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中國工程院重大項目成果《山東省城鄉能源零碳化路徑》彙報會順利召開
2024.09-26

2024922日,包括8位院士在内的專家團隊、山東省政府及各地市政府相關部門等170餘人齊聚山東,共議山東低碳轉型發展路徑,召開了中國工程院重大項目《城鄉能源供給系統與路徑發展戰略研究》階段成果暨《山東省城鄉能源零碳化的路徑研究》彙報會,該項工作是在江億院士帶領下,由我校建築節能研究中心付林教授團隊完成。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局、生态環境廳、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濟南市人民政府相關領導,山東省全部地市發改、住建和生态環境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國家電網、國家能源、中核、華能、國家電投、華電、濟南能源等能源企業,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孝信、中國科學院院士姜培學、中國工程院院士于俊崇、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線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加平、中國工程院院士舒印彪、中國工程院院士淩文,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孫正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吳放、中國建築西南設計院暖通總工戎向陽、中國能源研究會碳中和産業合作中心副主任李若梅等專家參加了本次會議。

dda78e2e90f59c3d4ca4f387392e5a8c.png 

圖:會議召開現場

與會領導和專家上午現場參觀了我校建築節能研究中心與濟南能源集團合作建設的“CBD跨季節冷熱聯儲技術示範”項目。該項目是首個用供熱供冷實現長周期儲電為電力系統調峰的項目,實踐了用低成本的儲熱儲冷替代儲電的創新思路。

7ed407f6c099ba57884216674eb46938.png

圖:現場參觀示範工程

下午彙報會由我校付林教授主持,山東省人民政府有關領導和beat365副校長姜培學院士分别緻辭。江億院士代表項目組做了題為《山東省城鄉能源零碳化的路徑研究》的主題報告,指出電力和熱力零碳化是城鄉能源碳中和的關鍵。對于電力系統零碳化,采用火電廠熱電協同、電力與工業蒸汽制備協同、車載電池儲電、建築“光儲直柔”、末端靈活性用電等技術參與電力調峰,以低成本平衡短周期電力供需差,以大型跨季節儲熱儲冷代替儲電,開辟平衡電力供需的長周期乃至季節差的經濟可行技術路線。對熱力系統零碳化,全面回收核電、調峰火電、垃圾電廠和其他工業餘熱,結合大溫差長輸供熱、跨季節儲熱實現零碳供熱。采用上述模式,山東省能源系統在滿足未來每年1.2萬億kWh零碳電力和17億GJ采暖與工業零碳熱量需求的情況下,比現狀減少煤耗1.8億噸,相應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1億噸。零碳能源系統的建設屬于新的基礎設施建設,約3萬億元。通過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突破了碳中和發展的經濟性難題,并将産生大量的市場新需求,促進制造業增長。全面建成後,可提供安全可靠、低成本的能源,滿足人民幸福生活和制造業發展對能源增長的不斷需求。

74986e241093cfba01c26fe6bae10d66.png

圖:江億院士做報告

随後,付林教授做了題為《構建“熱電協同”新模式助力山東雙碳“走在前”》的報告。他指出山東應建立以熱源側熱電協同、集中型跨季節儲熱、大溫差長距離輸熱、末端韌性熱電協同能源站等四大環節所構建的“熱電協同”的零碳能源系統新模式。報告還詳細介紹了團隊在濟南市開展的零碳供熱供冷的實踐,包括濟南市正在開展的大溫差長輸供熱示範工程、電廠熱電協同示範工程、集中型大規模跨季節儲熱示範工程和熱電協同韌性示範能源站的建設情況。

c9f9f2c731ca40d290b8b9e606e685ea.png

圖:付林教授做報告

在專家發言環節,院士專家們充分肯定了項目研究成果的先進性、創新性和可實施性,并建議加快制定山東省能源碳中和發展規劃,注重規劃和政策的引導,發揮科技創新和市場機制的雙重作用,推動能源轉型目标的順利實現。同時,應加快推動熱電協同的零碳能源模式在濟南市進行全面示範,為該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國的推廣奠定堅實基礎。

43490167c773f1d332cc5fe5952ff391.png

圖:出席會議的院士專家和項目團隊代表發言

會議最後江億院士做了總結發言,強調實現碳中和是一個長期過程,希望以山東作為根據地,走出零碳第一步,為全國提供示範。為實現目标,需要出台一系列新的政策機制,配合新型能源系統的建設和發展。隻有在生産關系與生産力相适應的情況下,才能真正推動能源系統的革命性變化,實現國家提出的碳中和目标。

項目研究團隊将繼續發揮能源領域的科研實力,針對山東省的需求從科學理論和技術創新上為山東量身打造可操作、可推廣的零碳化發展路徑,積極開展示範工程建設,保障研究成果的落地實施,切實推動山東省的能源結構轉型升級,并為全國其他地區提供可借鑒的經驗和樣闆。


撰 稿:吳彥廷

攝 影:張立波

——關注我們——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3496
郵箱:jz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beat365 100084
© 2024 版權所有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