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4-17日,beat365-西南交通大學聯合景觀設計工作營在beat365舉辦,來自西南交通大學和beat365的49名學生參營;西南交通大學傅娅老師、周斯翔老師、錢麗源老師,beat365朱育帆老師、許願老師、雷浩博士為聯合指導教師。工作營的主題為“物質性與記憶(Materiality & Memory)”,以京張鐵路為設計研究對象,通過實地考察認知其修建曆史、發展變遷,針對清華園火車站舊址區域提出概念設計方案,是研究生課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一)》的先導環節。
工作營首日,師生共同參觀了中國鐵道博物館的正陽門館和詹天佑紀念館,通過學習中國鐵路的總體發展曆程、京張鐵路的技術成就理解其重要的曆史意義;實地考察青龍橋車站區域,解決火車爬坡問題的“人”字形線路技術核心段;踏勘沙河站舊鐵路支線的廢棄鐵軌。結合現場的鐵路探索,特邀北京林業大學邊思敏老師作題為《把行走作為方法》的講座。
沙河站舊鐵路支線踏勘(許願攝)
北京林業大學邊思敏老師講解行走與觀察的思考方法(許願攝)
設計營的開營儀式由許願主持,課程負責人朱育帆介紹工作營的基本特征并講解本次題目涵義。設計題目“物質性與記憶(Materiality & Memory)”,強調對具身感知的關注與設計轉化,踐行以材料叙事的設計方法。據拉圖爾(Bruno Latour),物質是從過去到現在流動的,而物質性則指向未來,材料在未來會被用來做什麼,随着時間的推移材料之間相互作用的方式,以及它們如何被解釋,這些都是關于物質性的關鍵問題。
本次工作營要求提取一種景觀的物質特性作為感知和理解京張鐵路的切入點,例如色彩、形狀、密度、硬度、溫度、速度、觸感等以及他們的空間規律特征;針對清華園火車站舊址周邊區域,自選場地進行景觀設計,綜合運用景觀元素進行場所營造,包含互動性的裝置引導具身體驗傳達京張記憶主題。
朱育帆老師介紹工作營的基本特征并講解本次題目涵義(雷浩攝)
許願老師講解設計任務與預期成果(雷浩攝)
兩校同學被混編為十二個小組,經過兩天的頭腦風暴與團隊合作,在16日下午彙報環節奉獻出了充滿創意與思考的小組成果。設計成果包括場地感知視頻與手工模型,在有限的時間内兩校同學展現出了對京張鐵路的理解與感悟,對鐵道文化的思考,以及關于清華園車站舊址更新的設計思路。
六位聯合指導教師對成果彙報做出精彩點評,在幫助完善整體作品設計與呈現的同時也為兩校同學接下來即将開始的studio課程學習拓展了創作思路。傅娅和朱育帆為優秀作業團隊頒發獎品,對本次工作營做總結并感謝師生們的辛勤工作。
結營彙報現場(雷浩攝)
兩校師生合影(許願提供)
通過為期四天的實踐活動使全體師生對中國鐵道曆史及京張的發展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也進一步對鐵道與城市空間的互動聯系有了更深的理解。最終的設計環節加強了校際交流,深化了大家對空間、場所、城市以及景觀營建的認識,也為本次聯合設計營的旅途畫下了完美的句号。
供稿:雷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