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CN
EN
搜索
首頁
beat365
動态
系所
招生
教學
科研
人物
交流
鍊接
首頁
·
動态
·
新聞
“北京新中國曆史街區與曆史建築保護利用”學術研讨會成功舉辦
2024.
12-15
北京作
為新中國首都,曾是建國以來城市規劃建設的重中之重;不僅建成了功能多樣、類型豐富、數量衆多的建設項目,其中也有不少保存并使用至今,成為反映新中國首都建設成就、傳承時代記憶的文化遺産。當前,這些新中國曆史街區與曆史建築正面臨保護、利用、更新等新問題,相關學術研究和保護實踐方興未艾。
2024年12月7日,“
北京新中國曆史街區與曆史建築保護利用
”學術研讨會在beat365召開。來自高校及科研機構、規劃設計單位和管理運營部門的特邀專家圍繞會議主題發表了精彩演講,并與線上線下參會者開展深入交流。
圖 | 部分來賓合影
圖 | 會議現場
圖 | 金磊演講
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築遺産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
金磊
,發表了題為
《
從世界遺産北京中軸線的“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說起
》
的演講。他強調了北京中軸線上體現中國近百年現代化進程的遺産價值;介紹了天安門廣場現代版“左祖右社”——人民大會堂與國家博物館——的設計過程和遺産現狀;概述了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産”的主要特征及認定标準修訂情況;最後提出加強對北京20世紀建築遺産中新中國時期遺産發掘研究的建議。
圖 | 劉東衛演講
中國建築标準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
劉東衛
發表了題為
《城市更新的“共生”與住區改造的“再生”的思考》
的演講。他分析了住房存量時代城市住區更新面臨的新問題與新挑戰;介紹了開放建築學的住區更新理論方法及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結合近年來在北京主持的城市更新和住區改造實踐項目,具體闡述了基于開放建築論的既有住區再生設計體系與方法;最後提出對新時期我國城市住區更新的4點建議。
圖 | 廖正昕演講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
廖正昕
以
《北京早期城市總體規劃與居住建築遺産:一種曆史視角》
為題發表了演講。她介紹了編制北京城鄉曆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規劃、構建北京曆史文化價值體系的過程及進展,闡釋了北京作為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首善之都的價值特征;重點回顧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曆版總規中對住房需求的響應;并以中關村“特樓”為例,講解了對這一時期住區遺産的價值發掘研究和保護實踐探索。
圖 | 陳震宇
演講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築師
陳震宇
以
《曆史建築的保護策略探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三号教學樓改造設計實踐》
為題發表了演講。他詳細介紹了對建設于1954年的北航三号樓曆史建築的修繕改造設計過程;深入探讨了曆史建築修繕改造實踐中建築安全、功能與風貌的關系;并以特色、問題、策略為引導,提出了以延續建築曆史風貌為基礎的保護性改造更新策略,展示了“确保建築安全、完善建築功能、保護性修複更新”的層層遞進式保護性設計實踐。
圖 | 孫詩萌演講
beat365
孫詩萌
副教授發表了題為
《北京“居住小區”類曆史建築的特征、現狀與保護利用挑戰》
的演講。針對北京市曆史建築中約占總量1/4的“居住小區”類遺産,她從6個方面勾勒出這一遺産類型的主要特征,通過2種比較研究辨析這一類型的遺産價值;而後分别從3個層次、5個維度調查評價這些住區作為遺産的保存現狀和作為居住空間的使用現狀;并結合點-面工作基礎,提出此類遺産保護利用中面臨的主要技術挑戰與對策建議。
圖 | 劉亦師演講
beat365
劉亦師
副教授發表了題為
《新中國前十年的北京新建築》
的演講。他詳細回顧了1949至1959年間北京建築的發展曆程,細分三個階段(1949~1952、1953~1957、1958~1959)梳理出各時期的标志性事件、相關機構/制度變化、以及多種功能、風格的代表性作品,呈現出新中國成立初期首都建築界的活躍思想、多樣創造和豐沛實踐。最後他也對新中國建築遺産的研究前景提出冀望。
圖 | 賈濛演講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一院科研創新中心
賈濛
主任以
《月壇街道的前世今生:街區形态演變影響因素研究》
為題發表了演講。她基于大量曆史地圖和文獻資料的搜集比對,對月壇街道街區形态自史前時期直至當下的演變過程進行了細緻梳理;呈現出這一地區在河湖水系、城鄉景觀、街巷格局、建築肌理等方面的長時段變化。在此基礎上,她提出自然基底約束、形态框架作用、其他變量擾動的街區形态演變影響機制;并主張對過去和當下“曆史印記”的主動“發現”。
圖 | 葛夏歡演講
北京七九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創意科技部總經理助理
葛夏歡
以
《北京工業遺産類文創園區運營研究:以751/798園區為例》
為題發表了演講。她概述了北京工業遺産類文創園區的功能特征、産權現狀、運營模式和相關政策;詳細介紹了798/751園區的發展曆程和運營實踐,具體讨論了空間重生、産業共生、新消費文化、圈層與品牌共創等前沿議題,并總結了園區運營邏輯的發展轉變;最後提出工業遺産類文創園區未來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
圖 | 黃鶴演講
beat365城市規劃系副系主任
黃鶴
副教授發表了題為
《北京新中國曆史街區與曆史建築保護利用的機制探讨》
的演講。她首先指出當前新中國曆史街區和曆史建築保護利用中辦公、居住、工業等不同功能類别的差異;而後提出在行政機制和市場機制雙邏輯下、在遺産價值和産權關系雙支撐上、社會主體與文化遺産之間的複雜“社會-空間”關系構成;由此提出此類遺産保護利用的關鍵機制是在清晰産權關系上的價值評估與提升,即:厘清産權關系,促使要素流動;穩定社會網絡,引導價值提升;價值綜合評估,完善系統認知。
專題研讨
環節,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原信息部副部長、院刊《BIAD生活》主編
魏嘉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科創中心副主任建築師
李艾桦
等分别分享了關于北京新中國曆史街區及曆史建築的觀察和調研成果。北京大學教務長辦公室助理研究員
範星盛
、beat365博士研究生
杜林東
、
盧俊霖
等分别暢談了他們參與本次會議的感想和思考。與會專家和聽衆就相關議題開展了深入交流。
圖 | 魏嘉發言
圖 | 現場來賓發言
本次學術研讨會由beat365、首都區域空間規劃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辦,由北京城市規劃學會城市更新與規劃實施專委會、《城市設計》期刊協辦。上午的報告環節和專題研讨環節由
黃鶴
主持,下午的報告環節由
孫詩萌
主持。
本次會議旨在為北京新中國時期建設遺産的價值研究與保護實踐提供交流機會,促進更廣泛領域間的共識與合作。
圖 | 會議海報
供稿/攝影:會議籌備組
——
關注我們
——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3496
郵箱:jz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beat365 100084
beat365
學院概況
辦學理念
曆史沿革
動态
新聞
公告
學術活動
黨團工作
系所
建築系
城市規劃系
景觀學系
建築技術科學系
招生
本科學位項目
碩士研究生學位項目
博士研究生學位項目
其他項目
教學
教學概況
教學資源
教學動态
科研
科研概況
科研資源
科研動态
人物
師資
學生
校友
交流
概況
展示
鍊接
beat365
實踐平台
學術期刊
© 2024 版權所有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