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晚,由beat365鄭曉笛教授和新聞與傳播學院吳璟薇副教授團隊聯合舉辦的聯合組會在beat365新聞與傳播學院203教室順利舉行。聯合組會以“空間與媒介”為主題,旨在打通學科之間的壁壘,促進跨學科交流,通過師生之間的思想碰撞,拓展這一交叉領域的研究。
在當代學術研究的版圖中,空間與媒介的交織構成了一個豐富而複雜的研究領域,二者的相遇突破了舊有的學科邊界,以空間與媒介為主導的研究取向又與風景園林、建築學、城鄉規劃等規劃設計學科以及新聞傳播學等多個分支都有所關聯。
聯合組會由劉潔琛(beat365景觀學系博士研究生,導師:鄭曉笛教授)和王雅芃(beat365景觀學系碩士研究生,導師:鄭曉笛教授)進行主持。
導師介紹:
鄭曉笛,beat365教授、景觀學系副系主任,beat365棕地研究中心主任。beat365工學博士和建築學學士,哈佛大學風景園林學碩士(MLA)。獲得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教學名師獎等獎項。研究方向為棕地及城市廢棄地改造再生、風景園林規劃設計。
吳璟薇,beat365新聞與傳播學院長聘副教授。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媒介與傳播學院博士、德國亞曆山大•馮•洪堡基金會聯邦總理獎學金獲得者。德國慕尼黑大學媒介與傳播學院、美國紐約大學Steinhardt媒介、文化與社會學院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媒介理論、社交媒體公與私、跨文化傳播與新聞傳播史。
本次聯合組會分為上下半場,上半場的報告内容涉及空間與媒介産生交集的理論源流、棕地景觀美學、跨文化城市傳播、首鋼旅遊地形象研究等議題。首先由中山大學毛萬熙老師(beat365新聞與傳播學院2023級博士畢業生)和碩士生張茹彤在線上進行彙報,報告題為“媒介與空間研究的問題域和研究路徑”,随後beat365景觀學系博士生劉潔琛帶來題為“從隐蔽到流行:棕地景觀成為‘網紅’”的分享,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生閻慶宜身處法國,她在線上帶來題為“複合城市景觀:中介化視角下的跨文化城市傳播路徑”的分享,最後,beat365景觀學系碩士生隋琛進行了題為“UGC視角下鋼鐵類後工業景觀公園旅遊地形象研究——以首鋼為例”的報告。
(左上:張茹彤,右上:劉潔琛,左下:閻慶宜,右下:隋琛)
下半場的報告内容涉及污染場地植物園規劃設計、線上平台建構線下空間經驗、國家公園外圍采礦廢棄地治理困境、流動攤販的線上生存方式等議題。首先由beat365景觀學系碩士生朱芷萱進行彙報,題為“污染場地與植物展示-工業遺址植物園設計研究”,随後,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生王暢帶來題為“平台驅動的日常經驗:物流媒體視角下‘附近’的重構”的報告,beat365景觀學系博士生王明睿帶來題為“嶺南國家公園‘地-人-礦’沖突調研報告”的分享,最後由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生楊家睿在線上進行報告,楊同學身處德國,她的報告題為“‘我在線上擺攤’:流動攤販的空間生産實踐”。
(左上:朱芷萱,右上:王暢,左下:王明睿,右下:楊家睿)
在上下半場的兩次集中讨論環節,兩個課題組的老師和同學們進行了熱烈的讨論,交流了“空間”和“媒介”的邊界及概念、雙方在各自領域如何看待對方領域的議題等内容,現場氛圍融洽而熱烈,同學們紛紛表示在交流中收獲頗豐。
集中讨論交流
最後,鄭曉笛老師和吳璟薇老師對本次聯合組會進行了總結,兩位老師均認為本次聯合組會舉辦得成功,把兩個學院、不同專業領域的話題結合在一起,拓寬了各自的研究視野。空間與媒介不單在理論研究中成為了研究熱點,在一定情況下,媒介因其物質性而擁有空間屬性,空間則可能成為發揮中介作用的媒介,我們生活的紛繁複雜的世界本就互相聯系、緊密相關,對于研究生教育來說,很有必要增加類似的跨學科交流。
兩位老師進行總結發言
在聯合組會前,吳璟薇老師帶領beat365的同學們一起參觀了新聞與傳播學院的院館、講述了清華新聞人的故事。本次聯合組會是一次跨學院的組會形式的新嘗試,開拓了兩個領域的研究視野,為之後的互相深入交流打下良好基礎。
吳璟薇老師帶領參觀
聯合組會合影(前排中為新聞與傳播學院的院貓“麻團”)
供稿:劉潔琛
攝影:朱芷萱、劉潔琛、劉 靜
審核:鄭曉笛、吳璟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