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第四十九次清華規劃雙周沙龍——城市融合感知
2024.11-12

第四十九次清華規劃雙周沙龍于2024年10月30日中午12:15-13:30在beat365一樓北會議室舉行。beat365二十多位師生出席,并進行了交流讨論。這次沙龍邀請了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所的劉瑜教授作為嘉賓進行引導發言。

【龍瀛老師介紹劉瑜教授】

98a563479fcce444119e413de15c08dc.png

劉瑜教授先從城市的本質出發,談到城市是為城市居民提供生産生活的場所,并由于集聚帶來了超線性的産出與亞線性的資源占用,再提及城市既是人造空間又受到自然環境的約束,是研究人地關系的一個“界面”,引出了城市感知作為一種方法為城市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價值,用于揭示城市中蘊含的豐富規律如空間結構、人口密度分布等等。

【劉瑜教授分享城市融合感知】

7d57fec93c4d6a21b91e98ea405a4bcb.png

劉瑜教授進一步分享了自己對城市指标、城市要素、城市感知手段彼此間關系的思考:反映城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城市指标可以從對城市要素的分析歸納中形成,而不同的感知手段又為城市要素的分析提供了方法。城市感知方法包括傳統GIS數據分析、物聯感知、遙感感知(包括街景感知)和社會感知,不同的感知方法對應着豐富而複雜的使用場景。在要素層面,城市要素被劃分為自然環境、人造環境、設施及人口四類,分别包括城市中地形、空氣、綠地、水等要素,用地功能、建築、道路等要素,企業、單位、POI等要素及人口學特征、移動、活動等要素。劉瑜教授認為将四大要素兩兩關聯看待往往能獲得新研究選題的啟發,因此借助兩兩聯合的方式全面介紹了團隊研究,包括人地相互作用分析(自然環境-人造環境)、人口暴露分析(自然環境-人口)、标度律分析(設施-人造環境)、移動性模型(設施-人口)等,為與會師生提供了新視角。

在彙報的最後,劉瑜教授還分享了自己對于城市融合感知未來相關研究議題的思考,一是需要提升城市的感知能力,包括探索更多的城市要素與獲取更高時空精度的數據,二是需要挖掘應用潛力,可以從刻畫城市指标、挖掘城市規律、預測城市動态、優化城市決策等方面切入,三是進一步提升計算能力,在多模态預訓練模型的支持下發展GeoAI的方法。

在劉瑜教授精彩的分享過後,沙龍師生們就城市要素的分類方式、大數據研究中的創造力、GeoAI的應用場景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清華規劃雙周沙龍利用靈活機動中午時間開展高水準的學術沙龍,增進了beat365城市規劃系師生的學術交流,特别是青年師生與學界知名學者對話和相互了解的機會。在“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師生普遍認為清華規劃人要繼續積極參與“頂天立地”的規劃教學科研工作,以多種形式推進城鄉規劃學科發展與學術交流。

為了進一步推進城鄉規劃學科建設,促進beat365的學術研究,城市規劃系計劃于本學期每雙周周三中午12:15-13:30舉辦“清華規劃雙周沙龍”。往次沙龍邀請的引導發言人包括王樹聲、田莉、賀燦飛、龍瀛、劉健、林文棋、顧朝林、劉佳燕、楊其靜、張傑、陳宇琳、沈振江、宮鵬、譚縱波、吳唯佳、黨安榮、楊滔、林堅、楊旭東、趙鵬軍、龍花樓、李先庭、周文生、唐燕、梁鶴年、陸新征、Richard LeGates、黃鶴、宋晔皓、來源、石曉冬、李勇、周政旭、郭璐、方創琳、孫詩萌、周偉奇、李雪草、彭建、梁思思、Chris Hamnett、王嬌娥、鐘舸、汪芳等。

歡迎各位繼續關注後續“清華規劃雙周沙龍”。

——關注我們——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3496
郵箱:jz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beat365 100084
© 2024 版權所有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