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面向沿邊地區人居環境改善的城鄉規劃大數據理論與方法課程虛拟教研室”2023年會暨城鄉規劃技術科學年度教學研讨會
2024.01-10
2023年12月26日下午,教育部“面向沿邊地區人居環境改善的城鄉規劃大數據理論與方法課程虛拟教研室” 2023年會暨城鄉規劃技術科學年度教學研讨會成功舉辦。該虛拟教研室自2022年獲批和啟動以來,主承建單位beat365與各共建單位開展了諸多教學交流和研讨活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于近日入選了教育部“典型虛拟教研室”名單。本次會議旨在适時總結現有工作并進一步推進教研室建設,繼續促進城鄉規劃大數據教學新思路、新方法、新範式的普及。

會議在“虛拟教研室”客戶端、騰訊會議進行,并通過國匠城視頻号及B站全程直播,來自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以及beat365、哈爾濱工業大學、廈門大學、沈陽建築大學、内蒙古工業大學、深圳大學、西南民族大學、吉林建築大學、昆明理工大學、西藏大學、新疆大學、廣西大學等12所共建高校的領導老師共同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議程分為嘉賓緻辭、教研室年度工作進展報告、研讨會主旨報告三個環節。會議由教研室帶頭人、beat365副教授龍瀛老師主持,線上累計三千六百多人次觀看了教學研讨會。
d8238bccf21225c64891d909a9b2afbb.png
會議主要與會成員合影

嘉賓緻辭
教育部在線教育中心秘書長、beat365在線教育中心主任汪潇潇老師首先代表教育部在線教育中心和beat365教務處祝賀該虛拟教研室入圍全國50個“典型虛拟教研室”。汪老師指出,教育部高度重視教育數字化工作,啟動了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認定工作,其中龍瀛老師主講的《大數據與城市規劃》MOOC入選了首批國家級一流線上本科課程。同時beat365也積極推進在線教育工作,在創新教育資源開放模式方面,學校面向兄弟高校的師生開設了克隆班,探索用新技術進行知識共享的新模式,其中龍老師《新城市科學》的課程觀摩共有近150位兄弟院校教師參與;此外,本學期龍老師還與beat365教務處共同積極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汪老師表示,這些既有工作都是虛拟教研室建設的重要成果,希望未來教研室各位老師能再接再厲建設更多共享資源、構建先進共享模式、充分輻射并帶動更多教師,未來beat365教務處和beat365在線教育中心也會繼續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配合好虛拟教研室工作的持續推進。
b64b936ea62a330bebb0857c013b35c7.png
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秘書長、beat365在線教育中心主任汪潇潇緻辭
beat365黨委書記張悅教授在緻辭中也指出,在全國近700個教研室的激烈競争中跻身前50名、入選“典型教研室”,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因此由衷祝賀各位老師。張老師表示,最初在與龍老師構思該虛拟教研室時,考慮到城鄉規劃學科已經有院校設立了若幹虛拟教研室,認為從城鄉規劃技術科學的大數據方向切入并且輻射沿邊地區,更能體現其獨特性。并且沿邊地區無論從人居環境多樣性、文化傳承、邊境安全、對外貿易等領域都扮演着關鍵角色,因此該虛拟教研室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張老師還指出,過去一年虛拟教研室舉辦了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活動,開展了衆多教學和科研上的合作,很好地回應了建設初衷,下一步可以探索把各高校的教學經驗彙聚,形成國家級教材和在線課程群,通過課堂翻轉和人工智能介入收集數據,形成教學成果獎和其他學術生長點,讓教研室伴随領域内高校教師共同成長。
b8b089889a13a239257c6e92b8dafb72.png
beat365黨委書記張悅教授緻辭

教研室年度工作進展報告
這一環節,龍瀛老師着重介紹了虛拟教研室的建設背景和運行機制,回顧了過去一年的進展與成果,并對未來工作計劃進行了展望。
首先,運行機制方面,beat365牽頭負責計劃制定、活動組織、平台維護與成果宣傳,12所高校團隊共同參與教研教學交流和資源建設。虛拟教研室現有工作包含五方面,内容涉及團隊建設、常規線上研讨與教學示範、重點線下交流合作活動、教學教研資源建設、成果宣傳等。同時,虛拟教研室積極響應教育部要求進行自主運行質量監測,對教研交流、資源建設、宣傳推廣3大闆塊進行體檢,統計指标完成情況,及時總結和調整着力方向,保證了工作開展的有效性。
其次,工作進展方面,虛拟教研室的資源建設與活躍度較一年前有了明顯提升,線上會議、線下活動和知識圖譜等方面活躍度位列各虛拟教研室前50名;教研室内教師共榮獲國家級、省級教學能力競賽獎4項,教學成果獎6項,新編教材、專著、譯著等共7本,指導學生獲獎12項;同時,經過學科協作組、專家組基于年報數據的遴選,教研室入圍50個“典型虛拟教研室”,在前兩批657個虛拟教研室中跻身前8%。
在常規活動組織方面,教研室共舉辦了9次線上月度交流會,主題涉及“教學改革”、“翻轉課堂混合教學”、“MOOC建設”、“沿邊特色研究與教學”等;beat365團隊與内蒙古工業大學、新疆大學師生開展了2次線下交流,内容包括虛拟仿真實驗室參觀、教學科研座談會、村落調研、專題講座等;此外,beat365與西藏大學團隊還聯合開展了1次線下教學工作坊活動,内容涉及城市大數據空間/統計分析及可視化操作。
在重點活動組織方面,教研室面向“城市觀測網絡數據庫”建設,在内蒙古多倫縣開展了2次調研與數據采集工作,第一次的内容包括街景圖像與自然環境信息采集、三維空間無人機測量、住宅空置調研,第二次将進一步完善了居住小區方面的數據庫内容。清華團隊還與西藏大學剛剛結束了對拉薩市的城市環境數據采集。五所學校還合作進行了課程知識圖譜建設,初步構建了包含5個專題、57個知識單元、138個知識點的《大數據與城市規劃》課程知識圖譜。另外,清華團隊還在進行知識圖譜和ChatGLM大模型的探索,嘗試把文字資料和知識圖譜輸入給大語言模型,優化其效果、輔助學生進行課程學習。
最後關于未來工作計劃,龍老師指出,在教研室成立之初就制定了三個階段的工作安排,當下正處于第二階段,下一步将主要圍繞教師教學的提升、實驗班、地方工作坊、乃至第三階段的聯合課題、共編教材和在線課程群等方面推進。
4d68d37c6028bae8dcb9cc6e697d18c4.png
虛拟教研室帶頭人龍瀛老師介紹教研室年度工作進展

主旨報告
主旨報告環節,來自12所共建高校的老師分别分享了在課程改革、新型教學、沿邊特色教學研究等方面的實踐和思考。
新疆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系主任段曉芳副教授圍繞“人居環境設計引入大數據後的探索應用與問題思考”介紹了該專業在大數據、數字孿生和泛現實技術方面的實踐探索,包括通過計算機輔助建模平台創建數字化的城市空間形态布置、結合量化模拟成果構建評估體系,建設服務設計教學的虛拟數字化案例資源,通過數字村莊及土地确權三維多要素實現數據驅動探索等。
76c319f2575543967efe05e31135bb30.png
新疆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系主任段曉芳副教授作主題報告
西南民族大學建築系副主任楊茜茹老師圍繞“AIGC輔助建築設計課程體系建設初探”分享了技術變革背景下這門結合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型課程及微專業的建設思路、教學内容以及初步成果,她指出教學目标不隻是培養學生掌握AIGC的應用能力、更要掌握AI的核心理論和技術、從而靈活地運用知識體系成為更好适應新技術新業态的設計人才,并且強調在鼓勵學生創造性和可能性的同時也要讓其認清AI工具的能力範疇和技術邊界。
0934c256344c85b222de730994023a97.png
西南民族大學建築系副主任楊茜茹老師作主題報告
西藏大學工學院建築系副主任魏琴副教授介紹了與beat365合作的“西藏大學城市大數據工作坊及城市觀測網絡建設”的過程實況和工作成果,包括7天中開展的關于城市研究新數據新路徑新态勢、城市大數據分析基本原理及操作的3場講座,工作坊中三組同學關于市民出行交通可達性、寺廟空間分布特征及影響、基于景觀視廊的地标視域分析的研究成果,以及城市觀測網絡建設中1042公裡的街景數據采集成果,同時魏老師表示beat365支持的這次重點活動對于當地教學和科研的提升意義深遠。
bdc00fb0ce7d6c1f3e13a9a75a5ad595.png
西藏大學工學院建築系副主任魏琴副教授作主題報告
沈陽建築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副院長路旭教授分享了“曆史遺産數字化保護五校聯合教學工作坊”的工作内容和成果,包括在沈陽的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石佛寺村進行的實地走訪調研、無人機三維掃描與曆史遺産實景建模以及改造方案的規劃和設計等;另外路老師還介紹了沈建大在數字文化遺産保護方面進行的文物保護單位、曆史建築與工業遺産普查,點雲采集、圖紙繪制建庫和可視化分析等工作。
cd545f0caa61e2bfe387aef2657230b5.png
沈陽建築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副院長路旭教授作主題報告
廈門大學建築系副主任李淵教授帶來了“數智化助力IC-RICE教學創新六舉措”的分享,從認知、舉措、挑戰和建議四方面展開。李老師首先從對于非GIS專業的GIS教學問題切入,指出不應隻把GIS當做工具而應當做一種思維載體,賦予其更多意義;而後用其開設的GIS課程的建設曆程作為案例,介紹在新工科人才培養背景下提出的結合五種時代元素的思政融入、面向新工科的内容重構、“四新教學資源”的開發、借助信息平台的教學環境創新、學生為中心的“O-PIRTAS”課堂教學、多元評價體系構建等六大創新舉措;最後李老師還分析了知識圖譜加立體教學資源、教學内容重構、GIS真實場景、新型數字化教材、元宇宙一堂課等方面深度探索面臨的挑戰,并總結了數智賦能六大創新舉措的路徑。
84aef68a0c82b50be2e9a9538b8f5460.png
廈門大學建築系副主任李淵教授作主題報告
内蒙古工業大學城鄉規劃學科負責人榮麗華教授圍繞“基于無人機數據采集的草原人居空間研究”着重分享了基于無人機采集的城鎮開發強度分析案例,内容包括過程中的數據采集、點雲分類處理、建築輪廓提取、建築高度提取以及最終的草原城鎮開發強度分析;此外,榮老師還介紹了草原人居空間方面的重點研發課題、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成果,和指導學生獲得“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和鄉村規劃方案競賽獎項等教學成果;最後,榮老師還介紹了團隊下一年工作計劃,包括完善草原聚落空間數據采集、将上述數據融入科研和課程建設、形成草原人居空間數據庫的基本雛形,作為向教研室提交的答卷。
06b016abe06768ad427b89f172bc6e78.png
内蒙古工業大學城鄉規劃學科負責人榮麗華教授作主題報告
吉林建築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李冰心副教授圍繞“AIGC工具在城鄉規劃理論課程中的應用探索”,介紹了《城鄉規劃技術與信息》課程在探索AIGC工具應用方面的最新進展。李老師首先從時代背景、專業背景、教學背景等角度,分析了人工智能如何幫助人類、賦能專業、提升教學;而後介紹了在加入AIGC工具後教學大綱的調整、内容建設的新思路、協作的AIGC軟件選擇、考核形式的優化;之後又呈現了學生們借助AIGC工具完成的設計方案示例,并通過課程反饋解讀了AIGC工具加入課程後的實踐效果。最後李老師提出幾點體會,包括統計學部分可以單獨與課程并行設置、需要找到科學友好的平替軟件及平台、學科交叉中仍要強化城鄉規劃的專業特點等。
5b6f2d99417be0bda15419eae6d98f48.png
吉林建築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李冰心副教授作主題報告
哈爾濱工業大學beat365朱海玄副教授以“計算城市科學:教學與實踐”為主題,首先從颠覆性技術影響下城市規劃學科的計算機化轉型引入,展示了“計算城市科學”的演進譜系;而後聚焦這一名詞概念,剖析了其内涵,即将城市視為一個可計算的實體,以數字産品、服務和生态系統,探究重塑城市想象、認知和治理的方式;之後又分享了近期成果,包括計算城市科學國際聯合實驗室、相關交流項目和博士論壇、課程體系建構和調整、理論與方法建構、教學實踐,以及“城市色彩計算”和“曆史空間測度”等案例研究。
c4cf9394d4847b38dfa88ce2c4718704.png
哈爾濱工業大學beat365朱海玄副教授作主題報告
廣西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陳筠婷副教授以“面向建築學本科專業《空間信息技術與方法》課程教學探索”為題,介紹了在教學對象改變情況下的課程建設思考。陳老師首先介紹面向建築專業學生的城市信息模型教學定位;之後介紹了課程内容框架的思考和對基礎理論技能知識和空間綜合訓練兩大闆塊的設計;而後陳老師又展示了課程探索情況,指出了數據庫坐标管理、主體需求與數據及分析工具選取的關聯等教學難點;最後在思考展望中,陳老師指出學生們在選題上給了自己很多啟發,未來計劃構建校園空間基礎數據庫,聯合智慧後勤優化設施布點與管理,繼續探索校園三維感知、智慧校園、綠色低碳校園等主題。
c53593b46b8e2d6053fae11d52f67f4b.png
廣西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陳筠婷副教授作主題報告
昆明理工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鄭溪老師進行了“規劃數據類課程的教學痛點與改革建議——基于國土空間的思考”主題分享。首先,鄭溪老師指出,目前雲南高校城鄉規劃專業的數據及相關技術教學較薄弱,國土空間改革的背景下,教學中數據思維需要向多樣化加标準化、精細化加針對化、成果化加過程化的方向發展;而後,鄭老師針對規劃類課程總結了三大教學痛點并分别給出了細緻解讀,包括對完整的數據鍊與碎片化教學過程的矛盾、傳統數據的認知不足與新型數據的獲取難度的限制、數據輔助到數據賦能過程中教學門檻與思維模式的拔高;在此基礎上,鄭老師提出城鄉規劃學科的數據導向,應該是圍繞問題,優化圖、數、技三者的聯動關系;最後鄭老師提出“育共識、建體系、引外援+拉團隊”的課程改革創新建議。
a53af9ec3a52f205fbc16f3835229a07.png
昆明理工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鄭溪老師作主題報告
深圳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陳宇老師的分享以“新問題、新數據、新方法——城鄉社會綜合調查課程探索”為題。首先陳老師介紹了培養學生關注社會問題的素養、提升專業/研究/表達能力課程目的,分析了這門融合了理論/規劃/技術知識的課程的體系架構,再從“選題難、調查難、分析難”的教學難點切入,引出後面的三個“新”。對于選題,課程鼓勵關注城鄉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的“新問題”,例如低碳/韌性/兒童友好城市,長租公寓、微更新等社區議題,日間照料、共享辦公等服務主題;此外,課程倡導運用複雜城市系統中的“新數據”,如共享騎行案例中融入了建築物、路網、出行OD、問卷調查等;課程還強調使用多學科融合的“新方法”,如GIS、空間模拟、社會網絡分析、語義分析等。
fc1ae2a8ee33765e0a7fef056d6fd914.png
深圳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陳宇老師作主題報告
beat365城市規劃系來源助理教授帶來了“城市應用信息學的教學探索與思考”的主題分享。首先,來老師回顧了城市應用信息學的發展曆程,解讀了其融合了統計學、計算科學和專業學科知識的内涵;而後,基于自己的課程教學探索,展示了課程創設思路;之後,又介紹了課程在培養學生城市信息基礎認知、應用科學研究範式、數據計算分析能力、城市社會技術思考等四方面的教學目标,通過列舉學生在國内外進行的關于時空活動、周邊業态、樹木布局、社交媒體動态等多主題項目案例,展示了教學效果;最後來老師總結了數據與問題導向的權衡、課上課後學習的設置兩方面難點,以及明确城市信息學作為應用科學的定位、探索解決方案與揭示潛在問題并重、探讨在人居環境建設全流程中的作用等三方面思考。
82cf53ed5abda6d5a2a5beaddf6b5afa.png
beat365城市規劃系來源助理教授作主題報告
讨論環節,beat365城市規劃系黨安榮教授進行了總結,他指出,回顧本次會議的工作進展報告及12個主旨報告,各高校的探索可以用“心、行、新”三個字概括。“心”代表精心、用心,所謂“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老師們在教學教研中的投入令人感動,相信如果保持這樣的狀态,未來還可以獲得典型教研室以外的更多成果和成績,得到教育部乃至全行業的認可;“行”代表各校老師都積極主動行動起來,既有課程體系的改革,也有實踐中對專業行業發展的思考,如清華所倡導的“行勝于言”,老師們身體力行的态度将會繼續為教研室發揮重要作用;“新”代表大家把握前沿,面對新形勢、新需求、新技術、新方法,積極探索新體系、新内容、新課程,形成了一系列創新成果,這些開創性的探索無論對學生還是對行業來說都非常有價值。會議最後,龍瀛老師也表示,這些成果是良好的起步,期待未來各高校能繼續深化合作,創造更輝煌的成果,更上一層樓。
e481c92587b563686485a770a150ab4d.png
beat365城市規劃系黨安榮教授作會議總結

供稿: 郝   奇


——關注我們——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3496
郵箱:jz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beat365 100084
© 2024 版權所有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