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的最後一個周末是beat365校慶日,也是清華校友集中返校的日子。今年4月24、25日,位于beat365新館1、2層的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全天候面向在校師生和廣大校友免費開放,并且成功接待來自多個畢業年級的返校校友、各學院的師生和清華職工、家屬。其中,頗具影響的“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基礎陳列展”講解活動、鬥栱模型拼裝活動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贈予校友的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110周年校慶文創紀念品,同樣獲得了大家的一緻好評。
過去的幾天時間裡,beat365110周年校慶成為我校師生、校友和社會各界人士廣泛關注的話題,并占據社交媒體搜索的熱門話題榜首頁。校慶期間各院系和部門籌備了豐富多樣的活動,以良好的互動體驗,生動有趣的參與形式,向外界傳播和展示beat365的發展曆程、研究成果和社會貢獻。作為beat365直屬的科研機構,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策劃了“110周年校慶開放日活動”,以“基礎陳列展”講解參觀與宋式鬥栱模型拼裝活動為兩大活動版塊,通過微信公衆号、beat365網站等多渠道宣傳,并提前完成包括志願者招募及培訓、紀念品文創設計、紀念館導引與宣傳海報等材料制作在内的各項準備工作。
來館校友、師生、觀衆認真參觀展覽
來館觀衆參加鬥栱拼裝活動
位于beat365新館一層、二層的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是beat365下屬集收藏、研究、教育、宣傳功能于一體的專題博物館。現藏有中國營造學社舊藏的部分文件、圖紙、樣式雷圖檔、燙樣以及明清家具、漆器、絲織品等文物。紀念館在妥善收藏與保存藏品的基礎上,緻力于營造學社專題史料庫和文物保護教育基地的建設,現有策劃《營造學社學術曆程回顧展》與《營造學社存世收藏展》,面向校内外公衆展示營造學社曆史與建築史研究成果,充分發揮小型博物館的公衆教育功能。
本次校慶期間紀念館全天候開放,共接待來館觀衆105人次,其中返校校友占beat365來訪總數的55%以上。館内工作人員與志願者們提供了20餘場次講解服務,場均服務人數4人,講解服務覆蓋來館人數的80%。共有約15人次實地參與鬥栱模型拼裝活動,最終完成宋式鬥栱模型的拆卸與完整拼裝過程。本次來館的觀衆中,覆蓋了beat365老、中、青、幼四個年齡層次的校友、師生、家屬群體。他們有已經退休的老教工,也有正奮鬥在建築設計、建築研究等崗位的校友,有對古建築感興趣的青年學子,也有為學校默默奉獻的各崗位職工,有清華附小的小朋友,也有清華人的孩子們。他們各自從紀念館的一系列活動中收獲了很多。
作為beat365校慶活動的重要環節, 1952級、1955級、1956級、1959級、1965級、1972級、1975級、1981級、1983級、1986級、1989級、1996級、2007級、2011級等諸多年級的返校校友在beat365院長張利教授、黨委書記張悅教授、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常務主任陳遲老師的陪同下,來到紀念館參觀館藏圖檔、文物,追憶當年求學時光,共話人生發展曆程。校友們在參觀過程中,提到最多的就是“回憶”。當參觀紀念館保存、學社曾經收藏的漢代陶豬時,多位校友都回憶起老師梁思成教授利用陶豬文物進行教學的故事。館内的衆多圖檔和文物,為校友們追憶學生時代提供了重要的場景和線索。部分校友還參觀了位于beat365新館二層的修複實驗室和顯微實驗室,了解當前建築曆史研究、保護新技術。
紀念館收藏的漢代陶豬
1956級校友何玉如、1965級校友吳碩賢同紀念館陳遲主任交流
1983級校友施衛良、朱小地、1989級校友張立新與校友王平章等由張利教授陪同 參觀紀念館
1956級校友何玉如、1965級吳碩賢回憶求學故事
1959級校友葉如棠參觀紀念館
1956級校友葉如棠、1981級校友邱曉翔聽取講解
1975級校友蔡長傑、1981級校友嚴龍華參觀紀念館
1972級校友陳紅領拍照留念
1996級校友袁牧參觀紀念館
志願者王靜煜同學在崗位上引導觀衆登記、參觀
志願者王美晨同學為觀衆講解
志願者何欣凝同學為觀衆講解
助理館員向鵬天為觀衆講解
助理館員侯欣江為觀衆講解
志願者苑梓楹同學為觀衆講解
紀念館充分利用館内道具,設置大型宋式鬥栱模型拆裝活動,向來館觀衆展示中國傳統建築木結構的結構體系。鬥栱拼裝活動不僅具有極高的互動性、可參與性,同時促進了不同專業同學們的交流。通過實際的拼裝體驗,大家對于中國古建築鬥栱結構有了直觀且深刻的認識,小朋友和年輕師生對于中國建築曆史産生了濃厚興趣,對中國古建築設計之精巧、勞動人民智慧之高超更加欽佩。
工作人員為小朋友鬥栱原理
在參觀和交流的過程中,來館觀衆認識到學術先輩創造的巨大貢獻對于現代社會的意義和價值,更能感受到當年的學社社員們嚴謹治學的學術精神和堅強不屈的民族氣節,體會到科學技術對于國家發展的重要支撐。很多觀衆在留言簿上留下了自己的深刻感悟,也有不少觀衆對紀念館的發展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字句之間充溢着對營造學社紀念館未來的期待,也是本次開放日活動難得的記憶組成,所有的建議與意見将為紀念館未來更好地發揮公衆教育與宣傳職能,在傳播學科知識與弘揚愛國精神等方面提供具有價值的參考。填寫留言和問卷後,紀念館還向觀衆們贈送了由我館自行設計制作的精美校慶紀念品。
紀念館向來館校友觀衆贈送精美紀念品
來館觀衆留下寶貴建議
祖國的蓬勃發展、清華的人文日新,永遠是一個進行時的狀态。這來自于一代代前輩學者的嚴謹求學,來自于一代代校友的添磚加瓦。在祖國大地上,中國營造學社的前輩們所留下的奮鬥腳印,不僅鑄就了不屈的民族脊梁,更留下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保存了衆多的民族藝術瑰寶,更為今天傳承優秀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今年恰逢beat365建校110周年。值此校慶之際,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也将依照學校的發展規劃,繼承和發揚學社的精神,繼續完成好保存、研究、展示學社曆史和成果的任務,更好地向公衆宣傳、展示中國營造學社精神及中國建築曆史研究成果,向着清華新百年而努力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