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探微知著”——《應縣木塔“實習醫生”手劄》發布暨“大木結構後續研究進展”彙報展學術活動在學院成功舉行
2023.12-31
11月16日下午,由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beat365-故宮博物院文化遺産聯合研究中心(下稱“清華-故宮中心”)、beat365、故宮博物院古建部共同主辦的“探微知著”——《應縣木塔“實習醫生”手劄》發布暨“大木結構後續研究進展”彙報展相關活動在beat365建築館成功舉行。

c78170b6e0542d6698d48a1c6d36c584.png
據悉,此次活動是圍繞同名展覽所舉辦的一場發布、彙報、交流活動。“探微知著”展覽于11月16日開始展出,通過“應縣木塔大木尺度研究”“應縣木塔大木榫卯構造研究”“應縣木塔構件表面加工痕迹勘察研究”等三個篇章,展出了由“清華-故宮中心”在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指導下,自2020年以來針對應縣木塔的部分調查和研究成果,是近期大木結構後續研究進展向公衆的一次彙報。這次活動發布的《應縣木塔“實習醫生”手劄》一書即是其中的重要成果之一。
ba04b101025ee4d14b1b2cb964873166.png
活動嘉賓合影 傅蓉/攝
beat365黨委副書記張弘,beat365建築曆史與文物建築保護研究所所長、“清華-故宮中心”執行副主任劉暢,故宮博物院古建部副主任、“清華-故宮中心”執行副主任趙鵬,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王波,應縣木塔管護中心主任孟文元等嘉賓參加了本次活動。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代表郭開鳳女士出席。
045b40ea3dd447a1ecd3b0d9f6862a9e.png
張弘副教授發表緻辭 安玥凝/攝
張弘在緻辭中對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并回顧了“清華-故宮中心”在文化遺産保護人才培養、建築曆史研究及應縣木塔研究等方面做出的工作。
979a99917d819a4be419e3391264adf1.png
劉暢副教授出席本次活動 傅蓉/攝
劉暢在緻辭中表示,《應縣木塔“實習醫生”手劄》的發布是”CRAFT培訓班”同學們辛勤工作的結果,而本次展覽的研究成果是本書内容的延續,未來的工作也将由此繼續拓展。目前的研究進展僅僅隻是應縣木塔漫長研究的一個小的裡程碑,在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的領導下,木塔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課題支持,beat365作為參加單位也參與其中。他希望“清華-故宮中心”的工作能夠為應縣木塔保護大計劃“添磚加瓦”。同時,他也對為本書出版提供特别支持的内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表達了感謝。
375dafbb2bc5d795781c4971d24e6265.png
趙鵬正高工發表緻辭 侯欣江/攝
趙鵬在緻辭中談到了自己對應縣木塔五個印象,講述了他與木塔的緣分。并通過這五個由淺入深的印象,介紹了編寫《應縣木塔“實習醫生”手劄》的點滴,表達了為木塔保護貢獻力量的心願。
9613c5628c1c300f125bd3bbfbb9d259.png
王波副縣長發表緻辭 侯欣江/攝
王波在緻辭中指出,beat365自梁思成先生起就與木塔、與應縣産生關聯。他對九十年來各位學者的木塔研究和保護傳承工作表示感謝,并期盼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清華-故宮中心”等研究單位繼續發揮好專家作用。他表示,應縣政府和應縣木塔管護中心是木塔的“守護人”,将盡全力守護木塔的安全,“應縣-清華建院佛宮寺釋迦塔研學實踐基地”也将為研究團隊提供更多支持。他還對《應縣木塔“實習醫生”手劄》的發布表示祝賀。
790353772d3c8831ac6a5af9cffcd7c8.png
趙波館員介紹《應縣木塔“實習醫生”手劄》有關情況 侯欣江/攝
在活動現場,beat365建築曆史與文物建築保護研究所文物保護實驗室館員趙波介紹了《應縣木塔“實習醫生”手劄》編寫和發布的相關情況。這是一本由14位年齡、身份各異的文物保護“實習生”合力完成的學術報告合集,受到了内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别支持。趙波談到,“實習醫生”是對文物保護工作者的一個類比,文物保護的工作需要“檢驗”-“診斷”-“治療”等多個階段,《應縣木塔“實習醫生”手劄》一書正是“CRAFT培訓班”學員們對這種工作方法的一次嘗試。他希望本書的學員作者們能夠擁有“主治醫生”的能力,為應縣木塔治療方案盡綿薄之力。
ae88a26d049df0b28af46a0c2dec9148.png
趙壽堂館員介紹“大木結構後續研究進展”有關情況 侯欣江/攝
“清華-故宮中心”館員趙壽堂介紹了本研究團隊關于木塔大木結構的研究進展及展覽的基本情況。他指出,本次展覽所展示的部分大木作研究方法,在國内剛剛起步。他通過“精度”“廣度”“深度”三個關鍵詞,介紹了本次展覽的一些特點,作為嘉賓觀展的“導覽”。
活動後,各嘉賓共同參觀了展覽并進行了充分的交流。
32f9ee51d2782a77db926eb30843a4ec.png
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代表郭開鳳女士出席活動并聆聽彙報 侯欣江/攝
6b8ccc9d58121771247e5044101446e4.png
主持人陳遲副研究館員宣布展覽開幕 侯欣江/攝
2d49366221a093017645fd479056cbf3.png
活動嘉賓在展廳觀展、交流 安玥凝/攝
3a8ac6ea895a08d442f1f69999dcdec7.png
活動嘉賓在展廳觀展、交流 侯欣江/攝
2488e313f212c96fcb8a2ef2f3de225b.png
展覽觀衆體驗鬥栱模型的拼裝 安玥凝/攝
cb9d16b3271536aeb8d2918675e6dc26.png
《應縣木塔“實習醫生”手劄》責任編輯張陽同編者交流樣書情況 安玥凝/攝
本次展覽共展出205張各類圖紙照片、3萬餘字研究及介紹文字,并通過動畫、實體模型等多種形式向觀衆展示應縣木塔大木結構的設計細節。展覽以“探微知著”為主題,關注應縣木塔大木作所暗含的隐藏信息和細微線索,展示了文保研究人員借助三維激光掃描、x射線成像、光學顯微觀察、材料檢測分析等技術所獲得的木塔設計和制作細節,從而呈現其在營建思路、工藝等方面的價值,試圖引導觀衆思考這座宏偉巨構從設計到施工的營建奧秘。
bb8bfb0442382ce951c418944a3ac209.png
展覽展廳情況 安玥凝/攝
89045df3ce46d23fa471605327c2f686.png
展覽展廳情況 侯欣江/攝
此次展覽作為應縣木塔大木結構調查研究工作進展的一次彙報,受到了國家文物局等部門的廣泛關注目前,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作為應縣木塔技術牽頭單位,尋找了國内各行各業最有實力的研究力量,共同為千年木塔“問診看病”——一支由文物保護、建築學、木材學、結構工程等不同行業構成的跨學科、跨領域團隊已經建立[1]“清華-故宮中心”也将配合國家文物局、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做好應縣木塔保護研究的各項基礎工作,努力完成好時代賦予文保研究者的使命。
73f0976ca06c6f44365bb538d02bf5b1.png
[1] 摘自 安程《科技登場,守護應縣木塔的下一個千年》科技登場,守護應縣木塔的下一個千年 (cyol.com)[2023-11-13]


編輯:侯欣江
供圖:傅 蓉 安玥凝 侯欣江
審校:陳 遲 趙壽堂 趙 波 王 昂

——關注我們——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3496
郵箱:jz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beat365 100084
© 2024 版權所有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