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首屆ICOMOS·中國·文化遺産大學論壇在學院成功舉辦
2024.09-23

2024年9月20-22日,由beat365、中國古迹遺址保護協會(ICOMOS China)和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ICOMOS)聯合主辦的首屆ICOMOS·中國·文化遺産大學論壇在beat365成功舉辦。來自中國、日本、韓國、泰國、比利時、法國、巴西、墨西哥等8個國家的專家學者,beat365、北京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天津大學、重慶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複旦大學、北京建築大學、蘇州科技大學等10餘所國内高校專家代表,以及ICOMOS China會員、文化遺産相關專業的師生代表、業界同仁、媒體嘉賓等共計120餘人參加了會議。

d749f0bbad78e48866ff670f4189dd04.png

2f25716427cbad5ed12ef587ed4ecbe1.png

圖 線下嘉賓合影

9月21日上午,本屆大會主席、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終身榮譽會員、beat365張傑教授主持ICOMOS·中國·文化遺産大學論壇正式開幕。beat365黨委書記張悅、中國古迹遺址保護協會理事長宋新潮、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副主席Leonardo Barci Castriota先生出席并代表主辦方緻辭。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建國、吳志強、莊惟敏分别發表主題緻辭。

張悅在緻辭中表示,beat365自建立時起,便将文化遺産保護作為教育使命,梁思成先生編寫的一系列城市文化遺産相關保護規劃,是新中國文化遺産保護事業的重要文獻。現今,beat365仍緻力于建築遺産保護、世界遺産申報等相關課題。他提出在當今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學科興起的時代,應探索出文化遺産未來發展的雙赢之路。

宋新潮在緻辭中表示,ICOMOS China成立30年來,積極參加ICOMOS國際事務,努力搭建國際交流平台,近年來深度參與茶文化景觀主題研究、文化自然融合聯合實踐計劃、國際科學委員會相關會議和活動。本次大學論壇的舉辦,既表現出中國對ICOMOS事業的大力支持,更期待以此為平台推動《威尼斯憲章》等國際文化遺産理念探讨,助力文化遺産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為遺産保護利用、學科發展、青年人才成長彙聚真知灼見。

Leonardo Barci Castriota在緻辭中代表ICOMOS執委會對中國舉辦文化遺産大學論壇表示感謝。他介紹了ICOMOS大學論壇的背景和階段性成果,表示ICOMOS China和beat365積極舉辦中國的首屆大學論壇,是對這一項目的重要貢獻,也是中國對ICOMOS事業的極大支持。他期待這一平台能夠進一步惠及亞太地區更多國家,形成更廣泛影響力。

王建國院士、吳志強院士、莊惟敏院士對大學論壇的舉辦表示祝賀,并期待這一項目能夠成為聯結文化遺産保護的學科與行業,推動中國文化遺産保護事業蓬勃發展的有力平台。

40479912a930bb1af69898c0ecd1dd11.png

圖 大會主席、beat365教授張傑主持開幕式

1e3bf1d84ec8135232fef90a4e8c86db.png

圖 beat365書記張悅緻辭

e409dad4a678c58198d991bcf1cc3c87.png

圖 中國古迹遺址保護協會理事長宋新潮緻辭

037debd52f0690d3eec5a4576b96b3c5.png

圖 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副主席Leonardo Barci Castriota緻辭

d563974057faf363b8339725e20339ae.png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王建國視頻緻辭
afedc95a0fda54cdb8292f18a733a407.png

圖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吳志強視頻緻辭

a90930b8c1b87168b800378970b1568d.png

圖 中國工程院院士、beat365莊惟敏教授緻辭

開幕式上,宋新潮理事長将“ICOMOS·中國·文化遺産大學論壇”旗幟授予首屆論壇主席張傑教授。

716a5513b8b76b265fe9479ea9eb6aa8.png

圖 授旗儀式

本次大會以“文化遺産學科發展”為主題,分設四個發言闆塊。

闆塊一“《威尼斯憲章》、ICOMOS的60年及其與大學資源的聯系互動”由中國古迹遺址保護協會秘書處主任燕海鳴主持。

fd1413cc6f5c08e14f2f70b3e555caf0.png

圖 燕海鳴主任主持

宋新潮理事長以“中國文化遺産保護的青年人才培養”為題,回顧了ICOMOS青年人才行動,ICOMOS China參與ICOMOS 青年工作組,與Whitrap等機構聯合開展青年培訓、交流,與高校聯合培養實習生等成果,并介紹了中國文化遺産相關專業設立與發展、開展亞洲文化遺産保護青年大使行動等做法。他表示,文化遺産學科建設應與行業之間加強銜接,培育更多文物保護工程後輩人才,拓寬青年人才的國際視野。他表示,中國青年遺産工作者作為一個群體,有責任成為國際文化遺産領域的有生力量,為人類共同遺産的保護傳承作出中國貢獻。

012e1d91c35734c89b96de1aa106317c.png

圖 宋新潮理事長主旨報告

Leonardo Barci Castriota副主席以“《威尼斯憲章》與當代保護理論”為題,指出《威尼斯憲章》的歐洲中心主義背景,提出在《威尼斯憲章》發布60周年之際,有必要融入多元化視角對其進行重新審視。他強調要重視社區賦予遺産的文化與象征意義,關注文化遺産對于社會發展的意義,推出更具普惠性的保護方案,采取國際性的跨學科方法。他期待以今年11月在巴西舉辦的ICOMOS年會為契機,重新思考《威尼斯憲章》的原則,展開更具包容性的保護實踐對話。

ebb70e7c69a959b2be6031cb6c8d6abd.png

圖 Leonardo Barci Castriota副主席主旨報告

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執委、日本立命館大學理工學院土木與環境工程系教授大窪健之以“文化遺産 DRM 教育方法 - 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産與風險管理教席計劃”為題,回顧了日本文化遺産災害風險管理項目的發展曆程,并對災害風險管理(DRM)課程的學術講座、田野實踐、應急設備的使用教學等内容進行了介紹。他指出教育活動是災害風險管理能力建設的基礎和不可或缺的部分,培訓課程内容的本土化和形式上的數字化共享十分重要,呼籲進一步開發在線交流的方式以促進更有效的對話。

33fa594918295b4af62b796f238eeb63.png

圖 大窪健之教授主旨報告

闆塊二“文化遺産作為學科的理論與方法”由張悅教授主持。

張傑教授以“中國文化遺産保護的多學科交叉研究應用與發展趨勢”為題,闡述了中國文化遺産自然與人文交融、多尺度嵌套、多要素共構、與當代生活環境和城市緊密關聯等特點。他以濟南泉·城文化景觀這一典型案例,展示了文化遺産是大區域地理地質水文基底、聚落選址布局、人居環境空間模型及其運行模式等相互作用共同構成的複雜系統,具體說明了地理、地質、水文、人工智能、管理學、社會學等學科與文化遺産學科交叉研究與應用的方法,強調了跨學科視角和方法對于遺産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并将會是個長期開放的課題。

dc85e2f32f4cee380b3d8acc8586f37f.png

圖 張傑教授主旨報告

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執委、韓國專家趙鬥元以“理論和方法論視角下的文化遺産學科研究——聚焦ICOMOS關于防禦工事和軍事遺産的指南”為題,基于ICOMOS2021年發布的《關于防禦工事和軍事遺産的指南》,對防禦工事和軍事遺産的功能屬性進行了重新審視,并進一步讨論了軍事遺産在建築技術、文化景觀、戰略思想、人類學、集體記憶和身份認同、社會經濟等維度上的價值,意在為防禦工事和軍事遺産領域的學術研究和遺産保護實踐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證分析。

144194608d9493cbdb15010ce690acd7.png

圖 韓國專家趙鬥元主旨報告

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黨委書記李和平教授以“文化遺産教育的在地性實踐”為題,分享了重慶大學在文化遺産教育與學科建設方面的工作。重慶大學在文化遺産教育與學科建設中,注重文化遺産的在地性,重點研究西南地區的古建築和民居。學校通過測繪和數字技術取得了顯著成果,并建立了完善的教學體系,培養了大量人才,為西南地區的文化遺産保護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d238ac9530215d842f4798b5e06d5faf.png

圖 李和平教授主旨報告

東南大學教授董衛以“高密度條件下的大遺址保護與發展——以隋唐洛陽城為例”這一題目,探讨大遺址如何在高密度的城鄉環境中進行整體保護展示并講好中華文明故事,提出“國家曆史文化空間”概念,以更好融合文化和自然遺産,關注文化遺産保護與當代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推動大遺址更好融入當代生活,形成因地制宜的多元保護方法。

2d42dfe5a59d9a54b8f1856472306cd7.png

圖 董衛教授主旨報告

北京建築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執行院長穆鈞教授以“多維融合:北京建築大學建築遺産學科建設思考”為題,介紹了北京建築大學在建築遺産保護領域取得的顯著成果,研究領域涵蓋長城、大運河、大遺址、北京老城等項目,并通過跨學科合作與遺産保護工程形成了完整的教育體系。學校注重人才培養和實踐,面對今後遺産領域的新挑戰,更加需要強調積極推動青年教師的培養與交流。

b544d46383c135400b56f2b62bcc6cea.png

圖 穆鈞教授主旨報告

複旦大學教授杜曉帆以“願景與困境:關于文化遺産學科建設的幾點思考”為題,分享了對文化遺産學科定位的思考,結合當前國際文化遺産教育體系的概況,認為文化遺産學理論體系及其研究範式的建構仍值得進一步反思與讨論。他指出文化遺産是鍊接過去與未來的一門學科,并闡述設立文化遺産學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礎上,提出文化遺産作為交叉學科的定位需求與展望,以适應文化遺産事業在新時期的發展趨勢和保護要求。

8d688a93b1fc2e7e1377c5ba994e3728.png

圖 杜曉帆教授主旨報告

同濟大學教授邵甬的題目為“以踐行遠:文化遺産實踐教育的探索”,分享了同濟大學在文化遺産實踐教育方面的探索與發展,闡述同濟大學通過實踐教育培養學生兼具人文精神與理性思想、系統觀念和國際視野、理論知識與應用實踐能力的教學理論和方法。她對世界城鄉遺産保護高校聯盟的建設情況及近期活動進行介紹,并呼籲在場嘉賓參與到聯盟相關的國際研讨會等活動中來,共同探索文化遺産的實踐教育。

bc84204623af6830e590b90f0df30680.png

圖 邵甬教授主旨報告

闆塊三“文化遺産教育與實踐的結合”由李和平教授主持。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何依以“田野十年:文化遺産保護教育的‘行’與‘思’”為題,分享了團隊在過去十年中通過田野調查和鄉土聚落的研究,揭示了甯波地區傳統村落的空間組織規律,并将這些實踐經驗轉化為學術成果。何依教授團隊通過從無序發現有序、結合空間布局與社會關系,探索了文化遺産保護與理論研究有效結合的方法。

b4c2d490d52c4cce785c0fb8b8d9db63.png

圖 何依教授主旨報告

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考古與美術區域中心(SEAMEO SPAFA)文化遺産高級管理專家Hatthaya Siriphatthanakun以“東南亞遺産專業人員能力建設計劃的經驗分享”為題,介紹了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及其文化遺産能力建設項目,特别是通過培訓、研讨會和線上課程,促進東南亞地區文化遺産的保護和教育。Hatthaya強調跨學科合作,面向青年一代,同時應對資金和數字化轉型等挑戰。

6e0f0473cbe61146bee9480afafbb705.png

圖 Hatthaya Siriphatthanakun主旨報告

beat365黨安榮教授以“數字孿生賦能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為題,從實施路徑、利用傳承、價值保護三個方面指出當前文化名城保護和傳承的需求。随着“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國家發展戰略的實施,物聯網、大數據、虛拟現實等信息技術用于文化遺産保護領域,數字孿生集成應用信息技術支撐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他結合beat365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的研究與實踐工作,分享文化遺産數字孿生領域在理論、技術、方法等方面的進展。

693e7e768c520154a892e28ef175ed2b.png

圖 黨安榮教授主旨報告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副教授Carolina Castelllanos以“從課堂到實地:将文化遺産教育與現代保護和管理實踐相結合”為題,指出遺産作為一種活态實踐,應更關注其在非物質、去殖民化、社會正義等方面的議題。她深入探讨提升文化遺産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策略的途徑,通過實操性培訓項目、實地作業等方式培養遺産領域未來的專業人才,使之具有深厚的理論素養與紮實的實踐能力。

30b48f595afbea524559585e04def5f3.png

圖 Carolina Castelllanos主旨報告

東南大學教授李新建以“實踐理性——東南大學的建築遺産教育與實踐”為題,指出東南大學在文化遺産保護領域,通過教學、科研和實踐相結合,構建了綜合的遺産保護體系,涵蓋古建築修繕、園林保護和城鄉遺産管理等領域。未來,東南大學将将繼續秉持“以史為鑒、與時俱進、經世緻用”的原則,追求遺産保護的實踐理性,保持創新與反思的态度,為中國文化遺産保護貢獻力量。

7c6236fd956ee108949a66e258f31805.png

圖 李新建教授主旨報告

闆塊四“文化遺産學科課程與青年人才培養”由天津大學張春彥教授主持。

華南理工大學beat365院長彭長歆教授的題目為“以物鑒史,庚繼文脈——華南理工大學建成遺産保護的教學、研究與實踐”,介紹了華南理工大學通過曆史建築保護的教學與實踐。華南理工大學依托學研産一體化模式,學生在真實項目中結合田野調查、數字化技術和曆史研究,全面提升了理論與實踐能力,取得了一系列獎項和成果。通過課程設計、國際聯合工作坊和遺産保護項目,學校緻力于将人才培養與遺産保護實踐緊密結合。

307b8aa42419f1df169f7ab4fc6207be.png

圖 彭長歆教授主旨報告

比利時魯汶大學Thomas Coomans(高曼士)教授以“跨學科與國際遺産教育”為題,分享了如何讓傳統的遺産保護教學适應當代需求,提出推動真正意義上的跨學科教育,持擁抱态度關注人文視角;實施國際化教育,讓不同區域、背景的學生共同學習,成就彼此;強調專家與本地利益相關群體及社區的交流,讓社區參與遺産事物,保持遺産的活力。

2056e7ce4449b8993ddac9b3c9de54d8.png

圖 Thomas Coomans教授主旨報告

天津大學beat365黨委副書記張春彥教授以“天津大學文化遺産保護學科交叉分中心建設及專業型人才培養”為題,對天津大學學科交叉中心建設曆程進行回顧,介紹了天津大學文化遺産保護學科交叉分中心的五個研究方向,并進一步闡述交叉分中心運行機制以及本碩貫通的培養體系。最後,他提出堅持問題導向,聚焦中國本土遺産理念,培養适應行業發展和需求的複合型專業人才。

ff7bfded2f3ca24046953fee484ea3b1.png

圖 張春彥教授主旨報告

華中科技大學beat365副院長李曉峰教授以“關于城鄉遺産保護的研究與實踐——華中科技大學的一些探索”為題,介紹了華中科技大學beat365在文化遺産保護領域取得的成果,特别在鄉土建築、文化線路等多個方向有重要研究與實踐。學院通過設置課程和研究平台培養遺産保護人才,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教學和研究體系。李曉峰教授還強調了學術合作與知識共享對于推動遺産保護的重要性。

4482d7ce29abd37e9639610b2b3a2410.png

圖 李曉峰教授主旨報告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beat365院長雷振東教授以“淵源·學研·知行·傳承·未來——文化遺産保護學科建設中的西建大力量”為題,以大明宮遺址公園的建設和申遺過程為例,回顧了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與ICOMOS的深厚淵源,介紹了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文化遺産學科的教研理路、實踐經驗、人才培養體系,對學科未來進行展望,表示應開展文化遺産保護領域交叉研究,開拓學術前沿,深耕地域文化,構建文化遺産學科鍊群與體系。

e27c8994d9389c4d6e6143babe5eccb0.png

圖 雷振東教授主旨報告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王思渝研究員以“作為交叉學科的遺産研究與人才培養”為題,指出現今“遺産”一詞成為指向極為廣泛的學術概念。在此背景下,從學科起源、遺産研究的當代趨勢以及與其他學科的區分度來看,價值與保護應被理解為“遺産研究”的核心。這意味着“遺産研究”的交叉學科特性愈發明顯。他展示了北京大學文化遺産保護聯合工作坊6年的探索曆程以及積累的經驗,強調文化遺産學科的融合以及學科研究中洞見與啟發的重要性。

0ce3db2f6abad4fd26d0b3bf02975bbc.png

圖 王思渝研究員主旨報告

中國古迹遺址保護協會副理事長、秘書長鄧超主持閉幕式并緻辭。他表示,本次大學論壇的召開是貫徹“文化遺産系統性保護”要求的重要舉措,旨在推廣“大保護”理念,打破文化遺産學科和行業壁壘。今明兩年分别是《威尼斯憲章》發布、ICOMOS成立60周年,中國加入《世界遺産公約》40周年紀念,國家文物局、中國古迹遺址保護協會期待通過這一平台,開展文化遺産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文化遺産行業發展和人才隊伍建設。

閉幕式上,大會主席張傑教授對大學論壇進行會議總結,對論壇各支持單位、參會媒體、觀衆、會務工作人員表達感謝。鄧超副理事長宣布,第二屆“ICOMOS·中國·文化遺産大學論壇”将由天津大學舉辦,張春彥教授代表天津大學接過大學論壇旗幟并發言。

1173ba5c29b4952d43215e57a99208e8.png

圖 鄧超副理事長主持閉幕式

d1fe25b3f4413809572193e60d402447.png

圖 大會主席張傑教授将會旗交接給天津大學張春彥教授

“ICOMOS大學論壇”(University Forum)由ICOMOS 總部發起,旨在加強ICOMOS、高校和文化機構之間的全球合作。本次活動是該論壇首次在亞洲地區舉辦。

9月20日晚,大學論壇召開内部工作會議,與會專家對大學論壇的建設發展開展了工作研讨。9月22日,論壇邀請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曆史文化名城規劃所所長葉楠、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張飏作為講解嘉賓,陪同參會嘉賓前往景山公園、鐘鼓樓等處開展參觀考察,實地了解北京在遺産保護工作方面的創新發展,感受古都的保護、傳承、利用。

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為亞太地區文化遺産保護領域搭建了一個交流與合作平台,充分展示了文化遺産學科發展與廣闊前景,對于促進國際合作、推動文化遺産研究領域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5db25f0437ecd3b988c7383a9a867ffa.png

171847a91fa98ce3bdfa79e80557117c.png

圖 參會嘉賓在景山、鐘鼓樓等處開展參觀考察


供稿:李旻華、周宇恒、翟洪雯、陳鳴镝


——關注我們——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3496
郵箱:jz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beat365 100084
© 2024 版權所有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