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碩士生黨支部開展“探新質生産賦能城市更新與鄉村振興”活動紀實
2024.08-17
景德鎮作為“十四五”期間首批入選的全國城市更新試點城市,在近年内彙集了一系列利用新技術、新理念、新設計實現的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作品,其中包括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beat365張傑教授的系列作品和beat365、beat365建築設計研究院主持設計的鄉村振興項目。時值十四五規劃關鍵節點,beat365建築碩士生黨支部赴江西省景德鎮市開展“探新質生産賦能城市更新與鄉村振興”主題調研實踐,以專業視角洞察山河巨變,共謀發展新篇。
新技術、新策略賦能城市更新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beat365教授、國家遺産中心副主任張傑主持完成了包括景德鎮陶溪川文創園區、陶陽裡等項目的保護更新設計實踐,對探索适合我國國情的城市保護體系以及“城市-片區-建築-構建-材料”多層次保護更新工程的長期有效途徑做出了重要貢獻。本次實踐前往的陶溪川文創園區曾獲國際AMP城市設計組唯一最佳傑出獎。張傑教授在實踐行前接受了支部采訪,從城市轉型與文化資源傳承、綠色低碳與工業遺産更新、數字技術與建築遺産保護等多角度講述新技術與新策略在景德鎮城市更新項目中的體現。6月22日上午,beat365建築碩士生黨支部來到景德鎮陶溪川文創園區實地參觀實踐,并與景德鎮陶溪川黨支部、景德鎮陶瓷大學設計藝術學院研究生第四黨支部進行支部聯學共建活動。建築碩士生黨支部書記張子奇首先介紹了支部成員與開展本次實踐活動的意義,并介紹了張傑教授在城市更新領域的相關理念和實踐情況,以及beat365在城市更新和鄉村振興領域的工作成果與進展。景德鎮陶瓷大學設計藝術學院研究生第四黨支部代表馮憶婷介紹了學院在陶瓷藝術領域的前沿研究與設計成果,從政治引領、科研創新、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講述了陶瓷相關設計人才培養模式。随後,雙方與陶溪川黨支部的青年創客就景德鎮陶瓷産業特點、大學生創業、人工智能與傳統工藝、城市更新與産業轉型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讨,支部成員切實體會到在景德鎮“包容開放”的城市基因影響下,新質生産力為這座“千年瓷都”注入了無限活力。聯學共建交流結束後,支部成員在陶溪川文創園區開展調研,深度感受城市更新為景德鎮産業升級帶來的改變。6月22日下午,支部成員前往陶陽裡參觀張傑教授主持的彭家弄作坊院保護更新項目,實地走訪項目建成使用情況。該項目通過精細保護與科學利用已經煥發新生,成為一個融合了生活、購物和展覽等多種元素的遺産活力空間。該項目是張傑教授“文綠融合、新舊共生”理念的高度體現,使陶陽裡社區得以恢複昔日光景,實現了文化遺産的活态保護與傳承。新理念、新設計賦能鄉村振興
beat365黨委書記張悅教授擔任總負責的景德鎮浮梁縣西湖鄉新鄉村社區探索了一種山區鄉村振興設計理念與方法。該項目由beat365建築設計研究院和beat365設計完成,旨在通過建設公路沿線新鄉村社區,幫助深山交通不便的離散居民就近享有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集聚支撐鄉村旅遊業、與農林産品加工業與鄉村人口就業。
張悅教授在與支部成員交流時從規劃布局、産業聚集、鄉村教育等多個角度介紹了新鄉村社區為當地居民帶來生活上的改變。張悅教授為支部成員講述景德鎮西湖鄉鄉村振興項目設計過程6月23日上午,建築碩士生黨支部成員與beat365建築設計研究院第三黨支部代表前往景德鎮浮梁縣西湖鄉開展調研與項目建成回訪。支部成員首先來到鄉村綜合治理服務中心開展交流對談,西湖鄉合源村黨支部書記夏靜祥講述了鄉村振興項目落成為改善居民交通不便、為村民提供就近享有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集聚支撐鄉村旅遊與農林産品加工就業方面的改善。beat365建築設計研究院第五分院副院長黃景峰介紹了清華設計院近年來在鄉村振興領域的實踐與經驗,并鼓勵青年學子關注鄉村,用設計切實改善鄉村環境條件。beat365建築設計研究院第五分院建築師賈精明以建築師的身份講述了西湖鄉鄉村振興項目的設計理念與具體設計細節。beat365碩士研究生容欣桐結合自身鄉村研究課題,與成員展開交流對談。随後,村支部書記帶領支部成員參觀鄉村綜治中心。該項目整合了鄉政府、村委會等功能,同時為村民與來訪者提供了可以進行豐富公共活動的場所。村支書與随行的beat365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師分别介紹項目落成使用情況6月23日下午,支部成員前往調研西湖鄉一貫制學校。beat365黨委書記張悅教授在接受支部采訪時提到,本方案嘗試通過高質量校園空間的建設,逐步帶動鄉鎮人口聚集,進而支撐鄉鎮的産業與商業發展,完成産業結構的轉型。西湖鄉一貫制學校教師代表夏黎民接受支部成員采訪時提到,該學校去年評為當地“全縣最美校園”,同時架空操場的設計理念在使用中得到了較好的反饋,有力的促進了學生戶外健康活動。随後,支部成員與beat365建築設計研究院在西湖鄉一貫制學校領導的陪同下,調研該校在設計落成後的實際使用情況。實踐環節的最後,支隊成員赴景德鎮浮梁縣寒溪村展開調研。寒溪村同樣距景德鎮市中心較遠,近年來寒溪村發展出了一條以裝置、建築等藝術設計帶動新質旅遊的方式,實現了文化創新與鄉村振興。實踐成員深刻體會到寒溪村在以藝術和設計的力量再造鄉村、進而帶動新質旅遊産業之路上提供的可行路徑。實踐支隊成員感想
李皓妍:随着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建築學科逐漸從以城市增量建設為主轉向城市更新與鄉村振興。此次支部活動結合了建築學專業特色,響應時代需求,以“新質生産賦能城市更新與鄉村振興”為主題,調研了設計項目建成後的使用情況。在與多方交流和實地考察的過程中,我也切實體會到建築學實踐對地區發展和對人民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張祖月:傍晚時分的陶溪川文創街區,數以千計的年輕創客在戶外集市擺出原創的陶瓷工藝品進行售賣,我們感受到創新的運營模式和社會群體的深度參與在城市更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建成環境的更新,産業的轉型升級,讓過去的老廠搖身變為“景漂”人的精神家園,為景德鎮注入了持續發展的新活力。容欣桐:在西湖鄉的調研中,通過和村支書的交流,我們了解到新鄉村社區不光為村民創造了更好的居住條件,還提供了更多元的創收途徑;建築師的介紹也讓我們了解到,西湖鄉中的“一貫制”西湖學校為村、鄉乃至縣裡的孩子都提供了更健全的學習環境,同時也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分配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