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下午,“棟梁:梁思成對中國當代建築與城市的啟示”院士圓桌座談會在beat365成功舉行。座談會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beat365名譽院長、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何鏡堂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常青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王建國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吳志強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段進教授分别進行主旨報告,中國工程院院士、beat365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beat365莊惟敏教授主持座談會,來自學界和業界的百餘位專家及師生通過線下或線上的方式參加了座談會。
會議現場
何鏡堂院士回憶了自己1962年前後見到梁思成先生的情景,梁先生的大師風範讓人至今記憶猶新。何院士表示,梁思成先生是中國建築界的一代宗師,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他為中國古代建築的調查研究和體系建構,以及建築文物保護和建築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曆史性的貢獻,是中國建築學科的開拓者、奠基者和領路人。何院士指出,當代建築創作如何在傳承中華文化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是我們今天紀念和繼承梁先生思想所必須正視和探索的問題。首先,當代建築創作應努力實現“三性”,即地域性、文化性和時代性的和諧統一。另外,中國建築在2000多年的發展中形成了獨一無二的體系,要學習其精神和内涵,并運用在建築設計當中。創作體現中國文化和時代特色的現代建築,是我們這一代建築師的曆史使命,也是我們繼承老一輩建築學家遺志最好的方式。
何鏡堂院士發言
常青院士表示,梁思成先生的建築思想開放包容,既對傳統情有獨鐘,也對現代認知清醒,尤其對一個民族國家從傳統走向現代的轉型曆程,持有非常超前的批判性思維,且不避反躬自省。常院士特别提到三點:其一,宋《營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是前無古人的巨大學術成就,梁先生是中國建築史研究體系和建築遺産保護領域的奠基者及引領者;其二,梁先生力主從傳統的城市與建築空間中提煉中國質素及文法,創造具有本土生活習俗、審美取向及其場所感的“新中國建築及城市設計”,以傳統的學識旨趣潛移默化地增強建築師的創造力,這至今依然是中國建築界戮力前行的方向;其三,梁先生的學術思想在民國和新中國的各個時期,都有合于背景及邏輯的呈現,也流露出了中國傳統仁人志士的人格魅力和現代知識分子的批判精神。
常青院士發言
王建國院士對本次展覽給予高度評價,并分别從群體與個體的角度解讀第一代建築學人及梁思成先生的貢獻,他表示:今日的建築學大廈正是由當年一批從海外學成歸國的建築師、建築教育家群體所共同奠定的,他們是中國建築學的“脊梁”;從梁先生個人的角度,他是中國建築師群體中尤其具有傳統知識分子風骨、追求、情懷和崇高境界的。王院士還特别強調了beat365與東南大學有着深厚的友誼和曆史淵源,梁先生曾與劉敦桢先生、童寯先生、楊廷寶先生以及東南大學其他前輩一起,共同為建築學研究、教育和實踐事業奮戰。最後,在談到建築教育時,王院士指出,梁先生提出的“體型環境論”是早期對建築教育所進行的多樣化探索,而今天我國建築教育逐漸蓬勃發展并走向多元、多向,其中的一些理念正是受到梁先生的啟發,這也足以證明梁先生思想的前瞻性。
王建國院士發言
段進院士認為,今天舉辦這樣一個展覽和紀念活動,本身就是關于知識分子風骨和追求的一次教育。段院士從中國建築文化弘揚與遺産保護兩方面,解讀了梁先生的卓越貢獻,并一再強調,梁先生的學術思想,他身上所體現出的科學家求真求實的研究精神、獻身使命的無畏鬥志和嚴格嚴謹的治學态度,是我們應該學習、繼承并加以發揚的寶貴遺産。段院士還介紹了自己團隊在梁先生“中而新”思想引領下開展的空間基因研究。他表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着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産和生活中形成的、并得以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營城的空間基因,它是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有别于其它民族的獨特的空間标識,是我們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學習梁先生思想,推進城市與建築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探索。
段進院士發言
吳志強院士對本次展覽和開幕式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祝賀,他從自己的經曆切入,講述了梁思成思想對他們這一代學者所産生的重大影響。吳院士認為,梁先生首先是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文化楷模,他将原來是本能的文化基因,通過現代、理性、系統的分析方法,提煉成為知識,再将知識提煉成為智慧,再将這些智慧貢獻給全世界,這是知識分子應盡的職責;在二戰末期,以大愛情懷對待世界文化遺産,這是知識分子應有的胸懷,這些在我們今天尤為值得學習。梁先生還是創新的楷模,他始終走在國際學界前沿,不囿于布紮體系,推動國内建築教育轉型,在這個過程以及梁先生其它大量成果中,都可以看到他對創新的崇尚,以及因此在理念、思維方法和工作方式上的不斷發展。傳承這種創新精神将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受益無窮,也将讓我們整個學科欣欣向榮、不斷向前。
吳志強院士發言
莊惟敏院士主持座談會,他表示,五位院士從學科引領和發展的角度分享了他們對于梁先生的理解和感悟,是非常有啟發性的。梁思成先生與楊廷寶先生同年,兩位大家是最早一批中國建築學人的代表,他們代表了一個群體,代表了中國建築學科的建立與發展。而在今天,我們如何去繼承,如何去解讀梁先生的時代,又如何反思現在——這樣一個活動的舉辦是恰逢其時的。最後,莊院士代表所有與會者,對五位院士表示衷心感謝。
莊惟敏院士主持
撰稿:韋詩譽
攝影:盧競文、王鑫、王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