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李樹華教授團隊參加第十八屆中日韓風景園林學術研讨會并做《人類“綠色基因”假說:核心内容、科學佐證與實踐意義》專題報告
2023.11-21

11月10-12日,beat365李樹華教授、康甯助理教授、孟令爽博士生赴日本京都大學參加由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日本造園學會、韓國造景學會共同主辦的第十八屆中日韓風景園林學術研讨會。本屆研讨會主題“新一代亞洲風景園林:傳統與創新”(Next Generation of  Landscape from Asia:Traditions and Innovations)。


7828ad660afa4619a638f8428e786225.png

來源:中國風景園林學會


Part 1 專題報告環節


李樹華教授團隊在“風景園林生态”(Landscape Ecology)專題做了精彩報告。報告題目為《人類“綠色基因”假說(Human“Green-Gene” Hypothesis):核心内容、科學佐證與實踐意義》。首先,對人類“綠色基因”的形成進行探讨,包括人類(動物)與植物共同維持大氣中碳氧平衡、人類(動物)與植物互為食物鍊關系、人體功能中存在植物性功能、綠色是人類眼睛最易看到的顔色、人類血紅蛋白的結構相似于葉綠素結構、作為人體呼吸器官的肺部相似于樹木地上部形狀(樹形)、人類腸道絨毛相似于植物根系毛細根等方面。在此基礎上,團隊提出人類“綠色基因”假說及其核心内容,結合實證研究對該假說進行科學佐證。宏觀研究表明物種豐富度與心理健康呈現正相關關系;虛拟現實實驗發現樹木和草地均能有效減少人體應激水平;眼動實驗表明高自然關聯性的人群更傾向于注視自然元素;高生物多樣性環境更有助于壓力恢複。以上研究闡明了人類與植物間的内在聯系,為“綠色基因”假說提供了有力的科學支持。人類“綠色基因”假說從整體的、發展的思維解釋人類與植物關系,奠定了園藝療法、園林康養、森林康養的堅實理論基礎。


fc4862c363faa133c9b4819a60f37e79.png

李樹華教授做專題報告;來源:康甯




Part 2 牆報交流環節


孟令爽博士生參加了牆報交流環節,題目為“東方文化背景下綠地生物多樣性與心理福祉關聯研究”,探讨了城市綠地生物多樣性與居民在壓力恢複、場所依戀以及整體精神福祉方面的聯系,并與該領域内的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論。


7e0db3f917dfb0d5ac76f5e833f34e40.png

來源:中國風景園林學會



Part 3 實踐考察與交流


李樹華教授團隊參加了實踐考察項目,項目主題為“京都的生物多樣性:山與城之間的聯系”(Biodiversity in Kyoto City: The Connection between Mountains and Cities),對京都梅小路公園、京都禦所、鴨川、寶ケ池公園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基于科學性的景觀規劃設計、生物多樣性動态監測進行了詳細調研并在現場展開積極讨論,進一步實地講解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與公共健康互促作用,強調保護生物生息空間(Bio-top)、保護大樹與瀕危物種對于地球環境、生物多樣性與人類健康的重大意義。


71824b448bc6ac95ee2731b579540aee.png

調研京都梅小路公園;來源:康甯


84a9289b53ad975f03c1dd0ba8baef67.png

調研京町家;來源:中國風景園林學會


與會期間,團隊與中日韓三國風景園林學界展開充分交流,特别針對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園林康養與園藝療法、新技術應用等方面展現出的發展新機遇交換觀點。團隊未來将堅持守正創新,發揮團隊在中日韓風景園林研究方面優勢,推動東亞風景園林的交流合作;繼續夯實科學根基,為全球生态文明建設、公共健康促進事業貢獻專業智慧,提供清華方案。




撰稿:康   甯  孟令爽

——關注我們——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3496
郵箱:jz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beat365 100084
© 2024 版權所有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