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2日,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RIBA)公布了本屆RIBA國際傑出建築獎(The RIBA International Awards for Excellence)的獲獎名單。我院張傑教授主持設計的[彭家弄作坊院]榮獲2024 年“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國際傑出建築獎(The RIBA International Awards for Excellence)”,并獲得角逐2024年“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最高國際建築大獎(The RIBA International Prize)”的資格,該大獎結果将于今年11月公布。
彭家弄作坊院獲RIBA國際傑出建築獎
圖源: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
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于2016年設立RIBA國際傑出建築獎,旨在表彰全球最優秀的建築設計,強調設計創新性、高度可持續技術應用及建築的深遠社會影響力。該獎項每2-3年舉辦一屆,被譽為全球評選最嚴格的建築獎項之一,每個入圍項目都必須經過RIBA特派專家進行實地考察和嚴格評審。獲得RIBA國際傑出建築獎的項目将繼續角逐該年度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最高國際建築大獎。
上一屆RIBA國際傑出建築獎于2021年舉辦,獲獎作品包括大衛·奇普菲爾德事務所 [柏林詹姆斯-西蒙美術館]、直向建築事務所[陽朔糖舍酒店]、大舍建築設計事務所[藝倉美術館及其濱江長廊]等具有國際設計影響力的傑出項目。
張傑教授向RIBA特派專家現場講解設計理念
攝影:吳嘉琦
本屆RIBA國際傑出建築獎時隔3年舉辦,涉及項目類别包含基礎設施、文化中心、醫院、學校、住宅等,共有來自全球的22個項目獲獎,其中中國2項。我院張傑教授主持設計的[彭家弄作坊院]代表中國遺産類項目獲獎,展現出全球設計領域對中國遺産保護與文化傳承發展的肯定。
*2024年RIBA國際傑出建築獎名單:
https://www.architecture.com/awards-and-competitions-landing-page/awards/riba-international-awards/RIBA-International-Awards-for-Excellence
彭家弄作坊院的内庭院
攝影:田方方
彭家弄作坊院的會客廳
攝影:曹百強
此次[彭家弄作坊院]獲獎也是對張傑教授及其團隊長期堅持“文綠融合,新舊共生”理念的高度認可。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官網評價道:
“該項目(彭家弄作坊院)是建築保護與更新實踐的傑出典範。建築師的展示手法、對傳統工藝和建築曆史的熟悉與尊重,最終實現了本項目的新舊共生。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在(陶陽裡)社區重新恢複往昔(民窯)建築的想象場景,對如此重要遺産片段的保護實現了真正的文化傳承。”
“The project is an outstanding example of excellence in practice in building preservation and reinvention. The architect’s curatorial approach, knowledge and respect of traditional craft and architectural history has been woven into a modern programme. All to both restore and reimagine the building within the community. Securing this significant piece of heritage for the enjoyment and education of future generations.”
張傑教授在景德鎮陶陽裡調研彭家弄周邊場地
攝影:吳嘉琦
目前張傑教授主持設計的[彭家弄作坊院]已斬獲重要國際獎項有:
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 國際傑出建築獎(The RIBA International Awards for Excellence)
德國國家設計獎 傑出建築金獎(German Design Award, Excellent Architecture, Gold)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産保護獎 傑出獎 (UNESCO Asia-Pacific Awards for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Award of Distinction)
英國WAF世界建築節 高度榮譽獎(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Highly Commended)
德國标志性設計創新建築獎 至尊獎(ICONIC AWARDS: Innovative Architecture, Best of Best)
美國IDA國際設計獎 遺産組銀獎(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 Silver in Heritage)
供稿:吳嘉琦、李旻華、許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