形式,增添了課堂活力,讓理論照進現實,将知識化為圖式。收獲頗豐,不虛此行,期待下次再見。


——關注我們——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3496
郵箱:jz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beat365 100084
© 2024 版權所有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