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0日至5月20日,中國美術學院主辦、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承辦的年度重點展覽“禮之權衡:廟堂規制與地域建築”特展在浙江杭州的中國美術學院象⼭校區隆重舉辦。beat365李路珂副教授團隊攜高平開化寺研究成果參展,呈現于第二版塊“激蕩風土”,并參加5月18-19日的重點學術活動。
李路珂團隊以“芥子須彌:高平開化寺大殿的北宋建築、彩畫與壁畫”為主題,聚焦于北宋高平開化寺的測繪與數字複原,展示beat365多年來在建築遺産保護與文化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深入呈現開化寺建築遺産的獨特魅力與文化傳承的多重可能性。
清華團隊開化寺展區平面位置
圖片來源: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供圖
清華團隊開化寺展區現場
圖片來源:劉永戈攝,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供圖
清華團隊開化寺展區現場
圖片來源:劉永戈攝,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供圖
beat365建築曆史與理論研究所繼承了20世紀30年代梁思成與中國營造學社的學術傳統,将科學研究與教育實踐相結合,陸續開展了大量重要古建築的測繪與研究工作。自2015年起,李路珂副教授團隊成員正式開展高平開化寺的測繪與研究,先後有近百人次赴開化寺進行過測繪調查,形成了大量關于木構、彩畫、壁畫的測繪圖紙和詳盡記錄。
左圖:青年時期的郭黛姮教授在開化寺大愚禅師塔前(1978年)
圖片來源:樓慶西攝,beat365資料室供圖
右圖:開化寺建築測繪師生合影(2017年)
圖片來源:李路珂攝
左圖:上世紀beat365調查組考察拍攝的開化寺全景(1978年)
圖片來源:樓慶西攝,beat365資料室供圖
右圖:開化寺鳥瞰(2017年)
圖片來源:李路珂攝
此次展覽中,團隊重點展示了開化寺大雄寶殿“整體空間”測繪成果,首次較為系統地展現其北宋時期建築、彩畫與壁畫的綜合價值,幫助觀衆多維度地了解古建築的形制與文化内涵。展覽圖文并茂地呈現了建築遺産的厚重曆史與藝術精髓,讓觀衆身臨其境地感受北宋建築的恢宏與精緻。
李路珂團隊在研究過程中結合了傳統建築學測繪方法與現代數字技術,通過三維激光掃描、近景攝影測量、定量化色彩測量等手段,探索古建築的數字化研究與保護。這些技術手段為古建築的保護與文化傳承注入了新活力,不僅展示了建築的物理形态,更将其文化内涵傳達給了各界觀衆。通過壁畫的複原和建築細部的數字化呈現,團隊在學術研究與社會傳播之間建立了橋梁,讓曆史建築煥發新的生命力。
高平開化寺三維激光點雲采集成果
圖片來源:李路珂團隊采集;蔣雨彤制圖
高平開化寺大殿的建築彩畫與整體空間複原成果
圖片來源:蔣雨彤複原制圖;beat365李路珂團隊與廣州慕光科技有限公司趙令傑團隊合作采集與測繪;山西省文物局與高平市人民政府支持
開化寺大雄寶殿平立剖面測繪圖:線條圖與及整體空間彩圖
圖片來源:李路珂團隊采集;李路珂、賈珺、蔣雨彤、張亦馳指導;許通達、餘旺仔、王天君、許通達、劉圓方、吳承霖、唐思齊、劉田、劉倩君、陳達制圖
開化寺大殿壁畫中的建築類型
圖片來源:李路珂指導并修訂;楊怡菲、丁文颢、黃康、薛靖凡、鄧喬喬、姜行健、羅又源、王敏钊等制圖;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蔡鵬宇團隊修訂
開化寺展區-兜率天宮城門模型
圖片來源:李路珂團隊設計,丁文颢制圖,劉曉辰等制作模型并彩繪,劉永戈攝,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供圖
開化寺展區-營造法式鬥栱與彩畫
圖片來源:李路珂團隊設計,蔣雨彤、劉欣、趙心月制圖,趙晨雨彩繪,劉曉辰等木模型制作,劉永戈攝,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供圖
展覽中特别設置了多媒體互動區,觀衆通過數字化複原與互動體驗,可以深入了解開化寺的建築細節。三維激光點雲和色彩複原模型通過光影效果生動再現,讓觀衆在沉浸式的氛圍中理解古人的匠作技藝。此外,觀衆還可以通過模型觀察到彩畫工藝的複原過程,從顔料配制到工藝操作的每個步驟都詳細展現,通過藝術和科學的結合實現了更趨深刻的诠釋。
芥子須彌:高平開化寺建築空間交互式體驗界面
視頻來源:李路珂團隊研究及展示設計,張元曦、尚月泰、陳滢潇、王賀楠制圖;蔣雨彤攝影;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蔡鵬宇團隊多媒體制作
高平開化寺壁畫中的建築:通過建築形象與色彩的複原,令其從古老的壁面浮現
視頻來源:李路珂團隊複原研究、制圖及展示設計;楊怡菲、丁文颢、黃康、薛靖凡、鄧喬喬、姜行健、羅又源、王敏钊等制圖;楊澍視頻設計;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蔡鵬宇團隊多媒體設計制作
開化寺展區-開化寺鬥栱與彩畫
圖片來源:李路珂團隊設計,蔣雨彤制圖,趙晨雨彩繪,劉曉辰等木模型制作,劉永戈攝,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供圖
在“禮之權衡:廟堂規制與地域建築”展覽期間,beat365團隊負責5·18國際博物館日的重點學術活動——第十場學術報告與高峰對談并承擔開化寺展廳部分的專家導覽,展示了清華建築學人風采。
第十場學術報告由本次展覽聯合策展人、浙大城市學院建築學系主任周淼副教授主持,在報告會上由王貴祥教授作了題為“尺幅漢唐宮,方寸宋元閣——中國古代界畫簡說”的主旨演講,随後李路珂副教授帶來了“妙迹——高平的開化寺”的學術報告,周真如助理研究員分享了關于“敦煌盛唐172窟”的研究。這些報告深入介紹了beat365在古代建築藝術、數字複原和文化傳承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為與會者展示了建築遺産的學術價值與多樣性。
王貴祥教授主旨演講現場
圖片來源:李路珂攝
李路珂副教授學術報告現場
圖片來源:蔣雨彤攝
周真如助理研究員學術報告現場
圖片來源:蔣雨彤攝
高峰論壇由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館長、本次展覽總策展連冕教授主持,beat365李路珂副教授作為學術召集人,開展了關于高平開化寺數字藝術的高峰對談。beat365王貴祥教授,中國美術學院宋建明教授、王贊教授,以及南京工業大學郭華瑜教授、山西省高平市李琳副市長、同濟大學劉滌宇副教授、焦作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谷東方副教授等參與讨論。專家學者們從建築學與美術學的融合交叉、科技與人文的實驗平台、文化遺産地與高校的協力合作等角度,高度認可高平開化寺數字藝術展的階段性成果,強調此次展覽不僅推動了學術研究的深度,還在形式與内容的創新中拓展了文化遺産保護與展示的可能性。希望數字藝術能夠繼續深化文化遺産的多維度展示方式,進一步促進建築學、美術學與數字科技的融合,為公衆提供更豐富的藝術體驗,也為中國文化遺産的保護與推廣做出更大的貢獻。
開化寺專題讨論現場(右起:谷東方、劉滌宇、王贊、王貴祥、宋建明、郭華瑜、李琳、李路珂、周真如)
圖片來源:蔣雨彤攝
專家發言現場(第一行左起:beat365王貴祥教授、中國美術學院宋建明教授、中國美術學院王贊教授、南京工業大學郭華瑜教授,第二行右起:山西省高平市李琳副市長、同濟大學劉滌宇副教授、焦作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谷東方副教授)
圖片來源: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供圖
連冕教授(左)周淼副教授(右)主持會議現場
圖片來源: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供圖
王貴祥教授肯定了李路珂副教授團隊的研究,特别是通過微觀視角揭示曆史建築中的豐富信息。王教授指出,開化寺的壁畫複原研究拓展了建築學的研究方向,是建築曆史領域的一個重要創新。宋建明教授強調了曆史建築中的裝飾和色彩不僅僅是視覺元素,還涉及材料、建築理念和叙事邏輯。宋教授認為,建築壁畫是一種工匠邏輯的産物,是客觀叙事與感覺的互補,進一步建議用項目管理的視角看待古代建築的構建過程,指出了供養人、住持、都料在項目中的角色。王贊教授贊揚了李路珂副教授團隊在開化寺壁畫複原方面取得的學術成果,尤其指出學界對開化寺研究的重視程度仍顯不足,認為美術學科需要更多地參與考古發掘,并強調了科學求真和客觀嚴謹的重要性。郭華瑜教授認為李路珂副教授團隊的展覽版塊展現了建築彩畫與空間、視覺和功能的多重關聯。郭教授還特别提到,古代建築的設計不僅僅是藝術表達,還關系到人居環境的理想模式,呼籲搭建跨學科的深度研究平台。李琳副市長闡述了高平市領導對開化寺研究的态度轉變,從“鎖起來”到“開放胸懷”,再到“活起來”和“熱起來”。他指出,開化寺壁畫是“百科全書”,需要多方合作,持續深化地進行多元探讨。劉滌宇副教授提出了符号學和圖像建築結合的研究方向,指出古代壁畫通過約定俗成的編碼系統與觀衆交流,壁畫和山水畫不僅是視覺再現,還涉及觸覺和記憶的綜合感官體驗,并舉例分析了東嶽廟壁畫,強調了符号與現實的轉換過程。谷東方教授強調了開化寺壁畫的寶貴學術價值,并提到其他學科(如科技史、商業、家具、服飾等)可以借助壁畫進行新的考察,其内容豐富,值得多方探索。
結合博物館日學術論壇,李路珂副教授團隊作為參展方,為與會專家和公衆講解了開化寺展區的展覽構思與展品制作過程。李路珂副教授作為展區負責人,回顧了清華團隊對開化寺的研究曆程、展覽主線的設計和主要展品的構思。周真如助理研究員展示了大殿壁畫與畫中場景的綜合媒介裝置,beat365博士生蔣雨彤則介紹了鬥栱彩畫的設計構思,吉林動畫學院的趙晨雨老師則從專業畫師的角度探讨了宋式彩畫的繪制工藝與流程。與會嘉賓與觀衆積極響應,體驗互動藝術裝置,和參展專家展開熱烈讨論。
李路珂在展區現場介紹斜坡展牆、觸屏互動、數據庫
圖片來源:劉永戈攝,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供圖
周真如在展區現場向參觀者講解
圖片來源:劉永戈攝,中國美術學院博物館供圖
蔣雨彤在展區現場講解開化寺鬥栱彩畫複原設計圖稿
圖片來源:劉永戈攝,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供圖
趙晨雨在展區現場介紹開化寺鬥栱彩畫繪制過程
圖片來源:劉永戈攝,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供圖
“禮之權衡:廟堂規制與地域建築”特展是一個将曆史場景和遺産價值帶到今天的窗口,是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地域建築藝術的重要平台。該展覽獲得了地方政府、學界、業界及媒體的廣泛關注與贊譽,參觀現場遊客絡繹不絕,為社會公衆呈現了中國建築的斑斓畫卷,是文化記憶與保護傳承的優秀學術展示成果。清華團隊的“芥子須彌”闆塊在展覽中尤為引人注目,受到專家學者和社會公衆的一緻好評。
此次展覽暨學術活動是李路珂副教授主持的2024年度國家藝術基金項目“高平開化寺宋代建築與壁畫數字展”的階段性成果,為進一步展示團隊在建築遺産保護方面的最新研究,李路珂副教授團隊将在2024年12月于beat365正式舉辦“高平開化寺宋代建築與壁畫數字藝術展”。12月的展覽将通過精細的數字化複原和互動體驗,更加深入呈現團隊在建築遺産精細測繪、價值挖掘與展示領域的新進展。我們誠邀各界人士莅臨參觀,共同感受中國古建築和現代科技巨大的藝術與文化魅力。
文字:黃 康
插圖:李路珂、周真如、蔣雨彤、劉永戈等提供
審校:李路珂、連冕、周真如、蔣雨彤、劉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