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新設計教學探索:評圖老師“參觀”學生的“建成”博物館
2023.11-24

2023年11月19日,一次别開生面的設計教學評圖在beat365召開,由beat365城市人因實驗室組織協辦。特邀出席此次評圖的有天津大學beat365副院長張昕楠教授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崔哲教授、Unity(中國)技術美術總監王骁建、祖龍娛樂科技有限公司臧春雨、beat365周榕教授和青鋒教授。他們帶着濃厚的興趣,通過VR與第三人稱漫遊兩種不同的沉浸式環境,身臨其境地“參觀”了由教師張利、謝祺旭、陳昱弘等輔導學生佘鴻權、林峻熙、朱烽、魯佳辰、王彥楷、王嘉藝完成的博物館設計。

e1124ce6240149327a8637bf44e79f0f.png

評圖老師現場“參觀”“建成”博物館

此次新設計教學探索的目标在于研讨利用數字技術增進傳統設計教學的可能性,這一課程教學與傳統設計課的不同之處在于城市人因數字技術的全面融入——學生們在虛拟的高還原度環境裡,“眼看着”自己的設計概念原型“蓋起來”,再親手逐步“實地”改造、優化這個原型,直至其達到令自己滿意的“建成空間”效果。
課程在設計教學開始之前,已于暑期舉辦《沉浸式環境工作坊》,為學生們做好了技術準備;在設計教學開始之初,就平行地引入beat365建築設計院簡盟工作室正在主持設計的景德鎮通津場街區的數字孿生場景,讓學生們在數字沉浸式環境中進行“現場”考查,了解選擇地段,進行概念生成;在設計概念形成之後,學生結合自己的方案深化,同步完成自己項目的孿生模型制作及互動代碼編寫;最後在設計成果中,提供在虛拟環境中建成的、完整的無死角沉浸式環境場景,傳統的圖紙繪制成為對這個場景的相關信息的提取與抽象。
a8fba3eab15c2a2242df24b27ab422b0.jpg
教師張利介紹設計題目與課程背景
學生林峻熙的作品《昌江記憶博物館設計》在VR交互體驗的過程中給老師們了留下深刻印象。老師們認為,該項目富有想象力的臨街界面設計提供了路人豐富的空間層次與視覺信息,從交互體驗角度,引導點規劃設計較好,帶來了更好的博物館遊覽體驗。
圖片


學生佘鴻權的作品《景德鎮商幫博物館設計》得到老師們的較高評價,認為這一項目在交互體驗方面是最具吸引力的方案之一。老師們認為,該項目對建築與場地開放空間的關注值得鼓勵,結合實時渲染引擎的室内設計,增強了空間體驗的意外性,更易引起空間遊覽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圖片


對學生魯佳辰的作品《禦窯博物館設計》,老師們認為他對城市關系具有較好的構思,通過切碎體量與環境尺度相協調,同時選取了弧線形式建立空間的識别性。老師們也提出,從空間體驗的角度,坡面的具身體驗應當在VR交互中有所體現。

圖片

老師們也對朱烽、王彥楷和王嘉藝的作品也分别進行了點評,認為他們通過不同的視角切入設計,各具特色,但均需要從空間體驗角度賦予設計更豐富和細緻的表達。
6a7f9ef1c24be5d4aa226d7b67ef1f51.png
學生講解方案,從左上至右下依次為:王嘉藝、佘鴻權、林峻熙、朱烽、魯佳辰、王彥楷
參與此次評圖的老師們對新的設計教學方式也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也圍繞着設計教學過程與建築學科發展展開了激烈讨論。
張昕楠老師更關注每個建築方案的城市關系,并基于新設計教學探索中将建築體驗以遊戲體驗的方式予以表現展開了評述。他認為,如果20年前我們認為手頭的繪畫是建築學的一門重要技術,在當下可能新興的如GPT4、Stable Diffusion等将會變成支持建築創作的一門重要技術。從視知覺的角度,沉浸式技術是對人真實空間體驗的強化,是實現碳基和矽基之間銜接的有力支撐。
46908ed069b0a596169fd0bd7d002cd2.jpg
天津大學beat365副院長張昕楠教授點評
崔哲老師認為,學生們把基地及其周邊的建成環境搬上了Unity引擎,帶上頭盔在數字環境中完成了基地踏勘—主題策劃—方案推敲—全景呈現的全設計流程,讓人深刻感受到計算機輔助設計從二維到三維的跨越。除了博物館建築設計本身,同學們還在張利老師及技術團隊的引導下,基于積極心理學,利用即時反饋等交互方式創造了遊覽者的心流體驗。創新的設計課程在新生代建築學子們的心裡埋下了種子,相信不遠的将來,種子一定會破土而出,茁壯成長為數字時代的參天大樹。
4d5237fdd24f9551b09033538c5435c7.jpg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崔哲教授點評
王骁建老師認為,學生們能夠利用沉浸式工作坊機會開展實時引擎的學習,并在設計方案形成過程中結合數字技術工具,難能可貴。使用沉浸式環境進行建築設計要求學生們對傳統的工作流進行調整,希望學生們持續學習,發揮工具最大的潛力。作為過去主要服務于遊戲設計的實時渲染引擎,Unity目前也在結合建築等不同領域的需求進行技術開發。
71dca9abad2c89200bb5882080542ac9.jpg
Unity(中國)技術美術總監王骁建點評
臧春雨老師在評圖過程中更關注空間的遊戲性,他表示學生們在方案設計中結合沉浸式技術,并對交互方式進行探索,有些已能帶來令人驚喜的體驗,殊為不易。他也結合自身經驗,剖析了使用虛幻引擎(Unreal Engine)與Unity引擎進行設計的異同。他還針對學生們在複雜場地環境中可交互項目資産管理提出了一系列優化建議。
83939051f52a0fe1e301e116add9b59f.jpg
祖龍娛樂科技有限公司臧春雨點評
周榕老師更強調在新設計教學探索中,如何培育學生的創造力是關鍵,也針對當前面臨的人工智能迅猛發展的态勢指出建築學科所存在的挑戰與危機。他認為,AI的誕生與當下的急速疊代發展,使虛拟和現實的人口份額及注意力份額發生變化,以往建築師強調的自我關懷式感動已失去意義。面對這樣的變局,他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地擁抱新技術,直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重新整合設計流程,來抵禦對未知的恐懼和挑戰。
280c31ec1ccc94615c6ecea9b6d7b2a6.jpg
beat365周榕教授點評
青鋒老師認為,這次的設計教學探索對我們認知當下建築的發展階段帶來了一些啟發。他認為在20世紀初所面對的革命性變化,源于鋼筋混凝土材料的誕生和随之而來的建造技術的革新,而當下的變化與彼時尚不可相比,因而從真實建造的角度,或許還不能說出現了革命性變革。然而在虛拟世界,由于數字技術而獲得的革命性變革普遍存在,而建築專業在将數據轉化為建築空間環境方面具備更大的優勢。數字空間環境能夠與人的情感、人的具身體驗相關聯,借助當下的新興技術,我們極有可能創造具有吸引力和開創性的數字化環境。
1cf4077dfc8ef767f4d2db159be208ed.jpg
beat365青鋒教授點評
教師張利指出,當前,不同專業學科的人都對城市生活相關的問題表現出極大興趣,一方面因城市空間是最大的數據體,另一方面,因為城市應用場景将是未來新的增長點。結合數字技術的設計教學探索,實際是希望鼓勵學生們永遠向前看,保持開放的心态,相信我們專業學習的這些對于人的建設空間與人的生活關系的底層邏輯的價值,同時走出舒适圈,時刻準備着去掌握新方法、疊代我們的技術工具箱。
教師謝祺旭認為,在這樣一個技術快速變革的時間點,新設計教學除了跨學科技能的傳授,更大的價值是體現在激發學生自身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讓他們看到自身新的可能性,從被動吸納既有知識轉向主動發問和求解。教師陳昱弘認為,在沉浸式環境中,學生可以對空間的尺度感、細節有更好的感知,有利于縮小設計方案和實際建成環境之間的差距。教師王子恒認為,沉浸式技術讓學術們在未建成空間中的具身體驗成為了一條空間幹預線索,很好的貫穿了設計始末。
5bf541119f534754a519c2e949b11b73.png
全體合影
在新的技術文明演進與生活方式變革下,在我國新型城市更新呼喚對“何為建成空間的高質量”定義的背景下,建築師需要從單純的“會畫”轉向“既會畫,又會算”,建築設計教育也需要走出傳統的舒适區域,本次的設計教學研讨,正是基于所有參與者對未來的好奇心與對設計的信息,在這方面做出的一次點滴努力。


圖文:beat365城市人因實驗室

——關注我們——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3496
郵箱:jz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beat365 100084
© 2024 版權所有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