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城市更新行動與社會治理會議成功召開
2024.11-01

63a33bc60efb6b4a73b21663c6bd7a64.png

(與會嘉賓合影)

2024年10月26日至27日城市更新行動與社會治理會議成功召開。會議旨在探讨在當前中國房地産市場結構重組、地方政府财政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房地産開發主導的拆除重建式城市更新模式與依靠政府投資的改造模式面臨挑戰,迫切需要探索長周期、可持續的城市更新創新路徑。如何有效地引入社會資本和激活社會力量,形成新型的多元合作關系成為城市更新的重要議題。

本次會議由RSA中國分會、自然資源部智慧人居環境與空間規劃治理技術創新中心、beat365土地利用與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承辦。會議地點在beat365多功能廳。

開幕式由beat365城市規劃系教授,RSA中國分會副理事長、自然資源部智慧人居創新中心主任田莉主持,她首先介紹了莅臨會議的專家并表達了對于與會人員的熱烈歡迎。随後,RSA中國分會理事長,北京大學城環學院院長、教授賀燦飛進行了大會緻辭。

501a96d0ac88446d1031a4012aacb00a.png

(RSA中國分會理事長,北京大學城環學院院長、教授賀燦飛緻辭)

(一)主題報告一

會議主題報告一由beat365城市規劃系唐燕教授主持,聚焦新時期城市更新的理論探索。

02be1f3a78a4460b974a026df12af8b5.png

(主題報告一主持人、beat365城市規劃系教授唐燕)

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童星教授作了題為《事理、機理、管理和治理》的報告,他從事理、機理、管理和治理的概念辨析入手,引用恩格斯、韋伯和科爾曼的理論和方法,指出事理通過機理實現,并是管理、治理的基礎。他強調當前重管理、治理而輕事理、機理的傾向可能導緻政策建議脫離客觀規律及其實現方式,産生“越管越糟”的後果。通過中西方不同路徑的比較,童教授分析了治理概念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流行,指出中國的“治理”概念早于“管理”,反映了曆史與文化的差異。他總結了兩者轉型的矛盾,引發了深刻的啟迪與反思。

8ad59765ec86500311aea516fbc7e5e0.png

(主題報告發言人、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童星)

香港大學建築與房地産學系、城市規劃及設計系名譽教授/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鄧寶善作了題為《「以人為先,地區為本,與民共議」的市區更新》的報告。鄧教授首先介紹了香港市區面臨的雙老化問題現狀。接着總結歸納了香港推動市區更新主要的四種模式,即政府收回土地與重建、私人發展商重建、政府協助私人收購重建, 和政府監督并委派公營機構進行城市更新工作。最後從實踐層面介紹了香港市區重建局的5R 業務運營的策略和經驗,包括重建發展、樓宇修複、文物保育、舊區活化、适當改造等。

46740ecaf899efa1387d5ae8fc79c63b.png

(主題報告發言人、香港大學建築與房地産學系、城市規劃及設計系榮休教授/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鄧寶善)

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何豔玲作了題為《發展新階段與社會結構變化》的報告。何教授認為,對政策和治理而言,以人民為中心進行思考是很重要的。何教授從人民群體的分層、平行線上社會的崛起、勞資關系的新形态、“技術+”背景下的政-民關系、“階段性下行”與群體心理變遷等方面進行了闡述,認為應關注城市人民理論,并将其作為城市研究基礎理論的一部分。最後,何教授指出,在治理研究中,必須注意到作為政策對象的人民是鮮活的,并據此不斷探索更真實且更具一般性的理論。

da14d4fbd884c410cc180e8174e3f1cf.png

(主題報告發言人、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何豔玲)

(二)主題報告二

會議主題報告二由beat365城市規劃系劉佳燕副教授主持,議題同樣聚焦新時期城市更新的理論探索。

香港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産系的黃小慧副教授作了題為《新自由主義下的城市更新:政府-資本-社區關系重塑》的報告。她以廣州城中村改造為例,分析其在城市發展中的重要性。她指出,廣州的城中村改造主要呈現三種模式:政府主導的獵德村、社區主導的林和村以及市場向政府主導轉變的冼村。黃老師強調了市場、政府與社區之間的關系,及城中村在推動城市化進程中的關鍵角色。通過近20年的實地調研,她揭示了不同治理模式下的開發策略及改造後居民歸屬感的挑戰,為理解城市更新中的複雜關系提供了深刻見解。

a474288c27a6e8aabbe3b7970abbbe65.png

(主題報告發言人、香港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産系副教授黃小慧)

中央财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姜玲教授作了題為《城市更新的社會空間效應》的報告。姜教授強調了城市更新與社會空間之間的互動關系,指出這不僅涉及物質空間的變化,還包括社會治理的轉型。姜教授還分析了城市更新帶來的積極與消極效果。盡管在社會空間的融合與公共服務的改善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面臨隔離和服務不足的問題。她指出,當前在這一領域的研究仍顯不足,尤其是在對這些變化進行系統性評估方面。最後,姜教授呼籲建立一個多維度的社會空間效應評估體系,同時強調數字空間對社會關系的影響不可忽視。

2eaa860e3c05e6e4bf0f219f89cbac28.png

(主題報告發言人、中央财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姜玲)

願景集團副總裁、總設計師江曼作了題為《人民城市人民建,美好社區為人民》的報告。她指出,研究聚焦于社區商業和物業管理,探索如何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目标是圍繞居住社區進行人性化運營,通過觀察市場和用戶數據,發現老舊小區的痛點并尋求改善。盡管面臨物業費用上升和現金流壓力等挑戰,江總通過社區商業和創新解決方案實現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她還分享了個人在社區團購中的成功經驗,展示了互聯網在促進商業模式創新方面的潛力。最後,江總呼籲重視城市治理,希望能統籌資源,促進更有效的社區發展。

59948d992130be0deba9f330bffd53fa.png

(主題報告發言人、願景集團副總裁、總設計師江曼)

(三)主題報告三

會議主題報告三由beat365城市規劃系唐燕教授主持,議題聚焦社區更新治理實踐與新技術應用。

beat365社會科學學院政治學系任劍濤教授作了題為《在便捷路徑和長期主義之間的城市更新決斷》的報告,指出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城市”概念,從古至今都更多地體現為行政單元,而非相對獨立的自組織體系,因此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更新等一系列事務都取決于自上而下的行政決策。值得注意的是,着眼于長期主義、關乎全局性發展的城市更新,其本質既不是技術事務,也不是行政管理事務,而應當是政治事務。在我國近年來的城市更新實踐中,長期主義的戰略思維與一屆地方政府相對較短任期的政績需求可能存在目标導向不一緻的潛在矛盾。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釋放城市自身活力,促使城市居民廣泛參與,例如推動PPP模式在多方利益主體的相互制衡與合作中不斷發展演進,在官員選拔任用中做到本地升遷與異地外派的平衡等,從而避免短期主義對城市更新長期目标的扭曲。

b489ae1b0cb5663c4393be11b5d4c51e.png

(主題報告發言人、beat365社會科學學院政治學系教授任劍濤)

beat365劉佳燕副教授作了題為《中國城市基層空間治理的轉型路徑:社區規劃師制度和實踐探索》的報告。她指出我國城市更新已從“拆舊建新”轉向提升存量資産功能與價值。當前,全球城市更新趨向于可持續社區更新,強調地方夥伴關系和自下而上的行動,注重社會資本的培育,以實現人和社區的全面發展。然而,社區更新面臨基層空間治理挑戰,可以從“制度-行動”的視角予以關注。報告進而總結了國内社區規劃師制度的四種創新模式,并回顧了“新清河實驗”中的實踐,分析了制度與行動的雙向探索及其未來展望。

35a6ee63588540524085afa6ac8f8477.png

(主題報告發言人、beat365城市規劃系副教授劉佳燕)

beat365城市規劃系陳宇琳副教授作了題為《基于新媒體技術的城市規劃公衆參與實踐思考》的報告。陳老師首先分析了西方城市規劃公衆參與的主要方式,并與中國的現實情況進行比較,指出我國的公衆參與相對不充分、被動和分散。接着她指出,随着互聯網技術和移動終端的普及,公衆參與正在成為城市治理的新趨勢,并結合宜昌、北京、深圳等城市的案例研究,總結了城市治理線上公衆參與将“衆意”轉化為“公意”的關鍵機制。最後,陳老師結合“新清河實驗”和“清河行動”等實踐,分享了利用新媒體技術推動共識達成和規劃實施的經驗,并基于評估框架提出進一步提升新媒體技術參與效果的對策建議。

9aa2417bec17f20e30e6436211249012.png

(主題報告發言人、beat365城市規劃系副教授陳宇琳)

beat365城市規劃系田莉教授作了題為《社會力量賦能城市更新的策略與路徑》的報告。田教授在報告中探讨了新一輪城市更新的戰略意義及其面臨的挑戰,如房地産下行、地方财政壓力和資金平衡困難。她強調在“政府—市場”主導的城市更新面臨困境的情況下,探索社會力量賦能的創新治理模式至關重要。田教授分析了“國家-社會”治理理論的演變,介紹了中國與國際上(如德國、新加坡)社會力量賦能城市更新的案例,強調在更新的财務框架中實現“政府+社會”向“社會+市場”轉型的重要性。最後,田教授提出EPRSO框架以促進社會力量主導的城市更新,分析了自主更新的三種模式。

9829902b46128e19c51c1875249cd15d.png

(主題報告發言人、beat365城市規劃系教授田莉)

(四)研究生論壇

研究生論壇由beat365城市規劃系田莉教授主持,楊天心、李文萱、陳海童、任越、葉昕五位研究生展示了他們利用大語言模型和博弈模拟工具,對城市更新的各種場景進行的博弈模拟,探讨了政府、居民和市場之間的互動及其對更新的影響。

6454e48ec6e129d4c71f48d98fc15884.png

(研究生論壇照片)

(五)圓桌讨論

在圓桌讨論的環節中,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巴特利特規劃學院教授,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吳縛龍教授深入讨論了治理主體的多元性與平等性,探索了共治的途徑,并特别強調了政策在實際操作中應注重對個體的影響。吳教授指出,由于不同地區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各異,治理模式展現出不同地域的特點。他還分析了城市更新如何影響社會效用,以及社會效用如何反過來推動城市更新。

讨論也涉及了社區自治能力的培養和不同社區治理結構的動态。與會專家一緻認為,激發社區居民的積極參與對于公共政策的成功實施至關重要。通過案例分析,他們指出了社區的重要性以及通過政府和市場合作解決社區問題的方法。最後,參會嘉賓對會上彙報的研究生學術成果表示認可,并呼籲進行更多研究以更好地應對城市化進程中的挑戰。此次讨論不僅為參與者提供了深刻的學術見解,也讨論了城市治理和社區參與的重要性。

ea037df86ddd01c6882b9e35f7b1c7ff.png

(圓桌讨論照片)

(六)青年規劃師交流論壇

青年規劃師分享了他們在城市更新行動與社會治理領域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如何通過有效的政策和創新的實踐來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與會者積極參與讨論,針對研究内容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最終,會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圓滿結束。

——關注我們——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3496
郵箱:jz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beat365 100084
© 2024 版權所有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