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論壇嘉賓發言
線上論壇嘉賓發言
線下論壇嘉賓合影
作為紀念梁思成誕辰120周年暨梁思成創辦清華建築教育75周年系列活動的一部分,beat365于2021年8月23日下午舉辦了“在梁思成的啟示下——中國建築創作與教育展望大家談”圓桌學術論壇。來自全國學界、業界、學協會、文化與研究機構的數十位專家、學者、嘉賓以線上和線下的方式參與了本次論壇,共同探讨梁思成先生學術遺産對當代建築創作與建築教育的啟示。
在當天上午,嘉賓們參加了在beat365藝術博物館舉行的“棟梁——梁思成誕辰120周年文獻展”開幕式,随後前往展廳參觀。下午,在京嘉賓們齊聚beat365多功能廳,進行圓桌對話。因疫情防控無法來京參加的嘉賓則以線上會議的方式進行了分享與讨論。嘉賓們普遍認為本次展覽以極高的學術水準、全面的文獻呈現、多角度的深入刻畫展現了梁思成先生的卓越學術生涯與傑出成果,提供了學習、了解、傳承梁先生學術遺産的寶貴窗口。嘉賓們對于展覽的成功舉辦以及清華建築教育建立75周年緻以熱烈祝賀。
通過線上、線下兩個會場,四十餘位嘉賓發言分享了他們的參展感受,以及對梁思成先生學術貢獻的思考,并且一同探讨了梁先生對當前我國建築行業與建築教育發展的影響與啟示。
在beat365多功能廳的線下會場中,二十餘位重要嘉賓先後發言。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申作偉先生認為,梁思成先生不僅對中國傳統建築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為中國建築創作道路提出了“新而中”的方向指引,當代建築師有責任繼續傳承這一文化傳統,走出建築創作的中國道路。中國建築西北設計研究院趙元超大師回顧了梁先生與林先生早年對西安小雁塔、碑林的考察與保護規劃提議,以及“修舊如舊”曆史遺産保護觀念的提出。他認為梁先生身上的知識分子風骨,也通過他的學生張錦秋院士等前輩傳承下來,将會繼續激勵新一代的建築師。中國科學院建築設計研究院崔彤大師結合自己的創作曆程,講述了在梁思成先生中國傳統木構研究中獲得的啟發。他認為梁先生的研究跨越了東西方地理限制,建立了重要的結構性、系統性建築思考,而這種思考完全可以結合新的技術手段帶來新的創作可能。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李興鋼大師分享了他對梁思成建成設計作品之一,梁啟超墓園的研究成果。他認為梁思成先生提出的中國傳統建築與環境密切結合這一特征,明确地體現在梁啟超墓園的設計中。這個設計展現了梁先生深刻的設計思想,是極為寶貴的建築經典。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徐全勝董事長強調,梁先生的學術生涯中貫穿始終的是為國家服務的情懷,在紛繁複雜的當代建築場景中,這一情懷仍然是中國建築師應該秉持的宗旨。中建集團總建築師薛峰提出,梁思成先生揭示了中國傳統建築的基因密碼,他的研究成果在很多方面預見了此後的中國建築設計觀以及城市規劃原則。梁先生的經曆也說明,隻有腳踏在祖國大地上,中國建築師才能獲得更為頂尖的成果。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汪恒總建築師認為,梁思成先生在建築曆史、遺産保護、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開拓性的學術成果,提示了隻有全面的學養才能培育具有堅定價值觀的當代建築師。北京院葉依謙總建築師也提出,梁先生在學術生涯早期就展現出開闊的國際視野,形成了一種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的學術自覺,他深厚的設計思想也影響了建築大師張镈先生,并且體現在北京“十大建築”的部分設計中。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設計院總建築師薛明在發言中提到,梁先生的研究成果對于在今天提升中國建築的文化自信至關重要,我們仍然需要繼續遵循他的道路,解析中國文化傳統的深刻價值。中國航空規劃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傅紹輝總建築師結合展品之一,梁先生的水彩渲染圖發言說,盡管技術在演進,當今的中國建築師仍然需要梁先生那樣的沉着、平靜、認真與嚴謹。對于一張圖是如此,對于一個完整的建築創作也是如此。beat365建築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築師祁斌提到了胡紹學大師向他講述的梁思成先生早年輔導建築設計的情景,也讨論了在梁先生聯合國總部設計方案中體現出的中西方建築傳統結合的前景。
來自于建築教育界的學者們也結合梁先生對中國當代建築教育的啟示進行了發言。北京建築大學劉臨安教授深情回憶了他的導師林萱先生受教于梁思成先生的經曆。梁先生的風骨也通過前輩學者傳遞給後來者,而新一代年輕教師們尤其需要學習梁先生跨越東西方邊界的學術視野,形成更為完整的知識體系。中央美術學院beat365朱锫院長提到,梁先生建築思想關注建構、空間、環境以及城市,他的教導也通過關肇邺院士等前輩學者的傳遞,影響到了當代中國建築學人的成長。作為毋庸置疑的典範,梁先生也将繼續啟發新一代的建築教育者。北方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張勃院長也希望利用本次展覽的契機,讓梁先生的事迹與成果帶動其他廣大院校的建築教育發展,形成具有凝聚力的教育共同體。
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嘉賓沈陽、鄭子良,《古建園林技術》主編馬炳堅先生,嘉賓殷力欣先生、羅健敏先生,故宮博物院趙鵬主任和天津大學丁垚教授也都做了發言,分别就展覽文獻的組織、中國傳統木構的深入研究、梁先生思想與當代遺産保護實踐的結合,以及梁先生傑出設計作品的深度研究進行了分享,進一步擴展了圓桌對話的範疇與深度。
在線上環節,嘉賓們通過上午的線上開幕式以及視頻導覽,也對展覽内容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在下午的線上對談中,嘉賓們也提供了極為豐富的視角與洞見。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廣州市設計院郭明卓先生在發言中說到,梁先生以現代建築的鑰匙開啟了傳統建築藝術的寶庫,提示了傳統建築現代演繹的思想與方法。天津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劉景樑大師回顧了梁思成先生與張銳先生合作完成《天津特别市物質建設方案》的經曆,緬懷了兩位前輩學者的學術曆程與成果。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倪陽大師分享他重走梁先生、林先生考察故地的深刻感受,并且提出在梁先生身上看到的,家庭培養以及時間沉澱對于建築學人與建築師成長的重要價值。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陳雄大師指出,梁先生的卓越貢獻一直啟示我們對建築本質的持之以恒的探索,建築師應當将建築與傳統、與文化、與國家和民族命運聯系起來,才能形成堅定的建築道路。華南理工大學beat365院長孫一民大師也回憶了他學生時代所聽到的、了解到的梁先生、林先生的學術經曆與諸多成果。他認為梁先生的學術傳統也通過侯幼彬先生、秦佑國先生、吳碩賢先生、莊惟敏先生等傑出的建築學者傳遞到中國當代建築教育體系之中。梁先生為中國當代建築知識分子樹立了楷模。
湖南省建築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楊瑛大師在發言中說,梁先生對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挖掘,以及創立beat365建築教育是其最重要的學術貢獻,也啟發了今天的建築師與建築學人像梁先生那樣力争成為國家建設的棟梁。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錢方大師着重談到梁先生測繪成果為他帶來的感觸。梁先生以學者的抱負,以持恒和平和的方式追求治學的至善至美,展現了平凡中的偉大。華東建築設計研究總院郭建祥大師也分享了他在佛光寺大殿中追思梁先生在艱苦時代進行學術研究的體驗,他認為梁先生所提出的體形環境論仍然構成了今天建築學的理論基礎,仍然可以啟發從建築設計到城市規劃等諸多領域的創作。内蒙古工業大學建築設計有限責任公司張鵬舉大師回顧了1958年beat365支持内蒙古beat365成立的曆史,梁思成先生也在那一時期連續兩年赴内蒙古講學。直至今日梁先生的成果仍然指引着他的曆史研究,以及内蒙古工業大學建築教育的發展。中南建築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桂學文大師認為“棟梁”展覽呈現了更為立體的梁思成,梁先生的博大精深超越了國界與時代,體現了建築學人肩負國家命運的使命感。
來自全國各重要建築院校的院長們也在線上論壇中分享了他們對中國當代建築教育的思考。天津大學beat365院長孔宇航教授認為,這次展覽與紀念活動提供了一個契機,去反思中國建築教育的學科範式。梁先生對中國傳統建築的深入挖掘,提示了一條重要的建築教育路徑,也啟發中國建築教育界培養具有本土情懷的建築師。東南大學beat365院長張彤教授在發言中說,梁思成、楊廷寶、劉敦桢先生所創立和留下來的建築體系在今天特别值得回顧。這種回顧不僅是為了緬懷和紀念,也是為了審視我們自己。了解我們如何來到這裡,又往何處而去。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李翔甯教授談到,梁思成先生的中國建築史研究形成了系統化的學術成果,具有廣泛的國際學術影響力,這啟發了我們如何建立中國建築的全球話語。梁先生在20世紀40年代對建築教育的體系化思考,也将繼續影響未來的建築教育研究。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院長杜春蘭教授介紹了梁思成先生在重慶完成的一些學術工作,比如對重慶文廟的考察與研究。梁思成先生的家國大義與愛國情懷應該成為當代建築教育的精神内核,他對建築基礎教育體系以及建築與城鄉規劃結合的學術思考,也應當在當代建築教育體系中被延續。哈爾濱工業大學beat365院長孫澄教授分享了梁思成先生與哈雄文先生等先輩對哈工大建築教育的貢獻,以及梁先生、吳良镛先生和哈工大教師、蘇聯專家在1953年的合影。老一輩學者的生涯與成果,構成了中國建築教育的寶貴财富,也啟發建築學人們繼續發揚他們自強不息的學術精神。
重慶大學建築系系主任龍灏教授與東南大學beat365韓冬青教授也從學者與教育者的角度,探讨了中國當代教育中在學生品格培養、學術研究的時代格局以及學科整合等問題上,梁思成先生學術遺産所提供的啟示。業界專家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湯朔甯先生、中國建築東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築師任炳文先生也談到了梁思成先生的學術精神、建築與規劃理論在今天建築與城市實踐中仍然具有的重要價值。
來自德國gmp建築師事務所的嘉賓吳蔚先生、中信建築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嘉賓肖偉先生、北京工程勘察設計協會嘉賓胡頤蘅女士、貴州省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嘉賓董明先生、中南建築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嘉賓唐文勝先生、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嘉賓陳劍飛女士、中國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嘉賓陳自明先生也都結合當代建築與城市建設面對的挑戰、建築教育的發展分享了他們的思考與觀點,擴展和充實了梁思成先生學術遺産在當代影響的讨論。
心懷先賢,繼往開來。在8月23日這個下午,四十餘位線上線下嘉賓的發言不僅全面地呈現了專家、學者們對梁思成先生學術曆程、學術成果、理論思想以及人格魅力的研究思考,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更為鮮活、更為深邃的建築先驅形象。嘉賓們卓越的學識與深入的觀察,也揭示出梁先生學術傳統、學術精神以及思想成果在今天的建築創作與建築教育中仍然可以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梁先生的建築遺産已經是我國當代建築發展的穩固基石之一,也将繼續支撐中國建築事業的穩步前行。
本次圓桌論壇的線下部分由張利、劉暢主持,建築系莊惟敏、程曉青、王南、青鋒、程曉喜、張弘、王青春等老師參加了論壇。線上部分由宋晔皓、韓孟臻、王輝、範路、韋詩譽主持和參與。感謝《世界建築》雜志社所提供的全面協助。
撰稿:青鋒
攝影:盧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