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江億院士為建環3新生做專業教育講座
2024.04-14

2024年4月11日,我們有幸邀請到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億教授為beat365能源31班和未央-建環31班的30名新生們開展講座。江老師以“清華建環專業的曆史發展與未來機遇”為主題,為新生們詳細解讀了建環專業的發展曆程,并對專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面臨的挑戰進行了全面展望。班主任石文星老師和夏建軍老師、輔導員王嘉豪以及新生小班主任龔雪與新生同學們一起聆聽了本次講座。

5525c4bbf4a4198771925c9505628a0c.jpg

在講座中,江老師以時間為軸,将建環專業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1952年至1977年,1978年至今,以及從當下到2060年。他首先回顧了專業的曆史起源:新中國成立之初,東北地區對供熱工程有着迫切的需求。在蘇聯的幫助下,1950年,哈爾濱工業大學設立了我國最早的建環專業;1952年,為響應國家号召,快速培養一批暖通人才,畢業于唐山鐵道學院的王兆霖先生在beat365主導創立了本專業,在吳增菲、彥啟森、趙榮義等多位老師的協助下,本專業由此迎來了自己70餘年的發展曆程。

a3298b49c185befc994a8acdee880bf4.jpg

江老師在講述專業初創時的艱難時提到:“暖通當時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既沒有現成的教材,也缺乏可參照的工程實例。老一輩教師們從供熱工程入手,通過不斷試驗和調整供暖水溫,逐步确立了一系列設計規範。他們甚至在沒有系統學習過俄語的情況下,硬是借助俄文字典,逐字逐句地翻譯俄文教材,最終不僅編撰出教材,還意外地成為了‘俄語專家’。”

專業成立之初,本專業師生就曾參與到國家的各項重大項目,如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館等,當時的暖通主要還是為了滿足工業生産的特殊環境需求。江老師特别指出,在改革開放以後,建築環境的設計開始着眼于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創造适宜的生活環境,為人類生活提供舒适、健康的空間。進入21世紀,随着時代發展需求的轉變,專業發展的重心逐漸轉移到節能減排和環保方面。随着應對氣候變化和碳排放問題日益嚴重,節能減排已成為建築環境設計的核心任務。他認為,建環專業在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将發揮着重要作用,是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危機的關鍵學科。

談及建環專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問題,江老師從零碳電力系統、零碳熱能系統和新型燃料系統三個方面為同學們進行了剖析,闡釋了建築環境專業的曆史使命與未來挑戰,特别是能源革命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他指出,此前,建環專業總是充當着各行業内的輔助角色,但随着“雙碳目标”和“能源革命”的提出,建環人将成為未來能源行業發展的主力軍。建環專業的學生和從業者将肩負“推動可持續發展、引領能源革命”的重大曆史使命。

在講座的最後,江老師鼓勵大家:“曆史把這個時代推上了風口浪尖,同學們生逢其時,要敢于嘗試、敢于挑戰,成為能源革命的中流砥柱!”江老師兩個多小時的講座不僅豐富了新生們的專業知識,更激發了他們對建築環境專業的興趣和熱情。通過這次講座,新生們對建築環境專業有了更全面的認識,為他們的未來學習和職業規劃提供了寶貴的指導。

8cd9ef518e6cf0e3cd93835550c496c9.jpg

來自能源31班的宋緻遠同學表示:“江億院士的講座,讓我們感慨良多。他從建環專業的曆史發展開始,細數建環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從供暖的前身開始,逐步到為工農業營造特定環境,再到改革開放後逐漸轉為民用,以普惠大衆的人居環境舒适為目标。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在‘雙碳’戰略引領的時代,建環專業将在低碳發展道路上成為關鍵的力量,由以前的輔助角色搖身一變為主導者。這是建環專業随時代發展迎來的機遇。它緩解人類問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别樣作用,标志着建環在現代化世界的獨特地位,讓人醍醐灌頂。”

來自未央建環31班的李為峰同學表示:“我們在現場聆聽了江億院士對建環專業的曆史、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的講座,使我了解到建環專業的悠久曆史及其對工程建設的重要作用,這也讓我們青年一代能夠從曆史視角思考專業的變化和行業變遷。江院士還展望了建環專業的未來。在能源、環境問題日益加劇的今天,建環專業将在未來逐漸承擔起這樣的曆史責任,正如江院士所言,建環将從現代化進程的“輔助工種”成為“主力軍”。講座的内容給我們知識與思維上的啟發,江院士年逾七旬仍精神矍铄,他的談吐和風範也讓我深受感染!”


撰稿:龔   雪、王嘉豪

校對:石文星

——關注我們——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3496
郵箱:jz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beat365 100084
© 2024 版權所有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