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PA2021 Beijing吸引了全球各地的代表在線參會
中國古迹遺址保護協會(ICOMOS China)理事長、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先生,beat365副校長曾嵘教授出席開幕式并緻辭,對參會的全球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對中國在文化遺産數字化方面的政策支撐、學術界的研究實踐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進行了概述。CIPA主席Stratos Stylianidis教授和CIPA副主席Andreas Georgopoulos教授分别出席大會開幕式和閉幕式并緻辭,祝賀CIPA首次在中國大陸舉辦,倡導大力推動文化遺産保護數字化發展。
CIPA2021 Beijing開幕式與閉幕式嘉賓緻辭
四位國内外著名專家應邀做大會主旨報告,他們是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協會(ISPRS)主席Christian Heipke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郭華東教授、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ICOMOS)主席Teresa Patrício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軍教授。
Christian Heipke教授報告的題目是“文化遺産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 for Cultural Heritage)”,他首先概要介紹了ISPRS的願景目标、組織結構與相關學術活動,然後重點從深度學習的内涵、深度學習與人工智能的關系、深度學習的算法、文化遺産的特點與價值等方面闡述了深度學習對文化遺産保護研究的重要性,并通過自己團隊所開展研究和發表的成果,深入分析和闡述了不同類型的深度學習算法對不同類型文化遺産研究的價值、取得的進展及其存在問題,最後還展望了文化遺産深度學習研究的發展方向。
中國科學院郭華東院士所做主旨報告的題目是“空間技術支撐世界遺産保護”(Space Technology in Support of World Heritage)。郭華東院士表示世界遺産作為人類社會永續發展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是記錄人類文明發展曆程和地球典型現象的重要載體,昭示着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規律。郭院士結合HIST在國内及全球各地研究案例所取得的多元成果,闡釋應用空間信息技術(RS、GIS、GNSS、VR等)研究世界遺産正在成為一個新的跨學科、跨領域的方向,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高新技術和人文科學相互交叉和融合的必然趨勢。
CIPA2021 Beijing大會主旨學術報告
Teresa Patrício教授報告的題目是“記錄——遺産政策制定的基石(Documentation——Foundation of Any Heritage Policy)”,報告重點關注三個問題:一是文化遺産保護面臨的氣候變化威脅及應對策略,二是文化遺産保護教育及培訓的重要性,三是後疫情時代ICOMOS的行動。她強調,在文化遺産面臨的衆多自然及人為的威脅中,氣候變化絕不可小視,因氣候變化引起的溫度升高、土壤的退化、海平面的上升等因素,都會導緻文化遺産的損毀,所以文化遺産的全尺度數字化記錄與監測至關重要且刻不容緩,并需要在記錄與監測的基礎上開展評估研究、增加文化遺産傳承的韌性。
中國工程院陳軍院士的報告題目是“數字文化遺産與國土空間規劃的中國探索與展望”(Digital Culture Heritage and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China's Practice and Perspective),報告從我國文化遺産豐富的類型、衆多的數量、廣泛的分布等基本特征及面臨的問題入手,引出文化遺産數字化保護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然後結合大量典型案例闡述我國在文化遺産保護數字化領域的豐碩成果及所發揮的作用;在國土空間規劃新時代,作為國土資源重要組成部分的文化遺産資源,其保護與利用将面臨多元信息集成、信息平台建設、協同規劃與管控等挑戰,需要開展新型的文化遺産智慧化保護與活化利用探索。
本次會議吸引了來自五大洲超過30個國家的300多位專家學者參與論文撰寫及報告分享,其中來自歐洲的學者約占55%、亞洲的學者約占36%、美洲的學者約占17%、非洲與澳洲學者約占2%。五天會議期間的專題報告,涵蓋了6大版塊的議題,其中文化遺産采集與記錄、遺産數據管理與預防性保護專題是CIPA的傳統模塊,也是對本次會議主題“Great Learning”的體現;文化遺産展示與闡釋、後疫情時代的文化遺産數字化闆塊是本屆論壇的創新,也是對于大會議題“Digital Emotion”的;倫理價值與公衆參與、21世紀文化遺産闆塊則反應了當下文化遺産發展的最新趨勢,對數字采集記錄的真實性、知識産權、以及文化遺産保護與社會、政治等相關性内容進行開放的讨論。
CIPA2021 Beijing專題學術報告
本次會議聚焦前沿信息技術集成應用與文化遺産保護利用的融合,體現中國及全球在文化遺産保護與利用數字化的最新研究成果與未來探索方向。特别是圍繞數字遺産預防性保護與活化利用展開的前沿性讨論,諸如文化遺産深度學習、文化遺産保護機器人、物質文化遺産與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融合、多尺度多類型技術方法的集成等,對今後文化遺産從數字化保護與利用走向智慧化保護與服務将産生積極的影響。
CIPA是由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ICOMOS)和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ISPRS)聯合于1968年創建,是ISPRS永久專業委員會和ICOMOS下屬的28個科學委員會中曆史最久、規模最大的科學委員會之一,也是在國際相關領域很有影響力的組織。自1968年創建以來,CIPA分别在歐洲、美洲、非洲和亞洲(土耳其安塔利亞、日本東京和中國台北)舉辦了共27屆全球雙年會,CIPA2021 Beijing是第28屆全球雙年會,是首次在中國大陸舉辦。
撰稿:吳冠秋、李宗飛、張智、張逸芳、孔翠婷、陳麥尼
審核:黨安榮、賀豔、燕海鳴、侯妙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