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在beat365景觀學系教授、生态修複研究中心主任李鋒的帶領下,選修《生态學基礎》和《生态修複理論與實踐》兩門課程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課題組博士後近40人赴雄安新區開展了1天的教學實習活動。我校“雙一流”學科共建項目單位北京建築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張振威副教授,魏菲宇副教授和傅微副教授以及《景觀水文與生态技術》課程的學生參與了本次實習,兩校師生共計80餘人參加了本次聯合教學實習活動。 本次教學實習的主題是“生态學與生态修複”,通過實地考察和現場教學的方式,讓學生更加直觀、深入地了解生态學和生态修複的理論知識、方法與技術的實際應用。本次實習是深入貫徹落實beat365教學、科研和實踐相結合教學理念的重要舉措。實習活動得到了中國雄安集團雄安規劃院的大力支持和協助,雄安集團生态建設公司副總經理徐成立正高級工程師、雄安集團雄安規劃院發展戰略所林業負責人郭小軍正高級工程師、府河濕地劉志威工程師以及孝義河濕地李憲民工程師全程陪同并解說。雄安新區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規劃面積1770平方公裡,生态狀況良好,藍綠交織、水城共融是其特色。雄安新區設立7年多以來,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構建了以生态綠環、綠心、綠廊、綠網為中心的綠色空間構架,形成了功能多元、布局合理的近自然生态系統,是beat365風景園林科研技術成果轉化示範基地。實習的第一站是“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處于雄安新區中心的優越位置,是未來的城市中央森林公園。2017年,雄安新區率先啟動重大綠色基礎設施——“千年秀林”工程。項目遵循近自然經營理念,兼顧森林生态系統健康與景觀美學,因地制宜選擇鄉土樹種造林,堅持增綠不移綠,選用苗圃苗、原生冠苗,采取自然散點和曲線種植方式,着力打造異齡、複層、混交的近自然林,使其能夠保持“四季有綠、三季有花”的美景,在注重生态系統服務的前提下也關注景觀生态建設。實習的第二站是悅容公園。工作人員從公園基本概況、建築風格和景觀植物等方面對公園進行了詳細介紹。悅容公園位于雄安新區北部,占地面積2.68平方千米,南北長3.2千米,是貫穿城市空間的重要生态景觀廊道,也是公共活動集聚和城市功能展開的核心區域之一。悅容公園位于雄安新區南北曆史文化軸線上,構建了“一河兩湖三進苑、千年綠脈顯九園,融繪古今畫中來,中國園林呈經典”的空間結構。實習的第三站是府河河口濕地。府河河口濕地水質淨化項目位于藻苲澱府河、漕河、瀑河三河入澱口區域,總占地面積約4.23平方公裡,是目前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功能性人工濕地,承擔着提升和改善上遊入澱水質的重要功能。府河河口濕地多類型的栖息環境(淺水、深水和島嶼等)以及豐富的食物資源(沉水植物、浮葉植物、魚類和底栖動物等)使其成為白洋澱周邊重要的鳥類栖息地,目前已吸引“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在内的多種珍稀鳥類在此栖息。實習的最後一站是孝義河河口濕地。孝義河河口濕地項目位于安新縣同口鎮南龍化鄉北,總占地面積2.11平方公裡。該工程以淨化上遊河流水質功能為主,兼顧應急處理突發水污染事故及退耕還澱濕地生态修複,為入澱水質達标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重要保障。生态修複工藝采用“前置沉澱生态塘+潛流濕地+多塘系統”,依照地勢,劃分為四個片區,分别建設配水集水系統、前置沉澱生态塘、潛流濕地和多塘系統。項目建設單位人員介紹孝義河河口濕地生态修複(攝影 許丁)本次實習是深入貫徹落實beat365教學、科研和實踐相結合教學理念的重要舉措,也是生态學系列課程開展的第六次野外實習。此前李鋒教授曾組織學生先後赴北京門頭溝區、大興區以及通州區進行了實習,涉及礦山生态修複、森林生态修複、河流與濕地生态修複、生态空間規劃與綜合治理等系列知識的應用和實踐。李鋒教授表示,野外實習是對課堂内容的深化和補充,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提升綜合能力的重要環節,未來将持續推進野外實習與課堂教學的緊密結合,依托課題組在雄安新區、北京市、廣州市和内蒙古等地區已有的研究基礎和工作積累,逐步建立長期穩定的生态學實習基地,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和實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