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堅持問題導向·厘清科研步驟·培養系統思維——莊惟敏院士在beat3652021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贈言
2021.09-26


8.jpg


莊惟敏

中國工程院院士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梁思成建築獎獲得者

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

國際建協(UIA)理事

國際建協職業實踐委員會(UIA-PPC)聯席主席

beat365院長、教授

beat365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總建築師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想在這裡和大家談一談我從業三十餘年來的一些體會。大家畢業之後,無論是從事科研還是從事實踐,都離不開一定的科研規律性,我将這個規律總結為“1+4”。

“1”指的是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提出,要堅持問題導向。我們所有的研究也都要以問題為導向,即便是基礎研究也是如此。對于研究生來說,開題報告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在開題中,要時刻審視自己的題目是否有高度,自己的題目是否站在了一個學科發展的高度和國家急需的科研前沿。

想要厘清“1”的内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奧運會場館項目為例,大家普遍關注場館的賽後利用問題,如不能發掘合适的利用方式,奧運會場館便會成為難以填補的财政窟窿。但這隻是一個簡單的表象,我們需要做的是厘清其背後反映了何種科學問題。通過這一表象,我們可能看到了體育工藝轉變之後的空間和體育工藝的耦合問題,也可能看到了行為和場所的關聯性問題。透過表象揭露實質性的科學問題,是我們要做的十分重要的事情。根據實際情況,我們可以将所揭露的實質性問題分為幾個子問題,後續的研究也要對各項子問題給出确切回應,從而構成研究的創新點。

“4”指的是研究的4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理論框架的建立。在學術論文和學術專著的撰寫中,要建立起一套針對問題進行研究的理論框架。畢業之後,無論從事教育、從事科研、還是從事實踐,這一套理論架構都會成為大家學術生涯最重要的起點和基石。

第二個步驟,方法、技術的研發。“研發”一詞用在建築學科中可能比較少見,但并不突兀。今天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設計本身被泛化為一種形的再造,而後再把這個形套用在使用功能上的現象。甚至在實際工程中還會出現獨立且細化的分工,如外立面的設計、建築形态的設計等不同分工被不同的團隊所承接,将建築的形态和它内部的使用設計割裂開來。這種做法反映出何種方法論,是我們平時常會忽略的問題。無論是借助軟件平台、還是借助方法論的研究,能夠有方法、技術的研發,甚至獲得專利和軟件著作權,便是比較理想的狀态。對于一般的自然科學而言,這一研發内容常被稱作“關鍵技術”。

第三個步驟,進行實踐。将形成的理論架構和關鍵技術,放在實際設計中進行驗證。

第四個步驟,凝練總結。将理論框架、關鍵技術和實踐經驗進行歸納,以形成行業的、學科的、團體的乃至國家的标準、規範和導則。

通過以上四個步驟,大家自己的學術研究便基本可以形成一個體系。

對于碩士研究生,我認為其研究是以專業學位為導向的研究,并不要求依照“1+4”的思維方式,而是針對問題解決問題、用設計回應問題即可。對于博士研究生,希望大家在“1+4”這一系統性思維的指引下展開研究,培養科學的邏輯思維習慣,從而應對畢業考核的要求,以及應對畢業後研究進程中的各種需求。

在建築大學科的背景之下,設計做得好不代表研究可以做得好,更不代表能夠凝練形成自己的方法論。因此,今天向大家分享了我的一點想法,希望大家在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中,不僅能夠拿到學位,更能夠培養出良好的科學邏輯思維能力。

謝謝大家!



整理:李芃芃

攝影:王芷涵

——關注我們——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3496
郵箱:jz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beat365 100084
© 2024 版權所有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