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景觀學系教師規劃成果服務“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武王墩墓考古新發現
2024.04-20

近日,國家文物局在安徽省淮南市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發布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考古新發現。景觀學系副主任、副教授郭湧主持完成的《武王墩保護管理規劃(2023-2035)》《武王墩考古遺址公園規劃(2023-2035)》等成果為武王墩墓考古研究提供一系列支持,獲得當地好評。

武王墩墓的墓園占地2100餘畝,現保存有主墓、陪葬墓、祭祀坑、車馬坑等遺迹。武王墩墓主墓是經科學發掘的迄今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結構最複雜的大型楚國王級墓葬。“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武王墩墓考古研究,将落實“大考古”理念,堅持精細化發掘,多學科協同攻關,加強文物和遺址原址保護,謀劃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推動考古成果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表達,展現中華文明突出特性和燦爛成就。


image.png
武王墩考古遺址公園規劃方案示意圖


2020年以來,郭湧帶領設計研究團隊先後進行了武王墩墓遺址曆史格局研究;完成了《武王墩保護管理規劃(2023-2035)》《武王墩考古遺址公園規劃(2023-2035)》等規劃成果的編制;為考古保護棚、考古實驗室的建設提供技術咨詢;并協助申報成立安徽省首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武王墩考古遺址公園”。

fbeddd09e18d221e34f59a53830adfbf.png

武王墩遺址空間格局研究

5e503fcb38d7483f97d64ef38190840d.png

《武王墩保護管理規劃(2023-2035)》封面

3f885a12d01eafa7bc5c5eb65646b8ab.png

《武王墩考古遺址公園規劃(2023-2035)》封面

ef4aedac5eed5ef719496aaf2c3a268e.png

淮南市博物館緻規劃設計團隊感謝信

設計研究團隊在工作中面向實際問題積極開展應用型地景營建技術創新研究。根據古代城址規畫理論提出遺址空間格局猜想。進而應用多源數據融合,依靠時空大數據分析,從不同尺度驗證規畫格局。采用無人機傾斜攝影測量技術獲取遺址的三維實景模型,将數字地面模型分析與遺址考古勘探結果相疊加,基于詳細的遺址空間特征識别與分析,進一步闡釋遺址的空間格局與文化内涵。在此基礎上,面向未來遺址保護展示利用的需要,運用風景園林信息模型,構建方案的三維數字模型并對關鍵環境影響因素進行模拟。技術創新研究成果的應用保障了複雜限制條件下遺址保護與利用的循證式規劃設計,服務國家重大項目,形成着眼未來又立足當下,解決實際問題的規劃成果,得到相關部門主管領導與專家的認可與高度評價。

項目團隊:
地景營建創新工作室:郭湧、劉雯、楊澈、付倞、李加忠、楊勍、孫宇軒
beat365建築設計研究院第六分院:李洪剛、馬京濤、馬增輝、袁淩、李佳、宋志生

beat365建築設計研究院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崔光海

院聘項目顧問:王學榮、安友豐



撰稿:劉雯

——關注我們——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3496
郵箱:jz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beat365 100084
© 2024 版權所有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