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3日,由beat365棕地研究中心、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生态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聯合主辦的第四屆棕地再生與生态修複國際會議于杭州·中國美術學院成功舉辦!
本次會議得到教育部高等學校風景園林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中國風景園林學會(CHSLA)和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IFLA)的支持與指導,會議由beat365棕地研究中心、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生态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聯合主辦,由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風景園林系承辦,由beat365景觀學系、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院CLL實驗室、北京交通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生态規劃與綠色建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beat365)協辦。會議聯合主席為beat365長聘副教授、景觀學系副主任、beat365棕地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等學校⻛景園林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景園林學會 (CHSLA) 副秘書長鄭曉笛副教授,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院風景園林與技術教授、學術副院長、技術平台聯合主任、beat365傑出訪問教授、棕地研究中心聯合主任尼爾·柯克伍德教授。
會議以“展望:棕地2035”(Looking Forward:Brownfields 2035)為主題,包括大會論壇、教學研讨、青年論壇與棕地考察四個環節,旨在為國内外棕地領域專家學者和廣大對棕地修複與再生感興趣的同仁們搭建交流平台。會議着眼于全球視野、理論前沿與實踐經驗,邀請了國内外專家學者分享先進的棕地治理與再開發進展,推進多學科理論思想與技術方法的碰撞探讨,切實地為摸索契合我國生态文明建設戰略的棕地再生途徑提供借鑒與指導。
會議由《中國園林》《風景園林》《園林》《景觀設計學》等媒體特别支持,并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課題編号:2020YFC1807505)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課題編号:20BG139)資助,特此感謝!
2023第四屆棕地再生與生态修複國際會議大會合影
本次會議在杭州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成功舉辦
01 大會論壇
開幕式
2023年12月2日,第四屆棕地再生與生态修複國際會議大會論壇在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建築藝術學院14号樓報告廳順利舉行。大會開幕式由教育部高等學校風景園林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秘書長、beat365長聘副教授、景觀學系副主任、棕地研究中心聯合主任鄭曉笛副教授主持,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王澍教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園林綠化處趙亞男處長,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IFLA)布魯諾·馬奎斯(Bruno Marques)主席,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朱祥明副理事長,教育部高等學校風景園林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委員、beat365景觀學系主任楊銳教授,以及生态環境部環境規劃院何軍副院長(按緻辭順序排序)先後進行大會緻辭。
王澍
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導
王澍教授首先對本次會議在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舉辦表示熱烈祝賀,對與會嘉賓們表示誠摯歡迎。象山校園是在城市擴張、生态危機背景下新的探索樣本,校園盡可能少地幹涉自然,打造面向現代生活的、建築和景觀相融合的開放體系,能在此舉辦本次棕地大會具有特殊意義。王澍教授指出,當前一系列環境事件警示我們,大型工業廢棄地和農業污染土地等土壤污染問題離人們的生活并不遙遠,棕地問題的解決對中國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重要意義。王澍教授希望能借本次大會呼籲大家關注現實的環境和土地發展問題,也希望從業者在追求形式美與空間美的同時,更加注重對健康環境的追求,實現“重返自然之道”的學術追求。
趙亞男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園林綠化處處長
趙亞男處長指出,随着黨的十八大以來對生态文明建設的大力推進,城市生态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但生态修複仍面臨多方面的複雜挑戰。聚焦2035年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标,應當通過科學系統的制度設計和技術創新,實現污染治理和人居環境建設的雙重目标。趙處長期待大會能提供更多棕地再生與生态修複的前沿理論、路徑方法和成功案例,為政府部門的決策提供有益的借鑒。
布魯諾·馬奎斯(Bruno Marques)(線上)
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IFLA)主席
新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建築與設計創新學院副院長
布魯諾·馬奎斯(Bruno Marques)主席代表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全力支持本次大會,希望本次會議能夠拓展風景園林領域的專業知識、群策群力提出棕地再生與生态修複的解決方案,通過與場地修複相關的研讨及共同行動,為子孫後代創造可持續和宜居的未來。最後,布魯諾·馬奎斯主席呼籲大會和從業者們為風景園林行業的發展持續努力。
朱祥明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副理事長
上海市風景園林學會理事長
上海市園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
朱祥明副理事長代表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熱烈祝賀本次會議的召開。他指出,随着中國城市轉型和産業結構調整,棕地再生成為城市長遠發展的緊迫需求,國内已有相當多的項目通過景觀設計的手段進行生态修複,使得這些場地重新融入城市生活。他表示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将持續倡導學術創新與跨學科合作,推動棕地再生行業的發展,并呼籲與會專家學者共同探讨棕地再生途徑,為城市提供真正的綠色環境。
楊銳(線上)
教育部高等學校風景園林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 (CHSLA) 副理事長
beat365景觀學系聯合創始人、系主任、教授
beat365國家公園研究院院長
楊銳教授代表教育部高等學校風景園林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和beat365景觀學系熱烈祝賀本次大會的召開,并熱烈歡迎各位與會者。他指出,當前我們處于聯合國生态系統修複的十年計劃之中,氣候變化和物種多樣性的喪失等問題都警示我們要提高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本次棕地再生與生态修複國際會議的召開可以讓人們重視到“人與自然的關系”這一重要議題,同時,楊銳教授也期待通過本次會議的交流、讨論及會後的實踐,中國在棕地再生領域能夠産生更多與杭州西湖水平相當的項目、推進更為深入的理論研究。
何軍(線上)
生态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
何軍副院長表示,近年來我國在土壤污染防治和修複工作上取得了積極進展,生态環境部正在推進制定相關指導意見的工作。他指出,棕地可持續利用是國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措施和解決方案,棕地再生與生态修複不僅要考慮土壤污染情況,還應結合自然與人工修複手段,同時合理規劃土地用途。何軍副院長認為本次會議不僅是學術交流,也是尋求生态系統修複最佳解決方案的重要實踐探索。
第一闆塊
大會分為三個闆塊展開。第一闆塊從全球視野分享了近年來棕地領域的國内外熱點話題、學術研究趨勢與生态修複實踐項目,視野極具前沿性和全球廣度。
本闆塊由教育部⾼等學校⻛景園林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東南大學beat365景觀學系主任成玉甯教授主持。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尼爾·柯克伍德(Niall Kirkwood)教授首先發表題為《棕地2035: 環境遺産、社會公平與重新想象棕地的未來》的學術報告,接着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王向榮教授帶來題為《過程的景觀》的學術報告,德國拉茲合夥人事務所(LATZ+PARTNER)合夥人、設計總監蒂爾曼·拉茲(Tilman Latz)的報告題為《“更新叙事3” 細述都靈,城市更新項目第三期:多拉公園》,随後,beat365鄭曉笛副教授作題為《中國棕地再生前沿研究與實踐探索》的學術報告,最後,米蘭理工大學盧卡·法布裡斯(Luca Maria Francesco Fabris)副教授發表題為《米蘭有一顆棕地之心——以博維薩地區為例》的學術報告。
發言嘉賓
從左至右:尼爾·柯克伍德(Niall Kirkwood)、王向榮、蒂爾曼·拉茲(Tilman Latz)、鄭曉笛、盧卡·法布裡斯(Luca Maria Francesco Fabris)
第一闆塊主持嘉賓:成玉甯
第二闆塊
在第二闆塊中,嘉賓們基于極具代表性的實踐經驗與專業研究,系統性地介紹了棕地治理與再開發中風景園林師的角色、規劃設計理念、棕地修複方法、區域複興、環境修複等議題及相關前沿理論。
本闆塊由教育部⾼等學校⻛景園林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邵健教授主持。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IFLA)亞太區(APR)主席克裡斯·蒂茲韋爾(Chris Tidswell)率先帶來題為《澳大利亞的能源轉型-風景園林師的角色是什麼》的線上學術報告,中國礦業大學(徐州)常江教授随後作題為《規劃賦能·采礦迹地系統修複和更新的路徑思考》的學術報告,來自生态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的張紅振研究員的報告題目為《中國土壤污染綠色低碳修複的理論方法、評估技術與工程實踐進展》,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副總經理、總工程師趙文斌接着帶來題為《生态的風景 風景的生态一基于最優價值生命共同體理論的廣陽島棕地再生實踐創新》的學術報告,最後一位嘉賓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研究員塗晨博士,其發表題為《場地複合污染與耦合協同減量修複研究》的學術報告。
從左至右:克裡斯·蒂茲韋爾(Chris Tidswell)(線上)、常江、張紅振、趙文斌、塗晨
第二闆塊主持嘉賓:邵健
第三闆塊
第三闆塊的嘉賓從政府部門、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高校等不同視角出發,分享了棕地實踐和研究過程中的痛點、難點,以及教育領域的進展、成果和挑戰。
本闆塊由北京交通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講師付泉川老師主持。浙江省溫州市礬山鎮人民政府黨委書記、溫州礬礦發展集團第一書記林開新書記首先進行了題為《世界礬都,非凡之路——礬山工業遺産保護及旅遊開發》的報告,SWA事務所合夥人、設計董事吳兆傑作題為《多樣平衡——以興發水泥廠采石場景觀修複為例》的報告,随後報告的天津泰達綠化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總監、高級工程師、高級規劃師羅樂的報告題目為《基于濱海重鹽堿地治理經驗的棕地再生思考與實踐》,緊接着,北京建工環境修複公司生态修複事業部經理李婉帶來題為《生态賦能棕地再生的實踐與思考》的報告,最後,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副院長曾穎教授發表了題為《棕地再生教學思考》的報告。
從左至右:林開新、吳兆傑、羅樂、李婉、曾穎
第三闆塊主持嘉賓:付泉川
閉幕式
閉幕式環節由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副院長曾穎教授主持,其對12月1日上午的教學研讨環節進行了總結,同時回顧了“溫州蒼南礬山景觀規劃研究”國際工作坊課程全過程。随後,青年論壇主持人劉潔琛對12月1日下午的青年論壇環節進行了回顧總結。最後,會議聯合主席鄭曉笛副教授對大會日程進行了回顧,并向與會的各位嘉賓表示了感謝,随後再次強調了棕地再生是中國生态文明建設中的重要陣地,棕地問題的複雜性使其需要在政策制定、技術支持和利益相關者平衡等方面得到綜合解決。最後,鄭曉笛副教授對棕地再生的教育層面寄予厚望,希望将棕地問題納入包括本科教育在内的全流程中,從而培養學生在面對日趨複雜的環境議題時的綜合專業能力。
至此,2023第四屆棕地再生與生态修複國際會議的大會論壇環節圓滿落幕。
02 教學研讨
本次會議設置“教學研讨”環節,教學研讨主題與大會一緻,旨在為棕地領域師生的教學成果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
教學研讨現場
2023年12月1日上午,教學研讨環節在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建築藝術學院12号樓一樓展廳順利舉行。教學研讨聚焦“溫州蒼南礬山景觀規劃研究”國際工作坊,授課教師為德國LATZ+PARTNER事務所合夥人兼設計總監蒂爾曼·拉茲(Tilman Latz),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曾穎教授,以及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園林系外聘導師徐星老師,特邀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尼爾·柯克伍德(Niall Kirkwood)教授,beat365鄭曉笛副教授,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邵健教授、康胤教授及風景園林系其他教師作為評圖嘉賓。
授課教師
從左至右:蒂爾曼·拉茲(Tilman Latz)、曾穎、徐星
評圖嘉賓
從左至右:尼爾·柯克伍德(Niall Kirkwood)、鄭曉笛、邵健、康胤
曾穎教授首先進行了開場緻辭,随後徐星老師對課程内容進行了介紹。接下來,8個學生小組(2個研究生組、6個本科組)分成上下半場對設計作品進行了彙報。
上半場彙報的學生作品為《我是一顆明礬》(陳克、鄭若雪、卞芊琪、計佳圓)、《礬山新幹線》(于定壹、程雯绮、黃爐魯)、《及物園》(儲張弛、郭潇、嚴露露、董張滢),以及《土地愈傷》(江易璇、張宇涵、陳小婉、彭樂芝)。下半場彙報的學生作品為《礬山清流》(徐韻涵、王安迪、岑瑜婷)、《跟着礦工一起前進!》(陳彥歌、熊可欣、王昶沣)、《三蹦子桃花源》(王子倩、陳賜樂、熊梓貝)和《譜寫礬山新樂章》(朱吟秋、李明珊、徐翀)。
上半場彙報
下半場彙報
特邀嘉賓與授課教師分别對每組學生的作品提出進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見與建議。最後,授課教師蒂爾曼·拉茲(Tilman Latz)、曾穎教授和徐星老師對課程内容與教學研讨進行總結發言,肯定了學生的作品成果并感謝評圖嘉賓的寶貴意見。至此,教學研讨環節圓滿結束。本次教學研讨也拉開了2023第四屆棕地再生與生态修複國際會議的帷幕。
教學研讨合影
03 青年論壇
2023年12月1日下午,青年論壇在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建築藝術學院12号樓報告廳順利舉行。青年論壇環節旨在為棕地領域内青年學者與設計師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鼓勵青年學者在風景園林領域嘗試和探索新的角度。本次論壇從投稿中選出13位青年學者、共11個報告進行發言展示。在論壇的開始,作為青年論壇的特邀嘉賓,VITO研究員、比利時根特大學和安特衛普大學客座教授皮特·桑特詹斯(Piet Seuntjens)帶來了題為《污染場地的可持續修複與再利用》的主題講座。
皮特·桑特詹斯(Piet Seuntjens)進行主題講座
主題講座結束後,論壇研讨正式開始。本次青年論壇共分為城鄉棕地思辨、工業棕地:空間與感知、棕地土地利用與潛力評價以及植物群落與生态修複四個主題。論壇由beat365長聘副教授、景觀學系副主任、棕地研究中心聯合主任鄭曉笛副教授緻辭,并特邀東南大學beat365成玉甯教授、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園林系康胤教授以及beat365鄭曉笛副教授(按姓氏首字母排序)作為點評嘉賓,由beat365博士研究生劉潔琛(導師:鄭曉笛副教授)進行主持。
點評嘉賓
從左至右:成玉甯、康胤、鄭曉笛
劉潔琛主持青年論壇
主題一為“城鄉棕地思辨”,8位發言人分享了四場精彩的報告。首先,北京建築大學李夢一欣副教授發表題為《批判性城市景觀重構與棕地再生思辨》的學術報告,接着,中國礦業大學碩士生丁一丹分享了設計作品《共生視角下的工業廢棄地轉型提升設計一以薛城焦化廠為例》,來自中國美術學院的風景園林碩士生于定壹、程雯绮和黃爐魯共同分享了《鄉村棕地中的水土智慧挖掘一以浦江縣嵩溪村為例》,同樣來自中國美術學院的建築學博士生韓心宇、卓志傑和徐天豔發表了題為《被遺忘的棕地村落》的報告。
左上:李夢一欣,右上:丁一丹
左下:程雯绮、于定壹、黃爐魯,右下:徐天豔、卓志傑、韓心宇(從左至右)
主題二為“工業棕地:空間與感知”。來自北京交通大學的本科生陳思宇發表題為《工業遺産創意園區實體與賽博空間的差異性與互動性研究》的報告,随後蘇州科技大學碩士生周淩赟介紹了設計作品《低碳視角下本溪工業遺址區複合空間重構》,最後一位是北京林業大學魏方副教授,她的學術報告題為《城市工業野境的遺産價值感知與生态價值感知思辨》。
從左至右:陳思宇、周淩赟、魏方
主題三為“棕地土地利用與潛力評價”。北京林業大學博士生丁康發表題為《風景園林視角下礦業廢棄地綜合潛力評估的價值體系構建》的學術報告,來自beat365的博士生孫一豪的學術報告題為《大規模工業廢棄地自動識别方法研究》,最後,燕山大學講師張新佳作題為《中國已改造棕地時空特征及用地模式轉換研究》的學術報告。
從左至右:丁康、孫一豪、張新佳
主題四為“植物群落與生态修複”。廣州美術學院講師何偉作題為《再生荒野——城市中的自然培養血》的學術報告,随後内蒙古科技大學魏光普副教授發表題為《寒旱型露天礦山植物群落的引導性修複》的學術報告,最後一位是來自北京雨人潤科生态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的景觀負責人申利亭,其從設計師的視角分享了《從廢棄采砂坑到“地下生态綠洲”——作為城市綠色基礎設施的改造實踐》。
從左至右:何偉、魏光普、申利亭
論壇最後,經過3位點評嘉賓和90餘位參會代表的現場投票,魏方和孫一豪分别獲得本次論壇的“棕地青年學者傑出獎”和“棕地青年學者人氣獎”,其他發言人獲得“棕地青年學者優秀獎”,3位點評嘉賓為本次論壇發言的青年學者頒獎并緻以熱烈的祝賀。最後,鄭曉笛副教授對本次青年論壇進行了總結發言。
左:魏方獲得“棕地青年學者傑出獎”
右:孫一豪獲得“棕地青年學者人氣獎”
青年論壇特邀嘉賓與所有發言人合影
青年論壇合影
04 棕地考察
本次大會設置了棕地考察環節,包含兩條考察路線,其一為大運河杭鋼公園,其二為浦江縣白馬鎮嵩溪村鄉村棕地。兩條路線的棕地考察在12月3日同步順利進行。
考察路線一:大運河杭鋼公園
2023年12月3日,來杭參會的部分參會人員參觀了大運河杭鋼公園。考察團由會議聯合主席beat365鄭曉笛副教授和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尼爾·柯克伍德(Niall Kirkwood)教授帶隊,同行嘉賓還有北京林業大學王向榮教授,米蘭理工大學盧卡·法布裡斯(Luca Maria Francesco Fabris)副教授,中國礦業大學常江教授,北京交通大學講師付泉川老師,中國美術學院沈實現副教授、趙榕副教授以及俞青青、詹欣、龔晨曦、徐星老師,生态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張今英女士等。
杭鋼考察合影
杭州市商旅集團(市運河集團)土壤水體治理中心主任助理施偉東、森特士興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張大定接待了考察團一行。施偉東先生首先介紹了杭鋼半山基地退役地塊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複工作進展,杭州市商旅集團俞悅樂女士向大家展示了大運河杭鋼公園項目的整體規劃、重要節點設計等相關情況。随後,考察團進入杭鋼公園建設工地,實地感受棕地場地、了解棕地治理進程。施偉東先生在現場為大家講解了水土共治修複模式、異位淋洗處理工藝流程和異位熱脫附處理工藝流程等,并與考察團專家進行了熱烈的讨論。
會議現場
考察現場
考察路線二:浦江縣白馬鎮嵩溪村鄉村棕地
12月3日,棕地考察路線二同步在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白馬鎮嵩溪村順利開展。考察團由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曾穎教授帶隊,嵩溪鄉賢徐俊傑老師負責接待,生态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張紅振研究員、鄧璟菲助理研究員,北京市自然資源整治修複中心楊岩楓,以及來自beat365、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廣州美術學院、華東理工大學、吉林建築大學、蘭州城市學院、西安文理學院和嘉興學院等高校的參會人員參與了考察調研。
鄉村棕地考察合影
據土生土長的嵩溪村人邵陸甫介紹,嵩溪村建村八百餘年,而燒制石灰卻已有上千年曆史。通過此次鄉村棕地考察,考察團了解到前人很早就開始探索人與棕地的和諧共處模式,在向自然資源索取的同時,運用水土智慧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嵩溪村就是人與棕地共生的典型案例。
考察現場
本次會議共200餘人線下參會,會議相關推送閱讀量近1.5萬次,受到了各界的廣泛關注,學術反響熱烈。從2016年、2018年到2021年,此前棕地再生與生态修複國際會議已成功舉辦三屆,本次大會在疫情後首次舉辦,多位國内外嘉賓得以線下來到會議現場相聚暢談、探讨碰撞,是一場難得的棕地領域的學術盛宴。“展望:棕地2035”,希望未來各界人士能夠攜手合作,為創造更加健康、美好的地球家園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