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宋晔皓教授團隊設計項目魚樂竹館、奇峰村村史館榮獲UIA2023第六屆巴庫國際建築獎
2023.11-17
4378a80d385555d949d1c8a7426c1811.jpg

UIA巴庫國際建築獎(Baku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Award)由阿塞拜疆共和國文化部和阿塞拜疆建築師聯盟在國際建築師聯盟 (UIA) 的支持下舉辦,旨在倡導城市與建築的多樣性,鼓勵全球範圍内的新想法、新研究、新實現和示範性新實踐。該獎項兩年一評,向全球設計師和項目開放。
在7個類别的評選中,beat365宋晔皓教授的素樸工作室團隊斬獲2個類别的第一名:揚州世園會竹藤館“魚樂竹館”獲得E類(景觀建築類最佳建成項目獎)第一名;奇峰村村史館獲得F類(修複與重建類最佳建成項目獎)第一名。這兩個獎項對于宋晔皓教授的團隊而言是一次重要的肯定,代表了團隊三十年來在設計研究支撐下的可持續原型創新與實踐成果再次獲得國際同行的認可。

016dbd45d2e793821943e007bc148ae8.png


28733184b6bd050cb12b5da2cca68f06.png

魚樂竹館——2021年揚州世園會國際竹藤組織

image.png


魚樂竹館是國際竹藤組織(INBAR)在2021年揚州世園會的主要展覽空間,面積約280平米。概念設計取自“金玉(魚)同賀”的美好寓意,将“金色”的傳統原竹構建與現代數字化設計結合,抽象形成“魚形”展館。整個建築沿屋脊中心對稱,外部形态仿佛一條拱起背部的魚型燈籠,内部利用原竹形成拱形韻律結構空間。世園會期間,主要進行日常展示,并承擔國際竹藤組織的各項活動,如信息發布、接待交流等。世園會閉幕後,仍将繼續保留,成為一處宣傳竹建築和可持續設計的場所。
魚首的主入口朝向西側開口較大,魚尾的次入口朝向東側,尺度略小,西進東出,嵌入到國際竹藤組織園的觀展流線之中。在世園會舉行的春夏季節,揚州當地空氣潮濕,魚樂竹館的兩個開口形成了穿堂風的路徑,内部的吊扇起到促進通風的作用,改善室内的熱舒适度。
确定概念方案的形态後,通過引入數字模型,建築師與結構工程師共同梳理,确定結構建造邏輯,生成不同層級的關鍵構件。經過結構計算和專業竹構廠家二次深化,進一步确定主次結構的斷面尺寸和構造邏輯。
竹材具有優異的抗彎性能和抗拉強度,加工便捷且幹燥後不易變形,具有較強的耐候性。在建築碳中和的視角下,這些特點使竹建築成為一個積極的選擇。魚樂竹館的結構體系分為主柱、輔柱、檩條三個層級,清晰地體現了竹建築的建構邏輯。節點體系包括螺栓、銷釘、綁紮等多種做法,既節省了施工時間,又保證了竹結構的穩定性和完整性。除了主體結構之外,塗有防水膜菱形竹編飾面、外立面的竹瓦,室内的竹簾、竹家具、竹傘燈等等,無不彰顯着竹材的魅力。魚樂竹館以一種富有文化底蘊的形式,表達了設計團隊對碳中和議題的關注和思考。

奇峰村村史館


image.png


奇峰村村史館坐落于安徽池州牯牛降風景區,前身是生産大隊的隊屋。安徽古村落那種敬畏自然、内斂克制的設計哲學與設計團隊“無建斯建”的觀念不謀而合,于是團隊将年久失修的隊屋進行了整修和适當的改造,使它能重新服務人們的現代生活。對遊客,它是展示曆史記憶的村史館;對村民,它是可供大家休閑聚會、喝茶聊天的公共客廳。
在分析建築保存狀況的基礎上,設計團隊采取了一系列改造措施:加固結構,修複牆面屋面,解決隊屋漏雨透風問題和結構安全隐患;給空間做減法,通過簡單的布局調整優化流線,提高空間的利用率;就地取材,将屋面青瓦和二層木樓闆拆除後仔細分揀、再次利用,既降低了建築的隐含碳,又保留了曆史痕迹與場所記憶;調動本地匠人的積極性和參與感,使用他們熟悉的工藝建造,将工業化部品構件和施工技藝控制在最小範圍内。
隊屋改造成村史館後,建築室内外空間煥發出新的活力,帶動着周邊的小巷、村口的廣場,也變得更有親和力,更積極地融入村民的公共生活之中,是 “無建斯建”理念的一次成功實踐。



                    供稿:宋晔皓教授團隊


——關注我們——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3496
郵箱:jz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beat365 100084
© 2024 版權所有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