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上午,beat365組織師生集體參觀學習“棟梁——梁思成誕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獻展”。學校黨史學習教育第一聯系指導組組長、校黨委委員尉志武,組員李偉、房钰烨,beat365黨委副書記張昕、副院長劉健,以及百餘名師生走進藝術博物館,進行“沉浸式”黨史學習教育。
beat365組織師生集體參觀學習
活動伊始,師生們在合照留念後,分為三組陸續步入展廳進行參觀。初入展廳,beat365的師生們就被入口處牆面上梁思成先生豐富的經曆和偉大的成就所震撼;步入其中,正面及左右兩側三幅巨大的梁先生照片映入眼簾,仿佛讓大家能夠穿越到不同時代的梁思成先生身旁,近距離感受梁先生生活工作的點點滴滴。本次分别由李路珂、青鋒、劉亦師三位教師為師生們進行現場講解。
劉亦師為師生們進行現場講解
李路珂為師生們進行現場講解
青鋒為師生們進行現場講解
梁思成先生(1901-1972)是我國著名建築學家、建築教育家,中國建築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者,建築曆史、文化遺産保護、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等學科的重要先驅。他是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領導者,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beat365建築系的創辦人。他為中國的建築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影響深遠。此展是學界為了紀念這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功若丘山的學者,所籌劃的一次史無前例的紀念。
本次展覽的叙事共分為求學與歸成、書寫中國建築史與破譯天書、城市規劃與文化遺産保護、設計作品與思想、建築教育等五個單元。本次展覽獲得了beat365檔案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哈佛大學中國藝術實驗室等多個機構和個人的支持,所陳列展出的資料絕大多數為原始資料。五個單元中飽滿而又精煉的信息,全面且客觀地為人們描繪出一個瑰意琦行的梁思成先生,内容包括他生前的勤勉細緻的工作,科學有效的方法,和其所獲得的偉大成就。
beat365的老師和同學們在三位教師的講解中,完全沉浸在展覽之中。本次展覽在作品陳列方式和空間叙事手法上也有頗多創新之處,文本的叙事具有詩性,讓老師和同學們得到了更為深刻的體驗觸動。資料的真實性和載體的抽象與隐喻相結合的手法,用多種手段塑造空間的紀念性,大家都對梁思成先生的生平及工作成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先生領導的beat365營建系小組完成了中國國徽的設計,金紅兩色的國徽盡顯莊嚴。國徽的設計對新中國的成立具有重要的精神意義,象征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鬥争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一上午的沉浸式參觀學習,受到了師生的熱烈歡迎。
這次展覽集中了梁先生生前大量珍貴的文獻資料,可以說是一次史無前例的紀念。除去令人贊歎不已的手工圖紙,我感觸最深的是梁先生的兩張影像。一張是梁先生年輕時手拿圖紙端詳着聯合國總部大樓的設計,眼神裡充滿了堅定。另一張是梁先生中年在病床上和林徽因讨論國徽設計時的場景。不論何時,這位學科奠基人的身上都傳遞出對建築事業永遠的純粹熱愛。
——白晴 20級規劃碩士
在此次集體觀展之前,我有幸擔任了棟梁展覽開幕儀式的志願者,接觸到了梁先生的家人們,從他們的介紹中,我聽到了許多展品和照片背後的故事,但由于時間倉促,沒能細細琢磨展覽更内在的信息,深感遺憾。此次觀展讓我從一個更加學術的角度,領略了中國建築學科創始者的思想深度,在每一張嚴謹的測繪稿、每一份信件和論文背後,是梁先生和林先生那一代人濃厚的家國情懷。
——夏雨珂 20級規劃碩士
今天我有幸參觀了beat365藝術博物館的“棟梁”展覽,在現場親身看到了梁思成、林徽因兩位大家的成長曆程,以及豐碩的學術成果。多封書信、照片、測繪圖紙都展現了他們嚴謹、細緻的學術态度,也展示了他們在祖國需要的時候,勇擔“棟梁”的精神。作為beat365的學生,我們應當将這種為祖國奉獻的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時時刻刻銘記,向大師學習,向前輩學習。
——王新宇 20級規劃博士
從跨洋求學的學生,到中國建築教育的一代宗師;從中國營造學社的考察者,到中國古建研究開拓者和領路人。短短兩個小時的看展過程也見證了梁思成先生真實而又傳奇的一生。1933年梁思成與莫宗江考察測繪趙州橋時神情凝重,1960年梁先生帶着學生重返趙州橋時喜形于色,兩副照片的對比可以看出他對中國古建的熱愛和身和家國責任感。梁先生畢生都為建築教育,為中國建築史研究方法及體系的建構貢獻自己的力量。大匠并非一日可成,“棟梁”精神值得被一代代傳承下去。
——張墅陽 20級建築博士
非常有幸參觀beat365藝術博物館的梁思成先生誕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獻展。布展精緻,照片與文獻對應,站在滿牆斑駁的黑白照片面前。仿佛穿越時空,跟随梁先生的實地研究,登檐攀頂,逐部測量,速寫攝影。留洋學習,創辦東北大學和beat365兩個建築系,布紮教學體系為中國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批建設人才。從建築研究到建築教育,梁思成先生對中國建築研究和傳播有穿越時空的深厚定力和敏銳見地。
——吳祺琳21級建築碩士
供稿:郭裕翰
供圖:王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