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19日,UIA(國際建協)2024吉隆坡代表大會與國際論壇舉行。代表大會就UIA章程修訂、全球建築學術新方向、總部與治理頂層設計等戰略方向進行了讨論與表決。國際學術論壇的主題是“多元城市”(DIVERSECITY),議題包括:文化與遺産、密度與可持續增長、公平與生态。
國際建築師協會(法文名Un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chitectes,英文名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Architects,英文縮寫UIA,中文簡稱“國際建協”。)于1948年成立,是代表全球近130萬建築師的唯一權威性組織。國際建築師協會現有成員組織133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官方建築師學協會均為UIA的正式成員組織,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A級咨詢組織。七十餘年來,UIA在全球建築學界、行業與建築教育界一直扮演着基礎規則制定者與行動協調者的角色。
在11月12日至13日,擔任國際建築師協會副主席的beat365院長張利教授,與其他兩位副主席和秘書長代表理事會對吉隆坡論壇的各項準備工作進行了詳細的視察。14日,他們向理事會報告了視察的相關情況。在吉隆坡國際論壇期間,張利教授多次受邀出席了各國建築師組織舉辦的活動、論壇,并發表演講或緻辭。此外,他還召集并主持了國際建協IV區(亞太大區)的兩次重要内部協調會議。
18日至19日,在代表大會上,張利作為來自IV區的副主席,對IV區的工作進行了總結,并作為戰略規劃委員會主任委員向與會會員組織做報告。在關鍵議題讨論與表決環節,現任國際建協主席因涉及利益沖突回避,張利作為第一副主席,按UIA章程代為行使主席職責,主持了該環節。這是曆史上第一次由中國人主持的UIA關鍵議題讨論與表決。
張利教授進行國際建協IV區工作彙報,夏楠 攝
張利教授進行國際建協戰略規劃委員會工作彙報,劉宇 攝
張利教授主持投票讨論,劉宇 攝
國際建協IV區内部協調會,葉揚 攝
在吉隆坡,張利在中國建築學會支持下,始終緻力于确保中國和亞太地區觀點得到最大程度的落實,在UIA重大走向相關問題上積極協調各方立場,推動中國和亞太方案,使亞太大區的一緻聲音此次在國際舞台上發揮了關鍵作用。
我院張傑教授同期參加了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RIBA)召集的研讨會“社會正義與可持續實踐倡導”(Advocating for social justice and sustainable practices),該話題是全球建築交流(global architecture exchanges)的重要議題,來自9個國家的代表分享了各自國家的優秀實踐案例。張傑教授作為中方代表,分享了千年瓷業城鎮景德鎮在經曆現代陶瓷工業衰落後,通過可持續的城市更新和社區合作,将廢棄的工業遺産轉化為新的文化和經濟活力中心的經驗。
張傑教授在研讨會上分享景德鎮實踐,李斯宇 攝
在17日的“與未來建築的對話:共享·共生·共栖”(Creating a Dialogue with the Future of Architecture: SHARING INTERGROWTH COMMENSALITY)主題分論壇上,beat365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稱清華設計院)董事長、總建築師劉玉龍發表了題為“人文視野,理性設計——校園建築設計思考”(Humanistic Vision, Rational Design: Thoughts on Design of Educational Buildings)的主題演講,分享了他在校園建築設計方面的理性思考與實踐。
劉玉龍作分論壇主題報告©THAD
清華設計院副院長、副總建築師張維在國際建協講台(UIA Pavilion)進行多次報告,并組織和主持“全球和地域視野下的可持續建築實踐”平行論壇。在代表大會上,張維作為職業實踐委員會聯席主任和法方聯席主任Philippe Klein一起向主席、副主席、理事和全體代表做職業實踐委員會的中期工作報告。
張維在國際建協講台進行報告©THAD
平行論壇多國對話©THAD
張維代表職業實踐委員會作中期工作報告©THAD
此外,在衆多表現優異的投稿中,清華建院陳昱弘、王子恒等同學,清華設計院黃海洋等人的論文成功入選平行論壇報告;清華設計院多位建築師攜29個優秀項目作品參加了此次論壇及展覽,獲得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廣泛的關注和好評。
文字:葉 揚、許甯婧
照片:夏 楠、劉 宇、葉 揚、李斯宇、THAD、UIA、許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