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15日,“清華景觀國際會議——風景園林工程國際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of Tsinghua Landscape Architecture --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在京舉行。會後進行了為期三天的“風景園林數字建造工作營”。此次國際會議和工作營的舉辦在風景園林工程理論研讨和技術研究與應用方面取得豐碩成果。
會議由beat365主辦;beat365景觀學系,教育部基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實踐需求的風景園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虛拟教研室,北京花鄉花木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環太平洋高校聯盟可持續城市與景觀中心 (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ities, Sustainable Cities and Landscape Hub),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作為支持單位;北京市新青年風景園林發展研究中心協辦。此次會議是“清華景觀國際會議”系列之一,會議主題是“Sustainability, Simulation, Solutions”,邀請來自中國、美國、德國、瑞士、荷蘭、泰國、馬爾代夫等國風景園林技術科學領域的20位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融合方式進行,就可持續發展、風景園林工程理論與技術、工程實踐經驗與成果等展開交流。聚焦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标,以數據支持的仿真模拟為技術路徑,以實踐應用為導向的風景園林工程研究。
12月13日,參會的國際專家在beat365舉行了座談會。12月14日上午大會在北京市豐台區萬方苑國際酒店舉行開幕式,美國MIT分會場通過網絡連線同步參加。
beat365景觀學系主任朱育帆教授和beat365副院長梁思思副教授代表主辦單位緻辭,闡明了本次會議作為“清華景觀國際會議”系列之一,聚焦風景園林工程領域,凝練可持續發展共識,強化領域研究,深化國際合作的宗旨和意義,并向與會的嘉賓和會議代表緻以熱烈的歡迎,向為舉辦會議提供支持的單位、組織和個人表示誠摯的感謝。
beat365景觀學系主任、教授朱育帆緻辭
北京市豐台區副區長李宗榮緻辭,介紹了北京市豐台區近年來實施轉型跨越,在城市建設、城市界面升級方面開展倍增追趕行動的發展舉措。詳細介紹了豐台區作為北京市的城市門戶、文化客廳、生态屏障所具有的自然生态禀賦和文化曆史資源,以及城市濱水碧道和公園群城市景觀、城市水系景觀品質提升及城市氣質塑造的計劃;指出豐台區高度重視風景園林行業,已憑借全球生态治理大會的召開在南森設立了風景園林、花園城市、生态治理等方面的永久性會議平台機制;以豐台的自然山水資源和平台機制,熱忱歡迎專家學者前來豐台開展學術研讨,并獻計獻策參與豐台發展建設。
北京市豐台區副區長李宗榮緻辭
北京市園林綠化行業協會會長鄭西平在開幕式上緻辭,指出當今風景園林行業存在多元與融合、創新與品質提升、強調保護與經管等時代特征。認為新時代風景園林行業的三個方向是:強化為人服務,打造新場景,營造新生活;堅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大環境,修複生态;加強能力提升,創新技術,推動應用。此次會議對于技術革新、理念轉變、産品應用具有非常重要意義。希望此次通過此次會議共同提高認識,影響政府推動項目實踐;深入交流互鑒,形成新型業态促進行業發展;擴大多元融合,加強技術創新與推廣應用。
北京市園林綠化行業協會會長鄭西平緻辭
環太平高校聯盟可持續城市與景觀中心(APRU SCL)主任、俄勒岡大學副教授Yekang Ko在開幕式上緻辭,高度評價了beat365在APRU SCL中的貢獻,認為風景園林工程國際會議豐富了APRU SCL的研究和合作領域,希望進一步加深與風景園林工程領域的合作交流,共同促進從政策、規劃到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措施。
環太平高校聯盟可持續城市與景觀中心主任、俄勒岡大學副教授Yekang Ko緻辭(線上)
參加開幕式的還有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副秘書長楊忠全,豐台區園林局長孔媛媛,豐台南苑森林濕地公園建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石磊,花鄉花木集團董事長林巧玲等國内外嘉賓。開幕式由會議主席,beat365景觀學系副主任、副教授郭湧主持。
現場參會的與會人員合影留念
12月14日上午的學術論壇聚焦可持續性議題,由伊利諾伊理工大學教授、beat365傑出訪問教授Ronald Henderson主持,三位演講嘉賓分别從“可持續性”的曆史與内涵,人工智能時代的可持續性展望,氣候變化和社會變遷下的可持續發展案例等主題出發進行了研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城市研究與規劃系教授、區域與城市研究特别項目主任Bishwapriya Sanyal做學術報告,題為“工業化,可持續性和風景園林:技術轉折的曆史概述”(Industrialization,Sustainabilit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istorical 0verview with a Technological Twist);原騰訊戰略顧問李孜做學術報告,題為“人工智能與可持續發展:人機共生框架的簡要分析”(Al and Sustainability: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Framework of Human-Machine Symbiosis);馬爾代夫Charrette Studio聯合創始人、總監Hussain Ziyath做學術報告,題為“馬爾代夫填海造陸:自2000年到2023年的趨勢、影響和可持續性”(Land Reclamation in the Maldives: Trends, Impacts, and Sustainability from 2000 to 2023)。
12月14日上午主會場與MIT分會場連線進行圓桌讨論
12月14日下午的論壇聚焦風景園林相關的仿真模拟技術,由beat365景觀學系李鋒教授主持。6位專家通過學術報告和圓桌論壇分享了多尺度、多要素、多過程的仿真模拟研究成果,共同探讨了數據支持的仿真模拟技術進展和風景園林工程仿真模拟的專業特點。泰國國立法政大學布阿魯昂東盟主席教授研究基金獲得者Peter Petschek先生及副教授 Kim Neil Irvine做聯合報告,題為“豎向與雨洪”(Grading & Stormwater);beat365景觀學系副教授郭湧做報告,題為“基于LIM的大遺址豎向設計和水文模拟 ”(LIM Based Grading and Hydrological Simulation for the Heritage Sites);beat365水利系教授倪廣恒報告題為“利用全尺寸動态風險模拟器強化數字孿生模型以提升城市防洪韌性”(Enhacing Digital Twins for Urban Flood Resilience with a Full-scale Dynamic Risk Simulator);賓夕法尼亞大學威茨曼設計學院建築與景觀實踐教授Matthijs Bouw的報告題為“熱點探照燈:快速城市化、生物多樣性喪失風險與氣候風險交彙點制圖”(Hotspot Stoplight: mapping the intersections of rapid urbanizations, biodiversity loss risk, and climate risk);俄勒岡大學景觀學系榮休教授、環太平高校聯盟可持續城市與景觀中心創始主席Bart Johnson的報告題目為“綜合社會生态系統的前瞻規劃”(Anticipatory Planning for Integrated Socio-Ecological Systems)。
12月14日下午會議學術主持人和報告人發言
12月14日下午會議報告發言人在圓桌會議環節與現場會議代表讨論
12月15日上午的學術論壇由beat365景觀學系副教授郭湧主持。論壇聚焦人工智能、傳感技術、數據科學在風景園林工程領域的應用。5位青年學者分享了來自行業實踐和學術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美國OJB景觀設計公司數字創新總監Phillip Fernberg的報告題為“抗解的問題,桀骜的夥伴:人工智能能否助力風景園林師實現雄心壯志?”(Wicked Problems, Wicked Partners:Can Al help Landscape Architects fulfill our ambitions?);上海園林集團第一分公司技術中心經理董則奉做會議報告,題目為“生成式設計:拟自然花境中的參數化編程與 AI 協同應用”(Generative Design: Parametric Programming and AI Collaborative Applications in Simulated Natural Flower Landscapes);浙江農林大學園林學院副教授李勝的報告題為“杭州傳統園林假山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Digital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Garden Rockeries in Hangzhou);beat365建築系博士研究生,MIT Senseable City Lab訪問學者郭凇的報告題為“理解城市景觀:利用人工智能測度視覺特征及對幸福感的影響”(Understanding Urban Landscapes: Measuring Visual Uniqueness and Well-Being Impacts Using AI);beat365景觀學系博士研究生陳魯做報告,題為“精細尺度城市樹木空間分布與地上生物量評估:基于激光雷達數據的比較分析”(Fine-Scale Mapping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Assessment of Urban Trees with ALS Data: Comparative Analysis)。
12月15日上午會議學術主持人和報告人發言
12月15日上午圓桌會議環節線上線下互動讨論
12月15日下午的學術論壇由Peter Petschek主持。論壇聚焦以可持續性為目标的風景園林工程解決方案,邀請知名專家分享來自行業實踐的成功經驗。意格國際總裁馬曉暐博士做報告,題為“AI時代具有知覺的三維設計”(Sensible 3D Design in the AI Era);伊利諾伊理工大學教授Ron Henderson報告題為“樹木是活的!為生命服務的技術與技藝”(Trees Alive!: Technologies and Techniques for Living Things);泰國PLA應用研發和新業務總監、原泰國國立法政大學設計學院院長Asan Suwanarit報告題為“泰國設計行業中關于可持續性、仿真模拟以及解決方案及其應用的觀察”(Observations on Sustainability, Simulation, and Solution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Thailand's Design Industry);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教授、“公園加”公園經濟研究院院長馮潇做報告,題為“城市公園的可持續運營”(Sustainable Operation of Urban Parks);柏林工業大學景觀學系主任、教授Juergen Weidinger及Weidinger景觀事務所設計師李然博士共同做線上報告,題為“前柏林泰格爾機場上的公園:生态适應性設計的潛力、解決方案和過程”(PARKS ON FORMER AIRFIELD BERLIN TEGEL Eco-Adaptive-Design: Potentials, Solutions and Processes)。
Peter Petschek主持學術論壇
12月15日下午報告人發言
15日下午圓桌會議針對會議主題展開深入研讨
兩天的學術論壇結束後,會議舉行了閉幕儀式。郭湧主持了閉幕儀式,代表會議感謝支持會議舉辦的豐台區政府、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北京市園林綠化行業協會、北京林業大學、花鄉花木集團公司,以及《中國園林》《風景園林》《景觀設計學(中英文)》等媒體支持;對本次會議的志願者同學,以及2019年首屆風景園林工程國際會議的志願者們緻以特别的感謝。
本次會議在風景園林行業發展關鍵時期,在新技術快速湧現、颠覆性發展的背景下,聚焦風景園林工程的理論、技術、應用開展了國際化、高水平的深入學術交流。會議認為,風景園林工程是行業支柱性的重要領域;在理論上應深入理解和界定可持續性的具體内涵;在技術體系上突出工程技術支持生命系統和生态過程的核心特點,強調體系的綜合性和整體性;并加強信息技術應用,強化科學性和循證式的技術路徑;始終堅持以應用為目标,以問題為導向的研究路線。本次會議的成功舉辦,激發了風景園林工程領域的觀點碰撞和思想交流,進一步凝聚了風景園林工程的國際學術共同體,對于行業和學科的發展将産生深遠的積極影響。
閉幕式上部分受邀報告人合影
會後,12月16日至12月18日,“風景園林工程數字建造工作營”在北京市豐台區奧運花卉配送中心舉行。本次工作營緊扣風景園林工程領域教學與實踐需求,以數字化與智能化為核心議題,深入探讨了基于BIM(建築信息模型)和LIM(風景園林信息模型)技術的實踐路徑及其在風景園林工程中的應用。活動吸引了來自東南大學、西南林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内蒙古農業大學、廣東海洋大學等全國各地的風景園林領域教師與從業人員參與。
工作營聚焦行業前沿技術發展,系統梳理了風景園林工程領域的數字建造理念與實踐應用,采用理論講授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為學員們帶來了豐富多元的學習體驗。活動内容包括建成案例考察、LIM應用案例分享、專業軟件操作培訓、工程設計模拟以及多層次的經驗交流等。
16日上午工作營考察了北京市政務服務中心為民公園和豐台南苑森林濕地公園。16日下午由郭湧進行風景園林信息模型(LIM)理論與應用講座。郭湧向參營學員講解了LIM體系的發展脈絡與學科内涵,以豐富的工程案例為基礎系統解析了LIM在風景園林工程中的應用方法,并對Civil 3D等軟件的基礎操作進行了詳細講解。
17日工作營由瑞士風景園林領域知名專家Peter Petschek先生主講。圍繞風景園林中的豎向設計與水文模拟,重點探讨了Civil 3D Grading Optimizing功能的應用,詳細演示了地形智能優化設計的方法。同時,他結合InfoDrainage軟件展示了水文模拟在工程設計中的應用場景。下午,Kim Neil lrvine教授就水文模拟及運算支撐景觀規劃設計決策的内容為學員們介紹了PCSWMM軟件在景觀規劃設計實踐中的應用案例。
18日,工作營舉辦了參營學員經驗交流研讨會。與會者圍繞數字化、網絡化與智能化需求下風景園林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結合各自教學、科研及實踐中的經驗,深入探讨了數字化技術在風景園林領域應用中的實際問題與解決思路。現場氣氛熱烈,學員們積極發言、交流經驗、互相啟發,共同為推動風景園林領域數字技術的普及與發展建言獻策。
參營學員們在會後表示,本次工作營緊扣行業發展脈絡,不僅開拓了在數字化技術領域的專業視野,還為教學與科研工作提供了切實有效的指導和實踐參考。期盼未來能有更多為風景園林領域從業者搭建的技術交流與經驗共享平台,共同助力行業的持續創新與高質量發展。
2024“風景園林工程數字建造工作營”合影
撰稿:張笑麗、楊 澈
審核:郭 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