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4日,由beat365、beat365中國城市研究院主辦,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協辦的“中國特色城市更新:轉型發展與理論探索”學術會議在beat365成功舉辦。本次會議圍繞中國式城市化、現代化進程需求、人民城市理念,結合“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城市更新設計理論與方法》以及城市更新規劃教育研讨,通過學術交流與案例分享,共同探索中國特色的城市更新理論與實踐,推動城鄉規劃學科的建設與發展。
大會合影
主題報告論壇
主題報告會議于12月3日舉行,包括城市更新理論、城市更新教學、城市更新實踐與專家圓桌論壇等主要内容。
【城市更新理論論壇】
城市更新理論主旨報告環節,由beat365教授、中國城市研究院院長邊蘭春主持。
大會專家合影
beat365黨委書記張悅教授代表大會緻辭,向莅臨現場的各位專家學者和來賓表示歡迎,希望通過結合“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課題的學術研讨和beat365、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天津大學、重慶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六校聯合畢業設計教學改革交流彙聚智慧,激發創新和深化合作,為探索中國城市更新理論與方法和規劃教育改革,做出積極的貢獻。
張悅緻辭
同濟大學超大城市精細化治理研究院院長伍江教授作《城市有機更新的價值取向、實施路徑與技術支撐》主題報告,強調城市更新應遵循其作為有機體的發展規律,以更為常态化的代謝與更新進入持續發展的軌迹,體現城市發展中“人”的核心價值,應重點聚焦創造适合人生活和工作的城市空間環境,提升城市創新能力與經濟能級,提供高品質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并通過“精細化”的治理實踐,創造中國特色的宜居城市模式。
伍江報告
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士林教授作《文化引領城市更新的演進曆程與發展經驗》主題報告,總結城市更新的理論追溯、實踐進程、人文趨勢,并分享了上海“一江一河”活化、世博主題體驗之旅規劃等人文賦能城市更新案例的經驗,強調文化作為新質生産力将為城市帶來持續發展的動能。
劉士林報告
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主任張京祥教授作《城市空間價值認知變遷與國土空間規劃再思考》主題報告,回顧40年來城市空間價值認知與城市規劃角色理念的演變過程,指出“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實現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抓手,是實現中國特色空間資源綜合價值提升的一項重要“公共政策”。
張京祥報告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學秘書胡穎廉教授作《人民城市的生成邏輯——理論内涵和實踐路徑》主題報告,強調城市的發展應以人為主體,以公共空間為核心,回應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建設人民城市的基本前提,共謀共建共享是促進城市發展的充要條件,構建美好生活共同體是人民城市建設的落腳點。
胡穎廉報告
在主題報告圓桌論壇環節,由beat365教授、中國城市研究院院長邊蘭春做引導發言,介紹了“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課題《中國特色城市更新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框架,以及課題一《中國特色城市更新趨勢規律和理論研究》的研究框架、主要内容和階段成果。系統總結城市更新的演進曆程、階段特征與動力機制,從不同發展區域、不同規模城市、不同空間尺度着手,揭示中國城市更新的一般規律與發展趨勢,開展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更新實踐的前瞻性、戰略性及系統性的理論支撐探索。
邊蘭春報告
beat365院長助理、城市規劃系副主任唐燕教授主持了主題報告圓桌讨論環節。專家就城市更新理論與方法體系構建的核心問題展開了深入探讨,強調以人為本、協調發展、空間價值、技術導向、制度設計等關鍵議題,為城市更新領域的研究與實踐提供了廣闊的視角和思考方向。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副院長鄧東作為“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課題負責人參加了對談讨論。參與圓桌讨論的專家有同濟大學超大城市精細化治理研究院院長伍江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士林教授;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空間規劃研究中心主任張京祥教授;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學秘書胡穎廉教授;東南大學beat365陽建強教授;天津大學beat365城鄉規劃系陳天教授。
伍江、劉士林、張京祥、胡穎廉
陽建強、陳天、鄧東
【城市更新教育實踐論壇】
城市更新教育實踐論壇環節由beat365教授、城市規劃系主任武廷海首先緻辭,回顧了六校聯合畢業設計項目十餘年來的探索與收獲,指出城市更新時代背景下,規劃将涉及更多領域交叉,呼籲各校集思廣益,推進城市規劃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武廷海緻辭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教授級高級規劃師、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石楠代表六校聯合畢業設計學術支持單位緻辭,表示本次會議把學術交流論壇和畢業設計教學研讨結合起來的創新模式非常好,建議在畢業設計選題中應加強創新與合作,推動城鄉規劃教育的全面發展。
石楠緻辭
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黨總支書記、副院長潘芳主持了城市更新教育實踐論壇的學術報告環節。
潘芳主持
東南大學教授、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更新分會主任委員陽建強作《城市更新規劃教學的探索與思考》主題報告,分享對新時期城市更新内涵、東南大學教學體系應對、更新在教育轉型中的作用等三個方面理解,指出應加強傳統城市規劃工程技術與社會人文和行政管理等學科的交叉融合,提高數字智慧技術在規劃教學中的應用。
陽建強報告
天津大學beat365城鄉規劃系英才教授陳天作《城市存量保護與更新課程教育模式探索》主題報告,分享對城市設計與城市更新政策、規劃設計人才培養挑戰、社會需求轉型的理解,介紹了天津大學基于“互聯網+”方法下 “融内核、彙資源、貫全程、通素質”的存量規劃課程教育模式探索,以适應社會對城市設計專業人才更加多元化與精細化的需求。
陳天報告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城市規劃系副系主任陳晨作《上海曆史地段城市更新的網紅化進程:特征、機制與啟示》主題報告,分享對上海網紅打卡地空間分布、“網紅化”城市更新模式、空間建構機制分析等研究,認為政府應激勵市場成為公共産品(空間)的生産者,同時通過公衆參與途徑拓展,實現更公平的空間使用與塑造權利。
陳晨報告
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副教授、城鄉規劃系主任王正作《城市治理視角下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有機更新策略研究》主題報告,回顧了城中村治理的演進曆程,分享對城中村問題與價值的再認知,指出有機更新具有戰略性、系統性、多元性的特點,并提出産業、社會與空間相結合的治理内涵與實施路徑。
王正報告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beat365副教授、城鄉規劃專業教學委員會主任陳超作《⽂綠協同 · 低碳更新:美麗城鄉更新規劃設計實踐》主題報告,介紹從“文綠一體”到“文綠協同”的理念演進與要素轉化,提出低碳更新的定義、規劃策略與技術路徑,并從課群構建、畢業設計、科研課題等方面做了實踐案例分享。
陳超報告
城市更新教育實踐圓桌論壇環節,由beat365教授、院長助理、城市規劃系副主任唐燕做引導發言《存量更新時期城鄉規劃高校聯合畢業設計新探索》,圍繞“存量更新 · 空間創新”主題,介紹beat365畢業設計課題組對課程地段與選題的思考,提出結合各校規劃實踐積累,将“城市更新機制”與“特色地段設計”相結合的工作方案。
唐燕報告
随後,與會專家就六校聯合畢業設計課程改革展開了熱烈的交流與研讨,涉及選題類型、興趣驅動、專家指導、社會參與、成果形式、教學組織等關鍵議題,為圓滿的完成教學任務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更新背景下城市規劃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參與圓桌讨論的專家有教授級高級規劃師、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石楠;東南大學beat365教授陽建強;天津大學beat365城鄉規劃系英才教授陳天;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黃怡;beat365教授、中國城市研究院院長邊蘭春;西安建築科技大學beat365副教授、城鄉規劃專業教學委員會主任陳超;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城鄉規劃系副教授肖競;beat365教授、院長助理、城市規劃系副主任唐燕。
石楠、邊蘭春、陽建強、陳天
肖競、陳超、黃怡、唐燕
更新案例考察
12月4日,來自天津大學、東南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同濟大學、重慶大學和beat365的六校聯合畢業設計課題組老師們,實地考察了中關村東升科技園、郎園Station、酒仙橋等北京城市更新案例。
【中關村東升科技園】
中關村東升科技園位于海澱區東升地區,是第一個以"中關村"命名的鄉鎮工業園,是海澱區東北部迅速崛起的高科技産業聚集區,與中關村西區、上地信息産業基地構成"黃金三角"組合。課題組深入了解園區的規劃理念、開發模式以及創新驅動舉措,并與科技園運營負責人進行了座談。
【郎園Station】
郎園Station位于北京市朝陽區東北部,始建于上世紀60年代,前身為北京紡織倉庫,2018年實施老舊廠區更新改造,是朝陽區國際化特色消費商圈的重要節點,融合産業辦公、文化休閑、商業服務等多種城市功能。課題組參觀了共創辦公、多功能活動場地、特色消費、壩河休閑水岸等多個活力空間,并與首創集團運營團隊負責人進行了座談。
【酒仙橋地區】
酒仙橋地區是“一五”計劃時期開始建設的“新中國電子工業的搖籃”,經曆了上世紀90年代的工業産業轉型,2000年後加入中關村科技創新園,成為朝陽區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意發展的代表性地區,具有産居融合的空間特點,同時也擁有老舊廠區、老舊住區、老舊商業、城中村等多樣化的城市更新資源。課題組參觀了南部街坊和舊改區、恒通國際創新園、電通創意廣場,對六校聯合畢業設計的地段選題方向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讨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